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秦子衿脸色微变,半晌答道:“家中一位叔祖,惨死于乱兵之手。”
余下的不必顾怀玉再问,殿中沉寂几息,便有人低声开口:
“家兄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犬子那年应征,至今音讯全无。”
“家父那年走西北粮道,途中遇匪……”
“我与内子避乱途中走散,再未相逢,至今不知是生是死……”
声音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争先恐后,仿佛连压抑多年的悲怆与血泪也一同翻涌而出。
有老臣低头拭泪,有青衫文士声泣下跪。
悲声渐起,此起彼伏。
二十年疮疤被狠狠撕开,满殿朱紫此刻哪还分什么清流顾党,尽是乱世飘零人。
那年惨死的,有死于东辽铁骑,有亡于乱兵匪患,更多是饿死冻死在逃难路上。
可究其根源,哪桩不是拜这场国难所赐?
“够了。”
一道冷声突兀划破群嘈。
顾怀玉倏然起身,手中的雪色大氅“唰”地扬起,披肩而落,斜掩在他削瘦的肩背之上,宛如万丈雪崖倾覆而下。
他就这般立在朝堂中央,明明是一副清瘦病恹的身子骨,但气势逼人得让人不敢直视,“太师现在还觉得这是本相的一己私仇?”
董太师膝头一软,险些跪倒在地。
若非秦子衿眼疾手快扶住,堂堂一国太师,怕是要当场跌个灰头土脸。
他只觉面上火辣辣的,被一个年纪差得远的后辈当众驳斥至此,羞愧得连半寸地缝都想往里钻。
而更叫他们猝不及防的,是殿中众人的反应。
在此之前,顾怀玉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太过耀眼:
富家子弟,年少入仕,少年得志,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纵横朝堂,杀伐果决,坚毅强大得几乎令人忘了他也只是个血肉之躯的人。
他是那座不动如山的靠山,是不需要别人保护的人。
但此刻,那个故事却将所有人心中关于顾怀玉的形象彻底颠覆。
若顾怀玉“聪明”点,大可早几年说说他的过往,双亲如何死于战乱,说与姐姐相依为命的苦日子,说寄人篱下遭受的白眼……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本可以少挨许多骂名。
但他从未透露只言片语,就连与他相识最久的元琢、沈浚都不知道他这些往事。
大殿内众人看向顾怀玉的眼神极其复杂、沉重的情绪:震撼、敬佩,甚至……心疼。
顾怀玉看着董太师灰败的脸色,心头掠过一丝快意,这群冥顽不灵的老东西,总算被“说服”了。
想到终于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他几乎要压不住上扬的嘴角,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淡然道:“既然如此,出兵东辽之事便这么定了。”
他目光扫过满殿文武,“谁还有异议?”
殿内鸦雀无声。
连最顽固的清流党都低着头,无人敢与他对视。
很好,还是知趣的。
顾怀玉随即有条不紊地安排,“兵部即日起整备军需。”
“枢密院三日内拟出调兵方略。”
“户部统筹粮草,不得有误。”
哪知上半场戏刚刚落幕,下半场戏便猝不及防地开了锣。
裴靖逸大步上前,行至顾怀玉身侧,突然“扑通”一声单膝跪地,“下官愿披玄甲为先锋,统镇北铁骑,为相爷——”
话音未落,他一把攥住顾怀玉的手,重重按在自己胸膛,蓦然用力挺直脊背,贲张的胸肌发力,将那只玉白的手掌牢牢抵住,好似是让顾怀玉感受他的诚心。
“踏平东辽。”
这般跪姿、这般神情,分明是在启誓。
但殿中几位眼尖的已然变色。
元琢自始至终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此刻却忽然笑了。
天子的指节泛白地攥紧龙椅扶手,声音清朗如泉,“裴卿如此积极,当真是为了国家?”
顾怀玉摸到那紧实温热的肌肉,想要抽回手腕,却被裴靖逸铁钳般的手掌牢牢扣住,就是不放他的手。
裴靖逸仰头直视龙颜,面不改色道:“臣当然是为了相爷——”
“为了国家,也为陛下。”
元琢看他为的只有相爷,面不改色道:“裴卿如此忠心,朕心甚慰。”
说着他抚掌轻笑,“说起来,裴卿年近而立,也该成家了,不如朕为你赐一桩婚。”
裴靖逸竟当真露出思索之色,“陛下,臣也想结婚,只是......”
