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谁在骨灰楼点了外卖?》作者:蔡佳涵【完结】
  简介:
  这一年,程叶没有男人也没有钱,干起了深夜外卖。
  订单来的那栋荒楼里,放着一坛坛买不起墓地的骨灰。
  哲学系失业青年毕然,就在这栋骨灰楼里做着“阴间直播”,毛选可辟邪,哲学永不死;一本马克思,只要九块九。
  可因为一单夜宵外卖,他死在了直播镜头里,送外卖的程叶成了第一嫌疑人。
  她慌乱逃跑,竟又回到了故事的开始——
  为了证明清白,她一次次回到那个暴雨深夜,把那一袋夜宵,送到那男人手中。
  而彼此人生中的残酷现实,生活里的种种龃龉,也在张开爪牙。
  命运于他们,如同死循环。
  “你可知要打破无限回归,需要什么?”
  “需要一个新的假设。”
  第1章 ☆、01她于是忆起那具身体的模样
  也就突然之间吧——
  追了她三条街的警笛声戛然而止。
  喇叭,吼叫,紧跟身后那让她喘不过气来的脚步声,都瞬间消失干净。
  程叶慌乱回头,刺眼警灯的红蓝光,没了影踪。从她双手上重重碾过的卡车,蒸发不见。
  她于是忆起那具身体的模样。
  衬衫浅灰,有细细条纹,后颈苍白一截皮肤,残留些红润血色,应仍年轻。
  宽的肩,窄的腰,长的腿,手腕环只运动表,指节修长,表盘裂开。
  时,分,秒,都已停滞。一个生命消散,四处是血。
  也染在她指尖。
  指尖?
  她发现自己站回了那条窄巷里。
  十多分钟前被她摔在地上、怎么拧电门都纹丝不动的电瓶车,此刻稳稳立在路边,半倚着她。最要紧,是刚刚剧痛中感觉骨头全碎、以至于几乎失去知觉的那双手——
  还在。
  这双手,此刻就握在她的车把上,她下意识握紧了手柄,手套线头微扎进肉。
  麻,疼,但是干燥的。
  不对,她什么时候把手套戴回来的?
  她缓缓抬头,试图寻找那场不要命地下了大半夜的雨。
  就是这雨,掩盖了那场死亡;也是这雨,让她逃跑时一脚踩深,结果被不知什么滑了一跤,一下子擦伤了腿……
  腿不自觉抻了抻,奇怪。
  她不疼了,一点都不疼了。身上那不合身的骑手服依旧不合身,却没有了泥污。而这雨——
  “停了……”
  不,不不。
  不是停了这么简单。
  脚下地面和她手套一样,都是干的。
  她脚尖轻轻踢了踢黑沉的地面,不见积水,甚至没寻出一点水渍。
  一切都静得可怕,头顶的天阴森森压着。
  程叶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砰砰、砰砰,无论如何也慢不下来。
  她颤抖着深吸一口气,扒拉掉手套,死死盯向自己的双手。
  路灯时不时哆嗦一下,一下,又一下。
  手心,手背;手背,手心。
  翻来覆去,已经转了三转,没瞧见血。
  她怀疑地眯了眯眼,把手犹豫着凑近鼻子边,用力闻了闻。
  有她干了一天活闷出的汗臊,有身上制服半湿不湿的胶味,还有车子长年运外卖、沾上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油腻堵人,但是——
  没有血腥味。
  没有她自己的,也没有……那个人的。
  那苍白的、微凉的、染血的,在意味不明的旋律中倒在面前的……
  心底模糊的凉意半散不散。她又一次检查自己的双手。
  皮糙、肉粗,指节因为劳作过分地大——但的的确确,从里到外,完好无损。
  她还活着。
  所见那具身体,精致、讲究,可是死了。
  她糙、她乱,可好赖也依然活着。
  半晌,她狠捶了一下头盔,让它和脑袋硬碰了硬。
  闷疼。
  “是个梦?”
