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可要使一对旧情人,尤其是一对怨偶在一个月内放下过往重新相爱的难度简直比登天还难,像李知与褚明彰这样闹得惨不忍睹的难度更是高到登外太空去了。
褚明彰出院当天,远在香港刚得到消息没多久的韩子尧让人送来花圈,褚明彰平和收下——对他来说,李知愿意重新给他一个机会,那就是春回大地,一切都刚刚开始。
希望的种子在不断地生长,褚明彰解尽其数,拼尽全力全力地去挽回李知的一颗心。
李知确实不像之前那样,一见到他就恨不得捏着鼻子,但还是淡淡的,与他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微笑。
褚明彰不知自己为了博得他一笑费了多少心思,以前一直不理解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才发觉,为了博得美人一笑,那真是刀山火海再所不惜。
十一月的时候,s市有个年度作家书展,要说这种作家书展有多好的含金量,倒也不尽然,可不论什么行当都有圈子,譬如说同一高校出来的,写作风格一派系的作家就是一个圈子。
李知其实不大喜欢去凑这些热闹,他身上还保留有一种文艺青年的清高,对于这种推杯换盏的铜臭味很是看不上眼,只是他的一本书被评了奖,这个作家书展的主办方特别邀请他过去。
邀请函送到手上了,还不过去就有些看不过去了,李知应邀前往,本打算点个卯就走,谁知刚一进场,就一群人乌泱泱地围了过来。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横空出世,甚至能让香港名导破例用他的书改编自电影,那身上没点本事是不可能的,李知平时很低调,可他这一身本事却不容许他低调,立刻就有人凑上来拍马屁——
有个年长李知几岁的女作家给予李知这样的评价,“我刚读你的书,怎么也不肯相信你是个男人。”
“怎么这么说。”李知来了几分兴趣。
“男人写东西都太浅薄了,太喜欢卖弄了。”她说,“只有女人才能写出你这样的文章。”
李知私认为这是很高的评价,事实上,李知的文章颇受女作家青睐,部分男作家认为他的文字太过于“小家子气”,但李知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就算是诺贝尔奖得主也会遭人批判的。
所以,今天有人出声呛他,李知并不奇怪——
可若这是一位前辈,倒也罢了,偏偏这人跟李知差不多大。
来头不小,此人出过几本书,都没有什么水花,可他是某报社s市分社社长的独子,还是留洋归来,学历非常之高。
他先是明贬暗褒地吹嘘了一番自己的高学历,又借着这个明里暗里地踩了踩李知,又在文字技巧的方面,看似建议实则鸡蛋里挑骨头地批判了一番李知的书,最后,竟然以一种前辈的口吻同李知道:“来之前没能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你。”
“你看……”他跟个大哥似的讲手肘撑在李知的肩头,又指了指附近几个有名的作家,“都是大腕儿,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啊。”
然后又开始吹嘘自己在澳大利亚开作品展的峥嵘过往,说当时就是在那个展子上跟不远处某某和左边的某某某认识的,想谈甚欢,如同忘年交一般……
“不过你也不错啊,能入林华倩的眼。”他停下来,上下扫了李知一眼,这眼神其实令李知很不舒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他拍拍李知的背,“还是要继续历练啊。”
他耐人寻味地笑着:“毕竟,人嘛……总是有老的一天的。”
这话什么意思?
