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19节
景昭俯身,平视着琉璃光:“东宫?你娘和东宫有什么关系?”
然而这孩子自从落水受惊后,反应木讷许多,平日里一句话不说,今日嚎啕大哭中勉强开口,除了喊娘之外什么都说不出来。
幼童的哭声不但响亮,而且分外尖锐,裴令之试图安慰,却根本无从下手,短暂无措片刻,只见景昭抄起筷子,一块奶糕塞进去堵住了哭声。
“咳咳咳咳咳!”
景昭举起一杯茶:“来,喝口茶顺一顺。”
在这乱成一团的时刻,走廊上突然传来响亮的脚步声。
下一刻,咣当!
房门被重重推开,裴令之的亲信携着淑芸毫无仪态地扑了进来,看见室内场景,短暂愕然,旋即淑芸立刻叫了起来:“七郎快走!”
她昨日本已回了江宁递信,不知为何突然出现在此处,蓬头散发地叫道:“娘子昨夜发动了,命奴婢带人赶回来送七郎走!”
裴令之目光掠向淑芸身边:“怎么回事?”
炳烛正瞠目结舌看着室内这幅画面,下巴几乎脱臼,闻言结结巴巴地疾声道:“族里知道郎君现在在念亭,正派人来抓郎君回去——您快走吧,家主动了真火,若是被他们追过来,这位…这位娘子和小女郎怕是都难以保全!”
他们话里的信息量极大,偏偏个个都说的太急,前言不搭后语,裴令之来不及细问,皱眉道:“族里的人在赶过来的路上?”
炳烛以一种惊慌失措的表情张着嘴:“是……”
他的话没能说完。
因为楼下大堂中传来脚步声。
整齐划一,极富韵律,又像雷霆,不知出动了多少人。
下方有片刻的喧嚣与混乱,旋即很快归于沉寂。
淑芸往外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变了。
“来的这么快。”她似是明白过来,“是跟着奴婢们过来的!”
变起仓促,裴令之一推景昭:“你带着琉璃光走。”
刹那间景昭产生了一种仿佛被捉奸的错觉,她皱皱眉:“我跳楼走?”
裴令之似乎掩人耳目的经验十分丰富。
顾不得多言,他掩住小女孩的嚎啕,示意景昭抱起琉璃光转入内室,而后一理衣袖,走出房门。
下方客栈大堂中,唯余寂静,黑压压的人头就像乌鸦的黑羽,有种分外肃杀的气息,填满了自上而下整片视野。
两队黑衣部曲疾步而来,衣摆上绣着裴氏的徽记,正从走廊两侧同时靠近,刹那间接触到裴令之审视的目光,为首的脚步不由自主同时放慢。
“拜见郎君。”一名为首的部曲越众而出,恭谨道,“奉家主之命,护送郎君归家。”
裴令之容如冰雪,目光冰冷审视,冷淡道:“我的行踪你们从何得来?”
淑芸气得脸色都变了,为首的部曲视若无睹,继续道:“事关紧急,用了些别样手段,家主有言,自会向杨氏说明此事。但而今族中的意思是请郎君尽快归家,不可在外滞留。”
他们果然是跟踪了淑芸等杨氏婢仆,从而得到裴令之的踪迹。但只听他说‘向杨氏说明’,言下之意已经分外明确。
裴六娘是杨氏未来宗妇,在裴家主眼中已经不算裴氏的人,所以他需要安抚这个不听话的女儿,以免影响两家的关系。
裴令之却不同。
父亲不需要对儿子做出任何解释,单凭孝字便能压服,部曲看似恭顺,实际上裴令之毫不怀疑他们会将自己硬绑回去。
“我阿姐如何了?”
部曲迟疑说道:“属下不敢探知内宅女眷。”
裴令之看向淑芸。
淑芸摇摇头。
裴六娘昨夜与父亲一番大吵,回来便到了临盆的时刻,仓促之下匆匆打发淑芸前来报信,连话都没来得及多说半句。
裴令之拂袖,冷声道:“所为何事?”
