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28节
后来景昭终于熬过最幼小也最脆弱的一段时间,不再随时处于夭折的边缘。她的父母狂喜之下,布施遍及京城内外所有道观佛寺,挥洒千金如土,只为替她积后半生的福。
据说那时,她的舅舅齐朝太子曾经笑话妹妹,说你不是从来不信吗,为何叩拜如此认真?
长乐公主说,想起永淳,她就恨不得漫天神佛都是真的,好教她一个个叩拜过去,倾尽一切为永淳换取福祉。
景昭收回目光。
她拈起香,认真拜了拜。将香插进香炉中。向后退了一步,无声呼出一口长长的气息。
弘信寺的后半部分并不向信众开放,景昭也没有非要进去看看的意思。眼看日上中天,在品尝弘信寺不太出名的素斋和回城吃顿好饭之间,景昭选择留下来尝尝素斋。
“好险。”景昭面色凝重地放下筷子。
穆嫔和苏惠同时看向她,以为景昭有什么发现。
景昭心想,如果自己当真是冲着弘信寺的素斋而来,那必然要失望而归,白来一趟。
她看着面前花样翻新的素鸡素鸭素鹅,默默举起茶碗喝了一口。
茶水温热,景昭一口一口抿着,瞥见附近有个往来穿梭忙碌的小沙弥,对穆嫔丢个眼色。
穆嫔会意,立刻招手叫住小沙弥。见这孩子身量尚小,虎头虎脑很是可爱,忍不住心生一点怜爱,柔声让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碗凉茶。
“我们姐妹是第一次来这里上香,许多事不懂。”穆嫔说,“小师父,请问要供经该怎么做?”
小沙弥年纪还小,看着不过八九岁大,本来还很是紧张,被穆嫔挑拣几个简单的问题问了,一一回答,渐渐也不再紧张。
看这孩子放松下来,穆嫔又换筷子夹了块素点心给他:“慢慢吃——对了,我们错过了前两天寺中大师讲经,只听说城中有许多谣言,闹得人心惶惶,怪吓人的,能不能和我们讲讲呀。”
小沙弥果真一五一十讲了。
这孩子年纪小,没什么心眼,见穆嫔态度亲和,她问什么,便回想自己从师伯师兄那里听过的,一五一十讲出来。
小沙弥说了好半晌,每问必答,苏惠期间给他夹了两块素点,有些忧愁地看着这孩子,心想圆成虽然保密做的极好,庙里的小孩子啥也不知道,可是这孩子也不是很小了,怎么一点心眼都没有呢?
喝了半壶茶水,吃了一碟子素点心,小沙弥摸摸撑圆的肚子,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事要做,脸一红,放下茶碗忙不迭跑了。
景昭也不阻拦。
看着那小小背影跑远,景昭沉吟片刻,放下茶碗,开始有条不紊地吩咐。
“别的往后放一放。”景昭说,“先查王七。”
她的目标从始至终都很明确,就是要杀王七。现在王七的失踪难辨真假,暂时还不能确定是真的失踪,还是王家昏了头要蒙混过关。但景昭始终不曾改变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王七真的出事了。
不管王七出事与否,苏惠手下的人盯着别院,却没有丝毫发现,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王七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两个随从,甚至没有带人,偷偷溜出别院,从而失去踪迹。
二是王七还在王氏别院中,只是他藏在一个格外隐秘的地方,连别院中的人都很难找到,那么外人要找自然更难。
“有人远比我们更在意他。”景昭说,“盯住他的父母。”
如果王七是在王氏的安排下失去踪迹,那么多半是由他的父母亲自主持。
如果王七的失踪在他父母意料之外,那么作为生身父母,无论从利益还是感情出发,他们一定最为迫切要找回儿子。
苏惠嘴里还叼着一大块素鸡,心想这东西也不怎么好吃,匆匆忙忙用茶水送服,端正神色开口应是。
“再给我找一幅舒县附近的舆图。”景昭继续吩咐,“这东西应该不难弄。”
舆图固然紧要,但景氏皇族过去便是南方士族名门,而舒县又非战略要地,说不定此处的舆图本来就装在苏惠脑子里。
果然,苏惠立刻道:“小人粗略记得。”
