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元琢没什么心情理会,如今难得心情宽裕,便淡淡一摆手:“宣。”
董太师和秦子衿一前一后进来,跪地行礼时明显身形不稳,颤颤巍巍的。
董太师向来引以为傲的美须缺了一绺,秦子衿更是面色惨白如纸,活像被暴雨打蔫的翠竹。
元琢目光扫过二人,搁下手中朱笔,明知故问:“二位卿所为何事?”
董太师心疼地瞥一眼爱徒,向前一步慷慨激昂道:“陛下,秦子衿为人正直,乃是当世才俊,他的《治国论》是天下士子楷模,近日却遭百姓唾骂、武官欺凌,名声尽毁。”
“以致有家难归,身心交瘁,臣恳请陛下明察,还臣子一个公道!”
秦子衿抬首,尽管脸白的毫无血色,眼底却还保留着最后一分自持,“百姓与武官皆被愚弄,臣不怪他们,恳请陛下莫要降罪于民。”
元琢心里冷笑一声,若不是《治国论》作者这层身份,此刻秦子衿早该人头落地了。
“秦卿倒是大度。”
他忽然倾身向前,若有所思问道:“不怪百姓,不怪武官……那该怪谁呢?”
殿内骤然寂静。
秦子衿哪能不知他跟顾怀玉还是一条心,垂首自省般道:“怪臣,当时弹劾顾相,臣未依章程行事,行事孟浪,招致今日之果,皆是臣自作自受,不怪旁人。”
董太师见爱徒这般受委屈,心里一阵发酸,转向元琢道:“陛下,秦子衿年少有为,才华横溢,正是我大宸难得的栋梁之才。”
“如今用人之际,还望陛下能够重用贤才,让其得展宏图之志。”
元琢权当没听见,敷衍地挥手道:“着禁卫军拨几人保护秦卿,近日京中纷乱,秦卿暂且不要出门。”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自求多福,别再来烦自己。
言罢,他示意此事到此为止,“二位卿退下吧。”
董太师哪肯轻易罢休,深吸了一口气后道:“陛下,秦子衿与佛门素有妙缘,向来心念慈悲,昨日秦府的仆人去西山寺进香时……”
“偶然得闻寺中有一位佛法高深的女施主,向来闭门不见客,却一听是秦子衿,竟愿破例相见。”
元琢握着朱笔的手一顿,眯起眼眸盯着二人。
董太师眼中精光闪烁,声音骤然一扫方才的颓势:“陛下,那女子正是慈圣太皇太后!”
“她听闻子衿在京中受尽委屈,特意要回京为子衿撑腰。”
“老臣犹记,太皇太后最欣赏有才华的年轻人,定是看重子衿的才学,方有此意。”
秦子衿缓缓地一躬身:“臣岂敢劳太后为臣请命,只是心慕佛法,绝无意争名夺利。”
师徒两一唱一和,试图把座上天子当傻子哄。
元琢目光骤然冷冽,握着朱笔的手指无声收紧,指节因用力泛白。
他对这位名义上的祖母,印象实在谈不上好。
自幼年起,陈太后在宫中极少露面,素来以雷霆手段著称,比父皇还叫人忌惮三分。
更何况,陈太后对自己这个“便宜孙子”向来冷淡,连句体己话都未曾说过几句,既无祖孙情谊,更无半点温情。
元琢哪能不知这一老一小两个狐狸肚子里的算盘?
董太师和秦子衿处处与顾怀玉作对,这回更是将太皇太后从佛门清修之地请出来,分明是要借太后之手将顾怀玉一击致命!
这一回,他们是下了死手,奔着要把顾怀玉往死里整去。
一想到此处,他胸腔里怒火翻腾,面上堪堪压住火气,“既然太皇太后要回京,礼法自不可废,朕明日亲迎鸾驾,满朝文武共同恭迎太皇太后回銮。”
秦子衿叩首时与董太师视线相撞。
两人都在彼此眼底看到藏不住的畅快。
原以为顾怀玉罢官是他们清流赢了一局,哪知顾怀玉人在山中坐,却依然一呼百应,大权在握,甚至一介白衣,影响力却比做宰执时更胜三分!
这回终于将天大的靠山请回来了,顾怀玉再能翻云覆雨,明日也要有个了断!
自那日众臣离去,顾怀玉这位“山中宰相”反倒更忙了。
每日天不亮就有快马进山——户部、吏部、刑部、兵部、枢密院,凡是掌权要紧的人物,隔三差五就来请教一二,或禀报政务,或请示机宜。
顾怀玉往往只扫一眼,朱笔批几个字,那些让满朝文武头疼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但今日来见的,却是一个他始料未及的人。
正是那位他心仪已久、却始终不肯屈服的大理寺丞聂晋。
正堂内,顾怀玉倚坐上首,低头翻阅密报,瞧也不瞧聂晋一眼,“聂大人不是说不入都堂么?今日怎么反倒不请自来?”
