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裴靖逸轻轻嗤笑出声。
不过说句“日日夜夜亲近”,就把这兔爷气成这样?
若是见到那日在房里的事儿,还不得当场气得要宰人?
屋内传来一声轻咳:“进。”
红漆厚门吱呀一响,小丫鬟探出头瞧沈浚,屋子里暖香扑面,是药汤混着红泥小炉的味道。
室内光线温软,顾怀玉半倚在塌上,外袍未解,足下是一只云纹铜盆,药汤泛着淡淡棕红色,热气缭绕,脚边一名小丫鬟正半蹲着替他褪靴。
那是当归、川芎、姜皮之气,专治手足寒凉,显然是他日常用方,宫中御医配得极温调,极贵。
沈浚目不斜视地行礼,“相爷,江州灾民已安置妥当。”
他从怀中取出文书,双手呈上,“下官已于城中十二处设点发放棉衣,各按户籍配比,昨夜起,已有百户领得实物。”
顾怀玉正在想这件事。
沈浚办事,他向来放心,但这一桩发棉衣的小事,却并非寻常政务那般好处理。
沈浚出身书香门第,最苦的日子也不过当过几载清官,入京后更是一路高歌,步步登堂入室。
此人心思剔透,做事沉稳,是把用来对付清流党的好棋子。
可这事儿不一样,这次要对付的是京城里的混混、巷子里的老赖,一个个手脚快得像猴,不管灾民的死活,只想着能从朝廷揩油水。
让沈浚来盯发放点,就像拿宝剑去砍柴,锋是锋的,路子不对。
用不着那么好刀。
顾怀玉身子未动,只朝沈浚勾了勾手指,“近前说话。”
沈浚膝行上前,在距榻三步处停住,手臂抬高,将文书高高举起递给他。
顾怀玉拿起翻看,微微蹙眉想法子。
小丫鬟正跪在铜盆旁,小心翼翼地用棉帕擦拭顾怀玉的足踝。
那白玉般的肌肤被药汤熏得粉润,水珠一滴滴顺着弓起的脚背滑落。
沈浚盯着看一瞬,忽然俯身:“下官斗胆。”
他从小丫鬟手中接过棉帕,语气一贯的克制诚恳,“请容下官伺候相爷。”
顾怀玉原本八成怀疑他要卖主求荣,此刻已是十成的肯定。
都用这等下作手段表忠心了?图的不就是令自己麻痹大意?
沈浚却指尖悬在顾怀玉足踝上方,抑制不住微微发颤。
那朝思暮想的肌肤近在咫尺,仿佛一触即化的春雪。
他手中棉帕迟迟未落,水珠顺着顾怀玉脚背滑落,在足尖将坠未坠,晃出细碎的银光。
顾怀玉横竖看他不顺眼,故意将腿向前一送,脚尖几乎点到他掌心,讥诮问道:“沈大人不是要伺候本相么?怎么下不去手?”
沈浚呼吸猛地一滞,终于将帕子轻轻覆了上去,隔着细软的棉布,他指尖的力道克制得近乎虔诚,仿佛触碰的是什么易碎的珍宝。
可那微凉的足弓在他掌心不经意一蹭,便让他浑身燥热,呼吸发烫,连官袍下的肌肉都微微发僵。
这双脚若是踩在他膝上,若是能……他猛地闭闭眼,压抑自己专注擦拭的动作。
顾怀玉深深眯眼,沈浚比他想得更能屈能伸,真是难办。
小丫鬟的活被抢了,闷闷不乐地推门而出,雕花门半开的一瞬,裴靖逸往里面一瞥,蓦然眯起眼。
沈浚全神贯注,指腹隔着绢帕摩挲掌中玉足,忽听背后响起来势汹汹的脚步声。
还未来得及回头,右肩便撞上一堵结实的胸膛,整个人被蛮力硬生生别开半尺。
他被挤得一个踉跄,扶住案几稳住身形,裴靖逸单膝砸在方才的位置,已然鸠占鹊巢,瞧也不瞧他一眼,“沈大人怎么伺候的?顾相的脚怎么这么凉?”
