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只是如今身已在异国,归期未卜,只能对月遥祝王府中的所有人都能平安喜乐。锦兰将她的第一杯酒敬月,然后洒向大地,月光既然能够照彻每个角落,就一定也能带去她的祝福。
  她直喝到有些晕,才回去休息。
  屋顶上的人来来去去,最后只留下明月依旧高悬于檐角。她澄澈明亮,似乎能看透所有人的心事。
  (中秋章完)
  常说年节易过,平常日子难,团圆节过后,家家户户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只是医馆中的三人反而是来上课的孩子敲门叫醒的,南钰冰向来不能早起,而飞年罕见地放松了绷住的弦,又加上昨夜疲惫,也没有按时醒过来,至于锦兰,更是因为昨夜喝的多了些,沉沉睡了一上午。
  “今天哥哥和姐姐都起的好晚呀!”芸娘说。
  南飞年笑了笑,安排孩子们先稍作等待,“昨天过节,大家都睡得很晚。”
  南钰冰换好衣服推门出来,看见学生都已经来了,然而他这个老师却迟到了,有些不好意思,“起晚了,可能还要你们再等一会。”
  “先生,我爹说他今天要和先生求个假,收拾一下家里,让我和您说一声。”小柱对南钰冰说道。
  “好,不着急的。”南钰冰道。他去厨房端出来一大盘昨天没吃完的月饼和糯米团,给每个孩子分了一点,然后和飞年坐在前面一起吃,权当是早饭了。他本想去叫锦兰,但又觉得不太方便,就给锦兰预留了一些,等她起来自己去吃。
  “先生,这个是什么啊?”春生拿起一块月饼问道。
  “这个叫做月饼,你看圆圆的,是不是很像月亮的形状。”南钰冰答。
  “像,但是要是想要像月亮,还可以有半月形状和月牙形状的!”春生道。
  “春生哥哥说得对,我更喜欢月牙,弯弯的像香蕉一样,我最喜欢吃香蕉了!”小羽说道。
  南钰冰被小孩子的天真逗笑了,“你们俩说得也对,不过圆圆的月亮正对应团圆圆满之意,若是缺了岂不是就不是这个意思了。”
  “但是只要大家都在一起,每天都是圆满的呀。”芸娘说道。
  南钰冰突然通透,他这个大人竟然不如小孩子,月亮圆缺变幻是无常且客观的,所以只要人是团圆的,那么弦月之日与圆月之日并无差别。只是月亮不长圆,人往往也是聚少离多罢了。
  他看向飞年,看他似乎也有所思,示意飞年也说一说。
  “是,只要一直在一起,无论弦月还是圆月都很好。”阳光打在飞年的脸上,他说出口的话和阳光一样温暖。
  “飞年哥哥和芸娘说得很好,多亏你们提醒,改日我研究一下,做些月牙形状的‘月饼’再请你们来吃好不好呀?”
  “好!”孩子们边吃边点头。
  “锦兰姐姐!”小柱看见锦兰出屋,开心喊道。
  锦兰揉了揉眼睛,伸展了下臂膀,让阳光布满全身,神清气爽地和孩子们问好,“大家都在了啊,昨天都过得开不开心呀?”
  南钰冰将盘子推向锦兰,“来一起吃吧。”
  锦兰含笑看了一眼对坐着的南钰冰和南飞年,拿了几块糕饼,坐在了芸娘身边,轻柔地抚摸着小姑娘的发顶,“我啊,还是喜欢坐在芸娘旁边。”
  “芸娘昨天都玩些什么啦?”锦兰问道。
  “昨天阿娘做了好吃的糯米团,爹爹还给我买了新衣服!”芸娘开心指着身上的衣服说道。
  “真漂亮呀,我看着都喜欢了呢。”锦兰夸赞道。
  芸娘害羞地笑了。
  “你们呢,昨天都做什么啦?”锦兰又问其他三个孩子。
  “昨天爹爹带我去看了花灯,买了好看的糖人!”春生道。
  “奶奶和爹爹给我做了糯米团子!”小柱道。
  “我也是!昨天爹爹回家,给我带了好多好吃的!”小羽说。
  边吃糕饼边听着孩子们讲昨天的生活,三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先生,今天学什么呀?”小柱突然问道。
  锦兰没忍住笑出了声,“先生听入迷了,连课都忘了教了。”
  南钰冰一拍脑袋,这才想起还要上课,他轻咳两声掩饰尴尬,摆出了纸笔,“咳,不许笑。好了,我们现在上课,今天继续学《千字文》。”提笔瞬间,余光似乎瞥见飞年在笑,心里暗暗想着晚上定要教他补偿回来。
  “先生,我们都学了这么久的《千字文》了,怎么还是这个?”小羽问道。
  “学基础就要慢慢来嘛,而且,《千字文》还有很长呢……”南钰冰故意将最后半句话拉得很长,不出意料看见飞年身形一顿,满意地扬起了嘴角。
  “哦,那先生能不能偶尔教我们些别的,反正都是从简单的字认起。”春生提议道。
  南钰冰点点头,“好啊,那你们今天回去都想想,或者问问大人,明天告诉我想听什么好不好?”他面露狡黠,继续说道,“不过今天还是要学《千字文》,昨天放了一天假,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多少了,让飞年哥哥给我们背一遍学过的内容怎么样呀?”