李知还年轻,在极其看重资历的文学圈,那些很有含金量的大奖项还是轮不到他的,除却那些小奖项,他最出名的就是名导翻拍了他的书。
现在,却被面前这个草包用三言两语歪曲成了他是出卖肉/体,才得到林华倩的青睐的。
李知简直要被气笑了。
当时他也没忍着,把握好分寸,不轻不重地呛了他两句,顺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站在“文字技巧”的角度,评判了一下对方的新作品,并且非常真挚地建议他去写童书。
李知本身对写儿童文学的没什么意见,平时也看,可像对面这种自诩为“文学圈圈内人”的,自有一套对文学作品的评判体系,儿童文学排在最底层。
李知这么说,无疑是将他的书踩在脚底了,此人鼻子都要被气歪了。
但很快李知就吃了点小苦头,完全一群人聚餐,此人一直明里暗里挤兑李知,所以这顿饭李知可以说吃的不大舒服,可顾及着这桌上还有许多不好去惹的前辈,所以李知没有当场撂筷子走人。
这口气硬往肚子里咽的感觉总是不好受的,隔日褚明彰带他去一家私人菜馆,李知现在跟褚明彰待在一起也非出于本意,刚好心里又不舒坦,所以对褚明彰更是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褚明彰仔仔细细在脑海中搜寻了了一番自己有没有做什么惹恼到李知的事,像故障排查,最后显示一切正常。褚明彰斗胆认为问题应当不出在自己身上,为了让李知高兴点,菜一上来他就将服务员打发走了,对李知极尽殷勤。
又是布菜又是盛汤的,李知本来就没什么胃口,褚明彰又一直这样在他面前晃来晃去,李知更烦了,摔了筷子,“你有完没完?”
“你不知道怎么好好吃饭的?”
褚明彰寒毛直竖,即刻坐回位置上,李知翻他一眼,吃了两筷子又停下来了,这时候褚明彰已经猜到一点了——估摸着是有人惹的他不高兴了。
李知当然不会告诉他发生了什么,褚明彰便暗中去查了一查,查到李知前两天参加了这个书展,顺理成章地查到那孙子身上。
褚明彰心中登时窜起一团火来——
第100章 蛇毒
李知本来就懒得正眼看他, 现在好不容易愿意搭理他两句了,又不知道从哪蹦出来个不长眼的坏他的事儿,还当自己牛逼哄哄的很了不起了。
大概是那场书展的一周后, 忽然有则小道消息就在圈子内传开了——
这孙子说是什么名校博士生,其实高考四百分都不到, 去澳大利亚念的预科, 眼见着要在澳大利亚念一辈子书了, 又退了学,跑到韩国来念本科,念的汉语言。
硕博学历都是买的, 写书找代笔是常有的事, 他老子呢,也不老实,稍微翻一翻,就有几则桃色新闻冒尖儿了, 现在有人在查,这两天过得焦头烂额的。
人都是很势利的, 这样一闹, 这父子俩就成了圈内茶余饭后的谈资, 总归也没什么实打实的真心朋友,全是看他们笑话的。
一周过去, 李知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 但是看到先前那鼻子长在脑袋上的人如此吃瘪, 心中总也是痛快的。
只是那时候还不知道是褚明彰在背后推波助澜, 只当是“天道好轮回”,他真的晓得是褚明彰在背后出了手,是某一天褚明彰借以请他来尝尝自己手艺的这一借口将他请过来, 然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地提起来,他之前一个朋友开了作品展,问李知有没有兴趣。
这一桌东西估计就只有那碟番茄炒蛋是褚明彰做的,其余那些菜,都是他让人做好送来的——至于褚明彰自己做的那些全进垃圾桶了,方才李知不小心瞟到了,那黑漆漆的东西全堆满了,李知仔细瞧了一眼,才看出来那是排骨。
碳化了。
李知今天胃口不错,不像上次夹两筷子就停下了,今儿没道菜都吃了不少,除了番茄炒蛋碰了一筷子就停了,褚明彰目光殷殷地问他:“怎么样?”
“知道的当你自己做的,不知道的还当你叫的外卖。”李知说,“还可以,就那番茄炒蛋不行。”
“吃着恶心。”
褚明彰眼中的光芒即刻淡下去了,他不说话,李知也不会与他搭话,两人沉默相对,褚明彰又开始找话题,“那……你想不想办作品展?”
他知道很多作家都以自己有作品展为傲,之前那孙子不就在澳大利亚办了个作品展,就觉得自己厉害的不行。
让媒体采访创作灵感,创作背景,还有与读者的交流会……但这种作品展,有钱还不行,没点关系请不来大腕儿的嘉宾,也叫不来权威的媒体团队。
“这有什么用。”李知对这种没什么感觉。
“让你…让你的书,更有名气?”褚明彰不太懂这些,回答的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惹他不快。
他这种对待祖宗似的态度倒是让李知喜闻乐见,李知挺嫌弃地将褚明彰方才夹带他碗里来的炒蛋丢掉,“名气?名气顶什么用啊。”
“有些奖,还是挺看重这方面的,是不是?”
