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程叶想起陈达。他也这样,花光了一辈子,想要走出去。虽然最后,死在了这座繁华又寂寞的城,但陈达临走时说,他不后悔。因为这辈子,他很尽力。人这一辈子,总要追些什么——
“我儿生前没提过别的事儿,就说过想要个房。可就连这,我也办不到。我供不起墓地,就只能在这骨灰楼给他弄个隔间。我这辈子没指望了,就在这儿,他待着、我看着。我们爷俩做个伴……”
花火映着,大爷脸上,闪过心疼,闪过骄傲,也闪过怀念。
可那花火,终于是渐渐灭了。
窗外,又响了一声闷雷。暴雨还是没有落下。
惨白的灯,小小隔间。
失去独子的杨大爷,操心了前半生,又伤心了下半生。
毕然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大爷,我对杨师兄,虽然从没见过面,但他的事我听说过,只有替他遗憾,绝没有半点私怨!我是因为这儿的气味和声响,起了些误会。以为有人在这儿干什么非法的事情……大爷,我不明白,这些瓶瓶罐罐,都是为什么来的?”
“因为这雨!”杨大爷愤恨地指着窗外,“北市一到雨季,这雨隔三五天就来,不下个两三天就不走!这边下水管道又不干净!”
程叶似有些悟了,这是只有住过北市进水的房子的人,才会有的领悟。
“是因为……”
也就在这时,从墙角处,密密麻麻爬出来一大片黑乌乌的东西。
杨大爷愤然站起,直接脱下了自己的鞋,往墙角拍去:“我打死你们!打死你们……!”
一旁年青人一脸沉重:“杨师兄生前,从没住过一间好房子。他以前租的房子跟我在隔壁,每到下雨天,因为下水道返水,蟑螂就爬了满地,灭都灭不完……”
杨大爷念叨着,仿佛一个执著的疯子,“我没钱没本事,买不起什么房,只能委屈我儿待在这。但好歹我不能让他再受这堆杂碎的委屈!”
他抓起墙边的竹扫帚,跟那些蟑螂执著地对抗着。扫帚打得开了裂,一只又一只的蟑螂,钻在他的脚下足尖……
两人年青人将毕然拉到一边,“既然是一场误会,我们也就跟你们实话实说。”
其中一人指指外头瓶瓶罐罐,又指了指太阳穴的位置,压低了声音:
“从去年雨季,我们就发现了,大爷的脑子,已经有些魔怔了。到今年,他就调了这些有的没的,说师兄生前没住过全乎的地儿,他要把这儿的虫子全灭了。可哪那么容易呢……他调的灭虫药,越来越狠,所以有人敲门他都不应。我们怕出事,早就偷偷把他调的药剂都换了。所以你们放心,味道是难闻些,但并不伤人。
“我们也怕这边物业知道大爷神智出了问题,就时时来这帮着掩盖一下。毕竟,他老人家已经没了家人,要是再没了工作,如今这环境,他可怎么办呢?”
另一人也点头:“对……而且,要说看这儿的门,谁还能比他负责呢?”
程叶和毕然对视一眼,都不由沉默:
让一个半疯的老人看门,固然是个不智之举,可想想他在这儿,更像是守墓。
一个失独的老人家,日日夜夜最大的念想,就是守着儿子那无处安放的骨灰。
所以才事无巨细,狠狠盘查;所以才夜夜无眠,执更守夜。
原来这世上并不都是惊心动魄的美剧,生活中也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杀人放火。哪来那么多绝命毒师?有的不过是些油烟里的打转,地铁里的闷窒,打不完的蟑螂,修不好的水管……
破旧老楼未必只有鬼故事,日常烦恼的也许是装不了电梯,空调外机挂在哪,楼外马蜂窝什么时候烧走…琐碎种种,俱
不可对外人言;而烦烦恼恼,也就一生。
那种焦糊味,确实也是毒。
却不是为了醉生梦死的上瘾,而只是为死去儿子有一点逝后安宁。
无法告别的,不是瘾,而是执。
程叶上前,环视着那满架的书,似想起了什么。
她走向杨大爷,止住了那挥舞的、疯狂的扫帚。
“杨大爷,您别急,杨师兄他要的,其实不一定是房子。”
她快步走向架子,指向了其中一本。
“您看这儿……”
作者的话
蔡佳涵
作者
06-12
进了复选名单,要三天内定价,但我决定最后一刻再入v。和销量相比,更想让你们尽可能多的看看这个故事!可以的话希望能帮我冲一冲不要钱的推荐票,万分感激!!!
