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18节
是呀,那些看似深奥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话,不就那么回事儿么?
他甚至隐隐约约能理解谢炽为什么那么反对拼音了。
那些读书的人,无论有没有拼音都无所谓,他们本身就天天跟着先生学习。
拼音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拼音只对初学者有用。
尤其那些既没钱拜师又没时间天天上学读书的穷孩子,如果有拼音帮助,他们就能自学识字。
当然,拼音只能教他们识字,没法教他们考功名,要想科举还得花大钱拜师才行。
但是他们学了识字,就能去城里找活儿干啊,当伙计都比不识字的多几文工钱呢。
小鹤年决定了,要把拼音研究明白,然后教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娘不是说她需要识字的伙计,尤其是卖货的伙计吗?
他可以教给他们啊!
“爹,娘今儿在家给张大娘选助手呢,咱快回去看看选了几个,我可以帮他们做培训。”
他明儿不去书肆。
小珍珠:“哎呀,爷爷和大爷爷他们的地窨子今儿也就挖好了吧,快点,我要去地窨子玩儿。”
小珍珠对张氏的助手没什么兴趣。
裴长青回家没看到媳妇儿的身影,平时她都在东院儿忙的,就问裴母,“娘,阿宁呢?”
裴母正做晚饭呢,小声道:“炕上呢。”
阿宁这会儿一般不会躺的,除非不舒服。
裴长青心下着急,大步往屋里去,“阿宁,不舒服了?”
沈宁大字型平躺在炕上,手脚摊平,像条咸鱼。
裴长青俯身趴过来,摸了摸她的脸,温声道:“怎么了?”
肯定不是婆媳矛盾。
难道是和干活儿的妇女闹意见?
应该不至于。
阿宁不会干那傻事儿。
沈宁幽幽叹息,“我跟里正伯放大话,这两天就给大嫂找助手,结果……撸了光头,一个没找着。哎,没什么,只是小小滑铁卢罢了。”
裴长青亲亲她,“让我听听是谁有钱都不要赚呢?”
【作者有话说】
哎呀,不小心又双更了呢,求个营养液吧。么么哒[红心][撒花]
第83章 女孩子【2025元旦快乐!】 姐姐妹妹站出来
其实找过来干活儿的妇女还是非常顺利的。
男人们陆续种完麦子,他们也想来找活儿干。
不过沈宁倾向于找妇女。
因为做豆制品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妇女们都能胜任。
让她们做活儿,就能提高她们在家里的地位,公婆高看,男人不敢随便打骂,儿子也更敬重。
找干活儿的妇女不难,都是操持家务的好手,农忙也跟着下地,再苦再累的活儿都能干。
一个个为了赚钱也顶勤快、干净。
再挑选嘴严不爱嚼舌头的,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些人归大伯娘和四婶儿管。
大伯娘是有威信的,毕竟辈分大,且为人公道,又愿意帮助妯娌小辈啥的,得大家尊重。
四婶儿虽然学技术不行,在管人安排活儿这方面倒有点天分。
沈宁忙,裴母又要给家里做棉鞋、棉衣,还得给裴父那边掌眼帮衬,还要留意裴端家的动静,就没太多精力关注豆腐坊,四婶儿就凸显出来了。
沈宁现在着意培养四婶儿的管理能力。
