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林黛玉淡淡地看向宝玉,“二哥哥当年既然曾经受过娘娘的亲自教导,照说,这些道理用不着我喋喋不休。”
宝玉愕然,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二哥哥,合家上下,只我自幼不曾劝你考试做官、留心仕途,那是因为大姐姐入了宫,你是她胞弟,已经因为衔玉而诞出尽了风头,若再忒出类拔萃了,对咱们家未必是多好的事情。
“可不考试不做官不投身仕途经济,并不等于连书都不读、连礼都不学、连世事人情都不经历。那不是魏晋风度,那是纨绔米蠹!”
黛玉一脸失望地看着他,“我以为你都懂才做出这副模样来,谁知一年大似一年,你竟丝毫没长进,根本还是这副底子。那你我之间,想来也难再同行了。”
这一番话痛彻狠厉,甚至连外事宫墙都说了出来,顿时震得李纨和薛宝钗都掩唇大惊。
李纨上上下下打量着林黛玉,眼中先闪过敬畏,接着便是一丝按捺不住的窃喜:她这次竟是因祸得福!这样剔透伶俐的人,又有宫里做靠山,日后必定是前程远大的!
即便兰哥儿得不了这林姑娘尽心尽力的教导庇护,但只要一起住上这三年,只香火情就能令其对她们母子照拂一二,说不定就能给她母子带来一生的富贵平安!
想到这里,李纨的心里一片火热!
而薛宝钗再看向黛玉时,紧紧地闭上了双唇,面上露出审慎。
这丫头回乡十来个月,除了林如海死后出现的那个殿中监,究竟还遇到了什么高人?
她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从哪里学到的这样眼界见识?!若说她父亲临死前三五个月就能把她教导的如此脱胎换骨,薛宝钗死都不信!
只是,此人绝不可为敌……
薛宝钗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引得李纨仔细看了她一眼。
然而这二人心潮再翻涌,也比不上宝玉的惊骇!
他看着林黛玉,面露惊诧,直接脱口而出:“你是林妹妹吗?林妹妹一辈子也说不出这等混账话……”
那样出尘飘逸、世外仙子一样的林妹妹,怎么可能用这么露骨刻薄的方式,劝自己读书、学礼、历人情!?
宝玉盯着林黛玉的表情越发怪异,甚至露出一丝警惕疏离!
所以,其实,终究还是宝玉最知己……至少是前一世的自己……
林黛玉看着他,心内微软,脸上却立即露出一个冷笑:“我劝贾表哥想清楚了再说话!只为了不想读书上学,便这样污蔑我!
“我若是个替了芯子的妖怪,究竟于你有什么好处?于你贾家有什么好处?于你们贾王史薛四姓又有什么好处!?”
甩手而去。
四个人不欢而散。
宝玉放声大哭回贾母处,宝钗慢慢行向王夫人处,李纨左右看看,只得先赶上去跟林黛玉低声交待一句,然后急急地去追宝钗。
这时候,远远缀在后头、服侍四个人的丫头们这才赶着上前伺候各家的主子。
紫鹃给林黛玉拉一拉鹤氅,小心地看着她淡漠的脸色,半晌才低声道:“我瞧着,怎么都不大高兴呢?”
林黛玉一言不发,款款地往前走,直到了梨香院的门前,才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怅然若失,呵道:“我跟你宝二爷,分道扬镳了。”
第14章
冬去春来,夏至秋凉,一年的时间展眼过去。
在李纨的努力下,终究那段“替了芯子的妖怪”的话只有四个人知道,并没有传扬出去。
而得知了儿子被林黛玉如此这般“劝学”一番之后,王夫人虽然越发恨得牙根痒痒,却不得不在面上做出个恍然大悟的样子来。不仅在贾母跟前做小伏低地认了错,还亲自调停安排梨香院的日常用度,保下了自己继续执掌中馈的权力。
至于贾琏,堪堪在王熙凤身后躲了大半年。直到贾敏大功除服时,他恭恭敬敬奉上了自己手抄的十卷《地藏菩萨本愿经》。贾母大喜,当众勉励他“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才算是解了桎梏,重新在外头行走,继续当他的琏二爷。
家中除了穿了一阵子孝,似乎一切如常。
唯有宝玉不同。
他先哭了三四天,又病了七八天,又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十来天,最后跑去家庙里住了半个月。
贾母和王夫人都吓坏了,轮流派人去庙里哭哭啼啼。贾母甚至还派了鸳鸯来,想请林黛玉去劝宝玉回家。
黛玉还没吭声,晴雯先说了一句:“二爷说过,和尚们都是臭的,他哪里就能一直忍下去了?必回来的。”
鸳鸯顿时放了心,笑着走了。
果然过了半个月,宝玉自己捏着鼻子回来了。然而又开始茹素、读经。贾母再度派了鸳鸯来。
林黛玉不胜其烦,命鸳鸯告诉贾母:“这样爱修行,送他去跟东府敬大舅舅住几天。”
宁国府虽然是贾珍当家,其实他父亲贾敬还活着,只是一心修道炼汞想当神仙,所以住在城外道观中。
贾母哪里舍得真送宝玉去城外?只命人把这话漏给了宝玉,宝玉便立即正常了。虽然仍旧茹素,却去了家学两趟,抱回了许多书,自己每天竟向窗下用功去了。
于贾母和王夫人来说,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事后却听宝玉的大丫头袭人偷偷告诉说缘故:
“二爷说,前儿看宝姑娘在众人跟前周旋,虽然自尊自重,却也觉得可怜。这全是因为薛家大爷立不起来,倒让家里的姐妹出去冲锋陷阵。
“咱们家的姑娘以后也是这个道理。何况还有老太太和太太。他如今多读几本书,万一日后用得上呢?岂不两全其美了?”
