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猩红色的云遮住了月光,蒲争的匕首化作判官笔,在这具苍老的躯体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迟来的公道。
  最后一刀下去,梁鸿勋的气息应声而断。那双浑浊的眼珠凝固着,却再映不出人影来。
  蒲争忽然觉得自己丧失了全部力气。她缓慢地,艰难地从腰间摸出一根火折子。
  火苗“嚓”地亮起。
  跳动的火舌舔舐着梁鸿勋的衣角,翻卷着向上,焚烧着车帘与车篷,很快蔓延成滔天烈焰,在蒲争的眼瞳里剧烈地烧着。火光中,梁鸿勋的尸体开始蜷缩变形,渐渐化作焦黑的轮廓。
  一股荒诞的不真实感漫上心头,和眼前的尸体混在一起,让蒲争的五感一瞬间都游离在了世间以外。
  热浪灼痛了她的脸颊。她抬手摸了摸脸上的血。温热的,有些结了痂。
  不知为何,此刻她感受到的,竟是一种出奇的平静和茫然。
  远处传来木材爆裂的声响,火星四溅。蒲争背着那火走着,突然想起很多年前,三娘站在炉旁,将一把淬过火的刀递进了她的手里。
  “小争,你不是蒲草,你要做长刀。”
  “割了这吃人的世道,给女人劈条生路。”
  夜风卷着灰烬掠过蒲争的鬓角,像一个温柔的抚摸。
  复仇结束了。
  头顶忽地一丝微凉,似乎是下了雨。
  可那个会在雨夜留住她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
  蒲争杀了梁鸿勋这件事,杨三敬是一周以后才知道的。
  听到消息时,她直接被吓了一跳。她本以为蒲争这些日子的平静是在努力走出阴影,却从未想过,她竟谋划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
  不过在讶异和担忧的背后,一丝隐秘的欢喜也在三敬的心头悄然滋长。
  那被老杨头拒之千里的法医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她终于证明了自己并不比老杨头差,相反,她还会断出老杨头从未见过的西洋毒药。
  她想读书,她要去学法医!
  “读书?你读个屁的书?”老杨头用烟锅抡向她的后背,“学那不三不四的洋鬼子,你是要气死老子不成!”
  “凭啥不能上!我又不会花你一分钱!”杨三敬踉跄着站起来,“横竖在你眼里我早就是个离经叛道的,还怕这些!”
  “放屁!”老杨头气得手直抖,“你可知道,我为何给你取名‘三敬’?”
  “是要你敬天地!敬祖宗!敬夫纲!”
  杨三敬顿时如遭雷殛。
  十八年来,她每次向别人介绍自己时,说的都是要三思后行,心怀敬意。如今,这名字背后的寓意被赤裸裸地在她面前剖开,原来“三敬”从来不是教诲,而是枷锁,而她本人,不过是杨家向这吃人世道投诚的牺牲。
  多可笑啊。
  三敬想着蒲争,心头突然涌起一阵酸涩的羡慕。
  蒲争像柄出鞘的剑,敢把天地都劈开道口子。那些旁人眼中的荆棘,于她不过是垫脚的蒺藜。她敢抢、敢干、敢争,可她杨三敬呢?
  她用袖子擦掉脸上的泪水,那袖头泛着一股难言的尸臭味。
  /:.
