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该到你了,”周正阳走过来提醒。
蒲争再次走进那间黑屋子,灯油只剩下浅浅一洼。满屋的光也暗了下去,如同年迈将去的老者奄奄一息。
十枚铜板,却只余一次机会。
心脏突然在胸腔里狠狠撞了一下,震得耳膜嗡嗡作响。蒲争的双手已经凉成了两块冰坨,当触到铜钟的瞬间,她甚至能感受到那金属是温热的,就像摸到一只刚死的鸟雀。
钟杵被拉起。
“铛——”
余音绵长,回荡在整个训练场上方。
所有人的脖子都不由自主地伸长,目光钉死在那扇紧闭的木门上。
漫长的几秒钟后,那沉重的木门露出了一道缝,接着,门缝被逐渐拉宽,浮现出蒲争的身影。
她捧着手,带着一众目光走到案前,将手里的铜板散落。
“一、二、三......”
数到第五枚时,围观的人群已经开始骚动。
“......八、九、十!”
最后一枚铜板在案上旋转数圈,终于“叮”的一声倒伏。场边突然爆发出震天喝彩,几个年轻弟子甚至跳了起来。只有陈铁山依然端坐,指节在太师椅扶手上轻轻叩击。
蒲争觉得一身的力量骤然被卸落。她望着那十枚铜板,似乎还没有缓过劲儿来。
居然......真的成功了?
她迷茫间听到欢呼声如浪,看到有光在眼前闪烁。陈铁山抱拳站在场中央,郑重宣布将收这三人为徒。明明声音沉稳如磐石,听起来却遥远且混沌,像是隔了一层浓重化不开的雾。
三日后,《申报》头版赫然登着三人合影:两个年轻男子正昂首挺胸地咧嘴,而一旁的蒲争则别过头下意识遮挡,似乎不太习惯暴露在那闪着镁光的镜头前。报纸上的铅字赫然印着:“陈氏武馆破例同收三名弟子,其中更有巾帼英豪。”
但紧接着便是一行刺目的小字:
“然则女子习武向来难以持久,去岁那位不过三月便狼狈离去,不知此番能否打破魔咒?”
“这什么!真是够晦气的!你才刚被收为徒,这帮报棍子就胡说八道喝倒彩,有本事站在你面前说!一拳一个,全把他们给打趴下了!”
杨三敬把报纸拍在凳面上,脸蛋气得涨红一片,手上也加大了力度,把碾子里的中药捣得四处乱飞。蒲争连忙捉住她发抖的手腕,用报纸边角小心拢住四散的药末。
“好了,我都没生那么大气,你怎么气成这样,”蒲争将药粉倒回碾槽,拍拍杨三敬的胳膊,“才刚刚开始,那哗众取宠的闲言碎语还动摇不了我。”
“你太厉害了,在那种情况下都能抓到十枚!这要是我,估计钟还没响,我自己就先扛不住了,”杨三敬忽然话锋一转,“不过这么一看,开始你估计是真想多了。比完之后,你那师傅有单独和你说什么吗?”
蒲争的眼帘垂了一下。
“没有。”
比试已过,她如愿成了陈氏武馆的弟子,但那层怀疑却像浆糊一样黏稠地在心里流连不去,以至于每次一回想,蒲争就不禁叹出一口气来。
真是她估测失误了吗?
——“其实当年第一次给你放的铜板确实只有五枚,而且,这就是陈铁山的意思。”
三年后的某个夜晚,这个埋在蒲争心底的问题终于被揭开了答案。
“他的意思?”蒲争侧过头,皱眉思忖了一阵子,又回想起自己入了师门后陈铁山的种种行动,忽然琢磨通了他的意图。
“他是想收个男徒弟吧?”