在景昭的示意下,苏惠蘸了点茶水,大致画出基本方位来。
寺中环境清雅,景昭香火钱给的大方,他们的座位也格外清幽,用竹编的半人高屏风隔开一片宽敞的空间,可以看见来往者,视野开阔不易被偷听,又保有了一定的隐蔽。
景昭看着这幅舆图,指节轻叩桌面。
舒县东边是连绵不绝的无相山,山脉绵延,弘信寺就在山脚下。由弘信寺向北,山脉与水并存,风景极为秀丽,山外有数座世家的别院庄园;向南走则越来越荒僻,山下多是小村庄,村民开垦田地、入山打猎为生,日子勉强糊口。
舒县正北则是江渠码头,东南、东北、西北都有官道。出城四通八达,交通往来便捷。
景昭指尖一点,敲在舒县东北:“这就是那条死人的官道。”
自从来到舒县,短短几日,景昭或直接、或间接听到过数次和狐狸有关的事情,频率太高、太不寻常。
其中,狐皮风尚在整个南方九州流行,很难追溯起源;王七本身迷恋狐妖这一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详细核实,多半还要从王家着手调查。
倒是狐姬,属于舒县本地流行的淫祀迷信。相对最好入手。
提到狐姬,这次淫祀惊动弘信寺,间接促使弘信寺开坛讲经的直接原因,就是祭拜狐姬的信徒因为狐狸杀人的传言大打出手,闹出人命。
狐狸杀人的传言,起源于今年七起命案。
这七起命案,全都发生在舒县城外东北方向的同一条官道上。
但苏惠说:“其实这七起命案水份很大,中间有些疑点,亟待商榷。但官府久不作为,草草结案,导致当地百姓对官署根本不信任。即使官吏出面辟谣,百姓也当他们虚言搪塞。”
景昭撩起眼皮一瞥,心想明白了,舒县官署里也有朝廷的人,地位不高,但能轻易接触案卷。
她不做声,只听苏惠一一列举七起旧案。
第27章 狐妖(四)没有一个报真名。……
王氏别院很大。
这么大的庄园,需要很多木柴,所以别院中有很多座柴房。
这些柴房位于别院西南角,占据了一整排低矮的倒座房。它们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堆积柴火,有时候也会派上别的用场。
柴房门扉紧闭,每间房中关押着一名或几名侍从。大半日功夫过去,这里始终保持着安静,偶尔会传出一些痛苦的喊叫声,又很快休止。
倒座房外的小径上,站着一名穿着管事服饰的男子。
很快,其中一间房的房门开了,一个男人点头哈腰地走出来,迎向管事,满脸难色,低声说了句什么。
管事看着他,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小郎君失踪了,郎主现在非常着急,你们这些废物浪费了半日功夫,居然撬不开一张嘴。”
那男人连连弯腰告罪,神情忐忑,一双手下意识在衣服上擦了擦,擦出一手血红:“他们实在说不出,打死了怕不好交代……”
“那些是小郎君的人,打死了确实不好交代。”管事冷冰冰道,“去,告诉他们,半个时辰内,如果再不如实交代,家生子全家打断腿赶出去,买进来的直接打死。”
在南方这片土地上,世家豪奴身份虽卑,地位却高,在外亦可依仗主家飞扬跋扈。而家生子世代为奴,代代依附主家生存,一旦离开主家庇护,根本无力保住世代积攒的一切财产,甚至性命。
王七郎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主人,这些侍从慑于素日里的警告威胁,不敢轻易泄露他的行踪,但如今生死危机近在眼前,再也顾不得了。
不出一刻钟,便有数名侍从争先恐后地吐了口。
“五月二十四日,小郎君酒后服了五石散,兴起纵马,不慎弄死了几个人,回府后五石散已经发散完毕,十分困倦疲惫,昏睡过去。”
“夫人知道后,便命人将小郎君弄醒,责骂了几句,惩罚他不准再在城中居住,让小郎君到这处别院中反思。五月二十四日晚,小郎君完全清醒过来,在别院中待得有些不适,正在这时,门房递来一封信。”
管事模样的男人端上一个托盘:“郎主请看,这是奴才依据小郎君身边的小厮双燕、绣鸾供述,经小郎君侍妾罗帷协助,从书房中找到的。”
托盘中放着一只洒金信封,王珗伸手去拿,还未触及已经闻见一股香气。