第21章 ☆、21斯年
一个棕色皮套的本子。
皮套半裹,边缘发白,纸页泛黄。
刚进这房间时,因为好奇也因为戒备,程叶几乎把架子上每本书都翻开来检查过,想找“犯罪证据”。如今真相已明,都是误会一场。
再次翻开这本子前,她虔诚地双手合十,默默道了一声抱歉。
“是我没弄清楚,打扰了您的清静。就用这种方式来补偿吧。”
与架子上其他书不同,这是一本工作笔录。
扉页上有年份,2023年,正是两年前。
杨大爷走上前,这四个数字,让他发涩的眼,有点疼。
那一年,斯年终于读完了博士,留了校当青年教师。
下头,是儿子手写的名字:
斯年。
这是儿子出生时,那时还没过世的妻子,找人借了诗词的书,翻了两天,本想起个“金”“玉”镶边的富贵名字,可妻子的目光,却停在那一页、那一行。
“你看,”她指着一句诗。
“声冠亿斯年”。
他们查了书,“斯年”,有两个意思,一是“这一年”;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很多很多年。富啊贵啊,于是都放一旁,他们定了这两个字。
只愿儿能长命百岁,愿他们一家长长久久。
可妻子先走了一步,她日夜操劳,累垮在厂子里。
认尸时,他看见妻子粗糙的手指上,发着紫。
他一个人养大了儿子,也没有再找人。
直到2023那一年,也是他最骄傲这一年。
他还记得那天他在三轮车上,摆摊卖的草莓
那天北市细雨裹着些尘,在半空里,像织了层灰蒙蒙的纱。
他的草莓一个挨一个,摞在车厢中央。
雨水顺着车篷往下淌,他心里却塞着希望。
像那些草莓,在污泥、湿泞、日晒雨淋里,终于熬到了这一天。
然后,他接到了学校的电话。
冲到医院后,三轮车就这样被他扔在了门口。
他们对他说,儿子走得急,送医时已经没了呼吸。
认尸的细节,他已经一片模糊,就记得儿子的手指,和妻子一样,都是那样的紫。
他闹了,他不信。他疯了,他崩溃,可眼泪都没出来。
直到走出医院,他才看见,那下了半天的雨,把他的草莓通通泡烂了。
原来熟透了,也并不完全是一颗果子的最后一步。
也可能只留下一地的红,一地的烂。
此刻灯光明朗,杨斯年的笑在遗照里分明。
“我记得这是师兄的本子。”一个青年喃喃,“还是我们当时从学校帮忙收拾的。”
程叶点点头,“这本子,我刚进来时,只匆匆扫了一眼。因为发现了杨先生的遗照,而没能来得及细看。但我记得这一页……”
她快速翻到后面。日期从一月,跳到了六月。
六月八日。
本子里,掉出来个发黄的信封。
“这是……”毕然疑惑地跟上来。
夹着信封的这一页,写了好些话。
字迹工整、笔笔用心。
毕然在后面,杨大爷和程叶遮挡了大部分的内容。他只能隐约看见开头第一行写着:
“爸,对不起。我骗了你……”
骗?
杨师兄会怎么骗自己的父亲?
六月八日,是杨师兄出事的日子。毕然心中不由一沉:据今晚得到的信息来说,杨师兄生前压力大,过得难。
有没有可能,杨师兄的去世,不是因为疾病突发,而是因为……
毕然心中起了不好的猜测——而杨大爷已经接近疯癫的神智,又能接受这事实吗?
令人窒息的沉默。
直到“啪”一声,杨大爷手中电棍,颓然跌落在地。
“傻。”杨大爷长长叹了口气,几乎瘫坐在一旁。
毕然有些不明所以。这真是杨师兄的绝笔信?
