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45节
  好半天后石榴干活儿还同手同脚呢,差点把盘子扣地上,得亏裴母扶住了。
  裴母柔声道:“石榴,你往西间摆饭,咱们在那屋吃。”
  沈宁和裴母往东间摆饭的时候,陆裕和顾千里几个忙接住了。
  这一次是曾知县主动道:“沈老板,二郎,家里是该添置几个下人了,让婶子亲自给我们做饭,我等吃得都不安心呐。”
  裴长青帮忙摆了饭,笑道:“正在物色呢。”
  他和沈宁对买下人有点抵触,打算雇几个手脚干净利索的婆子,只是雇人伺候吃喝啥的又有些不方便。
  这和现代雇保洁阿姨、钟点工又不一样。
  不过既然要在这里过一辈子,有些事情还是要入乡随俗的。
  买来的下人肯定比雇来的忠心。
  不过目前在村里还不用,有事儿帮忙的人不少,以后进城再说买人的事儿。
  沈宁去西间吃饭,见石榴呆呆地坐在那里,一副受到惊吓的样子,不禁好笑。
  “怎么不吃饭?”
  石榴忙哎了一声,她确实受到很大的刺激。
  以往她很少往沈宁家来,因为这里是作坊,大伯娘等人三令五申闲人不得随意来这里溜达,免得说不清。
  她远远瞅着沈宁和人谈笑风生还以为很容易呢,今儿不过是打个招呼,她就惊得两眼发黑。
  什么陆裕什么的,压根儿顾不上了。
  还有陆裕,今儿黑眸湛湛地看着她,用很温和的语气跟她说话,好像她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可实际上以前他来的时候她挤到他身边儿,等在他经过的路边,他都没正眼看过她呢。
  他今儿正眼看她了,不是因为她,而是因为二嫂介绍她。
  二嫂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能让这么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官老爷、老板们正眼看她。
  这对她的震撼不可谓不大。
  以往她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今儿亲自体会过才知道真的很不容易啊。
  沈宁:“怎么,要打退堂鼓?不跟着我了?”
  石榴抿嘴,努力想找回以前的机灵劲儿,出口却有点磕巴,“没,没打,二嫂,我、我可以的。”
  沈宁笑道:“那就好,从今儿开始你每天去学习班学一个时辰,早点识字、算账,还要时刻准备跟着我出门子。”
  石榴这会儿信心全无,再也不觉得很容易了,又觉得非常难,“二嫂,我、我能行吗?”
  沈宁不说废话,直接下钩子,“你不出门子,怎么了解县城的情况?怎么知道哪个男子相貌俊俏,身材优秀,品行端庄呢?怎么知道他家境如何呢?”
  石榴脸颊红红的,心却砰砰直跳。
  她学识字,跟着二嫂出门子,就能自己找一个家境不错,生得不错,还有身份的男人?
  她咬咬牙,干了!
  下定决心的这一刻,她突然觉得心思澄明,之前撞邪一样,为什么一门心思往陆裕跟前凑?
  其实她根本没想好怎么接近陆裕,因为他没给过她眼神儿,他只是她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
  她就想着尽可能找机会凑到他跟前,兴许就、有机会?
  这会儿跟着沈宁,轻松有了凑到陆裕跟前的机会,她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好蠢。
  好丢人!
  得亏……得亏他们不知道。
  不过那个顾、顾大人不会看出来吧?
  幸亏昨晚上阿年替她遮掩了。
  她越想越尴尬、丢人、羞愧,恨不得找个墙缝钻进去改头换面一番。
  沈宁只当什么都没发生,该让她干啥就干啥。
  忙着呢,可没空管她九曲十八弯的少女心思。
  待谭秀和陈玉箫过来,陈玉箫直接去高里正家继续和宫女太监们研究棒针钩针的新花样儿。
  高里正特意空出他和陶氏的院子给他们住,他和陶氏现在住大儿子院儿。
  高里正最近正忙着和烧窑师傅商量烧窑呢。
  从初夏那会儿他就带人不停地晒砖坯,天冷上冻以后就晒不得了,就是烧窑的时候。
  烧窑除了选址挖窑、装砖坯瓦坯,还得引水,还要买足够的煤炭、木头。
  他和师傅挖窑装窑,让老二去买煤炭木头那些。
  镇上禚家愿意给低价煤炭和木头,从西边儿山里运出来,也省了他们的麻烦。
  高里正想着以前二郎盖房子还找他托关系买砖和木头,现在人家就看二郎和阿宁的面子给便宜啦。
  嘿嘿,自己看人的眼光真绝了!
