第52章
“我姓林,祖籍姑苏,乃是这家的外孙女。妙师父可听说过我?”林黛玉含笑看她,“我听说妙师父是我同乡,今日元正,特来看望。以慰你我的思乡之情。”
妙玉神情微动,仔细看了看黛玉,翘了翘嘴角,侧身让开,肃手请众人进去:“老太太请,林姑娘请。”
邢夫人和王熙凤对视一眼,悻悻之余,又都忍着笑去看史湘云,果然瞧见一张气呼呼的小脸。
进了禅房落座,贾母已经恢复了好心情,笑道:“把你的好茶端上来给我们尝尝。我这外孙女想看梅花,你领着她在院子里转转,也就是了。”
妙玉垂眉答应。一时端了茶上来,所有人都是一色旧窑的脱胎填白盖碗。黛玉呷了一口,放下了,便要去看梅花。
偏王熙凤促狭,还要掀开她的盖子瞧瞧,再煞有介事地告诉湘云:“我瞧了,咱们都是一样的!”
邢夫人和贾母噗地一声笑出来。史湘云气得伸手过去捶凤姐儿。
林黛玉和妙玉早已出了房门,往外慢慢走去。
“我其实没在苏州住过多久,印象都模糊了。你家在苏州哪里?
“我听说,你之前在玄墓蟠香寺出家。我记得我父亲提到过那里,说那是临济南宗祖庭,佛法极高深的,你倒是好师承。”
林黛玉说完,站在一株老梅跟前,仰头看花,赞赏不已。
妙玉听她这样说,心神微微放松了一些,微笑道:“我家就住在蟠香寺不远。林姑娘的祖宅在何处?”
“我送先父灵柩回去安葬时走了一趟,不大记得路,只记得门前那条街是山塘街。其他的时候都在庄子上,说是在苏州西南。
“好像玄墓山也在西南,是不是?”林黛玉好奇地看着妙玉问。
妙玉笑了起来,点头:“是。”
“我先父常跟我提起姑苏,又婉丽又温软。我上回只顾着伤心,倒没注意。若是有机会再回去,我定要好好看看。妙姑跟我说说,苏州都有哪里值得游赏呢?”
“姑苏处处是景。譬如我们玄墓山上的梅花,比这里又多又壮,那气势,跟要放火烧山一般……”
妙玉和林黛玉慢慢地走着,一边赏梅花一边说闲话。
直过了小半个时辰,妙玉笑让林黛玉:“说了这半天,渴了吧?我另泡茶给你吃!”
林黛玉笑着答应,果然再度吃到了前世里那梅花雪泡的香茶,细细品来,果然轻浮无比,清冷更盛。
再看手中的茶器,赫然还是前世妙玉给自己用过的:点犀。这个古器,想必并不是寻常富贵人家能有的。
“妙师父这个钟子极好。可惜啊,君子不夺人所爱,不然,我必要用尽了手段,抢了你的!”黛玉俏皮地拿着那钟子往怀里藏,又冲着妙玉挤眼。
妙玉笑了起来:“若是你要,送了你又何妨?只是下回你来,拿什么喝茶呢?难道再夺我一个杯子不成?我也剩不多了!”
“那就先存着,等哪天你我绝交时,我再拿走不迟!”林黛玉笑着说完,飘然起身,“明儿我再来贾府时,再来看你。你若有心出去散淡,我林家的大门也时刻敞开!”
妙玉微微动容,又平静下去,含笑答了一声“好”。便与黛玉出去,恭敬送了贾母等,回身便闭了山门。
众人下了山,又去暖香坞里看惜春。
惜春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吓了一跳。林黛玉进门便笑着上前拉了她的手,惜春这才放松下来。
坐了一阵,看看天色将晚。鸳鸯轻声提醒,贾母便又带着众人会正院用饭。
饭毕,黛玉告辞,贾母苦留不住,只得放她去了。
全程宝玉都不曾出现。
直到黛玉离开,宝玉才匆匆赶来。湘云眼尖,一眼看见他四顾之后失望的样子,心往下一落,然而只是一瞬间,便又笑了起来,张嘴便道:
“让你赌气!林姐姐都走了!一早我就跟你说,大过年的,你别失了礼数。现在又如何呢?连个和好的机会都没了。”
屋里顿时一静。
王夫人冷冷地看了湘云一眼,转向宝玉又成了笑脸,招手道:“快来!我刚跟你三妹妹说呢,初八带你和她一起去你舅舅家吃年酒!你跟她说说家里的规矩,省得她打怵!”