他忽然目光灼灼地望向顾怀玉,摁着顾怀玉的手用力几分,意味悠长地道:“这事必须得相爷点头。”
“陛下有所不知。”
顾怀玉突然截过话头,指尖在裴靖逸胸肌上狠狠一掐,面上却淡然如常:“裴将军先天不足,不能人道。”
他另只手漫不经心拢了拢大氅,轻描淡写地补了句:“裴将军这杆枪平时挺得笔直,一到正事上,软得比谁都快。”
第65章 谁说他不行?
裴靖逸的目光落在顾怀玉脸上, 幽深得像是要把人吞进去。
虽仍保持着跪姿,但眼神分明透着几分危险的意味。
大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几个文官偷偷打量着裴靖逸宽肩窄腰的身形,朝服都掩不住的贲张肌理, 怎么看都是个顶天立地的悍将。
谁能想到……竟是个银样镴枪头?
严峥憋得满脸通红,肩膀直抖, 几次要笑又不敢笑,只好低头狂咳。
几个边将交换了个眼神, 你看我我看你, 眼底全是不敢置信,这要是传回军中, 怕是得震掉一地的眼珠子。
顾怀玉见他不答,故意倾身问道:“裴将军, 本相说得不对?”
现在知道要脸了?
裴靖逸一言不发,盯着他的眼神愈发幽暗。
元琢的目光钉在裴靖逸握着顾怀玉的那只手上, 手指不知不觉地绞紧衣袍,哪能看不出来这是顾怀玉不想裴靖逸被赐婚?
“既然裴卿有恙在身……”
他若无其事地笑几声, 只能借坡下驴,“朕赐些滋阴壮阳的汤药, 再派太医院院正亲自为你诊治,助裴卿早日康复。”
顾怀玉趁机想抽回手,但裴靖逸抓着不放, 当着满朝文武,他不好发作, 便淡定接话:“陛下圣明, 裴将军确实需好生调理。”
大殿里的气氛一时轻快了几分。
谢少陵垂落的宽袖中,手指早已攥得发白。
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这般促狭私密的话……
私底下, 该是何等亲密?
他不愿被裴靖逸比下去,更不愿眼睁睁看着那人独占顾怀玉身侧的位置,猛地向前一步,正要开口请命——
“少陵要做什么?”
董丹虞突然拽住他的衣袖,压低声问道。
就在这一瞬间的迟疑。
“臣请命。”
一道冷冽嗓音破空而来。
神色冷峻的青年自人群中迈出,朝服干净整洁的没有一丝褶皱,他先向顾怀玉拱手一礼,姿态恭敬却不卑不亢。
顾怀玉眉梢微挑,饶有兴味地瞧着他。
聂晋转身面向御座,声如金石:“臣请命担任此役伐东辽的监军,随军出征。”
元琢瞧着聂晋,眉宇间不由舒展几分。
毕竟聂晋声望素来极佳,公正不阿,在民间威望极高。
与旁边那个色胆包天还抓着顾怀玉不放的裴靖逸相比——
天子心中暗叹:这才是真正忠臣。
“聂卿请命监军,卿以为如何?”
元琢转向顾怀玉,却见对方压根没看自己。
顾怀玉打量着聂晋,以一种玩味的语气说道:“聂大人,好久不见。”
聂晋神色不动,只微微颔首,“自上次相府一别,已有月余。”
顾怀玉眉眼微抬,含着几分挑衅的意味,“聂大人记得这般清楚,是想念本相的姜汤,还是……”
“想念本相?”
他有意给聂晋难堪,就要当众提起那桩“羞辱”的事迹,提醒聂晋别忘了可是喝过含他口水的姜汤。
他看上的人,若不跪服于他,就得当众难堪。
话音未落,突然五指一痛——
裴靖逸猛地将他的手整个裹进掌心,牢牢地攥住他的手,力道大的像要捏断他的骨头。
顾怀玉垂眸看去,裴靖逸突然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那模样不像是笑,倒像是野兽护食时的呲牙警告。
直接给顾怀玉看得“扑哧”一笑,乐不可支。
另一边的聂晋别过脸不看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宰执“调戏”,这位素来冷面的大理寺卿,也抵不住耳根子泛红。
他声音极其平静坦然道:“下官思念顾相……的贤德风骨。”
顾怀玉眉梢一挑,贤德?这词跟他有半个铜板关系?
