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37节
  小鹤年露出一个夸张的表情,“王伯,你现在一天多少工钱?”
  王大伸出一个巴掌,骄傲道:“五十文!另外还有奖金!”
  奖金是裴二郎说的词儿,以前没听过,他也会了。
  小鹤年:“你要是笨,那赚不到五十文的不得笨死?”
  王大腾得脸红了,连忙摆手,“木有木有,俺没有那个意思。”
  大家笑起来。
  裴大柱拍拍他肩膀,让他别担心,他们不会乱想的。
  小鹤年:“你们收工以后,回家之前,可以来我这里学几个拼音,一天学上三四个,很快也就学会了。”
  王木匠轻轻踢了大儿子一脚,“我今儿要多待一会儿,炕柜做好了,明儿你们拉到镇上去给宋三爷和禚三爷。”
  这两天他也是一早就过来,晚上多做会儿,终于把两个炕柜做好了。
  另外一个也差不多了,就是还没刷油。
  最后裴大柱、裴大民、裴大根以及高木头、张本力几个也没逃脱去学拼音。
  裴铁牛因为聋哑没法学,但是他也去凑热闹了,不能听不能说,但是他眼神儿好啊。
  他可以看。
  看个模样也好啊。
  听说大伯他们学拼音,二丫立刻来劲头了,拉着大丫也去凑热闹(显摆)。
  珍珠也促狭,让大丫二丫给叔伯们讲课,她和阿年二蛋旁听,宝儿是气氛组。
  为了刺激她学习,记得快,阿年总是让她当小先生模拟讲课。
  她学以致用了。
  于是一帮子老爷们儿被大丫二丫领着喊:“啊——喔——鹅——”
  又让他们联想。
  二丫声音尖锐,“大伯、叔们,开动你们的脑袋瓜子,好好想想,记住这个模样,别它们认识你了,你还不认识它们!”
  裴大柱:“……”
  这丫头,怎么跟着阿年学了两天字,胆子壮得跟腰那么粗?
  怪不得能给赵氏气得嗷嗷叫,以前他没感觉,这会儿感受到了,看来每一次挨揍都不冤。
  大伯娘、四婶儿等人也听见了,都忍不住笑。
  一直不咋说话的顾氏突然道:“咱们是不是也得学呢?”
  众婆子们瞬间消音,神情渐渐惊恐,不是吧?她们老母咔嚓眼的,还学识字?学了有啥用啊?
  大伯娘声音都发飘,“那啥,没什么好怕的啊,咱们听阿宁的安排,阿宁说得学咱就学。”
  万一以后说不识字不给来干活儿呢?
  众人莫名心头一紧,也不笑话老爷儿们了,纷纷竖着耳朵听。
  过了一会儿,天色渐黑,汉子班下课了。
  男人们夺门而出,一个个蹭蹭往外撩,生怕被二丫给抓回来。
  二丫那丫头,太可怕了。
  仗着豆腐娘子撑腰,不把他们这些叔伯放眼里。
  阿年还矜持,小珍珠已经笑得小舌头都露出来了,“二丫姐,你真厉害,你适合当先生!”
  二丫叉腰,骄傲道:“珍珠妹妹,我适合赚大钱!”
  珍珠猛点头:“对,二丫姐,你适合赚大钱,等你赚钱,可别忘了我啊。”
  二丫:“你放心,我指定给你发零花钱儿,不给我弟!”
  还没赚钱呢,俩女孩子就开始盘算上怎么花了。
  阿年和二蛋:“……”
  别人走了,王大捞不着,还得去帮老父亲他们干木匠活儿。
  他一边干活儿,满脑子都是“a的四种声调,a像鸡蛋长小辫儿……”
  阿年小先生说,学了拼音,以后就能自学识字,县里镇上贴的那些告示他们就能看懂,不会再跟看花儿一样。
  娘哎,不敢想不敢想。
  人家拜师读书一年要交三四两银子的束脩呢,他们不交钱还赚钱。
  啧,裴二郎和豆腐娘子真仁义!大方!
  干活儿更有劲儿了呢。
  另外俩木匠留了心眼儿,悄悄问王木匠:“王大哥,俺们能不能把家里小子带来跟着学那个什么银的?”
  大小子要干活儿,但是五六岁到七八岁的还干不了啥,过来学学识字挺好的。
  豆腐娘子大方,都不收钱的。
  王木匠骄傲道:“是拼音!”