贾母便叫了湘云到身边,慈祥地教她:“云丫头,今儿你宝姐姐没过来,想必她家里也忙着过年。
“你这几天别要去聒噪她。她家那个哥哥不顶事,你姨妈都靠着她这个女儿。
“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家家不同。贾家和史家的规矩也不同,你往后多、少说,慢慢就知道了。”
湘云低了头:“是。”
第74章
回到林府,迎面进门便是下人们殷勤地拜年行礼,又怕她冷着、又怕她颠着,小心飞快地把黛玉送回了上房。
黛玉不由得好笑:“就放了这一天假,怎么一个个高兴成这样?”
小红和雪雁比她们早回来,此刻且让紫鹃和晴雯去收拾自己,上来脱衣盥手、端茶端水的伺候黛玉。
小红抿嘴笑道:“哪一家不是正月里最忙?做下人的,除夕正旦,能偷个空合家聚着坐一坐,就算这一年的运道开了个好头儿。如今竟能放一整天的假,怎么可能不高兴?”
“看来我以后每年的初一都去荣府陪伴外祖母,倒是对大家都好了!”黛玉嫣然一笑,收拾好了歪在榻上解乏。
雪雁殷勤地上来给她捶腿:“紫鹃姐姐说姑娘今儿走了一整个大园子,腿疼不疼?”
“倒还好。”黛玉看孟姑姑进来,坐了起来,笑着问候,“姑姑今儿可过得好?我今儿逛了好几个时辰都没觉得腿疼腰疼,正要回来多谢姑姑呢!”
孟姑姑看看她的精神头儿,又过来顺手搭了搭脉,满意点头:“不错,初见成效。”
坐到桌边,挥笔写了个单子,递给小红:“给柳家的,接下来七天照着这个做菜。”
小红笑着去了。
孟姑姑这才回头看着黛玉笑答:“今儿我可长了脸,这俩丫头对我服侍得别提多周到了。跟平常伺候你也差不了多少。
“我两个师姐听说我还没正式收徒,险些就要拿着自家的祖传药堂把她两个骗了去!”
林黛玉听了,笑着伸手去捏雪雁的脸:“哎哟哟,我屈了你的才了!怎么着?要不要真的赎了身,去给姑姑当亲传弟子?”
“不要!”雪雁仰起头来,一脸清醒,外加财迷,“我是最早服侍姑娘的。姑娘有了好去处,给我们安排后路时,我必是第一好的。我这会儿走了,我多亏啊!”
孟姑姑和林黛玉不禁笑倒。
小红正好传完了话进门来,孟姑姑又问她,小红莞尔一笑:“我家就我一个,我爹娘日后必要让我招上门女婿给他们续香火的。
“姑姑才高八斗,今儿王家老祖都说,是她弟子里最能干的一个,怎么不配一个专心致志的弟子服侍?我倒是想,可惜配不上啊!”
正说着,门口的小丫头打起帘子,晴雯和紫鹃携手说笑着走了进来。
黛玉便吩咐紫鹃:“我记得库里还有一个青铜的奔马镇纸,一方雕飞天的临洮绿砚,你去找出来。”
紫鹃笑问:“姑娘这是要给兰哥儿?他要个马,您就真的要给他个马?”
“是。他娘是个枯燥的人,他好容易能当着众人说出一件喜欢的东西来,我怎么能让孩子失望?”黛玉笑着点头。
孟姑姑便撇嘴:“给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且给什么镇纸、砚台,还真是变着法逼孩子读书呢!讨厌得很!”
众人轻笑。
林黛玉也笑道:“那砚台不是给兰哥儿的。荣府的庵堂里住着我一个同乡,乃是带发修行的尼僧,也早就父母双亡,跟我差不多。
“她酷爱这些有年头的雅物。这方砚是前唐时候的,传世的大约也就百十件。我送她一件,让她开开心。”
紫鹃愣了一愣。
姑娘去见了妙玉,这事她却不知道。
紫鹃心头不由懊恼:那时出去打探消息,委实用不着她和晴雯都走开。自己留在姑娘身边就好了,至少这种事,不用姑娘再自己耗神解释一遍。
一边下了决心以后一定不让林黛玉落单,一边快步去翻找东西去了。
这边晴雯见林黛玉和孟姑姑说笑,雪雁给她捶腿,便拉了小红去外间说悄悄话。
却被林黛玉瞧见,笑着喊她:“我这里可不兴私房话,快,是什么,说给我也听听!”
“姑娘何时爱听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散话了?不过是荣府的闲事,我跟小红聊天解闷而已……”晴雯推搪。
林黛玉板着脸挑起了眉:“嗯!?”