虽然仍旧距离自己想要的有些差距,可好歹也像个人话了。王夫人激动得念佛不已。
倒是贾母若有所思,后头又私下里叫了宝玉的另一个大丫头麝月来问,麝月懵懂,张嘴便说了实情:
“……二爷还说,林姑娘守孝,天天读书,必会大大的长进。他若把时光都玩耍了过去,怕是等梨香院门再开时,自己连句话都跟林姑娘搭不上了。”
贾母听了,叹了口气,便问:“那他茹素,想来是在陪着林丫头一起了?”
“正是。”
这不是孽缘是什么呢?
贾母百般哄劝试探,宝玉哪里肯改?贾母又怕自说得多了旁人看出来,只得由他去,私下里却令鸳鸯多多留心。
眼看着便是林如海病逝周年,王熙凤先跟王夫人商议了,又来请贾母的示下,怎么做这个小祥。
贾母摆手:“你把章程直接拿给林丫头。”
王熙凤只得去梨香院,陪上满面的笑容和一车的好话,终于令黛玉点了头:“就这么办吧!”
到了日子,除了贾母这个林如海的长辈没来,合家上下陪着林黛玉做小祥祭礼。
因林如海之丧乃是贾家被皇帝挑剔的主因,这次贾琏和王熙凤满心的戴罪立功,莫说祭礼内外安排得轰轰烈烈,连法事上念经的和尚都是从大慈恩寺特意请来的。
仪程才起,钟磬的声音刚敲了第一个点,外头忽然有人喊:“迎接天使!”
众人色变,忙各自低头整理衣衫。
一晃眼,外头陶行简带着一个小内侍,摇摇摆摆地走了进来,看着一众人等打头的贾赦和贾政,皮笑肉不笑地点个头:
“二位,陛下算着今儿该给先文安侯做小祥了,特意让咱家来看看,能给贵府帮上什么忙否?”
贾赦和贾政一身冷汗,连道不敢,几乎要立即跪倒下去。
另一边香案已毕,陶行简站在案后,抬着下巴不屑一顾:“陛下口谕,贾氏上下跪接。”
呼啦啦众人跪倒。
林黛玉身着丧服、头戴孝帽,也跟着众人跪下去。
“老陶,你亲自去瞧一眼。
“如海走得凄凉,只剩这一个女儿,委实可怜。贾妃前儿跟朕说,那丫头主意大,回家就封了院子闭门守孝。这份儿刚烈,朕,极欣赏!
“若是贾家好好待这个孩子,你就替朕跟他们多笑一笑。若是他们敷衍了事,那你就砸了他们家的荣禧堂!”
陶行简说到这里,笑眯眯地看着下头跪着的众人,点一点头,“钦此。”
众人都屏着呼吸,听他说完,这才口中念着:“谢主隆恩。”各自软着膝盖东倒西歪地爬起来。。
这边陶行简偏头示意一下小内侍,那小内侍飞也似地跑过去,亲手扶了林黛玉起身,嘴里像抹了蜜一样地甜:
“哎哟哟,林家姑娘这一年都瘦脱了相了!虽说守制有仪度,但不能哀毁太过啊!这瞧着多让人心疼!”
黛玉只觉得声音耳熟,抬头细看,发现正是一年前来给她送如意的那小黄门。
怎么,此人竟不是皇后的人,而是皇帝的?!
