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12节
“谁说漏嘴了以后谁孤独终老!”
够毒的。
杜家老三决定好好管住息的嘴巴,他还是想娶媳妇的。、
杜家。
于月莺跟黄彩荷这会都在杜家小姑那屋。
小姨黄彩荷不舒服,得歇一歇。
本来,杜母是安排去西屋的。
可于月莺不愿意,拉着黄彩荷就是不肯进去:“姨妈,刚才表妹的态度您也看到了,本来她就嫌我们,再住她的屋子,还不知道等会回来说什么话呢。”顿了顿,又轻声说道,“我妈年纪大了 ,本来也不舒服,还是少受些气好。”
那怎么办?
去哪歇?
老三那屋?
老三是个大小伙了,要是妹子一家住了老三的屋,那老三住哪?总不能让老三这个年轻小伙子住西屋跟妹妹们挤一块吧。
这不合适。
传出去也不好听。
黄彩荷捂着胸口,难受得很。
杜母道:“这附近有个卫生所,要不我带你去瞧瞧?”又加了一句,“卫生所的袁医生是个老医生了,医术比那省医院的人还好呢。”
黄彩荷一下子来了精神,“什么病都能冶吗?”
“那得他把了脉才知道。”
黄彩荷喜道:“二姐,那你等等我,我带于强一块去。”说着,便去了杜家老三的屋,把刚歇下的于强也扶了出来。
能给丈夫看病,她这胃也不疼了,胸口也不闷了。
“二姐,你带路。”
杜母迟疑了一会,之后领着黄彩荷一家三口往卫生所去了。
她琢磨着于月莺说他们家带了钱过来,她没带钱应该不要紧吧,之前做饭,钱包放屋里锁起来了,身上就一点零碎钱,几分一角的。
杜思苦边走边问,很快就找到了这边的派出所。
是这吧?
虽然她没看过户口本,但是这一片就这么个派出所,应该是这里没错。
先问问。
杜思苦找了一个相貌和气的民警工作人员,问道,“同志,办户口迁出是什么流程啊?”
“户口迁出,迁到哪啊?”
“我找着工作了,单位说要把户口迁到厂里,才给发粮票。”杜思苦老老实实的说。
“东西带齐了吗?”
“这是单位的证明,这是准迁证,户口本我哥去拿了,马上就过来了,”杜思苦道,“我就想问问,这边还要什么需要填的表吗?”
“迁出申请表,还有这个注销申请表。”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很负责,很快就杜思苦要填的表拿过来了。
杜思苦找他们借了笔,开始填写申请。
杜家老三回到家,他爸正在院子里晾衣服。
“爸,妈呢?”
“带你小姨他们出去了。”杜父把衣服拧干,搭在绳子上。
男人做事就是粗手粗脚,晒衣服都晒得烂七八糟。
妈出去了?
太好了。
杜家老三看了一眼父亲还剩半盆子没晾的衣服,放心的往屋里走。
杜父又晒了五件衣服,有件衣服太薄,指甲给划勾丝了,这得敏的衣服怎么这么不经穿啊,这什么料子啊。
还不如铁路局发的工作服。
杜家老三熟练的摸出放户口本的钥匙,打开抽屉,这抽屉东西挺多的,不仅有户口本,还有钱跟粮票。
杜家老三拿出户口本贴身收着。
本来,到了这就应该锁抽屉了,可他琢磨着老四到了厂里,要是户口没迁进去,拿不到粮票,手上也没钱,只怕要饿肚子。
“干什么呢。”很严厉的声音。
杜家老三赶紧锁上,他没回头都能听出是奶奶的声音,“我寻思着快国庆了,给二哥寄点粮票跟钱过去。”
杜奶奶听到‘二哥’鼻子就是一酸,她可怜的孙子啊,这一去就两年。
要说还是怪她家老头子跟她儿子,两个分不清里外的东西,把她孙子好好工作的给让出去了,把孩子给气着了。
想到贴心又听话,嘴巴还甜的二孙子,杜奶奶心里又是一疼。
只见她一把把门关上,往杜家老三那边走“你怎么把抽屉关上了,打开,给老二寄二十……不,五十块钱过去,再给寄二十斤粮票。”她屋里还有一包红糖,原本是打算给得敏补补身子的。
那就……那就都给小武(杜家老二)寄过去。
得敏这边要什么都可以去供销社买。
小武在乡下,要什么没什么,好不容易寄点东西过去,得寄点好的。
杜家老三很震惊。
奶奶是不是有点偏心了,都是亲孙子,怎么还区别对待呢?