聂晋坐得极端正,低头盯着青砖地面,“相爷既非宰执,这里也不是相府,下官此来是为……私交。”
说到最后两个字,他忽地抬眼看向顾怀玉。
顾怀玉却仍不抬眸,唇角讥诮一勾,“本相可不缺朋友,聂大人觉得自己配?”
聂晋神色也不见难堪,垂眸沉默片刻后起身,“下官今日前来,是为天下百姓——恳请相爷回朝。”
“哦?”
顾怀玉瞧着密报,漫不经心地嚼着字:“是聂大人想我回去?还是百姓想我回去?”
聂晋被他问的一滞,沉声道:“都有,下官想,百姓也想。”
顾怀玉很爱逗弄这位大理寺丞,欺负正经人的感觉就是有意思。
他缓缓地抬眸,从头到脚慢悠悠地打量他一番,握着笔的手轻转,笔尾抵住腮边,十分好奇地问:“聂大人有多想我?”
聂晋耳根子瞬间烧得火热,猛地后退一步,像躲避燎原之火般拉开距离,一板一眼地按照官场的公式回答:“下官时常惦记相爷玉体安康。”
“是么?你是惦记本相的安康——”
顾怀玉忽然稍顿一下,随即轻哧发笑,“还是惦记本相的玉体?”
聂晋猛地抬起头,猝不及防撞上那张美玉天姿的脸,那人笑起来神采秀发,宛若穷神尽思地妙笔勾画而成。
竟令他一时失语,无言以对。
顾怀玉欣赏够了他这副窘态,终于大发慈悲地摆摆手:“你的心意本相领了,至于回京——”
“本相自有打算。”
聂晋知晓再无多言的余地,正欲告退,忽听身后传来一声:“为何不愿做本相的人?”
他回过身,见顾怀玉用笔杆轻点自己心口,意有所指。
聂晋不声不响从怀里取出那只褪色的珠花,缓缓握在手掌中,“下官相信相爷行事自有道理,只是……”
“有些良心,实在放不下。”
顾怀玉搁下手中的笔,静静瞧着他,声音里带着几分难得的认真,“你这样的人,很好。”
聂晋神情微动,低低拱手:“下官多谢相爷。”
刚过一个转角,一只强悍有力的手臂猛地薅住他的衣领,力道之大几乎要将他掐死!
裴靖逸另一只手臂狠狠地压着他的喉咙,毫不客气地问:“来这做什么?”
聂晋在武力上较不过劲,索性也不挣扎,勉力挤出两个字:“公干……”
裴靖逸冷嗤一声,手上力道更重,勒得他的衣领几乎嵌入脖颈:“你跟老子装?你那双招子都快黏我媳妇身上了!”
聂晋这种犟种自然是不肯屈服,亦不跟他客气,“相爷何时——”
“闭嘴。”
裴靖逸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对付这位曾经好兄弟下手是一点都不手软,压在聂晋脖颈的手更用力,“他是天下人的宰执,但脱了官袍,就是老子一个人的媳妇!”
聂晋被他勒得呼吸都困难,却还是硬撑着盯住他,“靖逸,你误会了,我对相爷只有敬仰佩服,没有……龌龊心思。”
“敬仰?”
裴靖逸嗤笑一声,俯身逼近问道:“聂晋,老子知道你是什么人,你他妈什么时候用那种眼神看过人?”
聂晋喘不上来气,却仍固执地直视他:“我……对相爷……绝无逾越之心……”
裴靖逸听着他这句话才松开手,毕竟这位是赫赫有名的铁面判官,一个唾沫一个钉,可不是会出尔反尔的人。
“早这样多好。”
他拍拍聂晋的肩膀,下一秒却毫无预兆地一拳捣在他腹部!
“呃——”
聂晋闷哼一声弯下腰,额角瞬间渗出冷汗。
那可是裴靖逸的一拳,一头牛都得趴下,何况是聂晋这么一个文人。
裴靖逸甩了甩手腕,半笑不笑地睨着他,“早都跟你说了,老子揍死你。”
说完,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半点情面都不讲。
聂晋眼前阵阵发黑,喉间腥甜翻涌,他撑着廊柱刚要起身,一方素帕突然递到眼前。
“聂大哥……”
这声音让聂晋浑身一震。
他猛地抬起头,眸中闪过不可置信的惊讶:“……陈云?”