黛玉忙就着他的手站起来,含笑欠身:“多谢内官。”
旁边贾琏也认出了此人,脑门顿时开始一层一层地冒汗,两股战战,几乎又要软倒在地。幸好此次王熙凤站在他旁边,伸手便给他拎住了,一个眼风狠狠扫过去,贾琏这才觉得有了些底气,站稳了。
宝玉愕然,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二哥哥,合家上下,只我自幼不曾劝你考试做官、留心仕途,那是因为大姐姐入了宫,你是她胞弟,已经因为衔玉而诞出尽了风头,若再忒出类拔萃了,对咱们家未必是多好的事情。
“可不考试不做官不投身仕途经济,并不等于连书都不读、连礼都不学、连世事人情都不经历。那不是魏晋风度,那是纨绔米蠹!”
黛玉一脸失望地看着他,“我以为你都懂才做出这副模样来,谁知一年大似一年,你竟丝毫没长进,根本还是这副底子。那你我之间,想来也难再同行了。”
这一番话痛彻狠厉,甚至连外事宫墙都说了出来,顿时震得李纨和薛宝钗都掩唇大惊。
李纨上上下下打量着林黛玉,眼中先闪过敬畏,接着便是一丝按捺不住的窃喜:她这次竟是因祸得福!这样剔透伶俐的人,又有宫里做靠山,日后必定是前程远大的!
即便兰哥儿得不了这林姑娘尽心尽力的教导庇护,但只要一起住上这三年,只香火情就能令其对她们母子照拂一二,说不定就能给她母子带来一生的富贵平安!
想到这里,李纨的心里一片火热!
而薛宝钗再看向黛玉时,紧紧地闭上了双唇,面上露出审慎。
这丫头回乡十来个月,除了林如海死后出现的那个殿中监,究竟还遇到了什么高人?
她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从哪里学到的这样眼界见识?!若说她父亲临死前三五个月就能把她教导的如此脱胎换骨,薛宝钗死都不信!
只是,此人绝不可为敌……
薛宝钗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引得李纨仔细看了她一眼。
然而这二人心潮再翻涌,也比不上宝玉的惊骇!
他看着林黛玉,面露惊诧,直接脱口而出:“你是林妹妹吗?林妹妹一辈子也说不出这等混账话……”
那样出尘飘逸、世外仙子一样的林妹妹,怎么可能用这么露骨刻薄的方式,劝自己读书、学礼、历人情!?
宝玉盯着林黛玉的表情越发怪异,甚至露出一丝警惕疏离!
所以,其实,终究还是宝玉最知己……至少是前一世的自己……
林黛玉看着他,心内微软,脸上却立即露出一个冷笑:“我劝贾表哥想清楚了再说话!只为了不想读书上学,便这样污蔑我!
“我若是个替了芯子的妖怪,究竟于你有什么好处?于你贾家有什么好处?于你们贾王史薛四姓又有什么好处!?”
甩手而去。
四个人不欢而散。
宝玉放声大哭回贾母处,宝钗慢慢行向王夫人处,李纨左右看看,只得先赶上去跟林黛玉低声交待一句,然后急急地去追宝钗。
这时候,远远缀在后头、服侍四个人的丫头们这才赶着上前伺候各家的主子。
紫鹃给林黛玉拉一拉鹤氅,小心地看着她淡漠的脸色,半晌才低声道:“我瞧着,怎么都不大高兴呢?”
林黛玉一言不发,款款地往前走,直到了梨香院的门前,才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怅然若失,呵道:“我跟你宝二爷,分道扬镳了。”
第14章
冬去春来,夏至秋凉,一年的时间展眼过去。
在李纨的努力下,终究那段“替了芯子的妖怪”的话只有四个人知道,并没有传扬出去。
而得知了儿子被林黛玉如此这般“劝学”一番之后,王夫人虽然越发恨得牙根痒痒,却不得不在面上做出个恍然大悟的样子来。不仅在贾母跟前做小伏低地认了错,还亲自调停安排梨香院的日常用度,保下了自己继续执掌中馈的权力。
至于贾琏,堪堪在王熙凤身后躲了大半年。直到贾敏大功除服时,他恭恭敬敬奉上了自己手抄的十卷《地藏菩萨本愿经》。贾母大喜,当众勉励他“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才算是解了桎梏,重新在外头行走,继续当他的琏二爷。
家中除了穿了一阵子孝,似乎一切如常。
唯有宝玉不同。
他先哭了三四天,又病了七八天,又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十来天,最后跑去家庙里住了半个月。
贾母和王夫人都吓坏了,轮流派人去庙里哭哭啼啼。贾母甚至还派了鸳鸯来,想请林黛玉去劝宝玉回家。
黛玉还没吭声,晴雯先说了一句:“二爷说过,和尚们都是臭的,他哪里就能一直忍下去了?必回来的。”
鸳鸯顿时放了心,笑着走了。
果然过了半个月,宝玉自己捏着鼻子回来了。然而又开始茹素、读经。贾母再度派了鸳鸯来。
林黛玉不胜其烦,命鸳鸯告诉贾母:“这样爱修行,送他去跟东府敬大舅舅住几天。”
宁国府虽然是贾珍当家,其实他父亲贾敬还活着,只是一心修道炼汞想当神仙,所以住在城外道观中。
贾母哪里舍得真送宝玉去城外?只命人把这话漏给了宝玉,宝玉便立即正常了。虽然仍旧茹素,却去了家学两趟,抱回了许多书,自己每天竟向窗下用功去了。
于贾母和王夫人来说,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事后却听宝玉的大丫头袭人偷偷告诉说缘故:
“二爷说,前儿看宝姑娘在众人跟前周旋,虽然自尊自重,却也觉得可怜。这全是因为薛家大爷立不起来,倒让家里的姐妹出去冲锋陷阵。
“咱们家的姑娘以后也是这个道理。何况还有老太太和太太。他如今多读几本书,万一日后用得上呢?岂不两全其美了?”