褚明彰出院当天,远在香港刚得到消息没多久的韩子尧让人送来花圈,褚明彰平和收下——对他来说,李知愿意重新给他一个机会,那就是春回大地,一切都刚刚开始。
希望的种子在不断地生长,褚明彰解尽其数,拼尽全力全力地去挽回李知的一颗心。
李知确实不像之前那样,一见到他就恨不得捏着鼻子,但还是淡淡的,与他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微笑。
褚明彰不知自己为了博得他一笑费了多少心思,以前一直不理解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才发觉,为了博得美人一笑,那真是刀山火海再所不惜。
十一月的时候,s市有个年度作家书展,要说这种作家书展有多好的含金量,倒也不尽然,可不论什么行当都有圈子,譬如说同一高校出来的,写作风格一派系的作家就是一个圈子。
李知其实不大喜欢去凑这些热闹,他身上还保留有一种文艺青年的清高,对于这种推杯换盏的铜臭味很是看不上眼,只是他的一本书被评了奖,这个作家书展的主办方特别邀请他过去。
邀请函送到手上了,还不过去就有些看不过去了,李知应邀前往,本打算点个卯就走,谁知刚一进场,就一群人乌泱泱地围了过来。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横空出世,甚至能让香港名导破例用他的书改编自电影,那身上没点本事是不可能的,李知平时很低调,可他这一身本事却不容许他低调,立刻就有人凑上来拍马屁——
有个年长李知几岁的女作家给予李知这样的评价,“我刚读你的书,怎么也不肯相信你是个男人。”
“怎么这么说。”李知来了几分兴趣。
“男人写东西都太浅薄了,太喜欢卖弄了。”她说,“只有女人才能写出你这样的文章。”
李知私认为这是很高的评价,事实上,李知的文章颇受女作家青睐,部分男作家认为他的文字太过于“小家子气”,但李知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就算是诺贝尔奖得主也会遭人批判的。
所以,今天有人出声呛他,李知并不奇怪——
可若这是一位前辈,倒也罢了,偏偏这人跟李知差不多大。
来头不小,此人出过几本书,都没有什么水花,可他是某报社s市分社社长的独子,还是留洋归来,学历非常之高。
他先是明贬暗褒地吹嘘了一番自己的高学历,又借着这个明里暗里地踩了踩李知,又在文字技巧的方面,看似建议实则鸡蛋里挑骨头地批判了一番李知的书,最后,竟然以一种前辈的口吻同李知道:“来之前没能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你。”
“你看……”他跟个大哥似的讲手肘撑在李知的肩头,又指了指附近几个有名的作家,“都是大腕儿,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啊。”
然后又开始吹嘘自己在澳大利亚开作品展的峥嵘过往,说当时就是在那个展子上跟不远处某某和左边的某某某认识的,想谈甚欢,如同忘年交一般……
“不过你也不错啊,能入林华倩的眼。”他停下来,上下扫了李知一眼,这眼神其实令李知很不舒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他拍拍李知的背,“还是要继续历练啊。”
他耐人寻味地笑着:“毕竟,人嘛……总是有老的一天的。”
这话什么意思?
李知还年轻,在极其看重资历的文学圈,那些很有含金量的大奖项还是轮不到他的,除却那些小奖项,他最出名的就是名导翻拍了他的书。
现在,却被面前这个草包用三言两语歪曲成了他是出卖肉/体,才得到林华倩的青睐的。
李知简直要被气笑了。
当时他也没忍着,把握好分寸,不轻不重地呛了他两句,顺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站在“文字技巧”的角度,评判了一下对方的新作品,并且非常真挚地建议他去写童书。
李知本身对写儿童文学的没什么意见,平时也看,可像对面这种自诩为“文学圈圈内人”的,自有一套对文学作品的评判体系,儿童文学排在最底层。
李知这么说,无疑是将他的书踩在脚底了,此人鼻子都要被气歪了。
但很快李知就吃了点小苦头,完全一群人聚餐,此人一直明里暗里挤兑李知,所以这顿饭李知可以说吃的不大舒服,可顾及着这桌上还有许多不好去惹的前辈,所以李知没有当场撂筷子走人。
这口气硬往肚子里咽的感觉总是不好受的,隔日褚明彰带他去一家私人菜馆,李知现在跟褚明彰待在一起也非出于本意,刚好心里又不舒坦,所以对褚明彰更是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褚明彰仔仔细细在脑海中搜寻了了一番自己有没有做什么惹恼到李知的事,像故障排查,最后显示一切正常。褚明彰斗胆认为问题应当不出在自己身上,为了让李知高兴点,菜一上来他就将服务员打发走了,对李知极尽殷勤。
又是布菜又是盛汤的,李知本来就没什么胃口,褚明彰又一直这样在他面前晃来晃去,李知更烦了,摔了筷子,“你有完没完?”