  “好!”孩子们一起看向南飞年。
  “那大家拿起笔,飞年哥哥背的时候听见会写的字就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最多。”南钰冰抿嘴看着飞年,仿佛下一秒就要笑出来了。
  “……”南飞年无奈地想着刚才就应该绷住的,主人真是“记仇”的人。孩子们都仰头望向他,他只好从“天地玄黄”开始背了起来。
  锦兰见状,似乎嗅到了什么味道,抬眼看了看天,去前厅收拾药材去了。
  南飞年一口气背到“似兰斯心,如松之盛”,然后神情颇为自信地致意南钰冰,“主人,背完了。”
  南钰冰早已睁大了眼睛,惊讶于飞年的记忆能力。《千字文》虽然在现代人人都能张口背上几句,但要想全文背诵,还是难度颇大,他也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背下来,到了后面还可能有缺漏,而飞年只是每日听他复述几次,便能一字不落地全部记住,不可谓不是记忆超群。而孩子们刚开始还能跟得上,到了后面也都停笔听飞年哥哥背诵了。
  南钰冰不禁为飞年拍手叫好,孩子们也向飞年投出钦佩的目光。
  “大家都向飞年哥哥学习好不好?”南钰冰道。
  孩子们齐声叫好。
  南飞年偏过眼神,不好意思对上五双满是赞赏和钦佩的眼睛。
  今日本就晚了许多上课,剩下的时间不足以再教新的内容,南钰冰便带着孩子们温习了下学过的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锦兰在前厅坐了一上午也无一人来,百无聊赖地折着花草,“过节总是这样,第二天上午大家估计都还歇着呢。”
  “其实没人反而更好,生病的人变少了,我们也落得清闲。”南钰冰道。
  “也就这一上午,等到下午人就又会多起来了。”锦兰道。
  果不其然,午饭过后,张大娘来了。
  张大娘神情焦急,生气又心疼,“钰冰啊,我儿子回来才半日就闹毛病,我早上一摸他额头,哎呦滚烫的。不省心的家伙,估计是路上着凉了,您给开副药吧。”
  “要不要紧,我去给他把脉看看吧。”南钰冰道。
  “不用不用,应该就是受了风寒,不打紧的。”张大娘摆摆手道。
  南钰冰考虑了一下,“好,那我给令郎开一副清热解毒的药。”他提笔写下药方交给锦兰。
  “谢谢了,我这就回去给他煎药。”张大娘接过锦兰包好的药,匆匆回去了。
  “秋日午热而早晚凉,大家也多注意别着凉了。”南钰冰嘱咐道。
  “我们俩身体好着呢,是吧飞年。”锦兰拍了拍胸脯笑道。
  都尉府。
  常茂亭刚听过医师的报告,心急如焚,兵士们的呕吐发热症状还没完全恢复,就发现有士兵身上起了红疹,他心里暗骂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连气候都这么恶劣,不耐烦地吩咐道,“不是说水土不服吗,现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下站的医师战战兢兢,“禀将军,我们几个最初都以为是水土不服之症,这红疹查不出来源,我们也无能为力。”
  “嗯?”常茂亭怒目一视。
  医师忙找补道,“下官一定继续寻找病源,将军,不如请当地的大夫来瞧瞧,他们更有经验……”
  “……好吧。”常茂亭听见相同的谏言,看向楚泽铭,“楚将军,这事交给你去办吧。”
  “是。我现在就去。”楚泽铭拱手,和医师一起退出了议事堂。
  “刘大夫,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楚泽铭问道。常茂亭脾气甚差,军里的下属们都惧怕他的责打,回话时皆战战兢兢,不敢全盘托出,尤其是这种于战甚为重要之事。
  刘大夫摇摇头,无奈道:“小将军啊,当下情况有些棘手啊,起红疹的兵士越来越多了,我们这实在找不出原因来,多次向大将军提议请这儿的大夫来瞧瞧,他都不同意,不然没准儿早就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