是给张氏物色常住县城的助手遇到了问题。
招工的时候沈宁都是先考虑自家人的。
大伯娘和三婶儿家的女儿早就出嫁,只四婶儿有个十六岁的女儿石榴,孙辈女孩子还小,最大的大丫才十岁。
其他几家倒是有十四五左右的女孩子,年纪正当时。
沈宁觉得古代十四五、十五六的女孩子最是手巧、思维活跃适合学东西,所以首选她们。
她就跟大伯娘、四婶儿等人商量。
四婶儿当然乐意闺女跟着张氏卖货赚钱,但是石榴却不乐意。
石榴被她养得有点娇气,正是相亲嫁人的年纪,自己不想抛头露脸。
大伯娘去和另外几家说,让他们家闺女到沈宁这里来培训,跟着张氏去县城赚钱,也遇到阻力。
要说来沈宁这里干活儿,她们一千个一万个愿意,可一听说要去外地,她们都沉默了。
父母不乐意,女孩子也不想去。
大伯娘和四婶儿是地道的古代人,还是当娘的,自然懂她们的心思。
她俩也很理解,就给沈宁分析:“阿宁,你也别生她们的气,她们不是不配合你,实在是害怕。”
这年代未婚女孩子尤其十四五、十五六,正谈婚论嫁呢,只要家里有父亲兄弟顶着不饿肚子,基本都不出来抛头露面。
顶多就是在家里做饭、纺织什么的。
即便她们和父母不介意,她们未来的公婆、男人却很介意。
若是被人非议,扣上不守妇道的恶名,那就难找婆家,只能降低要求嫁给不如自家的。
可即便降低要求,男方一开始不说,待婚后就开始挑刺儿,冷言冷语是好的,甚至会打媳妇儿。
虽然不是每个男人和婆婆都这样恶毒,可谁也不敢赌自己遇到的不是,所以婚前人人都得注意。
沈宁点头:“确实。”
她理解,原主不就是背上莫须有的罪名么?
未婚夫自己不小心淹死了,回头婆家打上门骂她克夫!
害得原主找不到婆家,只能降低要求嫁给裴二郎那么个扶兄魔,最后还是被男人连累死的。
那不嫁不行吗?
那还真不行。
一是世俗的眼光容不得女孩子不嫁人。
若是谁家闺女晚嫁或者不嫁,别人就会嚼舌头她有恶疾要么她父兄不好。
现在的人都活在人情社会里,谁也脱不开别人的指指点点,自然受不了。
二是最重要的点,朝廷不允许。
本朝建国初为了休养生息增加人口颁布了一项政令:未满十五周岁女子不交丁税,年满十五周岁不嫁人者三倍丁税,嫁人者只交正常丁税。
后来人口增多,十五岁放宽到十六、十七岁,如今放宽到十八岁。
这时候的人习惯婚配,不觉得被强迫有什么不对,沈宁这个穿越者就非常不适。
迫于现实,她想找健康伶俐女孩子当销售员的计划失败。
大伯娘和四婶儿几个也帮她出主意。
“那要不就找媳妇们?”
“太年轻的好像也不行,结婚十来年的,不是怀孕就是奶孩子,根本走不开。”
这年代没有避孕措施,所有妇女从嫁人就开始生,直到生不出为止。
所以她们很多人一辈子来不了几天月经,因为一直在怀孕、哺乳。
这种媳妇即便没怀孕没奶孩子,但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只怕也脱不开身去外地。
有些家庭,离了娘就停摆了。
所以只能找超过35岁的。
但是这些妇女还有一个大问题,你让她们在村里干活儿可以,要让她们做销售?
即便原本看着嘴皮子叭叭很会说、特别会搞串联八卦的也哑火了。
她们除了扎堆嚼八卦,不敢去城里张嘴卖东西,被人盯着一打量那可吓死她们,难为死她们了。
不只是她们,男人也是啊,不信你问问跟着裴二郎干活儿的那些男的,要是没有裴二郎,他们能去镇上找到活儿吗?