晴雯无奈,只得又进里间来,如实回禀:
“听说宝二爷这些日子极用功,家里办年事又用不着他,他便一直读书到昨天。下晌该祭祖了叫他,他才放下书换了衣裳过去东府。
“正月里不是不让动笔墨、针线吗?麝月想让他好好歇歇,便把他的书都收了。
妙玉神情微动,仔细看了看黛玉,翘了翘嘴角,侧身让开,肃手请众人进去:“老太太请,林姑娘请。”
邢夫人和王熙凤对视一眼,悻悻之余,又都忍着笑去看史湘云,果然瞧见一张气呼呼的小脸。
进了禅房落座,贾母已经恢复了好心情,笑道:“把你的好茶端上来给我们尝尝。我这外孙女想看梅花,你领着她在院子里转转,也就是了。”
妙玉垂眉答应。一时端了茶上来,所有人都是一色旧窑的脱胎填白盖碗。黛玉呷了一口,放下了,便要去看梅花。
偏王熙凤促狭,还要掀开她的盖子瞧瞧,再煞有介事地告诉湘云:“我瞧了,咱们都是一样的!”
邢夫人和贾母噗地一声笑出来。史湘云气得伸手过去捶凤姐儿。
林黛玉和妙玉早已出了房门,往外慢慢走去。
“我其实没在苏州住过多久,印象都模糊了。你家在苏州哪里?
“我听说,你之前在玄墓蟠香寺出家。我记得我父亲提到过那里,说那是临济南宗祖庭,佛法极高深的,你倒是好师承。”
林黛玉说完,站在一株老梅跟前,仰头看花,赞赏不已。
妙玉听她这样说,心神微微放松了一些,微笑道:“我家就住在蟠香寺不远。林姑娘的祖宅在何处?”
“我送先父灵柩回去安葬时走了一趟,不大记得路,只记得门前那条街是山塘街。其他的时候都在庄子上,说是在苏州西南。
“好像玄墓山也在西南,是不是?”林黛玉好奇地看着妙玉问。
妙玉笑了起来,点头:“是。”
“我先父常跟我提起姑苏,又婉丽又温软。我上回只顾着伤心,倒没注意。若是有机会再回去,我定要好好看看。妙姑跟我说说,苏州都有哪里值得游赏呢?”
“姑苏处处是景。譬如我们玄墓山上的梅花,比这里又多又壮,那气势,跟要放火烧山一般……”
妙玉和林黛玉慢慢地走着,一边赏梅花一边说闲话。
直过了小半个时辰,妙玉笑让林黛玉:“说了这半天,渴了吧?我另泡茶给你吃!”
林黛玉笑着答应,果然再度吃到了前世里那梅花雪泡的香茶,细细品来,果然轻浮无比,清冷更盛。
再看手中的茶器,赫然还是前世妙玉给自己用过的:点犀。这个古器,想必并不是寻常富贵人家能有的。
“妙师父这个钟子极好。可惜啊,君子不夺人所爱,不然,我必要用尽了手段,抢了你的!”黛玉俏皮地拿着那钟子往怀里藏,又冲着妙玉挤眼。
妙玉笑了起来:“若是你要,送了你又何妨?只是下回你来,拿什么喝茶呢?难道再夺我一个杯子不成?我也剩不多了!”
“那就先存着,等哪天你我绝交时,我再拿走不迟!”林黛玉笑着说完,飘然起身,“明儿我再来贾府时,再来看你。你若有心出去散淡,我林家的大门也时刻敞开!”
妙玉微微动容,又平静下去,含笑答了一声“好”。便与黛玉出去,恭敬送了贾母等,回身便闭了山门。
众人下了山,又去暖香坞里看惜春。
惜春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吓了一跳。林黛玉进门便笑着上前拉了她的手,惜春这才放松下来。
坐了一阵,看看天色将晚。鸳鸯轻声提醒,贾母便又带着众人会正院用饭。
饭毕,黛玉告辞,贾母苦留不住,只得放她去了。
全程宝玉都不曾出现。
直到黛玉离开,宝玉才匆匆赶来。湘云眼尖,一眼看见他四顾之后失望的样子,心往下一落,然而只是一瞬间,便又笑了起来,张嘴便道:
“让你赌气!林姐姐都走了!一早我就跟你说,大过年的,你别失了礼数。现在又如何呢?连个和好的机会都没了。”
屋里顿时一静。
王夫人冷冷地看了湘云一眼,转向宝玉又成了笑脸,招手道:“快来!我刚跟你三妹妹说呢,初八带你和她一起去你舅舅家吃年酒!你跟她说说家里的规矩,省得她打怵!”