裴靖逸手指攥住顾怀玉脚踝,武人的手宽厚粗糙,衬得那足白得晃眼,他几下解开前襟,不由分说把那对还沾着水珠的足往怀里塞,“我帮相爷暖暖。”
顾怀玉的脚心碰到温热紧实的胸膛,人肉就是比暖炉更舒适,他眉头稍挑,瞧了眼沉着脸的沈浚。
裴靖逸倒是怡然自得,将顾怀玉的足埋在衣襟下,两手将衣襟裹紧,似乎真心实意为他暖脚。
沈浚握住还沾着顾怀玉体温的绢帕,擦擦掌中湿渍,“将军真是体贴,我还以为将军只会舞刀弄枪,不想连暖脚婢的活计都这般熟练。”
裴靖逸将怀中玉足又往衣襟深处藏了藏,抬眸望着顾怀玉,笑得露出一侧犬齿,“都是相爷调/教得好。”
顾怀玉淡淡瞧两个男人在脚边争宠,干脆置身事外,有狗咬狗的好戏看,为何要制止?
沈浚将绢帕叠得整齐,搁在案几,并不理会裴靖逸,忽然说道:“相爷,今日金榜放榜,谢少陵高中状元。”
顾怀玉当然知晓,指尖在扶手上轻点,示意他继续说。
沈浚瞥眼裴靖逸高大的身影,颔首轻轻一笑,“谢状元在殿上向陛下求了一道恩典。”
“谢状元说曾在和月楼偶遇一位梅公子,左手写字,一手精绝颜体,世所罕有。”
顾怀玉歪过头看沈浚,等待下文。
沈浚轻咳一声,不徐不疾道:“谢状元向陛下求了一道赐婚旨意,若寻到这位梅公子,便请陛下为他二人赐婚,陛下恩准了。”
话音未落,顾怀玉的脚在裴靖逸衣襟里微微一僵。
裴靖逸敏锐地察觉到这细微的变化,他神色不动,抬眼看沈浚,“这位状元郎也好男色?”
这个“也”是个什么意思?沈浚目光微转,半笑不笑道:“情之所钟,贵在两情相悦,岂论男女?”
顾怀玉没听他们在说什么,尚在思虑,谢少陵这小王八蛋究竟有什么目的?
裴靖逸见他这副模样,手上力道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笑得散漫开怀,“沈大人说得有理,我听说京城里的兔爷比花魁还金贵,走旱道的价比走水路翻三番。”
沈浚面色发冷,也从没见过这种人,“将军慎言,别脏相爷的耳朵。”
裴靖逸轻轻嗤笑,倒真没再继续那浑话,他松开顾怀玉的脚踝,转而拾起一旁的罗袜,手掌托着顾怀玉的足,将罗袜一寸寸往上提,“状元郎倒是个情种,顾相觉得呢?”
顾怀玉唇角勾起冷笑,情种?朝堂之事岂会如表面那么简单?
谢少陵这般大张旗鼓寻人,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沈浚见裴靖逸的动作熟稔,显然不是头一回干这种事,他指节不自觉地捏紧了袖口,“相爷真是会调/教人。”
裴靖逸有意放慢动作,将罗袜边缘细细抚平,“是,顾相赏罚分明,若做得好还会赐字呢。”
“裴将军不必服侍了,都退下吧。”
顾怀玉懒洋洋开口,心中已有定夺,“若你们真是闲得慌,明日跟本相去做些实事。”
不论谢少陵存的什么心思,一只幼猫岂能斗得过他这只病虎?