部曲恭顺说道:“属下不敢探听家主心意,请郎君勿要迟疑,随属下等人回府吧。”
话虽客气,这些人的眉梢眼角仍然藏着警惕。裴令之自幼不好说话,即使是他的父亲继母,都拿他无可奈何,这些部曲们自然更提着一颗心,生怕裴令之一意违拗,届时只能将他硬绑回去,岂非大大开罪了这位身份尊贵的郎君?
裴令之目光如刀,一寸寸掠过这些严阵以待的部曲。
他极其轻微地讽笑起来。
门外渐渐变得安静。
景昭松开手,琉璃光被她捂住嘴掩住哭声,现在已经完全哭不出来,蔫头耷脑地挂在一边。
她暂时没工夫理会小孩子,走出内室,看见炳烛、淑芸等人复杂的神色。
景昭眉梢微挑,抓过桌边的帷帽扣在发顶,拎起琉璃光,向外走去。
“女……”炳烛打了个磕绊,不知该叫‘女郎’‘娘子’还是‘少夫人’,犹豫半天,勉强含糊过去,“您要去哪里?”
景昭看了看这个和积素装扮相似,看上去更机灵些的年轻人,说道:“与你们无关。”
淑芸一直在偷看琉璃光的五官面容,但这孩子好看归好看,脸已经哭得花了,她此刻也神色复杂地道:“女郎别急着走,外面太乱,七郎把我们留下,奴婢们自然要照顾好女郎和这位……”
景昭理一理帷帽垂纱,好奇道:“如果这是裴令之的女儿,她被带回去会死吗?”
直呼名讳其实是一种极大的冒犯,但室内众人此刻根本没有心情计较,神色更加复杂,淑芸身后一名侍从甚至不小心磕碎了门边的瓶子。
淑芸下定决心道:“奴婢会将二位带到娘子那里去,女郎尽可以放心的。”
炳烛支支吾吾地也说:“是,是啊。”
景昭若有所思道:“哦,其实不是,我只是好奇而已——”
这些侍从神色尽管复杂至极,竟然没有一个人正面回应她的问题吗?
江宁裴氏的家主,如今看来并不是容易相与之辈。
.
裴令之端坐在马车里。
或许是因为他销声匿迹太久,裴家主对这个儿子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生怕他再度设法离开,索性将他关进了马车。
这辆特制的马车外表华丽,内里布置十分精细,唯独车窗全部封死,内外声音隔绝,马车前守着四名部曲,严密监视裴令之的一举一动。
他敲了敲车壁,确定车壁中镶嵌有铁板。
裴令之闭上眼。
他不曾与派来抓他的部曲们交流,不言不动端坐车中,像是睡着了,又像是一尊秀丽冰冷的雕像。
马车平直地前进。
不知走了多久,马车停下,有人挑帘送来饮食。
裴令之恍若未闻,动也不动。
他倒不是刻意绝食,而是根本没有半分兴趣。
送饭的部曲们也不和他多说半句,恭恭敬敬送上饭菜,又放下帘子,退了出去。
如此行路许久,或许是一日,又或许是一夜,裴令之毫不动容,几度意识已经要陷入昏睡,忽然帘子被揭开,一道刺目的天光照在了他的眼前。
刹那间泪水涌起,裴令之勉力睁开眼,看到了熟悉的宅邸。
他被带回了裴家。
马车停下,换做软轿。
接下来的路程裴令之非常熟悉,即使他不能向外窥看,也能从转弯与速度中判断方向,确认这是去书房的路。
果不其然,帘子再度挑起,他看见了父亲。
书房的门开着,裴家主坐在书房最深处,裴令之抬眼看去,只见裴家主朝他投来冷淡的目光。
“孽子。”裴家主道,“私自离家,久无音讯,你的《孝经》读到哪里去了。”
裴令之轻咳两声。
长久没有饮水,他的声音带着微哑,神情却比裴家主还要淡漠:“见过父亲。”
下一句是:“敢问阿姐如何了?”
眼看他连半句都没有多说,直接问起裴六娘,生怕气氛太过尴尬的侍从连忙出来笑道:“杨氏今日一早前来报讯,昨夜六娘子生下一女,母女平安,郎主极是欢喜,已经下令上下均赏一个月的月例。”
裴令之无声松了口气。
被侍从站出来缓和了一下气氛,裴家主的神情也再度恢复平淡,说道:“你且回去安心准备着,家里对你的事自有安排,不要不懂事。”
裴令之看着他,微讽说道:“出了什么事?父亲要全然不顾体面,大张旗鼓将我带回来,是家族得罪了南下的大人物,还是南方现在已经没有裴氏的立足之地,日暮途穷,做事亦无需顾忌?”
