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17节
  当年皇帝于南方起事,数年间帐下精兵无数,倚之纵横南方,一度在这座城中驻留。
  彼时江宁景氏已经自作聪明地与皇帝划清干系,南方世家对景容讳莫如深。然而兵强马壮为天子,景容陈兵于此,距江宁不过一日之遥,南方世家无不噤声,只当自己眼瞎,不敢品评半句。
  后来皇帝收复北方十二州,登基为帝,南方世家风向陡转,这座城作为天子曾驻跸之所,也在口耳相传中慢慢改了名字,至今无人计较。
  非常时刻用非常手段,在没有过所的情况下城都进了,自然也不必再拘泥其他。
  二人先找了家客栈,将琉璃光一个人寄放在房中,临走前景昭叮嘱她:“外面危险,不许跑出去。”
  琉璃光木然站在墙边,仰头怔怔看着她。
  这孩子憔悴许多,底子还摆在那里,依旧好看,只是一双眼睛里已经没有半分神光,像个木讷的布娃娃。
  景昭拍了拍她的肩膀,按着她坐下:“你就坐在这里,我们晚上会回来,但是如果你跑出去了,我们不会找你,听到没有?”
  见琉璃光听话地睁着眼睛,景昭默认她听懂了,心满意足道:“真乖。”
  从客栈里出来,景昭说:“分头?”
  裴令之点点头:“这里?”
  景昭也点点头。
  二人各自一压帷帽,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人潮如海,很快便把各自的身影淹没。
  景昭随意挑选了城中最繁华的一条长街,缓步行走,仔细打量两边街道的商铺。每走出一段距离,她就会在街角停下片刻,然后继续前行。
  如此走过一整条长街,她没有走进任何一家商铺,也没有和任何一个人说话,不知是在干什么。
  直到长街尽头,景昭随意寻了个行人,用练得已经很是纯熟的方言问了几句,转向另一个方向。
  伴随着她的行走,眼前人烟渐少,繁华渐隐,景昭停住脚步,背起双手,好奇地打量前方那座平平无奇的寻常屋舍。
  屋舍前以青石砌墙,四面连成一线,正面开着一扇大门,极为气派,大门口数名守卫东倒西歪打着瞌睡,显然不甚上心。
  这固然是玩忽职守,却也不是全然无法理解。毕竟那青石墙壁中的屋舍看上去实在太朴素,恐怕还没有石墙上那两扇大门气派,一望而知毫无看守价值。
  当然,这座屋舍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不能视作寻常。
  然而,再如何不同寻常,这些守卫们日日对着几间屋子,毫无出头立功的机会,一守数年,如何能提起兴致?
  因为有守卫看守,景昭没有走到近前,而是隔着一段距离张望片刻,道:“这就是圣上当年的驻跸之所?”
  身后那人说道:“正是。”
  景昭转过身来。
  新帷帽是粗糙的灰纱,她有些不习惯,抬手按了按帽檐,看向身后那人:“我姓景。”
  中年人看向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丝意外,神情更加严肃:“西辟延秋?”
  西辟延秋,取自左思《三都赋》。
  它的后半句是……
  景昭平静接道:“东启长春。”
  中年人问:“您有何吩咐?”
  景昭坦然说道:“把这个送到太女鸾驾上,最高等级的加急。”
  说完,她从袖中抽出封死的信封,递给中年人。
  中年人小心接过,神情严肃道:“我们会尽快送过去。”
  景昭道:“听说太女殿下鸾驾将近?一日够不够。”
  中年人不能保证。
  不消一日,这封信就能快马加鞭送过去。但至于什么时候能送到船上,什么时候能由太女殿下过目,那就全不由他们做主了。
  景昭没有继续追问的意思。
  中年人不敢确定,她却有绝对的信心。
  景昭颔首:“留步。”
  她径直离去,远远绕开前方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步伐轻捷,很快闪入另一条人潮如织的街道。
  .