“对,”和蒲争一起蹲过大狱的少女点点头,“往年时候,第三关都是设置在室外,规矩也没这么复杂,无非就是钟落抓铜板,大家也都明眼看着。但今年不一样,陈铁山眼看着你破了两关,怕你走到后头,就想把你堵在那儿,可又没时间设出新的关卡来,于是就将这关设进暗室里,想着稍微操作一下,让你知难而退。”
“那他后来为什么又加了铜板,”蒲争问。
“你们这四个人里,能看出本事的只有你和那个打鱼的。那老头年龄太大,而你他又不想收,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比试还是会轮空。要不是你那前二师兄单锋趁着这次捞了一笔,那两个滥竽充数的货也走不到第三关。不过陈铁山对这件事也心里明镜,但毕竟是师门内的丑事,他不可能当着那么多人点出来。”
说完,少女顿了顿。
“陈铁山的本意,是每次只给你落下五枚铜板,这样即使你三头六臂,把钟敲碎了也凑不齐二十二枚。况且就算你发现了铜板数目不对当场揭穿,但只要所有人都一口咬死是你输不起,你就难免会怀疑自己。”
“想要磨掉一个十三岁丫头的心气儿,那可不要太容易了。”
少女随手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圈。
“不过后来,他后来瞧出你是个硬骨头,就换了招数,也想着试探你一次。第二关故意多给两枚,还是要让你怀疑自己。”
“你会想,到底是先前数错了,还是这回他们多给了?这颗疑心的种子一旦种下......”她突然将一颗石子挑远,“等到第三关的时候,你满脑子就只剩‘不能再失手’的恐惧了。”
“这恐惧会一直跟随你到最后。如果你扛住了这层压力,抓得了十枚,就会正正好好凑成二十二;但如果反之,你就极有可能因为被心绪搅弄得失常发挥。”
少女唇角微扬,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但一般来说,后者才是常态,”她伸手抚平蒲争皱起的眉头,“你已经很出色了。”
但彼时的蒲争并不知晓这些事的来龙去脉,于是这块疑心病便随着她的脚步,一起被带进了陈铁山的门墙下。
陈铁山的徒弟并不多,相比其它武馆动辄几十人的架势,陈氏武馆的人总共也不过十来个。大弟子便是周正阳,陈铁山的准女婿,他眉眼间沉着正气,为人踏实,每日天不亮就能见他扫洒庭院的身影,教授师弟们拳脚时更是倾囊相授,从无半点藏私。对于他未来掌门人的身份,众人都心照不宣地默认,倒也没有谁怀疑过。
除了周正阳之外,还有几个较为惹眼的,比如说二徒弟单锋。但此人面上总堆着笑,见人就称兄道弟,背地却偷奸耍滑,是个惯会钻营的主儿,药贩子和他的狗腿能混进武馆,还要拜他所赐。
当然,馆里也有个和蒲争年纪相仿的,叫小葫芦。他是陈铁山捡回来的孤儿,平时好动话多,陈铁山给他起这名儿,就是盼着他能像葫芦似的:嘴小肚大,多装少说。可惜事与愿违,当他看到武馆久违地来了新人时,还是像只二踢
脚一样炸翻了天,围着蒲争上蹿下跳,气得陈铁山胡子直颤,活像尊要冒烟的罗汉像。
武馆里清一色都是男弟子,唯独陈铁山的女儿陈青禾是个例外。
说来也怪,这位大小姐对拳脚功夫毫无兴趣,终日只围着灶台和洗衣盆转,不过好在只需打理父女俩的衣物。为此弟子们常打趣周正阳:“大师兄不如把练功服也拿来,反正迟早要过门的,让师妹提前练练手!”每逢此时,陈青禾便红着脸躲进厨房,周正阳则作势要打人,引得其余人一声声起哄。
这便是蒲争往后数载要栖身的陈氏武馆。
“明日巳时六刻,练武场上准时训练。”首日拜师礼毕时,陈铁山只撂下这么句话。
那天晚上,蒲争躺在临时收拾出的柴房里,听着老鼠在房梁上窸窣跑动,竟睁眼到天明。好不容易捱到时辰,等她和那两只“滥竽”匆匆赶到练武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脚步一顿——
十来个师兄正七歪八斜地瘫在木桩旁:有靠着兵器架打盹的,有蹲在地上画王八的,还有个正把裤腰带解下来逗弄蚂蚁的。单锋甚至直接大剌剌躺在地上,用《拳经》盖住了整张脸,鼾声如雷。
全无名门正派应有的样子,倒像是街头的杂耍班子散了场。
作者的话
衔月木
作者
05-17
加更惊喜掉落!
第15章 惊蛰刀(5)
巳时六刻训练,练习一个钟头后便散场。练习期间陈铁山亦不出现,只有周正阳以陪练的身份在场,帮着师兄弟们指点招式和力度。
这便是陈氏武馆每日的练武课程。日日如此,转眼过了半个月,三人拳脚功夫未见长进一寸,倒是把武馆的杂活摸了个门儿清。
“这哪是招什么徒弟,这是招狗奴才呢!”药贩子从柴房钻出来,满头草屑都来不及拍,把包袱往肩上一甩就要走人。
“你走了我咋整?”竹竿一把拽住包袱角,“老子买你那解药花了一块大洋,结果你现在撒丫子溜了?”
“滚犊子!你爱走不走!老子反正要撤了,”药贩子一挣胳膊,把衣服上的线头扯得老长,“俗话说一日不练手脚慢,十日不练丢一半!都半个月了,一点儿有用的东西都没教会咱!在这儿干耗着,本来的功夫都呆废了!”
