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果不其然,沈浚低声道:“方才守卫回报,刺客身手不凡,禁军难敌,其中一人受伤后,伤口竟自行凝结,不合常理。”
  顾怀玉心里清楚,诏狱里的守卫算是裴靖逸的“自己人”,裴靖逸压根就不想伤及无辜,才收敛着应对,若是东辽人,这会沈浚就该来报丧了。
  他侧过头,面不改色说:“哦?竟有此事。”
  沈浚低声道:“诏狱守卫称,那刺客手臂中剑,却未见持续出血,疑似有异。”
  话止于此,没有妄加推断,也没有表现出太多情绪。
  顾怀玉手指微微一动,九黎血的霸道之处,竟比书里描写的更快。
  那些落在诏狱里的血,真是暴殄天物,浪费了。
  “接着说。”
  顾怀玉喉咙间滚出黏腻的低音,端起茶盏深深地抿一大口。
  沈浚只见他鲜艳的舌尖拭过嘴唇,烛火照得湿润红唇似是染着血光。
  那清秀锋锐的喉结,不知为何急速地颤动着,像是掏人心肝的美艳妖魔闻到了血肉味。
  “下官只觉事有蹊跷,故来一报。”
  顾怀玉睨他一眼,“派人继续盯着,若有劫狱人的踪迹,你再来报。”
  沈浚颔首说道:“下官遵命。”
  他退到门口,稍顿后低声道:“夜已深,望相爷保重身体。”
  说罢不再多留,转身而出。
  沈浚前脚刚出门,柳二郎跟在后面进了门,见顾怀玉又要通宵达旦,忍不住道:“相爷是该听听沈大人的话,这次您病了几日,太后遣太医院判轮值,隔一个时辰从宫里问一次您的消息。”
  “陛下前日微服出访,专程来府里探望您。”
  说到这,柳二郎走到旁边的博古架,托起一个小匣子,小心翼翼地打开,“这是陛下留在您枕边的,说是此玉能保平安。”
  顾怀玉衔起匣子里的白玉佩,祥云托着九龙飞腾,乃是天子剑上的至宝,见玉如见天子。
  他抚了抚玉佩,随手撂回匣子里,“小畜生。”
  若说沈浚是那个在他背后暗中谋算、准备捅刀的人,那么元琢,就是那个明面上给他致命一击的棋手。
  沈浚隐忍多年,伺机而动,背叛了扶持他七年的恩主。
  而元琢表面乖巧听话,人畜无害,但内里韬光养晦、步步为营,密谋着一场彻底清算。
  最终在顾怀玉死后,元琢还毫不留情地抄家灭门,彻底铲除他在世间的痕迹。
  柳二郎装作什么都没听见,小声说:“陛下从相爷房里出来,眼圈红红的,看起来像是哭过。”
  顾怀玉很没良心地被逗笑了。
  一想到元琢在床榻前,红着眼睛,泪眼汪汪说“宰执保重”,心里却恨他入骨,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才能解恨。
  令天子如此委曲求全,谁能不笑呢?
  元琢生母原是太后贴身婢,太后生辰睿王醉酒,在御花园假山后要了这宫女,三碗避子汤都没打掉腹中骨肉。
  直到将孩子生下来,木已成舟,太后为保皇家颜面,硬逼睿王纳作王妃。
  生下元琢后没多久,王妃便莫名其妙地香消玉殒了。
  元琢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长得像他娘,触了睿王最大的霉头。
  睿王一见到他这张脸,就回想起被逼无奈的屈辱,最见不得他,只当从来没有这个嫡子。
  在睿王府里,少年顾怀玉见元琢可怜,手把手教他读书写字,教他怎么跟亲爹耍心眼,替他从睿王挣来世子的封号。
  顾怀玉只比元琢长十岁,将元琢当作半个儿子养,元琢叫他一声“爹”也理所应当。
  小畜生,弑父可会遭天谴的。
  第3章 陛下的翅膀硬了?
  寅时三刻,天蒙蒙亮,顾怀玉的暖轿已压在皇宫的御道。
  领头的侍卫长跪得端端正正,额头抵着青砖。
  他余光瞥到玄色官靴踏过龙纹砖——先帝御赐的“履龙”特权,满朝文武独一份。
  “相爷晨安!”
  徐公公提着宫灯碎步而来,腰弯得像虾米,“陛下寅初就在崇政殿候着了...”
  顾怀玉伸手扶了他一把,“徐公公客气了。”
  徐公公有些受宠若惊,身为天子身边的总管太监,到哪儿都是威风凛凛,朝中百官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唯独在顾相这儿,他得夹着尾巴做人。
  “您病着这三日,陛下急得险些掀了太医院!”