“本相允了。”顾怀玉正发愁监军没有合适的人选,这最合适的人上赶着送上门来,他自然笑纳,“监军一职,非聂大人莫属。”
余下的不必顾怀玉再问,殿中沉寂几息,便有人低声开口:
“家兄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犬子那年应征,至今音讯全无。”
“家父那年走西北粮道,途中遇匪……”
“我与内子避乱途中走散,再未相逢,至今不知是生是死……”
声音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争先恐后,仿佛连压抑多年的悲怆与血泪也一同翻涌而出。
有老臣低头拭泪,有青衫文士声泣下跪。
悲声渐起,此起彼伏。
二十年疮疤被狠狠撕开,满殿朱紫此刻哪还分什么清流顾党,尽是乱世飘零人。
那年惨死的,有死于东辽铁骑,有亡于乱兵匪患,更多是饿死冻死在逃难路上。
可究其根源,哪桩不是拜这场国难所赐?
“够了。”
一道冷声突兀划破群嘈。
顾怀玉倏然起身,手中的雪色大氅“唰”地扬起,披肩而落,斜掩在他削瘦的肩背之上,宛如万丈雪崖倾覆而下。
他就这般立在朝堂中央,明明是一副清瘦病恹的身子骨,但气势逼人得让人不敢直视,“太师现在还觉得这是本相的一己私仇?”
董太师膝头一软,险些跪倒在地。
若非秦子衿眼疾手快扶住,堂堂一国太师,怕是要当场跌个灰头土脸。
他只觉面上火辣辣的,被一个年纪差得远的后辈当众驳斥至此,羞愧得连半寸地缝都想往里钻。
而更叫他们猝不及防的,是殿中众人的反应。
在此之前,顾怀玉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太过耀眼:
富家子弟,年少入仕,少年得志,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纵横朝堂,杀伐果决,坚毅强大得几乎令人忘了他也只是个血肉之躯的人。
他是那座不动如山的靠山,是不需要别人保护的人。
但此刻,那个故事却将所有人心中关于顾怀玉的形象彻底颠覆。
若顾怀玉“聪明”点,大可早几年说说他的过往,双亲如何死于战乱,说与姐姐相依为命的苦日子,说寄人篱下遭受的白眼……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本可以少挨许多骂名。
但他从未透露只言片语,就连与他相识最久的元琢、沈浚都不知道他这些往事。
大殿内众人看向顾怀玉的眼神极其复杂、沉重的情绪:震撼、敬佩,甚至……心疼。
顾怀玉看着董太师灰败的脸色,心头掠过一丝快意,这群冥顽不灵的老东西,总算被“说服”了。
想到终于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他几乎要压不住上扬的嘴角,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淡然道:“既然如此,出兵东辽之事便这么定了。”
他目光扫过满殿文武,“谁还有异议?”
殿内鸦雀无声。
连最顽固的清流党都低着头,无人敢与他对视。
很好,还是知趣的。
顾怀玉随即有条不紊地安排,“兵部即日起整备军需。”
“枢密院三日内拟出调兵方略。”
“户部统筹粮草,不得有误。”
哪知上半场戏刚刚落幕,下半场戏便猝不及防地开了锣。
裴靖逸大步上前,行至顾怀玉身侧,突然“扑通”一声单膝跪地,“下官愿披玄甲为先锋,统镇北铁骑,为相爷——”
话音未落,他一把攥住顾怀玉的手,重重按在自己胸膛,蓦然用力挺直脊背,贲张的胸肌发力,将那只玉白的手掌牢牢抵住,好似是让顾怀玉感受他的诚心。
“踏平东辽。”
这般跪姿、这般神情,分明是在启誓。
但殿中几位眼尖的已然变色。
元琢自始至终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此刻却忽然笑了。
天子的指节泛白地攥紧龙椅扶手,声音清朗如泉,“裴卿如此积极,当真是为了国家?”
顾怀玉摸到那紧实温热的肌肉,想要抽回手腕,却被裴靖逸铁钳般的手掌牢牢扣住,就是不放他的手。
裴靖逸仰头直视龙颜,面不改色道:“臣当然是为了相爷——”
“为了国家,也为陛下。”
元琢看他为的只有相爷,面不改色道:“裴卿如此忠心,朕心甚慰。”
说着他抚掌轻笑,“说起来,裴卿年近而立,也该成家了,不如朕为你赐一桩婚。”
裴靖逸竟当真露出思索之色,“陛下,臣也想结婚,只是......”