  ————————————————
  本该是个美梦。
  因为她的手够快。
  陈达还在的时候,就说过她手比脑子快,被人一激就总往前,脑子还没转过来,手已经先干上了——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
  这些年,新发地进货是她这双手,去给人种绿化带是这双手,进小厂子里干跟男人一样的活儿……还是这双手。
  跟她当初一块儿来北市的老乡,干个三五年就回去了,要不是她这么能拼能闯能吃苦,哪能在这儿熬上十年?何况三年前,还出了陈达的事儿,为陈达送葬,也是她这双手;后来债主堵门,高利贷涂红漆,老家亲戚不帮忙,还说是她八字太硬克夫,多少人赌她熬不下去,可她不还是挺过来了?
  不管死不死,都得好好活。
  手还在,路就有!
  说回这个梦,她当时就在这小巷子里,给电瓶车刚充好了电。
  车是二手的,但开着挺顺畅。
  新工作,新希望,一切都挺美。
  插头刚拔不久,电流焦糊味还在。半夜才过,她被熏得打了个哈欠。
  想来就是那时,眼皮一合,她被瞌睡给缠上了——
  她是刚搬来的这一带,也是刚干的夜间骑手:老乡强哥拉她入的行,说是晚上12点到早上7点之间配送,能得到夜间补贴。每一单能有一块钱到五块钱不等。高峰时段还能加价。
  积少成多,一个月就能多挣不少钱,有人一天就挣五百多。
  好家伙,这一个月就是一万多!干上一年再刨掉债,她将将也能拿下以前看中的那个店面了!
  所以她在白天的零工以外,又干上了这份活——人说,得手快,得胆大,还得八字硬——
  就奔她来的。
  “叮”一声!
  来自新下载的骑手app。
  “附近有一个订单发布。”
  订单目的地,是一个叫“万年公寓”的小区,还有小费5元。
  要不说新手总有运气呢!她眼明手快,立马就开抢——
  本以为夜班抢单的都是狠角色,谁知还是抢不过她。
  “抢单成功!”
  订单详情弹了出来。
  是被人匿名点的餐。
  “取货距离:3.8公里;
  “送货距离:2.1
  公里;
  “预计收入:基础配送费3元+夜间加价每公里1元+小费5元”。
  选在6月8号开工,果然又顺又发。头顶雷适时响了几声,如同为她炸了串鞭炮。
  她按捺住那点沾沾自喜,把手机翻转,在背面陈达的照片上头兴奋地一弹:“达哥!就知道你还护着我!”
  那是陈达生前照得最好的一张,三年了,她还留着。每一张照片都留着。
  没有男人,也没有钱;但她有回忆,也有盼头。
  她抿抿嘴,往下看被刷得高亮的字。
  “五楼右拐第十三户,直接挂门上”。
  这是备注。
  ——————————
  她从一间苍蝇馆子麻溜儿取了餐,电瓶车一路“突突突”,路况好得很,夜风是挺冷,但她心里挺畅快。等抵达那小区时,雨已经淅淅沥沥下了起来,凉凉的,蛮舒服。
  她在小区外停了车,保安亭里就只半个人影,但没啥动静,估计不知哪个大爷在趴着瞌睡。
  门口没人拦,她按着指示,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走了进去。
  小区破落得很,旁的都是铁皮平房,就中央支棱着座楼。
  夜里十二点多了,可这楼里,竟全亮着灯。
  那灯微微发蓝,从外头看着,并不亮眼。她往前走去,觉察了那灯从外头看着暗的原因——
  这楼,家家户户的阳台,都被封上了。
  像是闷着一个个口罩,那一户户人家像是不愿见人的一张张脸,密密实实,被蒙得不透点风。
  只除了其中一户,那光比别家都亮。
  这些年也算见过些世面,她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有了些猜想。
  脚步放慢了些,是份尊重。也就在这时,手机里传出一声:
  “您快超时了。”
  楼门上,是“万年公寓”四个大字,可底色是不常见的一种黄。
  村子里,一般办那些事时,才能看见的黄。
  她把气喘匀,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
  拎着外卖,她开始上楼。这是老楼,没带电梯。
  楼梯既陡又窄,墙上没有感应灯,只有几盏半好不好的灯泡,时时透点黄光。
  微弱至极。
  她一路往上,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可却没有听见一丝人的声响。
  只有她自己的脚步声,回荡着。
  咚咚、咚咚……
  五楼到了。
  ————————
  她右拐,走道上,经过第一户,门洞旁边装饰了一圈的花。
  夜色里,打着蔫蔫的卷,是人造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