  徐公公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这几日朝中大臣求见,陛下理都不理,只为您抄经求平安。”
  顾怀玉抬步向前,面无表情。
  崇政殿里炭火烧得正旺,深秋时节,宫里还未到烧炭的时候,这团火只为等一个人。
  元琢听见珠帘哗啦啦响动慌忙起身,案头堆积的奏折仍按旧例分作两摞。
  左侧盖着宰执朱印,右侧空着等天子宝玺。
  少年天子迎上前,俊白的脸热得泛红,额头都热出一层细汗,“卿来了。”
  他顿一下,望向顾怀玉额角的伤,白璧无瑕的皮肉印着一道红痕,像点在白瓷上的胭脂釉。
  顾怀玉解了身上狼皮大氅,鲜红官袍更衬得他美玉天姿,“送来的折子陛下可都看了?”
  天子很熟稔地接过他手中大氅,递给一旁的徐公公,“卿畏冷,去把地龙再烧旺些。”
  “朕都看完了。”
  元琢目光垂落在顾怀玉胸前,不敢多看这张脸,“卿的伤还疼吗?”
  顾怀玉阖眼瞧着他,半大的孩子与记忆里没什么不同,“不疼。”
  元琢盯着脚下地面,猛地攥紧衣袖,声音里压着少年人特有的尖锐怒意:“卿伤还未愈,就有人敢劫狱,朕要活剐了那群逆贼!”
  顾怀玉唇角微不可察觉地一挑,淡淡然地道:“劫狱而已,陛下何必动怒。”
  元琢眼底仍烧着未散的怒意,声音压得更低,“卿是朕的——朝廷重臣,他们竟敢动卿,朕决不轻饶。”
  顾怀玉可不想他插手自己的事,轻声提醒道:“我的事情自有主张,陛下应当关心朝政。”
  元琢呼吸一滞,抬眼望着他,“卿的铁鹰卫人太少了,朕挑选了几十个禁卫军,皆是身家清白……”
  顾怀玉心中好笑,果然是只藏不住爪子的幼虎。
  见他不语,元琢有些慌乱,“卿误会了,朕只是怕你再遇刺……若你嫌碍眼,朕不派了便是,银子……朕私库里还有些结余,若你有需,尽管拿。”
  坊间盛传,顾怀玉被行刺乃是因为他贪污赈灾款,百姓皆拍手叫好。
  天子心里的“大贪官”顾怀玉是来办公事的,言归正传道:“陛下若得闲,不如想想会试策论题。”
  新皇登基首开恩科,几个月前,天恩浩荡的皇榜贴遍九州,入京的官道车马络绎不绝。
  十年寒窗举子们摩肩擦踵,等着鲤跃龙门,飞黄腾达,亦或是悻悻而归,来年再战。
  元琢闻言回到御案前,翻开一封信函,“昨日罢朝,董太师给徐伴伴的信,推荐了三纲为策论题。”
  三纲的第一纲便是“君为臣纲”。
  董太师点谁呢?
  天下举子怕是无人不知。
  顾怀玉浑然不在意,“不妥,若三纲为策论题,选出来尽是些照本宣科的死脑筋。”
  “朕亦觉得不妥,董太师与卿势同水火,处处针对卿。”
  元琢话一出口便神情一滞,像是懊恼这话说得太直白。
  若说董太师针对顾怀玉,有失偏颇,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门下出过十九位进士,可谓桃李满天下。
  为人低调简朴,一件常服穿到破洞仍不肯弃,平日里更是节衣缩食,省下的银钱都用来施粥。
  反观顾怀玉的相府,占地就有十亩之多,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相府门前更是日日车马塞道,送礼的官吏排着长队,只为求得顾相的垂爱。
  光是顾怀玉称病的几日里,相府收到的人参补药,就堆满三间瓦房,上京城的老百姓都编排:宰相府里的夜壶都是纯金的。
  先帝当年为给身无功名的顾怀玉封官,召入宫中亲自殿试。
  说是殿试,其实就是为掩人耳目,殿试结束便封赏高官厚禄,气得董太师在朝堂怒摔玉笏,大骂:“弄臣当朝!国将不国!”
  如今朝堂分作两股暗流:清流们自持读书人清高身份,不屑于与顾怀玉这种裙带官为伍。
  另一边抹得开脸的读书人,为讨好顾怀玉无所不用其极,尽是些奴颜媚骨,为虎作伥的小人。
  两派人如墨池雪壁,一黑一白,一清一浊,泾渭分明。
  顾怀玉来时的路上早有决断,他喉头发痒,侧过脸轻咳一声,“依我之意,策论题当定为《实学》。”
  “实学?”
  “我要能治水、会算账、懂农事的官,不是只会磕头的腐儒。”
  顾怀玉话音未落呛咳一声,指节抵住唇边压着喉咙泛起的血腥气。
  元琢不顾一切扑过去,手伸到半空中忽然一顿,最终虚虚地扶一把他的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