他忽然目光灼灼地望向顾怀玉,摁着顾怀玉的手用力几分,意味悠长地道:“这事必须得相爷点头。”
“陛下有所不知。”
顾怀玉突然截过话头,指尖在裴靖逸胸肌上狠狠一掐,面上却淡然如常:“裴将军先天不足,不能人道。”
他另只手漫不经心拢了拢大氅,轻描淡写地补了句:“裴将军这杆枪平时挺得笔直,一到正事上,软得比谁都快。”
第65章 谁说他不行?
裴靖逸的目光落在顾怀玉脸上, 幽深得像是要把人吞进去。
虽仍保持着跪姿,但眼神分明透着几分危险的意味。
大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几个文官偷偷打量着裴靖逸宽肩窄腰的身形,朝服都掩不住的贲张肌理, 怎么看都是个顶天立地的悍将。
谁能想到……竟是个银样镴枪头?
严峥憋得满脸通红,肩膀直抖, 几次要笑又不敢笑,只好低头狂咳。
几个边将交换了个眼神, 你看我我看你, 眼底全是不敢置信,这要是传回军中, 怕是得震掉一地的眼珠子。
顾怀玉见他不答,故意倾身问道:“裴将军, 本相说得不对?”
现在知道要脸了?
裴靖逸一言不发,盯着他的眼神愈发幽暗。
元琢的目光钉在裴靖逸握着顾怀玉的那只手上, 手指不知不觉地绞紧衣袍,哪能看不出来这是顾怀玉不想裴靖逸被赐婚?
“既然裴卿有恙在身……”
他若无其事地笑几声, 只能借坡下驴,“朕赐些滋阴壮阳的汤药, 再派太医院院正亲自为你诊治,助裴卿早日康复。”
顾怀玉趁机想抽回手,但裴靖逸抓着不放, 当着满朝文武,他不好发作, 便淡定接话:“陛下圣明, 裴将军确实需好生调理。”
大殿里的气氛一时轻快了几分。
谢少陵垂落的宽袖中,手指早已攥得发白。
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这般促狭私密的话……
私底下, 该是何等亲密?
他不愿被裴靖逸比下去,更不愿眼睁睁看着那人独占顾怀玉身侧的位置,猛地向前一步,正要开口请命——
“少陵要做什么?”
董丹虞突然拽住他的衣袖,压低声问道。
就在这一瞬间的迟疑。
“臣请命。”
一道冷冽嗓音破空而来。
神色冷峻的青年自人群中迈出,朝服干净整洁的没有一丝褶皱,他先向顾怀玉拱手一礼,姿态恭敬却不卑不亢。
顾怀玉眉梢微挑,饶有兴味地瞧着他。
聂晋转身面向御座,声如金石:“臣请命担任此役伐东辽的监军,随军出征。”
元琢瞧着聂晋,眉宇间不由舒展几分。
毕竟聂晋声望素来极佳,公正不阿,在民间威望极高。
与旁边那个色胆包天还抓着顾怀玉不放的裴靖逸相比——
天子心中暗叹:这才是真正忠臣。
“聂卿请命监军,卿以为如何?”
元琢转向顾怀玉,却见对方压根没看自己。
顾怀玉打量着聂晋,以一种玩味的语气说道:“聂大人,好久不见。”
聂晋神色不动,只微微颔首,“自上次相府一别,已有月余。”
顾怀玉眉眼微抬,含着几分挑衅的意味,“聂大人记得这般清楚,是想念本相的姜汤,还是……”
“想念本相?”
他有意给聂晋难堪,就要当众提起那桩“羞辱”的事迹,提醒聂晋别忘了可是喝过含他口水的姜汤。
他看上的人,若不跪服于他,就得当众难堪。
话音未落,突然五指一痛——
裴靖逸猛地将他的手整个裹进掌心,牢牢地攥住他的手,力道大的像要捏断他的骨头。
顾怀玉垂眸看去,裴靖逸突然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那模样不像是笑,倒像是野兽护食时的呲牙警告。
直接给顾怀玉看得“扑哧”一笑,乐不可支。
另一边的聂晋别过脸不看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宰执“调戏”,这位素来冷面的大理寺卿,也抵不住耳根子泛红。
他声音极其平静坦然道:“下官思念顾相……的贤德风骨。”
顾怀玉眉梢一挑,贤德?这词跟他有半个铜板关系?
“本相允了。”顾怀玉正发愁监军没有合适的人选,这最合适的人上赶着送上门来,他自然笑纳,“监军一职,非聂大人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