虽然仍旧距离自己想要的有些差距,可好歹也像个人话了。王夫人激动得念佛不已。
倒是贾母若有所思,后头又私下里叫了宝玉的另一个大丫头麝月来问,麝月懵懂,张嘴便说了实情:
“……二爷还说,林姑娘守孝,天天读书,必会大大的长进。他若把时光都玩耍了过去,怕是等梨香院门再开时,自己连句话都跟林姑娘搭不上了。”
贾母听了,叹了口气,便问:“那他茹素,想来是在陪着林丫头一起了?”
“正是。”
这不是孽缘是什么呢?
贾母百般哄劝试探,宝玉哪里肯改?贾母又怕自说得多了旁人看出来,只得由他去,私下里却令鸳鸯多多留心。
眼看着便是林如海病逝周年,王熙凤先跟王夫人商议了,又来请贾母的示下,怎么做这个小祥。
贾母摆手:“你把章程直接拿给林丫头。”
王熙凤只得去梨香院,陪上满面的笑容和一车的好话,终于令黛玉点了头:“就这么办吧!”
到了日子,除了贾母这个林如海的长辈没来,合家上下陪着林黛玉做小祥祭礼。
因林如海之丧乃是贾家被皇帝挑剔的主因,这次贾琏和王熙凤满心的戴罪立功,莫说祭礼内外安排得轰轰烈烈,连法事上念经的和尚都是从大慈恩寺特意请来的。
仪程才起,钟磬的声音刚敲了第一个点,外头忽然有人喊:“迎接天使!”
众人色变,忙各自低头整理衣衫。
一晃眼,外头陶行简带着一个小内侍,摇摇摆摆地走了进来,看着一众人等打头的贾赦和贾政,皮笑肉不笑地点个头:
“二位,陛下算着今儿该给先文安侯做小祥了,特意让咱家来看看,能给贵府帮上什么忙否?”
贾赦和贾政一身冷汗,连道不敢,几乎要立即跪倒下去。
另一边香案已毕,陶行简站在案后,抬着下巴不屑一顾:“陛下口谕,贾氏上下跪接。”
呼啦啦众人跪倒。
林黛玉身着丧服、头戴孝帽,也跟着众人跪下去。
“老陶,你亲自去瞧一眼。
“如海走得凄凉,只剩这一个女儿,委实可怜。贾妃前儿跟朕说,那丫头主意大,回家就封了院子闭门守孝。这份儿刚烈,朕,极欣赏!
“若是贾家好好待这个孩子,你就替朕跟他们多笑一笑。若是他们敷衍了事,那你就砸了他们家的荣禧堂!”
陶行简说到这里,笑眯眯地看着下头跪着的众人,点一点头,“钦此。”
众人都屏着呼吸,听他说完,这才口中念着:“谢主隆恩。”各自软着膝盖东倒西歪地爬起来。。
这边陶行简偏头示意一下小内侍,那小内侍飞也似地跑过去,亲手扶了林黛玉起身,嘴里像抹了蜜一样地甜:
“哎哟哟,林家姑娘这一年都瘦脱了相了!虽说守制有仪度,但不能哀毁太过啊!这瞧着多让人心疼!”
黛玉只觉得声音耳熟,抬头细看,发现正是一年前来给她送如意的那小黄门。
怎么,此人竟不是皇后的人,而是皇帝的?!
黛玉忙就着他的手站起来,含笑欠身:“多谢内官。”
旁边贾琏也认出了此人,脑门顿时开始一层一层地冒汗,两股战战,几乎又要软倒在地。幸好此次王熙凤站在他旁边,伸手便给他拎住了,一个眼风狠狠扫过去,贾琏这才觉得有了些底气,站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