“奶奶,五十块钱也太多了,我妈晚上回来会数钱的。”回来保准发现。
杜奶奶:“怕什么,这钱不给你二哥花也是给你小姨夫他们冶病用。”老太太活了七十多岁了,一把年纪什么事没见过。
彩月那妹子一家,就不是省油的灯。
杜家老三:“我妈可不是大方的人。”拿钱给小姨夫冶病,他不太信。
除非是他姥姥姥爷,他妈才舍得出这钱。
杜奶奶不说话,又从里头拿了一把钱出来,给了杜家老三五十块钱,又给了杜家老三一些粮票。
拿钱的机会。
杜家老三脑子一动,“奶奶,老四找了个临时工的工作,今天晚上想搬过去住。”
杜奶奶看着他,“要多少?”
“总得一个月的饭钱跟粮票吧,这当临时工,下个月才发工资。”杜家老三说。
杜奶奶抽了一个五块的,三个一块的,四个五毛的,一共十块钱。
粮票也给了十斤。
“老四胃小,吃不了多少东西,让她省着用点。”杜奶奶看了看杜家老三,又抽出二张两块钱的,“你也不小了,老四都知道给自己找工作,你也出去找找,要是找不着工作,找个媳妇回来也行啊。”
老三脑子就是不如老二灵活。
“奶奶,那我去给二哥寄信了。”杜家老三户口本到手了,钱也到手了,可以走了。
“等会。”杜奶奶摸索了一阵,留下了一个月的饭钱跟粮票,剩下的全抓走了,连存折都给放到自个口袋里了。
锁上抽屉。
杜家老三打开门,跟拿着角盆走过来的杜父看了个对眼。
杜父脸一黑。
这臭小子在屋偷偷摸摸干什么呢。
杜奶奶从身后慢悠悠的走出来,瞧了儿子一眼,对孙子说:“来我屋。”
杜家老三对着杜父摊手,都是奶奶的意思,跟我没关系。
杜奶奶回屋,把藏着一直没动的红糖拿出来了,这是用油纸包好的正宗老红糖,“可别把地址写错了。”说着,又不知道从哪摸出了两把果糖,全递了过去,“你只准偷吃一颗,剩下的给你二哥寄过去。”
老三在家住着,想吃什么都有,不像老二,苦哈哈的。
杜家老三一口答应。
屋里,睡着的文秀眼睛眯开了一条缝,她看到姥姥偷偷给表哥东西了。
偏心。
她扁着嘴,准备晚上跟妈妈偷偷告状。
杜家老三从奶奶屋里出来,看到父亲在外头等着呢。
“你们刚才干什么了?”
“奶奶说给二哥寄点钱跟粮票过去,”杜家老三说,“二哥今年不回来过年。”
杜父心里堵得很。
臭小子脾气这么大,也不知道像谁。
杜家老三看了眼身后,见奶奶屋里门关着,小声说:“奶奶怕妈把钱借给小姨家,刚才拿走了好多。”
杜父:“你妈不是糊涂人。”不会的。
杜家老三:“爸,老四找了个临时工的工作,今天搬过到宿舍去住,她说了,要是干着行就接着行,要是不行再回来。”老四晚上不回来住,总得找个说法。
“哪个厂?”