裴家主皱眉:“放肆。”
裴令之道:“府里乱成这幅模样,难道不是?”
方才换轿入府时,裴令之被隔绝的耳目重新恢复正常,自然捕捉到轿外的异样。
江宁裴氏自负底蕴,家中婢仆从来调教得当,而今却脚步匆匆、隐带不安,大异寻常,再结合淑芸所说,裴六娘冒险赶回江宁,又与父亲大吵一架而后临盆,必然是裴家出了些事端。
裴家主平声道:“王悦死了。”
裴令之面上平静如常,谁也想不到他心里究竟涌起了多少惊涛骇浪:“哦?我怎么从未听闻过。”
裴家主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和我们家扯上了些关系。庐江王氏那只老狐狸中年丧子,就像是疯了的老狗,死死咬住我们家不肯放松,正值东宫南下之际,这件事挑破了对我们家麻烦很大。”
不对!
裴令之骤然意识到,王悦之死绝对没有指向他,否则裴家主不可能这样轻描淡写提起。
但王悦死在他们手下的消息既然没有外泄,那这件事究竟是如何和裴氏扯上的关系?
裴家主用词极为讲究,据他言下之意,庐江王氏固然是在乱咬,但裴氏也确实被咬住了难以脱身。
某种意义上来说,裴氏绝不会是全然的冤枉。
否则裴家不可能是这种反应。
裴令之听见自己微讽的声音:“哦,所以平息这件事的方式,就是献子邀宠?”
对于养尊处优、极重仪态的世家来说,裴令之这句话过分直白粗粝,裴家主面色微变,不悦道:“这就是你在外面和那些黔首学来的习气?你还记得体统二字如何写吗。”
裴令之平静道:“儿只是付诸于言语,父亲却是付诸于行动,儿不懂得体统二字如何写,难道父亲就懂得了吗?”
然而这孩子自从落水受惊后,反应木讷许多,平日里一句话不说,今日嚎啕大哭中勉强开口,除了喊娘之外什么都说不出来。
幼童的哭声不但响亮,而且分外尖锐,裴令之试图安慰,却根本无从下手,短暂无措片刻,只见景昭抄起筷子,一块奶糕塞进去堵住了哭声。
“咳咳咳咳咳!”
景昭举起一杯茶:“来,喝口茶顺一顺。”
在这乱成一团的时刻,走廊上突然传来响亮的脚步声。
下一刻,咣当!
房门被重重推开,裴令之的亲信携着淑芸毫无仪态地扑了进来,看见室内场景,短暂愕然,旋即淑芸立刻叫了起来:“七郎快走!”
她昨日本已回了江宁递信,不知为何突然出现在此处,蓬头散发地叫道:“娘子昨夜发动了,命奴婢带人赶回来送七郎走!”
裴令之目光掠向淑芸身边:“怎么回事?”
炳烛正瞠目结舌看着室内这幅画面,下巴几乎脱臼,闻言结结巴巴地疾声道:“族里知道郎君现在在念亭,正派人来抓郎君回去——您快走吧,家主动了真火,若是被他们追过来,这位…这位娘子和小女郎怕是都难以保全!”
他们话里的信息量极大,偏偏个个都说的太急,前言不搭后语,裴令之来不及细问,皱眉道:“族里的人在赶过来的路上?”
炳烛以一种惊慌失措的表情张着嘴:“是……”
他的话没能说完。
因为楼下大堂中传来脚步声。
整齐划一,极富韵律,又像雷霆,不知出动了多少人。
下方有片刻的喧嚣与混乱,旋即很快归于沉寂。
淑芸往外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变了。
“来的这么快。”她似是明白过来,“是跟着奴婢们过来的!”
变起仓促,裴令之一推景昭:“你带着琉璃光走。”
刹那间景昭产生了一种仿佛被捉奸的错觉,她皱皱眉:“我跳楼走?”