  我不过是个懦夫,杨三敬想。既没有握刀的茧,也没有沾血的胆。每次早就鼓足了勇气要跨出门槛,却总会被无形的锁链拽回原地。
  她恨自己,恨自己的软弱、无能,恨自己的脊骨早就被人言和纲常泡软了,每当老杨头被气得脸色铁青,佝偻着背坐在门槛上抽旱烟时,她筑起的所有决心就会土崩瓦解。
  可最恨的,是明明看透了这套把戏,却还会不争气地心软。老杨头颤抖用手去摸药罐的时候,她还是会下意识冲过去搀扶。十八年的驯化,反抗的本能被磨成了条件反射,老杨头故作老态龙钟的伪装如一把锋利的箭镝,永远瞄向她心里潜藏的愧疚,且百发百中。
  或许正因如此,最终能与蒲争并肩而立的注定是陈青禾,而不是她。
  五年了。从初遇蒲争那日起,时光已经碾过一千八百多个晨昏。这些年来她战战兢兢地经营着这份友谊,像守着一盏随时会熄灭的油灯。直到某个瞬间她才惊觉:蒲争是她唯一的挚友,而自己却只是蒲争众多知己中的一个。
  许是同为习武之人,无论是在切磋武艺还是在琢磨出路,蒲争和陈青禾之间都会产生一种无言的默契。那种默契她听不懂,她加入不进去,更可怕的是,这种羁绊并不是认识时间久了便能产生的。
  但幸好,蒲争敏锐地察觉到了杨三敬的异样。
  “我和书豪商量过了,燧城有几所女子学堂新开了化学科。你若愿意,我们可以安排你白日里抽空去听课。”
  见杨三敬怔住,蒲争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学费、住处这些琐事都不必你操心。你只管想清楚,这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
  杨三敬忽然很想哭。她一个猛子抱住蒲争,眼泪流了对方一肩膀。
  蒲争还是她杨三敬的朋友。
  还是的。
  入学那天,杨三敬天不亮就起来烧水洗了头,换上了那套压在箱底的新衣裳。可随着离大门越来越近,她的头和脚却愈发沉重,费尽全力也没能抬起来。
  站在校门口,她看着那些家境优渥的女学生们三三两两走过,有些局促地将自己头发和衣服上的味道闻了又闻,直到确定自己身上只有皂荚的清香后,她才深吸一口气,终于抬脚踏进了那道对她而言意义非凡的门槛。
  武馆这头,日子也在随着钟摆的摇晃悄悄溜着。
  陈青禾订了小报,可
  那些以男女为题的报头晃得人眼睛生疼,而著者的位置,依然是“燧上闻莺客”那熟悉的花体字。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陈青禾深深叹了口气,将报纸揉成一团。火舌瞬间舔上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纸页。墨字在火焰中扭曲变形,最终化作几片焦黑的残蝶,随着热流盘旋上升,给这本就烫人的铁锅又添了一缕无谓的热度。
  思想的转变哪是一朝一夕的呢?
  那些根深蒂固的顽疾,那些在心里被腌透的念想,若不是真真切切吃了一场亏,是永远不可能消除掉的。
  但奇怪的是,自此后,忘了从哪一期开始,“燧上闻莺客”的名头在报界彻底消失。
  起初陈青禾以为这位笔锋犀利的论客早已另谋高就,可跑遍燧城七家报馆,翻遍了所有时评专栏,那熟悉的花体字就像从未存在过一般。
  “自从没了闻莺客的文章,这报纸都少卖了三成哩!”报童挠着头,脸皱得像颗葡萄干。
  “这不是好事吗?拖您的福,大小姐一顿游说,没准那句话就让她幡然醒悟,就此封笔了呢!”杨三敬说。
  若真是如此,那再好不过。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却隐隐徘徊在陈青禾的心头。她感觉,这事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暮春时节的一个清晨,小葫芦慌慌张张撞开院门,嚷嚷着门外有人求见。可待陈青禾赶到门前,她不由怔在了原地——
  是闻莺客。
  可阶下站着的人哪还有半分意气风发的模样?那个曾经执笔如刀的记者,此刻眼窝深陷,衣衫皱得像揉过的稿纸,整个人仿佛被什么无形之物生生抽走了精气神。
  “你好陈小姐,”闻莺客释然一笑,“您当初和我说过,我这支笔,迟早会写出事来的。”
  “如您所料。”
  只见她的袖管滑下,露出一截枯瘦的手腕。
  “我刚被从大狱放出来。”
  作者的话
  衔月木
  作者
  07-01
  啊啊啊终于有时间更新了,惭愧!
  第36章 覆舟雨(1)
  闻莺客的原名叫汪时汶,今年刚满十九,但令人惊讶的是,她的文化水平仅为初中。
  “天赋吧?可谁知道呢,我祖上三代都是刨地锄粮的,偏偏到我这里老天爷赏我用笔杆子吃饭,”汪时汶蹲坐在板凳上,往嘴里塞了一口馒头。
  这次汪时汶之所以被关进大狱,主要是碰到了硬茬子——她在时评里抨击了一位流连花楼的公子哥。
  虽说这些年来,被她口诛笔伐的权贵不在少数,但凭着“闻莺客”在燧城文坛的赫赫威名,那些人往往投鼠忌器,至多不过塞些银钱让她笔下留情。
  但这回,却不承想这位的后台出乎意料地硬。
  “主编靠我吃饭,对我是又哄着又供着,报社那群人平时对我也是相当客气。那主编还屡次大言不惭地对我说,‘只管放开了写,天塌下来有他顶着’,可事实呢!”汪时汶气得咬牙切齿,“出了事儿,人真的找上来了,这帮混蛋们倒先把我推出去了,全忘了整个报社都是我养的!”
  明明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平日里一起吸髓食肉,可大难临头时,他们却总能默契地将她这个“异类”第一个推出去祭旗。无论她为这个利益集团带来多少真金白银,在关键时刻,她永远是最先被牺牲的那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