贾母便叫了湘云到身边,慈祥地教她:“云丫头,今儿你宝姐姐没过来,想必她家里也忙着过年。
“你这几天别要去聒噪她。她家那个哥哥不顶事,你姨妈都靠着她这个女儿。
“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家家不同。贾家和史家的规矩也不同,你往后多、少说,慢慢就知道了。”
湘云低了头:“是。”
第74章
回到林府,迎面进门便是下人们殷勤地拜年行礼,又怕她冷着、又怕她颠着,小心飞快地把黛玉送回了上房。
黛玉不由得好笑:“就放了这一天假,怎么一个个高兴成这样?”
小红和雪雁比她们早回来,此刻且让紫鹃和晴雯去收拾自己,上来脱衣盥手、端茶端水的伺候黛玉。
小红抿嘴笑道:“哪一家不是正月里最忙?做下人的,除夕正旦,能偷个空合家聚着坐一坐,就算这一年的运道开了个好头儿。如今竟能放一整天的假,怎么可能不高兴?”
“看来我以后每年的初一都去荣府陪伴外祖母,倒是对大家都好了!”黛玉嫣然一笑,收拾好了歪在榻上解乏。
雪雁殷勤地上来给她捶腿:“紫鹃姐姐说姑娘今儿走了一整个大园子,腿疼不疼?”
“倒还好。”黛玉看孟姑姑进来,坐了起来,笑着问候,“姑姑今儿可过得好?我今儿逛了好几个时辰都没觉得腿疼腰疼,正要回来多谢姑姑呢!”
孟姑姑看看她的精神头儿,又过来顺手搭了搭脉,满意点头:“不错,初见成效。”
坐到桌边,挥笔写了个单子,递给小红:“给柳家的,接下来七天照着这个做菜。”
小红笑着去了。
孟姑姑这才回头看着黛玉笑答:“今儿我可长了脸,这俩丫头对我服侍得别提多周到了。跟平常伺候你也差不了多少。
“我两个师姐听说我还没正式收徒,险些就要拿着自家的祖传药堂把她两个骗了去!”
林黛玉听了,笑着伸手去捏雪雁的脸:“哎哟哟,我屈了你的才了!怎么着?要不要真的赎了身,去给姑姑当亲传弟子?”
“不要!”雪雁仰起头来,一脸清醒,外加财迷,“我是最早服侍姑娘的。姑娘有了好去处,给我们安排后路时,我必是第一好的。我这会儿走了,我多亏啊!”
孟姑姑和林黛玉不禁笑倒。
小红正好传完了话进门来,孟姑姑又问她,小红莞尔一笑:“我家就我一个,我爹娘日后必要让我招上门女婿给他们续香火的。
“姑姑才高八斗,今儿王家老祖都说,是她弟子里最能干的一个,怎么不配一个专心致志的弟子服侍?我倒是想,可惜配不上啊!”
正说着,门口的小丫头打起帘子,晴雯和紫鹃携手说笑着走了进来。
黛玉便吩咐紫鹃:“我记得库里还有一个青铜的奔马镇纸,一方雕飞天的临洮绿砚,你去找出来。”
紫鹃笑问:“姑娘这是要给兰哥儿?他要个马,您就真的要给他个马?”
“是。他娘是个枯燥的人,他好容易能当着众人说出一件喜欢的东西来,我怎么能让孩子失望?”黛玉笑着点头。
孟姑姑便撇嘴:“给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且给什么镇纸、砚台,还真是变着法逼孩子读书呢!讨厌得很!”
众人轻笑。
林黛玉也笑道:“那砚台不是给兰哥儿的。荣府的庵堂里住着我一个同乡,乃是带发修行的尼僧,也早就父母双亡,跟我差不多。
“她酷爱这些有年头的雅物。这方砚是前唐时候的,传世的大约也就百十件。我送她一件,让她开开心。”
紫鹃愣了一愣。
姑娘去见了妙玉,这事她却不知道。
紫鹃心头不由懊恼:那时出去打探消息,委实用不着她和晴雯都走开。自己留在姑娘身边就好了,至少这种事,不用姑娘再自己耗神解释一遍。
一边下了决心以后一定不让林黛玉落单,一边快步去翻找东西去了。
这边晴雯见林黛玉和孟姑姑说笑,雪雁给她捶腿,便拉了小红去外间说悄悄话。
却被林黛玉瞧见,笑着喊她:“我这里可不兴私房话,快,是什么,说给我也听听!”
“姑娘何时爱听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散话了?不过是荣府的闲事,我跟小红聊天解闷而已……”晴雯推搪。
林黛玉板着脸挑起了眉:“嗯!?”
晴雯无奈,只得又进里间来,如实回禀:
“听说宝二爷这些日子极用功,家里办年事又用不着他,他便一直读书到昨天。下晌该祭祖了叫他,他才放下书换了衣裳过去东府。
“正月里不是不让动笔墨、针线吗?麝月想让他好好歇歇,便把他的书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