  裴令之走进一家药堂,指节轻敲柜台,对柜台里打呵欠的掌柜说了一句话。
  昏昏欲睡的掌柜皮球般弹起来,眼睛瞪大,像是见了鬼。
  掌柜恭恭敬敬将裴令之请进内室,斟好茶水备上细点。
  连续几日在山野中行走,只能吃没滋没味没油没盐的烤鱼,甚至还是烤的过头,口味怪异的烤鱼——因为景昭自从年幼打猎猎杀一只獐子,结果发现獐子皮毛下藏满蠕动的细小虫子,就开始对一切野味抱持怀疑态度,倘若裴令之不肯将鱼多烤一会,她宁可不吃。
  裴令之自认为心性还算坚定,粗茶淡饭也可以忍受,然而看见尚且温热、香味扑鼻的细点,仍然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所幸戴着帷帽,没人能注意到他目光停驻的位置。
  很快,一名蓝衣妇人走了进来,对他行个礼,颤声唤道:“……小郎?”
  裴令之微感意外,摘下帷帽:“淑姨,你怎么在这里?”
  蓝衣妇人淑芸是顾夫人陪嫁的管家娘子,一向忠心耿耿。顾夫人过世后,她便听从裴六娘的吩咐,与另外几名忠仆离府打理顾夫人的陪嫁产业。
  后来裴六娘出嫁,淑芸跟随她前往竟陵,继续代她在外行走,打理产业。
  江宁裴氏家大业大,最重声誉,不屑于吞没已故夫人的嫁妆财产。顾夫人的产业由一双儿女均分,裴六娘远赴竟陵,所以取走了母亲留下的绝大部分财物珠宝,准备在竟陵另行置业,把无法轻易变卖带走的那部分田庄商铺留给了裴令之。
  当然,财物珠宝终有用完的一日,商铺才是源源不断的财源。裴令之不愿占姐姐的便宜,于是将部分商铺共同落在姐弟二人名下,派管事负责打理,每年定期为裴六娘送去分红。
  从律法和实际上来说,这部分商铺属于姐弟共同所有。但由于裴六娘长居竟陵,又相信弟弟不会在这些身外之物上糊弄她,几乎从未派人前来查看过商铺经营。
  这间药堂便是姐弟共有的其中一处商铺。
  淑芸眼眶泛红,望着裴令之,喃喃说道:“七郎又长高了。”
  裴令之一时语噎。
  淑芸看着他们姐弟长大,名为主仆,实际上算半个长辈。或许天底下所有的长辈看见晚辈,一开口先说的话都是这句你长高了。
  不必淑芸接着说,裴令之就知道她接下来会说什么。
  果然,淑芸红着眼眶道:“也瘦了。”
  她仔细打量着裴令之,忍不住抹了抹脸:“真是…郎君真是越长越出挑,要是再胖些就好了,现在太瘦,娘子看见不知道该多心疼呢!”
  “淑姨。”裴令之无奈道,“阿姐如今有孕近九个月,随时可能临盆,你怎么还到念亭来?”
  念亭离江宁很近,离竟陵则很远。
  以淑姨的性格,怎么会放心在看着长大的小娘子即将生产之际,走得这么远?
  淑芸神色变了变,叹气道:“我来替娘子看看,哎,劝不住娘子,倒把娘子念叨烦了,让我不要一天三顿跟着她转悠,到附近来看看……”
  话音未落,裴令之已然变色:“阿姐回来了?”
  淑芸说:“是啊,原本杨五郎君准备让娘子留在竟陵待产,可是娘子忽然说要跟着一同上路,五郎君劝不住,破天荒和娘子吵了一架……哎,这件事是娘子太胡闹了,八个多月的身孕,怎么能车船劳顿回江宁呢?”
  裴令之恼怒道:“阿姐糊涂了。”
  他黛眉蹙起,心里既是担忧又是恼怒——女子生产是何等大事,不啻于过一道鬼门关,随时可能临盆,正该静静养着悉心照料,不敢有丝毫磕碰,阿姐却要风尘仆仆赶回江宁。
  就算是天要塌了,这个节骨眼上也轮不到临产的妇人来顶!
  “她现在还没到?”