他急急走上前,想要确认——他怕杨大爷马上就该送医,预防惨剧。
“爸,对不起。我骗了你。”
他匆匆往下看——
“今天我拿你身份证,说是替你手机换套餐,其实是去了银行。
“我以你的名义,替你办了张银行卡。以后只要你拿你的身份证去柜台,就能启用这张卡。我在里面为你存了一笔钱。
“我儿生前没提过别的事儿,就说过想要个房。可就连这,我也办不到。我供不起墓地,就只能在这骨灰楼给他弄个隔间。我这辈子没指望了,就在这儿,他待着、我看着。我们爷俩做个伴……”
花火映着,大爷脸上,闪过心疼,闪过骄傲,也闪过怀念。
可那花火,终于是渐渐灭了。
窗外,又响了一声闷雷。暴雨还是没有落下。
惨白的灯,小小隔间。
失去独子的杨大爷,操心了前半生,又伤心了下半生。
毕然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大爷,我对杨师兄,虽然从没见过面,但他的事我听说过,只有替他遗憾,绝没有半点私怨!我是因为这儿的气味和声响,起了些误会。以为有人在这儿干什么非法的事情……大爷,我不明白,这些瓶瓶罐罐,都是为什么来的?”
“因为这雨!”杨大爷愤恨地指着窗外,“北市一到雨季,这雨隔三五天就来,不下个两三天就不走!这边下水管道又不干净!”
程叶似有些悟了,这是只有住过北市进水的房子的人,才会有的领悟。
“是因为……”
也就在这时,从墙角处,密密麻麻爬出来一大片黑乌乌的东西。
杨大爷愤然站起,直接脱下了自己的鞋,往墙角拍去:“我打死你们!打死你们……!”
一旁年青人一脸沉重:“杨师兄生前,从没住过一间好房子。他以前租的房子跟我在隔壁,每到下雨天,因为下水道返水,蟑螂就爬了满地,灭都灭不完……”
杨大爷念叨着,仿佛一个执著的疯子,“我没钱没本事,买不起什么房,只能委屈我儿待在这。但好歹我不能让他再受这堆杂碎的委屈!”
他抓起墙边的竹扫帚,跟那些蟑螂执著地对抗着。扫帚打得开了裂,一只又一只的蟑螂,钻在他的脚下足尖……
两人年青人将毕然拉到一边,“既然是一场误会,我们也就跟你们实话实说。”
其中一人指指外头瓶瓶罐罐,又指了指太阳穴的位置,压低了声音:
“从去年雨季,我们就发现了,大爷的脑子,已经有些魔怔了。到今年,他就调了这些有的没的,说师兄生前没住过全乎的地儿,他要把这儿的虫子全灭了。可哪那么容易呢……他调的灭虫药,越来越狠,所以有人敲门他都不应。我们怕出事,早就偷偷把他调的药剂都换了。所以你们放心,味道是难闻些,但并不伤人。
“我们也怕这边物业知道大爷神智出了问题,就时时来这帮着掩盖一下。毕竟,他老人家已经没了家人,要是再没了工作,如今这环境,他可怎么办呢?”
另一人也点头:“对……而且,要说看这儿的门,谁还能比他负责呢?”
程叶和毕然对视一眼,都不由沉默:
让一个半疯的老人看门,固然是个不智之举,可想想他在这儿,更像是守墓。
一个失独的老人家,日日夜夜最大的念想,就是守着儿子那无处安放的骨灰。
所以才事无巨细,狠狠盘查;所以才夜夜无眠,执更守夜。
原来这世上并不都是惊心动魄的美剧,生活中也不一定有那么多的杀人放火。哪来那么多绝命毒师?有的不过是些油烟里的打转,地铁里的闷窒,打不完的蟑螂,修不好的水管……
破旧老楼未必只有鬼故事,日常烦恼的也许是装不了电梯,空调外机挂在哪,楼外马蜂窝什么时候烧走…琐碎种种,俱
不可对外人言;而烦烦恼恼,也就一生。
那种焦糊味,确实也是毒。
却不是为了醉生梦死的上瘾,而只是为死去儿子有一点逝后安宁。
无法告别的,不是瘾,而是执。
程叶上前,环视着那满架的书,似想起了什么。
她走向杨大爷,止住了那挥舞的、疯狂的扫帚。
“杨大爷,您别急,杨师兄他要的,其实不一定是房子。”
她快步走向架子,指向了其中一本。
“您看这儿……”
作者的话
蔡佳涵
作者
06-12
进了复选名单,要三天内定价,但我决定最后一刻再入v。和销量相比,更想让你们尽可能多的看看这个故事!可以的话希望能帮我冲一冲不要钱的推荐票,万分感激!!!