且就让他来罢。
裴靖逸手上动作未停,取过一旁的云纹锦靴,掌心托着顾怀玉的足跟推入,“乐意之至。”
沈浚冷冷盯着他一瞬,转身大步走出门去。
顾怀玉极少见他这般失态,连告退礼都忘了行,垂眸看向仍跪在脚边的裴靖逸,“你还不滚?”
裴靖逸瞧他一眼,将靴带系了个漂亮的结,这才起身出门。
城南报慈寺街,日上三竿。
聂晋立在茶肆二楼,负手俯瞰人群。
冬日寒风卷着枯叶在街面打转,下头搭了几座简陋的木架,棉衣堆成小山。
一件件土黄粗布在灰蒙蒙的街景中格外醒目,每件衣襟上都印着一个硕大的“赈”字。
工部账面上的二十万斤冬用棉花不翼而飞,工部尚书一问三不知,库吏嘴上叫冤,谁都不敢吐出顾怀玉的名字。
聂晋一路追到布政司,追到织造局,再追到这个棉衣发放点,没想到,真相竟如此荒谬。
那批棉花,确实被顾怀玉私自调用了。
却不是贪墨,而是做成了棉衣,发给灾民。
“那便是工部账上少的二十万斤棉?”他低声问。
随行的属官点头:“是,已追查到七成去处,全都做成了这些衣物。”
聂晋眉心微动。
若是为私,那是徇私枉法,理当问罪。
可若是为公——为何不走流程?为何不报请中书?为何不交由户部立案、兵部协办?堂堂宰执,为何要避开正道,暗中调拨?
这种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光明。
按照大宸朝的律法,此事未报三省,程序严重不合规,他作为大理寺卿,现在就该出面查封棉衣,扣人、封账、以此为罪证,将顾怀玉弹劾到底。
待朝堂审过,再定罪、再赈灾。
可偏偏此刻,那些灾民正一个个上前登记、摁手印、换下破衣,披上棉衣。
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裹在新棉衣里,冻得发青的小脸终于有了血色,他拽着母亲打满补丁的衣角蹦跳,露出破草鞋里冻裂的脚后跟。
不过说句“日日夜夜亲近”,就把这兔爷气成这样?
若是见到那日在房里的事儿,还不得当场气得要宰人?
屋内传来一声轻咳:“进。”
红漆厚门吱呀一响,小丫鬟探出头瞧沈浚,屋子里暖香扑面,是药汤混着红泥小炉的味道。
室内光线温软,顾怀玉半倚在塌上,外袍未解,足下是一只云纹铜盆,药汤泛着淡淡棕红色,热气缭绕,脚边一名小丫鬟正半蹲着替他褪靴。
那是当归、川芎、姜皮之气,专治手足寒凉,显然是他日常用方,宫中御医配得极温调,极贵。
沈浚目不斜视地行礼,“相爷,江州灾民已安置妥当。”
他从怀中取出文书,双手呈上,“下官已于城中十二处设点发放棉衣,各按户籍配比,昨夜起,已有百户领得实物。”
顾怀玉正在想这件事。
沈浚办事,他向来放心,但这一桩发棉衣的小事,却并非寻常政务那般好处理。
沈浚出身书香门第,最苦的日子也不过当过几载清官,入京后更是一路高歌,步步登堂入室。
此人心思剔透,做事沉稳,是把用来对付清流党的好棋子。
可这事儿不一样,这次要对付的是京城里的混混、巷子里的老赖,一个个手脚快得像猴,不管灾民的死活,只想着能从朝廷揩油水。
让沈浚来盯发放点,就像拿宝剑去砍柴,锋是锋的,路子不对。
用不着那么好刀。
顾怀玉身子未动,只朝沈浚勾了勾手指,“近前说话。”
沈浚膝行上前,在距榻三步处停住,手臂抬高,将文书高高举起递给他。
顾怀玉拿起翻看,微微蹙眉想法子。
小丫鬟正跪在铜盆旁,小心翼翼地用棉帕擦拭顾怀玉的足踝。
那白玉般的肌肤被药汤熏得粉润,水珠一滴滴顺着弓起的脚背滑落。
沈浚盯着看一瞬,忽然俯身:“下官斗胆。”
他从小丫鬟手中接过棉帕,语气一贯的克制诚恳,“请容下官伺候相爷。”
顾怀玉原本八成怀疑他要卖主求荣,此刻已是十成的肯定。
都用这等下作手段表忠心了?图的不就是令自己麻痹大意?