裴令之似乎掩人耳目的经验十分丰富。
顾不得多言,他掩住小女孩的嚎啕,示意景昭抱起琉璃光转入内室,而后一理衣袖,走出房门。
下方客栈大堂中,唯余寂静,黑压压的人头就像乌鸦的黑羽,有种分外肃杀的气息,填满了自上而下整片视野。
两队黑衣部曲疾步而来,衣摆上绣着裴氏的徽记,正从走廊两侧同时靠近,刹那间接触到裴令之审视的目光,为首的脚步不由自主同时放慢。
“拜见郎君。”一名为首的部曲越众而出,恭谨道,“奉家主之命,护送郎君归家。”
裴令之容如冰雪,目光冰冷审视,冷淡道:“我的行踪你们从何得来?”
淑芸气得脸色都变了,为首的部曲视若无睹,继续道:“事关紧急,用了些别样手段,家主有言,自会向杨氏说明此事。但而今族中的意思是请郎君尽快归家,不可在外滞留。”
他们果然是跟踪了淑芸等杨氏婢仆,从而得到裴令之的踪迹。但只听他说‘向杨氏说明’,言下之意已经分外明确。
裴六娘是杨氏未来宗妇,在裴家主眼中已经不算裴氏的人,所以他需要安抚这个不听话的女儿,以免影响两家的关系。
裴令之却不同。
父亲不需要对儿子做出任何解释,单凭孝字便能压服,部曲看似恭顺,实际上裴令之毫不怀疑他们会将自己硬绑回去。
“我阿姐如何了?”
部曲迟疑说道:“属下不敢探知内宅女眷。”
裴令之看向淑芸。
淑芸摇摇头。
裴六娘昨夜与父亲一番大吵,回来便到了临盆的时刻,仓促之下匆匆打发淑芸前来报信,连话都没来得及多说半句。
裴令之拂袖,冷声道:“所为何事?”
部曲恭顺说道:“属下不敢探听家主心意,请郎君勿要迟疑,随属下等人回府吧。”
话虽客气,这些人的眉梢眼角仍然藏着警惕。裴令之自幼不好说话,即使是他的父亲继母,都拿他无可奈何,这些部曲们自然更提着一颗心,生怕裴令之一意违拗,届时只能将他硬绑回去,岂非大大开罪了这位身份尊贵的郎君?
裴令之目光如刀,一寸寸掠过这些严阵以待的部曲。
他极其轻微地讽笑起来。
门外渐渐变得安静。
景昭松开手,琉璃光被她捂住嘴掩住哭声,现在已经完全哭不出来,蔫头耷脑地挂在一边。
她暂时没工夫理会小孩子,走出内室,看见炳烛、淑芸等人复杂的神色。
景昭眉梢微挑,抓过桌边的帷帽扣在发顶,拎起琉璃光,向外走去。
“女……”炳烛打了个磕绊,不知该叫‘女郎’‘娘子’还是‘少夫人’,犹豫半天,勉强含糊过去,“您要去哪里?”
景昭看了看这个和积素装扮相似,看上去更机灵些的年轻人,说道:“与你们无关。”
淑芸一直在偷看琉璃光的五官面容,但这孩子好看归好看,脸已经哭得花了,她此刻也神色复杂地道:“女郎别急着走,外面太乱,七郎把我们留下,奴婢们自然要照顾好女郎和这位……”
景昭理一理帷帽垂纱,好奇道:“如果这是裴令之的女儿,她被带回去会死吗?”
直呼名讳其实是一种极大的冒犯,但室内众人此刻根本没有心情计较,神色更加复杂,淑芸身后一名侍从甚至不小心磕碎了门边的瓶子。
淑芸下定决心道:“奴婢会将二位带到娘子那里去,女郎尽可以放心的。”
炳烛支支吾吾地也说:“是,是啊。”
景昭若有所思道:“哦,其实不是,我只是好奇而已——”
这些侍从神色尽管复杂至极,竟然没有一个人正面回应她的问题吗?
江宁裴氏的家主,如今看来并不是容易相与之辈。
.