董太师和秦子衿一前一后进来,跪地行礼时明显身形不稳,颤颤巍巍的。
董太师向来引以为傲的美须缺了一绺,秦子衿更是面色惨白如纸,活像被暴雨打蔫的翠竹。
元琢目光扫过二人,搁下手中朱笔,明知故问:“二位卿所为何事?”
董太师心疼地瞥一眼爱徒,向前一步慷慨激昂道:“陛下,秦子衿为人正直,乃是当世才俊,他的《治国论》是天下士子楷模,近日却遭百姓唾骂、武官欺凌,名声尽毁。”
“以致有家难归,身心交瘁,臣恳请陛下明察,还臣子一个公道!”
秦子衿抬首,尽管脸白的毫无血色,眼底却还保留着最后一分自持,“百姓与武官皆被愚弄,臣不怪他们,恳请陛下莫要降罪于民。”
元琢心里冷笑一声,若不是《治国论》作者这层身份,此刻秦子衿早该人头落地了。
“秦卿倒是大度。”
他忽然倾身向前,若有所思问道:“不怪百姓,不怪武官……那该怪谁呢?”
殿内骤然寂静。
秦子衿哪能不知他跟顾怀玉还是一条心,垂首自省般道:“怪臣,当时弹劾顾相,臣未依章程行事,行事孟浪,招致今日之果,皆是臣自作自受,不怪旁人。”
董太师见爱徒这般受委屈,心里一阵发酸,转向元琢道:“陛下,秦子衿年少有为,才华横溢,正是我大宸难得的栋梁之才。”
“如今用人之际,还望陛下能够重用贤才,让其得展宏图之志。”
元琢权当没听见,敷衍地挥手道:“着禁卫军拨几人保护秦卿,近日京中纷乱,秦卿暂且不要出门。”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自求多福,别再来烦自己。
言罢,他示意此事到此为止,“二位卿退下吧。”
董太师哪肯轻易罢休,深吸了一口气后道:“陛下,秦子衿与佛门素有妙缘,向来心念慈悲,昨日秦府的仆人去西山寺进香时……”
“偶然得闻寺中有一位佛法高深的女施主,向来闭门不见客,却一听是秦子衿,竟愿破例相见。”
元琢握着朱笔的手一顿,眯起眼眸盯着二人。
董太师眼中精光闪烁,声音骤然一扫方才的颓势:“陛下,那女子正是慈圣太皇太后!”
“她听闻子衿在京中受尽委屈,特意要回京为子衿撑腰。”
“老臣犹记,太皇太后最欣赏有才华的年轻人,定是看重子衿的才学,方有此意。”
秦子衿缓缓地一躬身:“臣岂敢劳太后为臣请命,只是心慕佛法,绝无意争名夺利。”
师徒两一唱一和,试图把座上天子当傻子哄。
元琢目光骤然冷冽,握着朱笔的手指无声收紧,指节因用力泛白。
他对这位名义上的祖母,印象实在谈不上好。
自幼年起,陈太后在宫中极少露面,素来以雷霆手段著称,比父皇还叫人忌惮三分。
更何况,陈太后对自己这个“便宜孙子”向来冷淡,连句体己话都未曾说过几句,既无祖孙情谊,更无半点温情。
元琢哪能不知这一老一小两个狐狸肚子里的算盘?
董太师和秦子衿处处与顾怀玉作对,这回更是将太皇太后从佛门清修之地请出来,分明是要借太后之手将顾怀玉一击致命!
这一回,他们是下了死手,奔着要把顾怀玉往死里整去。
一想到此处,他胸腔里怒火翻腾,面上堪堪压住火气,“既然太皇太后要回京,礼法自不可废,朕明日亲迎鸾驾,满朝文武共同恭迎太皇太后回銮。”
秦子衿叩首时与董太师视线相撞。
两人都在彼此眼底看到藏不住的畅快。
原以为顾怀玉罢官是他们清流赢了一局,哪知顾怀玉人在山中坐,却依然一呼百应,大权在握,甚至一介白衣,影响力却比做宰执时更胜三分!
这回终于将天大的靠山请回来了,顾怀玉再能翻云覆雨,明日也要有个了断!
自那日众臣离去,顾怀玉这位“山中宰相”反倒更忙了。
每日天不亮就有快马进山——户部、吏部、刑部、兵部、枢密院,凡是掌权要紧的人物,隔三差五就来请教一二,或禀报政务,或请示机宜。
顾怀玉往往只扫一眼,朱笔批几个字,那些让满朝文武头疼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但今日来见的,却是一个他始料未及的人。
正是那位他心仪已久、却始终不肯屈服的大理寺丞聂晋。
正堂内,顾怀玉倚坐上首,低头翻阅密报,瞧也不瞧聂晋一眼,“聂大人不是说不入都堂么?今日怎么反倒不请自来?”