“可能是纺织厂吧。”
够毒的。
杜家老三决定好好管住息的嘴巴,他还是想娶媳妇的。、
杜家。
于月莺跟黄彩荷这会都在杜家小姑那屋。
小姨黄彩荷不舒服,得歇一歇。
本来,杜母是安排去西屋的。
可于月莺不愿意,拉着黄彩荷就是不肯进去:“姨妈,刚才表妹的态度您也看到了,本来她就嫌我们,再住她的屋子,还不知道等会回来说什么话呢。”顿了顿,又轻声说道,“我妈年纪大了 ,本来也不舒服,还是少受些气好。”
那怎么办?
去哪歇?
老三那屋?
老三是个大小伙了,要是妹子一家住了老三的屋,那老三住哪?总不能让老三这个年轻小伙子住西屋跟妹妹们挤一块吧。
这不合适。
传出去也不好听。
黄彩荷捂着胸口,难受得很。
杜母道:“这附近有个卫生所,要不我带你去瞧瞧?”又加了一句,“卫生所的袁医生是个老医生了,医术比那省医院的人还好呢。”
黄彩荷一下子来了精神,“什么病都能冶吗?”
“那得他把了脉才知道。”
黄彩荷喜道:“二姐,那你等等我,我带于强一块去。”说着,便去了杜家老三的屋,把刚歇下的于强也扶了出来。
能给丈夫看病,她这胃也不疼了,胸口也不闷了。
“二姐,你带路。”
杜母迟疑了一会,之后领着黄彩荷一家三口往卫生所去了。
她琢磨着于月莺说他们家带了钱过来,她没带钱应该不要紧吧,之前做饭,钱包放屋里锁起来了,身上就一点零碎钱,几分一角的。
杜思苦边走边问,很快就找到了这边的派出所。
是这吧?
虽然她没看过户口本,但是这一片就这么个派出所,应该是这里没错。
先问问。
杜思苦找了一个相貌和气的民警工作人员,问道,“同志,办户口迁出是什么流程啊?”
“户口迁出,迁到哪啊?”
“我找着工作了,单位说要把户口迁到厂里,才给发粮票。”杜思苦老老实实的说。
“东西带齐了吗?”
“这是单位的证明,这是准迁证,户口本我哥去拿了,马上就过来了,”杜思苦道,“我就想问问,这边还要什么需要填的表吗?”
“迁出申请表,还有这个注销申请表。”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很负责,很快就杜思苦要填的表拿过来了。
杜思苦找他们借了笔,开始填写申请。
杜家老三回到家,他爸正在院子里晾衣服。
“爸,妈呢?”
“带你小姨他们出去了。”杜父把衣服拧干,搭在绳子上。
男人做事就是粗手粗脚,晒衣服都晒得烂七八糟。
妈出去了?
太好了。
杜家老三看了一眼父亲还剩半盆子没晾的衣服,放心的往屋里走。
杜父又晒了五件衣服,有件衣服太薄,指甲给划勾丝了,这得敏的衣服怎么这么不经穿啊,这什么料子啊。
还不如铁路局发的工作服。
杜家老三熟练的摸出放户口本的钥匙,打开抽屉,这抽屉东西挺多的,不仅有户口本,还有钱跟粮票。
杜家老三拿出户口本贴身收着。
本来,到了这就应该锁抽屉了,可他琢磨着老四到了厂里,要是户口没迁进去,拿不到粮票,手上也没钱,只怕要饿肚子。
“干什么呢。”很严厉的声音。
杜家老三赶紧锁上,他没回头都能听出是奶奶的声音,“我寻思着快国庆了,给二哥寄点粮票跟钱过去。”
杜奶奶听到‘二哥’鼻子就是一酸,她可怜的孙子啊,这一去就两年。
要说还是怪她家老头子跟她儿子,两个分不清里外的东西,把她孙子好好工作的给让出去了,把孩子给气着了。
想到贴心又听话,嘴巴还甜的二孙子,杜奶奶心里又是一疼。
只见她一把把门关上,往杜家老三那边走“你怎么把抽屉关上了,打开,给老二寄二十……不,五十块钱过去,再给寄二十斤粮票。”她屋里还有一包红糖,原本是打算给得敏补补身子的。
那就……那就都给小武(杜家老二)寄过去。
得敏这边要什么都可以去供销社买。
小武在乡下,要什么没什么,好不容易寄点东西过去,得寄点好的。
杜家老三很震惊。
奶奶是不是有点偏心了,都是亲孙子,怎么还区别对待呢?