这味道甜得发腻,王珗皱眉打开,信封中空空荡荡,只有一张沾染着浓郁香气的花笺,花笺上空无一字,印着一只活灵活现的红色狐影。
花笺大多讲求风雅,常印些梅兰竹菊松柏云霞之类的图案,真正善于此道的书画大家,还会亲自题诗作画,命人印出全套分赠友人,是一种极为不落俗套的礼物。
王珗自诩风雅,虽说自己水平寻常,但生于望族见惯珍品,能入他眼的自然都是好东西。他曾经费了些功夫集齐过吴郡沈允、江宁裴七、竟陵杨桢三人的书画花笺,一度很是自得。
但这次儿子闯下大祸,杨桢与裴令之一同逼上门来。一把年纪还要受晚辈的气,王珗大失颜面,心中很是恼怒,一怒之下便把手边那套集齐的花笺烧了。
这张花笺上的赤狐倒也生动,却带些匠气,不似真正大家之作。
管事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隐带不安:“这是……这是桃花别业送来的帖子——据双燕、绣鸾及小郎君近侍招供,每当收到这样的帖子,小郎君就兴致勃勃命人备下车马,上山前去桃花别业参与夜宴,欢饮达旦,有时甚至数日不归。五月二十四日晚上,小郎君心绪烦乱,看完这封帖子,不欲大张旗鼓,只带了几名侍从驾车离开。”
“双燕说,小郎君走的时候再三警告,不许他们说出自己的去向。如果夫人派人过来询问,只管以借口搪塞过去。”
管事没有细说——王七郎似乎很怕父母知道自己常常前往桃花别业,此前有侍从不小心说漏了嘴,王七郎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用竹杖将那人双腿打得血肉模糊,不许施救。
从那之后,双燕等侍从更加畏惧,处处小心,即使这次王珗亲自前来,也犹豫支吾不敢轻易开口。
王珗的脸色立刻变得极其难看。
“来人,送我的帖子——”
他的话说了一半,忽然止住:“不,不用送名帖,我亲自过去!”
管事一愣。
按照约定俗成的礼仪,不送名帖贸然上门拜访,是极其失礼冒犯的行为。
他只当郎主担忧儿子安危,急的忘记了,还没等他开口旁敲侧击地提醒,王珗一掌重重击在桌面上:“备车,走!”
管事涌到喉咙的话立刻咽了下去,一溜烟跑了。
.
“第一桩命案,确切来说发生在去年年底,死者是一名上山打柴的樵夫,失足滚落山坡摔成重伤,之后耗尽力气走到官道上试图求救,但当时正是腊月二十七,官道上天寒地冻少有人行,最终伤寒交加,失血死在官道旁水渠里,直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被发现。”
“路过的行人报案后,舒县官署派仵作前来检查,查明死因确认无误,尸格上填的是失血而亡。”
穆嫔忍不住插嘴:“那为什么会有狐狸杀人的传说?”
苏惠道:“因为这名樵夫滚落山崖时,身上脸上被树枝、山石划出许多口子,衣服也撕得破破烂烂。仵作赶到前路人围观尸首,传出许多闲话来,有人夸大其词,说像是被野兽抓咬出来的伤口。三人成虎,闲话传了几个人就变成野兽伤人,再传几个人,变成狐狸杀人了。”
“樵夫高处坠落,又强撑着走到官道上。”苏惠大致画了几笔示意,“这段距离不短,但经仵作查验过,从理论上可以实现。”
“不过从第二起命案开始,变得有些奇怪了。”苏惠一边回忆,一边说,“第二到第六起命案,死者所处的位置存在疑点——他们的死因还好说,但死后陈尸的位置明显不对,全都在第一位死者的死亡地点附近——按照常理来讲,有几个人不该死在那里。”
穆嫔下意识问:“不是有七桩命案?”
苏惠很有耐心:“五小姐稍等,第七桩命案,我会拎出来细讲。”
此刻日光温暖,日头正好,穆嫔凛然不惧,反而听得入神,饶有兴趣等着苏惠继续讲下去。
于是苏惠就继续讲了下去。
随着他的讲述,日头渐渐偏移,一阵阵凉风吹过,穆嫔的神情也不再毫无畏惧,情不自禁往景昭身侧靠过去。
就在这时,苏惠的话音止住了。
他离去片刻,回来就对景昭禀报道:“小姐,王氏别院那边传来消息,半个时辰前王七郎的父亲王珗乘车出门了。”
“去哪里了?”景昭问。
苏惠说:“往北走,但没办法确定详细方位。”
据说那时,她的舅舅齐朝太子曾经笑话妹妹,说你不是从来不信吗,为何叩拜如此认真?