蒲争再次走进那间黑屋子,灯油只剩下浅浅一洼。满屋的光也暗了下去,如同年迈将去的老者奄奄一息。
十枚铜板,却只余一次机会。
心脏突然在胸腔里狠狠撞了一下,震得耳膜嗡嗡作响。蒲争的双手已经凉成了两块冰坨,当触到铜钟的瞬间,她甚至能感受到那金属是温热的,就像摸到一只刚死的鸟雀。
钟杵被拉起。
“铛——”
余音绵长,回荡在整个训练场上方。
所有人的脖子都不由自主地伸长,目光钉死在那扇紧闭的木门上。
漫长的几秒钟后,那沉重的木门露出了一道缝,接着,门缝被逐渐拉宽,浮现出蒲争的身影。
她捧着手,带着一众目光走到案前,将手里的铜板散落。
“一、二、三......”
数到第五枚时,围观的人群已经开始骚动。
“......八、九、十!”
最后一枚铜板在案上旋转数圈,终于“叮”的一声倒伏。场边突然爆发出震天喝彩,几个年轻弟子甚至跳了起来。只有陈铁山依然端坐,指节在太师椅扶手上轻轻叩击。
蒲争觉得一身的力量骤然被卸落。她望着那十枚铜板,似乎还没有缓过劲儿来。
居然......真的成功了?
她迷茫间听到欢呼声如浪,看到有光在眼前闪烁。陈铁山抱拳站在场中央,郑重宣布将收这三人为徒。明明声音沉稳如磐石,听起来却遥远且混沌,像是隔了一层浓重化不开的雾。
三日后,《申报》头版赫然登着三人合影:两个年轻男子正昂首挺胸地咧嘴,而一旁的蒲争则别过头下意识遮挡,似乎不太习惯暴露在那闪着镁光的镜头前。报纸上的铅字赫然印着:“陈氏武馆破例同收三名弟子,其中更有巾帼英豪。”
但紧接着便是一行刺目的小字:
“然则女子习武向来难以持久,去岁那位不过三月便狼狈离去,不知此番能否打破魔咒?”
“这什么!真是够晦气的!你才刚被收为徒,这帮报棍子就胡说八道喝倒彩,有本事站在你面前说!一拳一个,全把他们给打趴下了!”
杨三敬把报纸拍在凳面上,脸蛋气得涨红一片,手上也加大了力度,把碾子里的中药捣得四处乱飞。蒲争连忙捉住她发抖的手腕,用报纸边角小心拢住四散的药末。
“好了,我都没生那么大气,你怎么气成这样,”蒲争将药粉倒回碾槽,拍拍杨三敬的胳膊,“才刚刚开始,那哗众取宠的闲言碎语还动摇不了我。”
“你太厉害了,在那种情况下都能抓到十枚!这要是我,估计钟还没响,我自己就先扛不住了,”杨三敬忽然话锋一转,“不过这么一看,开始你估计是真想多了。比完之后,你那师傅有单独和你说什么吗?”
蒲争的眼帘垂了一下。
“没有。”
比试已过,她如愿成了陈氏武馆的弟子,但那层怀疑却像浆糊一样黏稠地在心里流连不去,以至于每次一回想,蒲争就不禁叹出一口气来。
真是她估测失误了吗?
——“其实当年第一次给你放的铜板确实只有五枚,而且,这就是陈铁山的意思。”
三年后的某个夜晚,这个埋在蒲争心底的问题终于被揭开了答案。
“他的意思?”蒲争侧过头,皱眉思忖了一阵子,又回想起自己入了师门后陈铁山的种种行动,忽然琢磨通了他的意图。
“他是想收个男徒弟吧?”