“你不知道怎么好好吃饭的?”
褚明彰寒毛直竖,即刻坐回位置上,李知翻他一眼,吃了两筷子又停下来了,这时候褚明彰已经猜到一点了——估摸着是有人惹的他不高兴了。
李知当然不会告诉他发生了什么,褚明彰便暗中去查了一查,查到李知前两天参加了这个书展,顺理成章地查到那孙子身上。
褚明彰心中登时窜起一团火来——
第100章 蛇毒
李知本来就懒得正眼看他, 现在好不容易愿意搭理他两句了,又不知道从哪蹦出来个不长眼的坏他的事儿,还当自己牛逼哄哄的很了不起了。
大概是那场书展的一周后, 忽然有则小道消息就在圈子内传开了——
这孙子说是什么名校博士生,其实高考四百分都不到, 去澳大利亚念的预科, 眼见着要在澳大利亚念一辈子书了, 又退了学,跑到韩国来念本科,念的汉语言。
硕博学历都是买的, 写书找代笔是常有的事, 他老子呢,也不老实,稍微翻一翻,就有几则桃色新闻冒尖儿了, 现在有人在查,这两天过得焦头烂额的。
人都是很势利的, 这样一闹, 这父子俩就成了圈内茶余饭后的谈资, 总归也没什么实打实的真心朋友,全是看他们笑话的。
一周过去, 李知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 但是看到先前那鼻子长在脑袋上的人如此吃瘪, 心中总也是痛快的。
只是那时候还不知道是褚明彰在背后推波助澜, 只当是“天道好轮回”,他真的晓得是褚明彰在背后出了手,是某一天褚明彰借以请他来尝尝自己手艺的这一借口将他请过来, 然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地提起来,他之前一个朋友开了作品展,问李知有没有兴趣。
这一桌东西估计就只有那碟番茄炒蛋是褚明彰做的,其余那些菜,都是他让人做好送来的——至于褚明彰自己做的那些全进垃圾桶了,方才李知不小心瞟到了,那黑漆漆的东西全堆满了,李知仔细瞧了一眼,才看出来那是排骨。
碳化了。
李知今天胃口不错,不像上次夹两筷子就停下了,今儿没道菜都吃了不少,除了番茄炒蛋碰了一筷子就停了,褚明彰目光殷殷地问他:“怎么样?”
“知道的当你自己做的,不知道的还当你叫的外卖。”李知说,“还可以,就那番茄炒蛋不行。”
“吃着恶心。”
褚明彰眼中的光芒即刻淡下去了,他不说话,李知也不会与他搭话,两人沉默相对,褚明彰又开始找话题,“那……你想不想办作品展?”
他知道很多作家都以自己有作品展为傲,之前那孙子不就在澳大利亚办了个作品展,就觉得自己厉害的不行。
让媒体采访创作灵感,创作背景,还有与读者的交流会……但这种作品展,有钱还不行,没点关系请不来大腕儿的嘉宾,也叫不来权威的媒体团队。
“这有什么用。”李知对这种没什么感觉。
“让你…让你的书,更有名气?”褚明彰不太懂这些,回答的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惹他不快。
他这种对待祖宗似的态度倒是让李知喜闻乐见,李知挺嫌弃地将褚明彰方才夹带他碗里来的炒蛋丢掉,“名气?名气顶什么用啊。”
“有些奖,还是挺看重这方面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