长乐公主说,想起永淳,她就恨不得漫天神佛都是真的,好教她一个个叩拜过去,倾尽一切为永淳换取福祉。
景昭收回目光。
她拈起香,认真拜了拜。将香插进香炉中。向后退了一步,无声呼出一口长长的气息。
弘信寺的后半部分并不向信众开放,景昭也没有非要进去看看的意思。眼看日上中天,在品尝弘信寺不太出名的素斋和回城吃顿好饭之间,景昭选择留下来尝尝素斋。
“好险。”景昭面色凝重地放下筷子。
穆嫔和苏惠同时看向她,以为景昭有什么发现。
景昭心想,如果自己当真是冲着弘信寺的素斋而来,那必然要失望而归,白来一趟。
她看着面前花样翻新的素鸡素鸭素鹅,默默举起茶碗喝了一口。
茶水温热,景昭一口一口抿着,瞥见附近有个往来穿梭忙碌的小沙弥,对穆嫔丢个眼色。
穆嫔会意,立刻招手叫住小沙弥。见这孩子身量尚小,虎头虎脑很是可爱,忍不住心生一点怜爱,柔声让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碗凉茶。
“我们姐妹是第一次来这里上香,许多事不懂。”穆嫔说,“小师父,请问要供经该怎么做?”
小沙弥年纪还小,看着不过八九岁大,本来还很是紧张,被穆嫔挑拣几个简单的问题问了,一一回答,渐渐也不再紧张。
看这孩子放松下来,穆嫔又换筷子夹了块素点心给他:“慢慢吃——对了,我们错过了前两天寺中大师讲经,只听说城中有许多谣言,闹得人心惶惶,怪吓人的,能不能和我们讲讲呀。”
小沙弥果真一五一十讲了。
这孩子年纪小,没什么心眼,见穆嫔态度亲和,她问什么,便回想自己从师伯师兄那里听过的,一五一十讲出来。
小沙弥说了好半晌,每问必答,苏惠期间给他夹了两块素点,有些忧愁地看着这孩子,心想圆成虽然保密做的极好,庙里的小孩子啥也不知道,可是这孩子也不是很小了,怎么一点心眼都没有呢?
喝了半壶茶水,吃了一碟子素点心,小沙弥摸摸撑圆的肚子,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事要做,脸一红,放下茶碗忙不迭跑了。
景昭也不阻拦。
看着那小小背影跑远,景昭沉吟片刻,放下茶碗,开始有条不紊地吩咐。
“别的往后放一放。”景昭说,“先查王七。”
她的目标从始至终都很明确,就是要杀王七。现在王七的失踪难辨真假,暂时还不能确定是真的失踪,还是王家昏了头要蒙混过关。但景昭始终不曾改变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王七真的出事了。
不管王七出事与否,苏惠手下的人盯着别院,却没有丝毫发现,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王七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两个随从,甚至没有带人,偷偷溜出别院,从而失去踪迹。
二是王七还在王氏别院中,只是他藏在一个格外隐秘的地方,连别院中的人都很难找到,那么外人要找自然更难。
“有人远比我们更在意他。”景昭说,“盯住他的父母。”
如果王七是在王氏的安排下失去踪迹,那么多半是由他的父母亲自主持。
如果王七的失踪在他父母意料之外,那么作为生身父母,无论从利益还是感情出发,他们一定最为迫切要找回儿子。
苏惠嘴里还叼着一大块素鸡,心想这东西也不怎么好吃,匆匆忙忙用茶水送服,端正神色开口应是。
“再给我找一幅舒县附近的舆图。”景昭继续吩咐,“这东西应该不难弄。”
舆图固然紧要,但景氏皇族过去便是南方士族名门,而舒县又非战略要地,说不定此处的舆图本来就装在苏惠脑子里。
果然,苏惠立刻道:“小人粗略记得。”
在景昭的示意下,苏惠蘸了点茶水,大致画出基本方位来。
寺中环境清雅,景昭香火钱给的大方,他们的座位也格外清幽,用竹编的半人高屏风隔开一片宽敞的空间,可以看见来往者,视野开阔不易被偷听,又保有了一定的隐蔽。
景昭看着这幅舆图,指节轻叩桌面。