“对,”和蒲争一起蹲过大狱的少女点点头,“往年时候,第三关都是设置在室外,规矩也没这么复杂,无非就是钟落抓铜板,大家也都明眼看着。但今年不一样,陈铁山眼看着你破了两关,怕你走到后头,就想把你堵在那儿,可又没时间设出新的关卡来,于是就将这关设进暗室里,想着稍微操作一下,让你知难而退。”
“那他后来为什么又加了铜板,”蒲争问。
“你们这四个人里,能看出本事的只有你和那个打鱼的。那老头年龄太大,而你他又不想收,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比试还是会轮空。要不是你那前二师兄单锋趁着这次捞了一笔,那两个滥竽充数的货也走不到第三关。不过陈铁山对这件事也心里明镜,但毕竟是师门内的丑事,他不可能当着那么多人点出来。”
说完,少女顿了顿。
“陈铁山的本意,是每次只给你落下五枚铜板,这样即使你三头六臂,把钟敲碎了也凑不齐二十二枚。况且就算你发现了铜板数目不对当场揭穿,但只要所有人都一口咬死是你输不起,你就难免会怀疑自己。”
“想要磨掉一个十三岁丫头的心气儿,那可不要太容易了。”
少女随手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圈。
“不过后来,他后来瞧出你是个硬骨头,就换了招数,也想着试探你一次。第二关故意多给两枚,还是要让你怀疑自己。”
“你会想,到底是先前数错了,还是这回他们多给了?这颗疑心的种子一旦种下......”她突然将一颗石子挑远,“等到第三关的时候,你满脑子就只剩‘不能再失手’的恐惧了。”
“这恐惧会一直跟随你到最后。如果你扛住了这层压力,抓得了十枚,就会正正好好凑成二十二;但如果反之,你就极有可能因为被心绪搅弄得失常发挥。”
少女唇角微扬,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但一般来说,后者才是常态,”她伸手抚平蒲争皱起的眉头,“你已经很出色了。”
但彼时的蒲争并不知晓这些事的来龙去脉,于是这块疑心病便随着她的脚步,一起被带进了陈铁山的门墙下。
陈铁山的徒弟并不多,相比其它武馆动辄几十人的架势,陈氏武馆的人总共也不过十来个。大弟子便是周正阳,陈铁山的准女婿,他眉眼间沉着正气,为人踏实,每日天不亮就能见他扫洒庭院的身影,教授师弟们拳脚时更是倾囊相授,从无半点藏私。对于他未来掌门人的身份,众人都心照不宣地默认,倒也没有谁怀疑过。
除了周正阳之外,还有几个较为惹眼的,比如说二徒弟单锋。但此人面上总堆着笑,见人就称兄道弟,背地却偷奸耍滑,是个惯会钻营的主儿,药贩子和他的狗腿能混进武馆,还要拜他所赐。
当然,馆里也有个和蒲争年纪相仿的,叫小葫芦。他是陈铁山捡回来的孤儿,平时好动话多,陈铁山给他起这名儿,就是盼着他能像葫芦似的:嘴小肚大,多装少说。可惜事与愿违,当他看到武馆久违地来了新人时,还是像只二踢
脚一样炸翻了天,围着蒲争上蹿下跳,气得陈铁山胡子直颤,活像尊要冒烟的罗汉像。
武馆里清一色都是男弟子,唯独陈铁山的女儿陈青禾是个例外。
说来也怪,这位大小姐对拳脚功夫毫无兴趣,终日只围着灶台和洗衣盆转,不过好在只需打理父女俩的衣物。为此弟子们常打趣周正阳:“大师兄不如把练功服也拿来,反正迟早要过门的,让师妹提前练练手!”每逢此时,陈青禾便红着脸躲进厨房,周正阳则作势要打人,引得其余人一声声起哄。
这便是蒲争往后数载要栖身的陈氏武馆。
“明日巳时六刻,练武场上准时训练。”首日拜师礼毕时,陈铁山只撂下这么句话。
那天晚上,蒲争躺在临时收拾出的柴房里,听着老鼠在房梁上窸窣跑动,竟睁眼到天明。好不容易捱到时辰,等她和那两只“滥竽”匆匆赶到练武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脚步一顿——
十来个师兄正七歪八斜地瘫在木桩旁:有靠着兵器架打盹的,有蹲在地上画王八的,还有个正把裤腰带解下来逗弄蚂蚁的。单锋甚至直接大剌剌躺在地上,用《拳经》盖住了整张脸,鼾声如雷。
全无名门正派应有的样子,倒像是街头的杂耍班子散了场。
作者的话
衔月木
作者
05-17
加更惊喜掉落!
第15章 惊蛰刀(5)
巳时六刻训练,练习一个钟头后便散场。练习期间陈铁山亦不出现,只有周正阳以陪练的身份在场,帮着师兄弟们指点招式和力度。
这便是陈氏武馆每日的练武课程。日日如此,转眼过了半个月,三人拳脚功夫未见长进一寸,倒是把武馆的杂活摸了个门儿清。
“这哪是招什么徒弟,这是招狗奴才呢!”药贩子从柴房钻出来,满头草屑都来不及拍,把包袱往肩上一甩就要走人。
“你走了我咋整?”竹竿一把拽住包袱角,“老子买你那解药花了一块大洋,结果你现在撒丫子溜了?”
“滚犊子!你爱走不走!老子反正要撤了,”药贩子一挣胳膊,把衣服上的线头扯得老长,“俗话说一日不练手脚慢,十日不练丢一半!都半个月了,一点儿有用的东西都没教会咱!在这儿干耗着,本来的功夫都呆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