聂晋坐得极端正,低头盯着青砖地面,“相爷既非宰执,这里也不是相府,下官此来是为……私交。”
说到最后两个字,他忽地抬眼看向顾怀玉。
顾怀玉却仍不抬眸,唇角讥诮一勾,“本相可不缺朋友,聂大人觉得自己配?”
聂晋神色也不见难堪,垂眸沉默片刻后起身,“下官今日前来,是为天下百姓——恳请相爷回朝。”
“哦?”
顾怀玉瞧着密报,漫不经心地嚼着字:“是聂大人想我回去?还是百姓想我回去?”
聂晋被他问的一滞,沉声道:“都有,下官想,百姓也想。”
顾怀玉很爱逗弄这位大理寺丞,欺负正经人的感觉就是有意思。
他缓缓地抬眸,从头到脚慢悠悠地打量他一番,握着笔的手轻转,笔尾抵住腮边,十分好奇地问:“聂大人有多想我?”
聂晋耳根子瞬间烧得火热,猛地后退一步,像躲避燎原之火般拉开距离,一板一眼地按照官场的公式回答:“下官时常惦记相爷玉体安康。”
“是么?你是惦记本相的安康——”
顾怀玉忽然稍顿一下,随即轻哧发笑,“还是惦记本相的玉体?”
聂晋猛地抬起头,猝不及防撞上那张美玉天姿的脸,那人笑起来神采秀发,宛若穷神尽思地妙笔勾画而成。
竟令他一时失语,无言以对。
顾怀玉欣赏够了他这副窘态,终于大发慈悲地摆摆手:“你的心意本相领了,至于回京——”
“本相自有打算。”
聂晋知晓再无多言的余地,正欲告退,忽听身后传来一声:“为何不愿做本相的人?”
他回过身,见顾怀玉用笔杆轻点自己心口,意有所指。
聂晋不声不响从怀里取出那只褪色的珠花,缓缓握在手掌中,“下官相信相爷行事自有道理,只是……”
“有些良心,实在放不下。”
顾怀玉搁下手中的笔,静静瞧着他,声音里带着几分难得的认真,“你这样的人,很好。”
聂晋神情微动,低低拱手:“下官多谢相爷。”
刚过一个转角,一只强悍有力的手臂猛地薅住他的衣领,力道之大几乎要将他掐死!
裴靖逸另一只手臂狠狠地压着他的喉咙,毫不客气地问:“来这做什么?”
聂晋在武力上较不过劲,索性也不挣扎,勉力挤出两个字:“公干……”
裴靖逸冷嗤一声,手上力道更重,勒得他的衣领几乎嵌入脖颈:“你跟老子装?你那双招子都快黏我媳妇身上了!”
聂晋这种犟种自然是不肯屈服,亦不跟他客气,“相爷何时——”
“闭嘴。”
裴靖逸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对付这位曾经好兄弟下手是一点都不手软,压在聂晋脖颈的手更用力,“他是天下人的宰执,但脱了官袍,就是老子一个人的媳妇!”
聂晋被他勒得呼吸都困难,却还是硬撑着盯住他,“靖逸,你误会了,我对相爷只有敬仰佩服,没有……龌龊心思。”
“敬仰?”
裴靖逸嗤笑一声,俯身逼近问道:“聂晋,老子知道你是什么人,你他妈什么时候用那种眼神看过人?”
聂晋喘不上来气,却仍固执地直视他:“我……对相爷……绝无逾越之心……”
裴靖逸听着他这句话才松开手,毕竟这位是赫赫有名的铁面判官,一个唾沫一个钉,可不是会出尔反尔的人。
“早这样多好。”
他拍拍聂晋的肩膀,下一秒却毫无预兆地一拳捣在他腹部!
“呃——”
聂晋闷哼一声弯下腰,额角瞬间渗出冷汗。
那可是裴靖逸的一拳,一头牛都得趴下,何况是聂晋这么一个文人。
裴靖逸甩了甩手腕,半笑不笑地睨着他,“早都跟你说了,老子揍死你。”
说完,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半点情面都不讲。
聂晋眼前阵阵发黑,喉间腥甜翻涌,他撑着廊柱刚要起身,一方素帕突然递到眼前。
“聂大哥……”
这声音让聂晋浑身一震。
他猛地抬起头,眸中闪过不可置信的惊讶:“……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