舒县东边是连绵不绝的无相山,山脉绵延,弘信寺就在山脚下。由弘信寺向北,山脉与水并存,风景极为秀丽,山外有数座世家的别院庄园;向南走则越来越荒僻,山下多是小村庄,村民开垦田地、入山打猎为生,日子勉强糊口。
舒县正北则是江渠码头,东南、东北、西北都有官道。出城四通八达,交通往来便捷。
景昭指尖一点,敲在舒县东北:“这就是那条死人的官道。”
自从来到舒县,短短几日,景昭或直接、或间接听到过数次和狐狸有关的事情,频率太高、太不寻常。
其中,狐皮风尚在整个南方九州流行,很难追溯起源;王七本身迷恋狐妖这一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详细核实,多半还要从王家着手调查。
倒是狐姬,属于舒县本地流行的淫祀迷信。相对最好入手。
提到狐姬,这次淫祀惊动弘信寺,间接促使弘信寺开坛讲经的直接原因,就是祭拜狐姬的信徒因为狐狸杀人的传言大打出手,闹出人命。
狐狸杀人的传言,起源于今年七起命案。
这七起命案,全都发生在舒县城外东北方向的同一条官道上。
但苏惠说:“其实这七起命案水份很大,中间有些疑点,亟待商榷。但官府久不作为,草草结案,导致当地百姓对官署根本不信任。即使官吏出面辟谣,百姓也当他们虚言搪塞。”
景昭撩起眼皮一瞥,心想明白了,舒县官署里也有朝廷的人,地位不高,但能轻易接触案卷。
她不做声,只听苏惠一一列举七起旧案。
第27章 狐妖(四)没有一个报真名。……
王氏别院很大。
这么大的庄园,需要很多木柴,所以别院中有很多座柴房。
这些柴房位于别院西南角,占据了一整排低矮的倒座房。它们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堆积柴火,有时候也会派上别的用场。
柴房门扉紧闭,每间房中关押着一名或几名侍从。大半日功夫过去,这里始终保持着安静,偶尔会传出一些痛苦的喊叫声,又很快休止。
倒座房外的小径上,站着一名穿着管事服饰的男子。
很快,其中一间房的房门开了,一个男人点头哈腰地走出来,迎向管事,满脸难色,低声说了句什么。
管事看着他,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小郎君失踪了,郎主现在非常着急,你们这些废物浪费了半日功夫,居然撬不开一张嘴。”
那男人连连弯腰告罪,神情忐忑,一双手下意识在衣服上擦了擦,擦出一手血红:“他们实在说不出,打死了怕不好交代……”
“那些是小郎君的人,打死了确实不好交代。”管事冷冰冰道,“去,告诉他们,半个时辰内,如果再不如实交代,家生子全家打断腿赶出去,买进来的直接打死。”
在南方这片土地上,世家豪奴身份虽卑,地位却高,在外亦可依仗主家飞扬跋扈。而家生子世代为奴,代代依附主家生存,一旦离开主家庇护,根本无力保住世代积攒的一切财产,甚至性命。
王七郎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主人,这些侍从慑于素日里的警告威胁,不敢轻易泄露他的行踪,但如今生死危机近在眼前,再也顾不得了。
不出一刻钟,便有数名侍从争先恐后地吐了口。
“五月二十四日,小郎君酒后服了五石散,兴起纵马,不慎弄死了几个人,回府后五石散已经发散完毕,十分困倦疲惫,昏睡过去。”
“夫人知道后,便命人将小郎君弄醒,责骂了几句,惩罚他不准再在城中居住,让小郎君到这处别院中反思。五月二十四日晚,小郎君完全清醒过来,在别院中待得有些不适,正在这时,门房递来一封信。”
管事模样的男人端上一个托盘:“郎主请看,这是奴才依据小郎君身边的小厮双燕、绣鸾供述,经小郎君侍妾罗帷协助,从书房中找到的。”
托盘中放着一只洒金信封,王珗伸手去拿,还未触及已经闻见一股香气。
这味道甜得发腻,王珗皱眉打开,信封中空空荡荡,只有一张沾染着浓郁香气的花笺,花笺上空无一字,印着一只活灵活现的红色狐影。