第21章 ☆、21斯年
一个棕色皮套的本子。
皮套半裹,边缘发白,纸页泛黄。
刚进这房间时,因为好奇也因为戒备,程叶几乎把架子上每本书都翻开来检查过,想找“犯罪证据”。如今真相已明,都是误会一场。
再次翻开这本子前,她虔诚地双手合十,默默道了一声抱歉。
“是我没弄清楚,打扰了您的清静。就用这种方式来补偿吧。”
与架子上其他书不同,这是一本工作笔录。
扉页上有年份,2023年,正是两年前。
杨大爷走上前,这四个数字,让他发涩的眼,有点疼。
那一年,斯年终于读完了博士,留了校当青年教师。
下头,是儿子手写的名字:
斯年。
这是儿子出生时,那时还没过世的妻子,找人借了诗词的书,翻了两天,本想起个“金”“玉”镶边的富贵名字,可妻子的目光,却停在那一页、那一行。
“你看,”她指着一句诗。
“声冠亿斯年”。
他们查了书,“斯年”,有两个意思,一是“这一年”;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很多很多年。富啊贵啊,于是都放一旁,他们定了这两个字。
只愿儿能长命百岁,愿他们一家长长久久。
可妻子先走了一步,她日夜操劳,累垮在厂子里。
认尸时,他看见妻子粗糙的手指上,发着紫。
他一个人养大了儿子,也没有再找人。
直到2023那一年,也是他最骄傲这一年。
他还记得那天他在三轮车上,摆摊卖的草莓
那天北市细雨裹着些尘,在半空里,像织了层灰蒙蒙的纱。
他的草莓一个挨一个,摞在车厢中央。
雨水顺着车篷往下淌,他心里却塞着希望。
像那些草莓,在污泥、湿泞、日晒雨淋里,终于熬到了这一天。
然后,他接到了学校的电话。
冲到医院后,三轮车就这样被他扔在了门口。
他们对他说,儿子走得急,送医时已经没了呼吸。
认尸的细节,他已经一片模糊,就记得儿子的手指,和妻子一样,都是那样的紫。
他闹了,他不信。他疯了,他崩溃,可眼泪都没出来。
直到走出医院,他才看见,那下了半天的雨,把他的草莓通通泡烂了。
原来熟透了,也并不完全是一颗果子的最后一步。
也可能只留下一地的红,一地的烂。
此刻灯光明朗,杨斯年的笑在遗照里分明。
“我记得这是师兄的本子。”一个青年喃喃,“还是我们当时从学校帮忙收拾的。”
程叶点点头,“这本子,我刚进来时,只匆匆扫了一眼。因为发现了杨先生的遗照,而没能来得及细看。但我记得这一页……”
她快速翻到后面。日期从一月,跳到了六月。
六月八日。
本子里,掉出来个发黄的信封。
“这是……”毕然疑惑地跟上来。
夹着信封的这一页,写了好些话。
字迹工整、笔笔用心。
毕然在后面,杨大爷和程叶遮挡了大部分的内容。他只能隐约看见开头第一行写着:
“爸,对不起。我骗了你……”
骗?
杨师兄会怎么骗自己的父亲?
六月八日,是杨师兄出事的日子。毕然心中不由一沉:据今晚得到的信息来说,杨师兄生前压力大,过得难。
有没有可能,杨师兄的去世,不是因为疾病突发,而是因为……
毕然心中起了不好的猜测——而杨大爷已经接近疯癫的神智,又能接受这事实吗?
令人窒息的沉默。
直到“啪”一声,杨大爷手中电棍,颓然跌落在地。
“傻。”杨大爷长长叹了口气,几乎瘫坐在一旁。
毕然有些不明所以。这真是杨师兄的绝笔信?
他急急走上前,想要确认——他怕杨大爷马上就该送医,预防惨剧。
“爸,对不起。我骗了你。”
他匆匆往下看——
“今天我拿你身份证,说是替你手机换套餐,其实是去了银行。
“我以你的名义,替你办了张银行卡。以后只要你拿你的身份证去柜台,就能启用这张卡。我在里面为你存了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