“奶奶,五十块钱也太多了,我妈晚上回来会数钱的。”回来保准发现。
杜奶奶:“怕什么,这钱不给你二哥花也是给你小姨夫他们冶病用。”老太太活了七十多岁了,一把年纪什么事没见过。
彩月那妹子一家,就不是省油的灯。
杜家老三:“我妈可不是大方的人。”拿钱给小姨夫冶病,他不太信。
除非是他姥姥姥爷,他妈才舍得出这钱。
杜奶奶不说话,又从里头拿了一把钱出来,给了杜家老三五十块钱,又给了杜家老三一些粮票。
拿钱的机会。
杜家老三脑子一动,“奶奶,老四找了个临时工的工作,今天晚上想搬过去住。”
杜奶奶看着他,“要多少?”
“总得一个月的饭钱跟粮票吧,这当临时工,下个月才发工资。”杜家老三说。
杜奶奶抽了一个五块的,三个一块的,四个五毛的,一共十块钱。
粮票也给了十斤。
“老四胃小,吃不了多少东西,让她省着用点。”杜奶奶看了看杜家老三,又抽出二张两块钱的,“你也不小了,老四都知道给自己找工作,你也出去找找,要是找不着工作,找个媳妇回来也行啊。”
老三脑子就是不如老二灵活。
“奶奶,那我去给二哥寄信了。”杜家老三户口本到手了,钱也到手了,可以走了。
“等会。”杜奶奶摸索了一阵,留下了一个月的饭钱跟粮票,剩下的全抓走了,连存折都给放到自个口袋里了。
锁上抽屉。
杜家老三打开门,跟拿着角盆走过来的杜父看了个对眼。
杜父脸一黑。
这臭小子在屋偷偷摸摸干什么呢。
杜奶奶从身后慢悠悠的走出来,瞧了儿子一眼,对孙子说:“来我屋。”
杜家老三对着杜父摊手,都是奶奶的意思,跟我没关系。
杜奶奶回屋,把藏着一直没动的红糖拿出来了,这是用油纸包好的正宗老红糖,“可别把地址写错了。”说着,又不知道从哪摸出了两把果糖,全递了过去,“你只准偷吃一颗,剩下的给你二哥寄过去。”
老三在家住着,想吃什么都有,不像老二,苦哈哈的。
杜家老三一口答应。
屋里,睡着的文秀眼睛眯开了一条缝,她看到姥姥偷偷给表哥东西了。
偏心。
她扁着嘴,准备晚上跟妈妈偷偷告状。
杜家老三从奶奶屋里出来,看到父亲在外头等着呢。
“你们刚才干什么了?”
“奶奶说给二哥寄点钱跟粮票过去,”杜家老三说,“二哥今年不回来过年。”
杜父心里堵得很。
臭小子脾气这么大,也不知道像谁。
杜家老三看了眼身后,见奶奶屋里门关着,小声说:“奶奶怕妈把钱借给小姨家,刚才拿走了好多。”
杜父:“你妈不是糊涂人。”不会的。
杜家老三:“爸,老四找了个临时工的工作,今天搬过到宿舍去住,她说了,要是干着行就接着行,要是不行再回来。”老四晚上不回来住,总得找个说法。
“哪个厂?”
“可能是纺织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