沈浚却指尖悬在顾怀玉足踝上方,抑制不住微微发颤。
那朝思暮想的肌肤近在咫尺,仿佛一触即化的春雪。
他手中棉帕迟迟未落,水珠顺着顾怀玉脚背滑落,在足尖将坠未坠,晃出细碎的银光。
顾怀玉横竖看他不顺眼,故意将腿向前一送,脚尖几乎点到他掌心,讥诮问道:“沈大人不是要伺候本相么?怎么下不去手?”
沈浚呼吸猛地一滞,终于将帕子轻轻覆了上去,隔着细软的棉布,他指尖的力道克制得近乎虔诚,仿佛触碰的是什么易碎的珍宝。
可那微凉的足弓在他掌心不经意一蹭,便让他浑身燥热,呼吸发烫,连官袍下的肌肉都微微发僵。
这双脚若是踩在他膝上,若是能……他猛地闭闭眼,压抑自己专注擦拭的动作。
顾怀玉深深眯眼,沈浚比他想得更能屈能伸,真是难办。
小丫鬟的活被抢了,闷闷不乐地推门而出,雕花门半开的一瞬,裴靖逸往里面一瞥,蓦然眯起眼。
沈浚全神贯注,指腹隔着绢帕摩挲掌中玉足,忽听背后响起来势汹汹的脚步声。
还未来得及回头,右肩便撞上一堵结实的胸膛,整个人被蛮力硬生生别开半尺。
他被挤得一个踉跄,扶住案几稳住身形,裴靖逸单膝砸在方才的位置,已然鸠占鹊巢,瞧也不瞧他一眼,“沈大人怎么伺候的?顾相的脚怎么这么凉?”
裴靖逸手指攥住顾怀玉脚踝,武人的手宽厚粗糙,衬得那足白得晃眼,他几下解开前襟,不由分说把那对还沾着水珠的足往怀里塞,“我帮相爷暖暖。”
顾怀玉的脚心碰到温热紧实的胸膛,人肉就是比暖炉更舒适,他眉头稍挑,瞧了眼沉着脸的沈浚。
裴靖逸倒是怡然自得,将顾怀玉的足埋在衣襟下,两手将衣襟裹紧,似乎真心实意为他暖脚。
沈浚握住还沾着顾怀玉体温的绢帕,擦擦掌中湿渍,“将军真是体贴,我还以为将军只会舞刀弄枪,不想连暖脚婢的活计都这般熟练。”
裴靖逸将怀中玉足又往衣襟深处藏了藏,抬眸望着顾怀玉,笑得露出一侧犬齿,“都是相爷调/教得好。”
顾怀玉淡淡瞧两个男人在脚边争宠,干脆置身事外,有狗咬狗的好戏看,为何要制止?
沈浚将绢帕叠得整齐,搁在案几,并不理会裴靖逸,忽然说道:“相爷,今日金榜放榜,谢少陵高中状元。”
顾怀玉当然知晓,指尖在扶手上轻点,示意他继续说。
沈浚瞥眼裴靖逸高大的身影,颔首轻轻一笑,“谢状元在殿上向陛下求了一道恩典。”
“谢状元说曾在和月楼偶遇一位梅公子,左手写字,一手精绝颜体,世所罕有。”
顾怀玉歪过头看沈浚,等待下文。
沈浚轻咳一声,不徐不疾道:“谢状元向陛下求了一道赐婚旨意,若寻到这位梅公子,便请陛下为他二人赐婚,陛下恩准了。”
话音未落,顾怀玉的脚在裴靖逸衣襟里微微一僵。
裴靖逸敏锐地察觉到这细微的变化,他神色不动,抬眼看沈浚,“这位状元郎也好男色?”