一个羞耻心就够她们跨几个月的,毕竟像张氏这样的少见,人家是天赋。
这还得学识字算账呢,更不可能。
除非长期培训、耳濡目染。
可沈宁这里要的急,没时间一年两年地培训。
最后沈宁撸了光头,一个也没给张氏选着。
晚饭她都没力气做,躺炕上琢磨呢。
大伯娘和四婶儿几个见没帮上忙也很抱歉,但是没辙儿,只能默默地去做活儿。
而裴长青都不用听沈宁解释,一听她选人撸光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他侧身躺在沈宁旁边,把她搂进怀里安抚。
他甚至隐隐约约能理解谢炽为什么那么反对拼音了。
那些读书的人,无论有没有拼音都无所谓,他们本身就天天跟着先生学习。
拼音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拼音只对初学者有用。
尤其那些既没钱拜师又没时间天天上学读书的穷孩子,如果有拼音帮助,他们就能自学识字。
当然,拼音只能教他们识字,没法教他们考功名,要想科举还得花大钱拜师才行。
但是他们学了识字,就能去城里找活儿干啊,当伙计都比不识字的多几文工钱呢。
小鹤年决定了,要把拼音研究明白,然后教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娘不是说她需要识字的伙计,尤其是卖货的伙计吗?
他可以教给他们啊!
“爹,娘今儿在家给张大娘选助手呢,咱快回去看看选了几个,我可以帮他们做培训。”
他明儿不去书肆。
小珍珠:“哎呀,爷爷和大爷爷他们的地窨子今儿也就挖好了吧,快点,我要去地窨子玩儿。”
小珍珠对张氏的助手没什么兴趣。
裴长青回家没看到媳妇儿的身影,平时她都在东院儿忙的,就问裴母,“娘,阿宁呢?”
裴母正做晚饭呢,小声道:“炕上呢。”
阿宁这会儿一般不会躺的,除非不舒服。
裴长青心下着急,大步往屋里去,“阿宁,不舒服了?”
沈宁大字型平躺在炕上,手脚摊平,像条咸鱼。
裴长青俯身趴过来,摸了摸她的脸,温声道:“怎么了?”
肯定不是婆媳矛盾。
难道是和干活儿的妇女闹意见?
应该不至于。
阿宁不会干那傻事儿。
沈宁幽幽叹息,“我跟里正伯放大话,这两天就给大嫂找助手,结果……撸了光头,一个没找着。哎,没什么,只是小小滑铁卢罢了。”
裴长青亲亲她,“让我听听是谁有钱都不要赚呢?”
【作者有话说】
哎呀,不小心又双更了呢,求个营养液吧。么么哒[红心][撒花]
第83章 女孩子【2025元旦快乐!】 姐姐妹妹站出来
其实找过来干活儿的妇女还是非常顺利的。
男人们陆续种完麦子,他们也想来找活儿干。
不过沈宁倾向于找妇女。
因为做豆制品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妇女们都能胜任。
让她们做活儿,就能提高她们在家里的地位,公婆高看,男人不敢随便打骂,儿子也更敬重。
找干活儿的妇女不难,都是操持家务的好手,农忙也跟着下地,再苦再累的活儿都能干。
一个个为了赚钱也顶勤快、干净。
再挑选嘴严不爱嚼舌头的,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些人归大伯娘和四婶儿管。
大伯娘是有威信的,毕竟辈分大,且为人公道,又愿意帮助妯娌小辈啥的,得大家尊重。
四婶儿虽然学技术不行,在管人安排活儿这方面倒有点天分。
沈宁忙,裴母又要给家里做棉鞋、棉衣,还得给裴父那边掌眼帮衬,还要留意裴端家的动静,就没太多精力关注豆腐坊,四婶儿就凸显出来了。
沈宁现在着意培养四婶儿的管理能力。
是给张氏物色常住县城的助手遇到了问题。
招工的时候沈宁都是先考虑自家人的。
大伯娘和三婶儿家的女儿早就出嫁,只四婶儿有个十六岁的女儿石榴,孙辈女孩子还小,最大的大丫才十岁。