  俩木匠猛点头,“对对,拼音。”
  豆腐娘子家小公子说学了拼音就能学识字。
  他们不指望孩子有多大出息,能识几个字,看懂告示不当睁眼瞎儿就行。
  王木匠矜持道:“得问问豆腐娘子呢,可别耽误小公子读书。”
  俩木匠:“那是那是,俺们带着孩子来,一天给他们出五文的伙食费,不白吃娘子家的饭菜。”
  人家不要束脩,他们当然不好意思蹭饭,宁愿多给两文也不能抠搜。
  毕竟一天有四十文的工钱呢。
  王木匠就代表他们去问沈宁了。
  沈宁一怔,没想到俩木匠如此上进。
  这当然是好事儿,她没有拒绝,笑道:“只要孩子想学,那就来吧。”
  她也没说不要伙食费,毕竟免费的最后不是变成最贵的就是变成大麻烦。
  所以她和裴长青即便要带着村里人往上走,也不会免费。
  俩木匠一听很是高兴,临走前又特意给沈宁和阿年几个道谢。
  小鹤年:“我并不是每天都在家里教的,你们算着时间来吧。”
  俩木匠却宁愿孩子天天来,待在家里跟傻子一样,过来豆腐村长能学识字长见识,即便阿年小公子不在家,那不是还有二蛋他们么?
  以往扣扣搜搜一文钱的饼子舍不得吃的俩木匠,这会儿为了孙子的前途也大方起来。
  王木匠几个离开的时候高里正一行人也赶着骡车回来了。
  高里正那叫一个喜气洋洋,一副发财的模样。
  三婶儿也背着铺盖卷儿,一副想家想得不行的样子。
  “阿宁,三婶儿可想你啦。”
  她又抱住大伯娘和四婶儿几个,“大嫂、四弟妹,我真想你们啊。”
  和裴大伯、四叔一起过来给裴长青家新院儿铺甬路的裴三叔:“???”
  我恁大一个活人搁这里,老婆子愣是没看见?
  三婶儿又跟张寡妇几个道:“香蒲那丫头真不赖,给张氏当助手正正好,哎,年轻就是好啊,咱这些老婆子就得在家里坐镇,出去不中用啦。”
  张寡妇一直没好意思问闺女,现在听说挺好,她就笑起来,一颗心也放回肚里。
  挺好,闺女没受委屈,也得张氏中意,都挺好。
  天色晚了,也不能干活儿,大家叙叙旧就把东西归置好,锁门各自回家吃饭。
  高里正嘴角的笑压都压不住,让陶启明和高老大把一个钱箱子抬到沈宁屋里去。
  “放地上,别往炕上放,万一把炕压塌了怎么办?”
  沈宁:“……”恁夸张呢?
  抬完钱,高里正就把侄孙和大儿子打发回家喂牲口,“多喂点豆渣啊。”
  现在村里人跟着他们赚钱,除非特别困难的人家也不爱吃豆渣了。
  于是豆渣除了留点自家喂鸡,大部分都低价或者白给高里正家喂牲口、喂猪了。
  高里正才舍不得喂猪呢,大部分用来做酱油,留一些喂牲口。
  沈宁家正好要吃晚饭,就留高里正一起吃。
  毕竟看他这样子也不是急着回家吃饭的,那自家吃饭还能不邀请他?
  高里正乐颠颠地洗手,上了裴父那屋的炕,亲热地跟裴父裴母寒暄,说热络话,跟一家人似的。
  裴父裴母现在也适应了,不会像之前那样受宠若惊。
  二郎和阿宁有本事,以后人家会越来越尊重他们的。
  晚饭沈宁教裴母做的肉签子,舍不得油炸就熏的。
  另外就是一些小菜,腐乳和腌白菜、萝卜必备。
  腐乳吃得慢,一顿饭一人一块就够,但是腌白菜吃得有点多。
  嘎吱嘎吱,实在是太脆了,微酸带甜,老人孩子都喜欢。
  高里正也不例外,他吃一口肉签子,品品滋味,“阿宁,这个好,你新研究的菜式?”
  沈宁笑道:“我从肉龙获得的灵感。”
  肉龙是北方面食,用面饼裹着肉馅儿卷起来,上锅蒸熟。
  死面发面都可以,面不同味道和口感也不一样,舍不得用肉也可以用葱拌点油盐,也别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