花笺大多讲求风雅,常印些梅兰竹菊松柏云霞之类的图案,真正善于此道的书画大家,还会亲自题诗作画,命人印出全套分赠友人,是一种极为不落俗套的礼物。
王珗自诩风雅,虽说自己水平寻常,但生于望族见惯珍品,能入他眼的自然都是好东西。他曾经费了些功夫集齐过吴郡沈允、江宁裴七、竟陵杨桢三人的书画花笺,一度很是自得。
但这次儿子闯下大祸,杨桢与裴令之一同逼上门来。一把年纪还要受晚辈的气,王珗大失颜面,心中很是恼怒,一怒之下便把手边那套集齐的花笺烧了。
这张花笺上的赤狐倒也生动,却带些匠气,不似真正大家之作。
管事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隐带不安:“这是……这是桃花别业送来的帖子——据双燕、绣鸾及小郎君近侍招供,每当收到这样的帖子,小郎君就兴致勃勃命人备下车马,上山前去桃花别业参与夜宴,欢饮达旦,有时甚至数日不归。五月二十四日晚上,小郎君心绪烦乱,看完这封帖子,不欲大张旗鼓,只带了几名侍从驾车离开。”
“双燕说,小郎君走的时候再三警告,不许他们说出自己的去向。如果夫人派人过来询问,只管以借口搪塞过去。”
管事没有细说——王七郎似乎很怕父母知道自己常常前往桃花别业,此前有侍从不小心说漏了嘴,王七郎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用竹杖将那人双腿打得血肉模糊,不许施救。
从那之后,双燕等侍从更加畏惧,处处小心,即使这次王珗亲自前来,也犹豫支吾不敢轻易开口。
王珗的脸色立刻变得极其难看。
“来人,送我的帖子——”
他的话说了一半,忽然止住:“不,不用送名帖,我亲自过去!”
管事一愣。
按照约定俗成的礼仪,不送名帖贸然上门拜访,是极其失礼冒犯的行为。
他只当郎主担忧儿子安危,急的忘记了,还没等他开口旁敲侧击地提醒,王珗一掌重重击在桌面上:“备车,走!”
管事涌到喉咙的话立刻咽了下去,一溜烟跑了。
.
“第一桩命案,确切来说发生在去年年底,死者是一名上山打柴的樵夫,失足滚落山坡摔成重伤,之后耗尽力气走到官道上试图求救,但当时正是腊月二十七,官道上天寒地冻少有人行,最终伤寒交加,失血死在官道旁水渠里,直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被发现。”
“路过的行人报案后,舒县官署派仵作前来检查,查明死因确认无误,尸格上填的是失血而亡。”
穆嫔忍不住插嘴:“那为什么会有狐狸杀人的传说?”
苏惠道:“因为这名樵夫滚落山崖时,身上脸上被树枝、山石划出许多口子,衣服也撕得破破烂烂。仵作赶到前路人围观尸首,传出许多闲话来,有人夸大其词,说像是被野兽抓咬出来的伤口。三人成虎,闲话传了几个人就变成野兽伤人,再传几个人,变成狐狸杀人了。”
“樵夫高处坠落,又强撑着走到官道上。”苏惠大致画了几笔示意,“这段距离不短,但经仵作查验过,从理论上可以实现。”
“不过从第二起命案开始,变得有些奇怪了。”苏惠一边回忆,一边说,“第二到第六起命案,死者所处的位置存在疑点——他们的死因还好说,但死后陈尸的位置明显不对,全都在第一位死者的死亡地点附近——按照常理来讲,有几个人不该死在那里。”
穆嫔下意识问:“不是有七桩命案?”
苏惠很有耐心:“五小姐稍等,第七桩命案,我会拎出来细讲。”
此刻日光温暖,日头正好,穆嫔凛然不惧,反而听得入神,饶有兴趣等着苏惠继续讲下去。
于是苏惠就继续讲了下去。
随着他的讲述,日头渐渐偏移,一阵阵凉风吹过,穆嫔的神情也不再毫无畏惧,情不自禁往景昭身侧靠过去。
就在这时,苏惠的话音止住了。
他离去片刻,回来就对景昭禀报道:“小姐,王氏别院那边传来消息,半个时辰前王七郎的父亲王珗乘车出门了。”
“去哪里了?”景昭问。
苏惠说:“往北走,但没办法确定详细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