这个“也”是个什么意思?沈浚目光微转,半笑不笑道:“情之所钟,贵在两情相悦,岂论男女?”
顾怀玉没听他们在说什么,尚在思虑,谢少陵这小王八蛋究竟有什么目的?
裴靖逸见他这副模样,手上力道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笑得散漫开怀,“沈大人说得有理,我听说京城里的兔爷比花魁还金贵,走旱道的价比走水路翻三番。”
沈浚面色发冷,也从没见过这种人,“将军慎言,别脏相爷的耳朵。”
裴靖逸轻轻嗤笑,倒真没再继续那浑话,他松开顾怀玉的脚踝,转而拾起一旁的罗袜,手掌托着顾怀玉的足,将罗袜一寸寸往上提,“状元郎倒是个情种,顾相觉得呢?”
顾怀玉唇角勾起冷笑,情种?朝堂之事岂会如表面那么简单?
谢少陵这般大张旗鼓寻人,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沈浚见裴靖逸的动作熟稔,显然不是头一回干这种事,他指节不自觉地捏紧了袖口,“相爷真是会调/教人。”
裴靖逸有意放慢动作,将罗袜边缘细细抚平,“是,顾相赏罚分明,若做得好还会赐字呢。”
“裴将军不必服侍了,都退下吧。”
顾怀玉懒洋洋开口,心中已有定夺,“若你们真是闲得慌,明日跟本相去做些实事。”
不论谢少陵存的什么心思,一只幼猫岂能斗得过他这只病虎?
且就让他来罢。
裴靖逸手上动作未停,取过一旁的云纹锦靴,掌心托着顾怀玉的足跟推入,“乐意之至。”
沈浚冷冷盯着他一瞬,转身大步走出门去。
顾怀玉极少见他这般失态,连告退礼都忘了行,垂眸看向仍跪在脚边的裴靖逸,“你还不滚?”
裴靖逸瞧他一眼,将靴带系了个漂亮的结,这才起身出门。
城南报慈寺街,日上三竿。
聂晋立在茶肆二楼,负手俯瞰人群。
冬日寒风卷着枯叶在街面打转,下头搭了几座简陋的木架,棉衣堆成小山。
一件件土黄粗布在灰蒙蒙的街景中格外醒目,每件衣襟上都印着一个硕大的“赈”字。
工部账面上的二十万斤冬用棉花不翼而飞,工部尚书一问三不知,库吏嘴上叫冤,谁都不敢吐出顾怀玉的名字。
聂晋一路追到布政司,追到织造局,再追到这个棉衣发放点,没想到,真相竟如此荒谬。
那批棉花,确实被顾怀玉私自调用了。
却不是贪墨,而是做成了棉衣,发给灾民。
“那便是工部账上少的二十万斤棉?”他低声问。
随行的属官点头:“是,已追查到七成去处,全都做成了这些衣物。”
聂晋眉心微动。
若是为私,那是徇私枉法,理当问罪。
可若是为公——为何不走流程?为何不报请中书?为何不交由户部立案、兵部协办?堂堂宰执,为何要避开正道,暗中调拨?
这种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光明。
按照大宸朝的律法,此事未报三省,程序严重不合规,他作为大理寺卿,现在就该出面查封棉衣,扣人、封账、以此为罪证,将顾怀玉弹劾到底。
待朝堂审过,再定罪、再赈灾。
可偏偏此刻,那些灾民正一个个上前登记、摁手印、换下破衣,披上棉衣。
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裹在新棉衣里,冻得发青的小脸终于有了血色,他拽着母亲打满补丁的衣角蹦跳,露出破草鞋里冻裂的脚后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