裴令之端坐在马车里。
或许是因为他销声匿迹太久,裴家主对这个儿子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生怕他再度设法离开,索性将他关进了马车。
这辆特制的马车外表华丽,内里布置十分精细,唯独车窗全部封死,内外声音隔绝,马车前守着四名部曲,严密监视裴令之的一举一动。
他敲了敲车壁,确定车壁中镶嵌有铁板。
裴令之闭上眼。
他不曾与派来抓他的部曲们交流,不言不动端坐车中,像是睡着了,又像是一尊秀丽冰冷的雕像。
马车平直地前进。
不知走了多久,马车停下,有人挑帘送来饮食。
裴令之恍若未闻,动也不动。
他倒不是刻意绝食,而是根本没有半分兴趣。
送饭的部曲们也不和他多说半句,恭恭敬敬送上饭菜,又放下帘子,退了出去。
如此行路许久,或许是一日,又或许是一夜,裴令之毫不动容,几度意识已经要陷入昏睡,忽然帘子被揭开,一道刺目的天光照在了他的眼前。
刹那间泪水涌起,裴令之勉力睁开眼,看到了熟悉的宅邸。
他被带回了裴家。
马车停下,换做软轿。
接下来的路程裴令之非常熟悉,即使他不能向外窥看,也能从转弯与速度中判断方向,确认这是去书房的路。
果不其然,帘子再度挑起,他看见了父亲。
书房的门开着,裴家主坐在书房最深处,裴令之抬眼看去,只见裴家主朝他投来冷淡的目光。
“孽子。”裴家主道,“私自离家,久无音讯,你的《孝经》读到哪里去了。”
裴令之轻咳两声。
长久没有饮水,他的声音带着微哑,神情却比裴家主还要淡漠:“见过父亲。”
下一句是:“敢问阿姐如何了?”
眼看他连半句都没有多说,直接问起裴六娘,生怕气氛太过尴尬的侍从连忙出来笑道:“杨氏今日一早前来报讯,昨夜六娘子生下一女,母女平安,郎主极是欢喜,已经下令上下均赏一个月的月例。”
裴令之无声松了口气。
被侍从站出来缓和了一下气氛,裴家主的神情也再度恢复平淡,说道:“你且回去安心准备着,家里对你的事自有安排,不要不懂事。”
裴令之看着他,微讽说道:“出了什么事?父亲要全然不顾体面,大张旗鼓将我带回来,是家族得罪了南下的大人物,还是南方现在已经没有裴氏的立足之地,日暮途穷,做事亦无需顾忌?”
裴家主皱眉:“放肆。”
裴令之道:“府里乱成这幅模样,难道不是?”
方才换轿入府时,裴令之被隔绝的耳目重新恢复正常,自然捕捉到轿外的异样。
江宁裴氏自负底蕴,家中婢仆从来调教得当,而今却脚步匆匆、隐带不安,大异寻常,再结合淑芸所说,裴六娘冒险赶回江宁,又与父亲大吵一架而后临盆,必然是裴家出了些事端。
裴家主平声道:“王悦死了。”
裴令之面上平静如常,谁也想不到他心里究竟涌起了多少惊涛骇浪:“哦?我怎么从未听闻过。”
裴家主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和我们家扯上了些关系。庐江王氏那只老狐狸中年丧子,就像是疯了的老狗,死死咬住我们家不肯放松,正值东宫南下之际,这件事挑破了对我们家麻烦很大。”
不对!
裴令之骤然意识到,王悦之死绝对没有指向他,否则裴家主不可能这样轻描淡写提起。
但王悦死在他们手下的消息既然没有外泄,那这件事究竟是如何和裴氏扯上的关系?
裴家主用词极为讲究,据他言下之意,庐江王氏固然是在乱咬,但裴氏也确实被咬住了难以脱身。
某种意义上来说,裴氏绝不会是全然的冤枉。
否则裴家不可能是这种反应。
裴令之听见自己微讽的声音:“哦,所以平息这件事的方式,就是献子邀宠?”
对于养尊处优、极重仪态的世家来说,裴令之这句话过分直白粗粝,裴家主面色微变,不悦道:“这就是你在外面和那些黔首学来的习气?你还记得体统二字如何写吗。”
裴令之平静道:“儿只是付诸于言语,父亲却是付诸于行动,儿不懂得体统二字如何写,难道父亲就懂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