  淑芸说:“娘子是前天刚和五郎一起进的江宁城,奴婢十天前和淑华一道随着娘子出发,淑华直接先走一步往江宁去收拾杨家的宅子,奴婢顺便替娘子看看产业,昨天下午才到的念亭,可巧今天郎君就过来了。”
  她顺手替裴令之抹平肩头皱褶,神情慈爱如母亲,下意识便很是心疼地念叨起来:“郎君怎么穿这样差的衣裳,怕不是连肉皮都要磨坏了——天哪,玉佩都不带一块,簪子呢?江氏未免欺人太甚!”
  絮絮叨叨好半晌,淑芸才发现岔了话题:“郎君,你可要好好劝劝娘子,奴婢们不懂大道理,只知道身体是自己的,就是天大的事也不能挺着肚子赶回来办。要是路上磕碰……呸呸呸……对娘子和肚子里的孩子都有害无利啊。”
  裴令之蹙眉:“所以阿姐身体没事吧。”
  淑芸庆幸道:“路上除了吐的厉害,所幸一切还好,只是又瘦了,教人看着心焦——偏偏这时候又不敢大补,怕把孩子补得大了……哎呀,我和郎君说这些做什么——郎君,你这段时间也不给娘子去封信……”
  或许上了年纪的人说话就是格外絮叨,裴令之被淑芸说得头昏脑涨,好在听到阿姐现在平安无事,教他松了口气。
  紧接着,他蹙起眉。
  阿姐性格向来很稳,且从不轻易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除了当年母亲过世时她闹了一场,此后直到出嫁再没有失态过。
  她与杨桢情笃,又早盼一个亲生骨肉,必然对腹中胎儿千万般珍惜爱重,如果不是极其严重的大事,她绝不会冒险舟车劳顿赶回江宁。
  起初裴令之心里咯噔一声,以为是自己的缘故,但听淑芸说她们出发在十天前,一算时间就知道不对。
  真是奇怪。
  自从母亲故去之后,他们姐弟和裴氏的血亲情分早已淡薄如水,如果不是为了他,难道是父亲出了事,阿姐碍于孝道不得不回去?
  那也不对。
  孝字大过天,可阿姐已经出嫁,又有身孕,即使是父亲现在死了,孝道里也没有硬逼着将要临盆的妇人横跨数郡奔丧这一条。
  他眉梢拧紧,对淑芸道:“这样,我现在亲笔写一封信,立刻送去江宁交给阿姐,我会尽快动身过去见她。”
  淑芸自然没有异议。
  她也是看着裴令之长大的,此刻见裴令之衣着朴素,心疼至极,在肚子里咬牙切齿骂了裴家主并江氏的十八代祖宗,嘴上道:“郎君其实也不必太急着回去,横竖这里离江宁只有一日距离,要是现在进了江宁城,被裴郎主知道了,恐怕又……”
  淑芸是很清楚的,裴六娘提过裴家主的打算,她也毫不掩饰对父亲的反对,再加上淑芸从杨桢和裴六娘那里听说七郎君为了避开裴家主的安排,竟然直接离家出走,不知吃了多少风霜苦头,索性劝说:“娘子只盼着郎君顺心,一进江宁城,可就不好违拗裴郎主了。到时候郎君不得自在,娘子必定也要狠狠心疼动气。”
  若是平日也就罢了,可裴六娘如今的状态,显然是一切以稳妥为上。
  她只知道皮毛,并不清楚裴令之早有打算。
  裴令之淡声安抚:“淑姨不用着急,我自有安排。”
  “对了。”他想起来一件事,说道,“我身边带着……”
  他本想借机让淑芸把琉璃光带走,送到江宁宅子里暂且安顿下来,等他抽出手来再做打算。
  但转念一想,琉璃光不是他一个人捡回来的,总不能由自己一言而决,于是道:“算了。”
  淑芸却机警地听出了异样:“郎君带着什么?”
  裴令之面不改色道:“没什么。”
  .
  礼王世子醒来时,发现自己头很晕,像是被人抡了一棒子,不停嗡嗡作响,却又没有挨打之后的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