  知道沈宁和裴长青要去县里几天,高里正也不打扰裴长青,可不敢耽误二郎读书,有事儿他都跟沈宁和裴父、裴大伯商量的。
  沈宁对高里正是很信任的,两家合作之初就把丑话都说头里了,合作的过程大家都尽力把事情做好,各司其职,有问题也都好好沟通好好解决,所以合作很愉快。
  “里正伯,烧窑的事儿你看着来,需要银钱就去账上支,不要再垫付了。”
  以前作坊没钱,高里正没少垫钱,现在作坊流动资金足够,沈宁就不让他垫钱了。
  高里正呵呵笑:“我晓得嘞。”
  他也不故意往县老爷跟前凑,并不去卖好啥的。
  他清楚得很,他家靠阿宁发财呢,不是靠县老爷,他巴结县老爷那点儿不当什么,压根儿比不上跟着阿宁赚的。
  沈宁也跟他说了两句以后石榴跟着她做事,让高里正盯着点,有机会就提点一下让她尽快上岗。
  高里正羡慕得很,他倒是想把孙女送来跟着阿宁,可惜老大媳妇儿个目光短浅的不肯,非说“爹,咱们这样的人家,哪里用闺女抛头露面的?在家里学做针线能上灶就好了,再过两年就该嫁人了呢,没得让人说嘴”。
  他能说啥?
  他就算摁头安排,大儿媳不得记恨他啊?
  算了,还是培养孙子吧。
  他已经打算好了,明年开始不让高进禄去柳家洼学堂了,他要让孙子跟着阿年混!
  别看阿年小,就烧窑这摊子事儿,阿年都能根据砖瓦的大小,给他算出窑厂的大小。
  你就说厉不厉害吧!
  谭秀那么精明的女人都不给儿子请先生,就放心让儿子跟着阿年读书,他有啥不敢的?
  以往他不好意思让高进禄跟着阿年,怕裴家觉得自己是不是想染指作坊。
  可看阿宁和二郎对自己很亲近,根本没有那些怀疑,倒是他自己多心。
  他就跟沈宁商量,“阿宁,我想让阿禄过来跟着阿年读书,你说咋样?”
  沈宁:“阿禄不是已经启蒙识字吗?阿年的学习班不培养科举生员的,村里孩子就学识字算术以后当个伙计掌柜啥的,阿禄过来不是耽误了吗?”
  高里正笑道:“他去柳家洼学得马马虎虎,笨咔咔的,我看二蛋他们跟着阿年学得很好,让他跟着阿年吧。也学学拼音算术啥的,再跟着阿年背背四书。”
  沈宁:“就怕耽误了他读书科举。”
  那田氏不得哭死?
  高里正明白她言外之意,“没事儿,他也还小呢,以他的资质不到十八也不能下场,跟着阿年读两年试试,要是他比去学堂更爱读书那岂不是好?”
  沈宁就不劝了,“成啊,那你跟阿年说说,看他怎么安排?”
  学习班是阿年管的,沈宁只负责出资、吃食啥的,再就是使唤那帮子小学生们干活儿。
  高里正高兴地去找小鹤年了。
  小鹤年自然不拒绝,他恨不得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学拼音识字和算术,反正现在不用他教,老生带新生,学习更轻松。
  高里正解决了一桩心事,就回家带着高进禄过来找阿年。
  高进禄前几天感冒伤风来着,有点发烧,请了几天假没去学校,现下好了也没去。
  高里正索性继续给他请假,在他看来柳家洼学堂就那样儿吧,启蒙还行,不,跟阿年一比启蒙也差事儿。
  村里学习班都能读会算的,高进禄还跟个傻子似的呢。
  高里正不能忍。
  于是阿年又多了俩需要特殊关照的新生——高进禄和石榴。
  高进禄有点识字基础,学得速度还行,石榴就有点慢,或者说不入门。
  让她想象拼音数字的意象,帮助记忆,她总是想了就忘。
  最后阿年给她支招儿,“小姑,你往自己最想要最喜欢的东西上靠,嗯,要是不好意思,可以不说出来,自己记着就行了。”
  这么一指点,石榴不知道想了什么,给自己想脸红了,却也把字母和数字给记住了。
  开窍以后,她学习速度就不慢。
  曾知县在乡下住了几天,带着陆裕和几个差役四外村巡视一番,跟里正村老们聊聊,问问今年收成、冬小麦播种出苗情况、日子好不好过、有没有不能解决的村里矛盾等等。
  也只是断了几个东家鸡跑到西家吃谷子被扣留、张家闺女原本要嫁李家结果贪图赵家彩礼高又要跟赵家结亲之类的小事儿。
  并无大案,说明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曾知县心情大悦。
  第165章 新铺子 冬天和羊肉是绝配
  曾知县要回衙门,带着差役先行,让陆裕陪沈宁一行人慢慢走。
  蔺承君已经学会制糖,几个制糖师傅也都掌握了各自的技术,他留下淮安盯着,自己带着淮平去县里再转水路去淮州府。
  沈宁和裴长青也安排好家里,带着阿年、二蛋、高进禄以及石榴和俩半大少年一起坐骡车去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