其他几家倒是有十四五左右的女孩子,年纪正当时。
沈宁觉得古代十四五、十五六的女孩子最是手巧、思维活跃适合学东西,所以首选她们。
她就跟大伯娘、四婶儿等人商量。
四婶儿当然乐意闺女跟着张氏卖货赚钱,但是石榴却不乐意。
石榴被她养得有点娇气,正是相亲嫁人的年纪,自己不想抛头露脸。
大伯娘去和另外几家说,让他们家闺女到沈宁这里来培训,跟着张氏去县城赚钱,也遇到阻力。
要说来沈宁这里干活儿,她们一千个一万个愿意,可一听说要去外地,她们都沉默了。
父母不乐意,女孩子也不想去。
大伯娘和四婶儿是地道的古代人,还是当娘的,自然懂她们的心思。
她俩也很理解,就给沈宁分析:“阿宁,你也别生她们的气,她们不是不配合你,实在是害怕。”
这年代未婚女孩子尤其十四五、十五六,正谈婚论嫁呢,只要家里有父亲兄弟顶着不饿肚子,基本都不出来抛头露面。
顶多就是在家里做饭、纺织什么的。
即便她们和父母不介意,她们未来的公婆、男人却很介意。
若是被人非议,扣上不守妇道的恶名,那就难找婆家,只能降低要求嫁给不如自家的。
可即便降低要求,男方一开始不说,待婚后就开始挑刺儿,冷言冷语是好的,甚至会打媳妇儿。
虽然不是每个男人和婆婆都这样恶毒,可谁也不敢赌自己遇到的不是,所以婚前人人都得注意。
沈宁点头:“确实。”
她理解,原主不就是背上莫须有的罪名么?
未婚夫自己不小心淹死了,回头婆家打上门骂她克夫!
害得原主找不到婆家,只能降低要求嫁给裴二郎那么个扶兄魔,最后还是被男人连累死的。
那不嫁不行吗?
那还真不行。
一是世俗的眼光容不得女孩子不嫁人。
若是谁家闺女晚嫁或者不嫁,别人就会嚼舌头她有恶疾要么她父兄不好。
现在的人都活在人情社会里,谁也脱不开别人的指指点点,自然受不了。
二是最重要的点,朝廷不允许。
本朝建国初为了休养生息增加人口颁布了一项政令:未满十五周岁女子不交丁税,年满十五周岁不嫁人者三倍丁税,嫁人者只交正常丁税。
后来人口增多,十五岁放宽到十六、十七岁,如今放宽到十八岁。
这时候的人习惯婚配,不觉得被强迫有什么不对,沈宁这个穿越者就非常不适。
迫于现实,她想找健康伶俐女孩子当销售员的计划失败。
大伯娘和四婶儿几个也帮她出主意。
“那要不就找媳妇们?”
“太年轻的好像也不行,结婚十来年的,不是怀孕就是奶孩子,根本走不开。”
这年代没有避孕措施,所有妇女从嫁人就开始生,直到生不出为止。
所以她们很多人一辈子来不了几天月经,因为一直在怀孕、哺乳。
这种媳妇即便没怀孕没奶孩子,但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只怕也脱不开身去外地。
有些家庭,离了娘就停摆了。
所以只能找超过35岁的。
但是这些妇女还有一个大问题,你让她们在村里干活儿可以,要让她们做销售?
即便原本看着嘴皮子叭叭很会说、特别会搞串联八卦的也哑火了。
她们除了扎堆嚼八卦,不敢去城里张嘴卖东西,被人盯着一打量那可吓死她们,难为死她们了。
不只是她们,男人也是啊,不信你问问跟着裴二郎干活儿的那些男的,要是没有裴二郎,他们能去镇上找到活儿吗?
一个羞耻心就够她们跨几个月的,毕竟像张氏这样的少见,人家是天赋。
这还得学识字算账呢,更不可能。
除非长期培训、耳濡目染。
可沈宁这里要的急,没时间一年两年地培训。
最后沈宁撸了光头,一个也没给张氏选着。
晚饭她都没力气做,躺炕上琢磨呢。
大伯娘和四婶儿几个见没帮上忙也很抱歉,但是没辙儿,只能默默地去做活儿。
而裴长青都不用听沈宁解释,一听她选人撸光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他侧身躺在沈宁旁边,把她搂进怀里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