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并且、并且一见面就这般胆大,直接以女子之装来见,摆明了对自己隐瞒性别,欺君罔上之事毫无遮掩!
  更让他觉得怪异的是,虽说她着了一身罗裙,但无论是罗裙的式样还是发式,又同他在燕京所曾见过的女子装扮大有不同。
  当她就这么朝自己看过来,抿了唇角笑时,刘子焉却觉得后背蹿起一层白毛汗。
  就这样,他突然之间不敢再往前。
  那一圈护着他的侍卫,便也随他停在了原地,与那位传闻当中的西关小侯爷,隔着驻军营房栅门相对。
  秦副将看到刘子焉出来,闪身奔了过来。
  “二皇子!”
  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出发去虞城之前,那份稳稳的压制感,仓惶之色浮于面上。
  “二皇子……”
  刘子焉愤恨的瞪着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去虞城带刘子晔,反倒把自己的魂弄丢了不成!”
  秦副将却眉头凝成深深的川字,苦笑着道:“虽不止于此,却也差不多了啊。”
  刘子焉又是一阵心慌,强自撑着,作色就要骂他。
  秦副将却道:“二皇子,这西关小侯爷与西关郡,此前我等都错估了她!那些燕京及大周各地传扬的关于西关郡传言,确实都是真的!从前咱们的大军之所以从未曾涉入真正的西关,问题都出在池牧、池牧所规划的行军路线上……”
  “你说什么!?”
  一说起自己这一趟虞城的所见所闻,秦副将彻底打开了话匣子,把他从虞城东望门外起,所亲眼见的一切,一一讲了一遍给刘子焉听。
  刘子焉越听越是心惊,最后只好惶然的问:“那、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他偷偷转了视线,去瞧那位不慌不忙等在营地驻防口的西关小侯爷一眼。
  秦副将道:“这西关小侯爷诡异莫名,实力绝对不容小觑。且属下观其行止谈吐,哪怕是摊开了她的确欺君罔上的这一重罪过,却也绝不会束手就擒!棘手啊……”
  “为今之计,恐怕要首先把圣上的御旨请出来,直接当众宣旨,在道义上先行压制于她!之后她若有任何对抗之举,就都是谋逆犯上、失却道义之举!”
  刘子焉稳了稳心神:“好好,你说的对。我们可是有圣旨的,我们是站在道义上的!”
  他朝着身边的侍卫道:“去本皇子帐内,将圣旨取过来!本皇子要当众宣旨!”
  侍卫领命而去,片刻后将装着圣旨的锦盒取过来,递给刘子焉。
  刘子焉深深吐了口气,神色郑重的接过锦盒。
  他鼓起勇气,往刘子晔所在的方向前行了几步,直视对方那一双凌然看过来的凤目,气沉丹田,高声道:“已故西关王之女刘子晔接旨!”
  他刻意抬高了嗓门,使得这一声,足以震动营地,令面前的刘子晔感受到天家之威。
  这一辈子以来,他还是头一次如此威严的讲话。
  这一嗓子喊完,刘子焉感觉自己的勇气都被自己喊了出来。
  没错,他可是代表着大周朝之天子来的!任你刘子晔是何妖邪,也要屈服于大周天子之威。
  带着对自己这一股气势的自满,刘子焉昂着头,等待十几步开外的刘子晔诚惶诚恐跪地领旨的场景。
  然而。
  几个呼吸后,对方一动不动。
  刘子焉眨了眨眼,又十几个呼吸后,对方仍然一动不动。
  刘子焉绷不住了,他又一次大喊:“已故西关王之女刘子晔,跪领圣旨!”他冲着身边的侍卫们大叫:“你们都给我喊!大声的喊!”
  一时间,侍卫们集体机械的喊声,在外城传出,声音震荡出几里地。
  此时若有外人靠近,恐怕老远都要被这阵仗给震慑住。
  可偏偏……
  那个最应该被震到的人,从头到尾始终如山巅的松柏一般,丝毫不为所动。
  既如此,更衬得他刘子焉这一帮人,像个笑话一般的滑稽。
  最终刘子焉泄了气,挥手叫停已经有些稀稀拉拉的叫喊声。
  他语调里都有些求肯了,在天光渐渐开始昏暗的余晖里,问刘子晔:“燕京皇帝圣旨,是给你刘子晔的,你接还是不接啊?”
  对面的人这才笑了笑看他:“自然是不接。”
  “若是要接,本侯爷又何必等到现在。”
  刘子焉被他噎的脸色涨红:“你、你好大的胆子!拒接圣旨,区区一介女子,你还胆敢造反不成!?”
  他自以为气势十足的说完这番话,就见对面的人神色很不赞同的轻轻“啧”了一声。
  “比起刘子陵,有你这样的对标组,还真是掉价。”
  刘子焉听不懂她说的话,但大概是说他不如那个太子刘子陵一类的。
  如今的他,最听不得这样的话,一瞪眼就要发怒。
  然而对面刘子晔却在这个时候继续说:“先不说你手里那所谓的圣旨,本侯爷今天也带来了一封圣旨要宣谕给你,顺便把消息带回去给燕京皇宫里那位。”
  “什么!?你也有圣旨?”
  刘子焉酝酿了一半的火气被打断,又听到这匪夷所思的话,哪还顾得上发脾气。
  “没错。”
  刘子晔只简单的答了他一句,就朝她身后的队伍当中挥了挥手:“杜先生,劳你为本侯爷这位燕京来的堂弟,宣读一下圣祖皇帝留下的诏书。”
  “圣、圣祖皇帝的诏书!?”
  刘子焉简直如被雷劈了一般:“你在故弄什么玄虚?圣祖怎么可能还有遗诏?就算有诏书,又怎么会在你刘子晔的手上!”
  然而刘子晔却不再理会他的叫喊,径自踱步到了一边。
  一位文人长衫打扮的中年人走到了靠近驻防口的位置,手中执一个锦盒,面朝刘子焉的方向,却看也不看他这个统帅大军的当朝二皇子。
  杜晖郑重的从手中锦盒取出圣旨,也不像刘子焉那般定要搞什么跪接圣旨的形式。
  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太过石破天惊,所有人都将注意力全部都投注在他的身上。
  “大周朝刘氏皇族听训。朕自乱世微末起家,终至平定乱流,草创大周,建立四海承平之天下。然朕常随史官读书,断乱世而开太平之大一统王朝,国祚却由来甚短,皆因为继承人择之不当,而至国朝二世而终、重陷黎民于祸乱者,历历在目。因此,我大周朝下一任国君人选,重德重才,而不重嫡庶长幼之名分。朕有三子,皆已成年。以治国德才论之,皇三子刘勉皆为冠。今特令诏书,着令朕百年之后,由皇三子刘勉即位。”
  杜晖中气十足的声音,一阵阵的送进驻防关卡对面。
  听在刘子焉耳中,只觉五雷轰顶。
  圣祖皇帝生前就曾立过诏书,传位于皇三子刘勉,也就是当年的西关王爷?!
  那何以最终坐上皇位的会是他的父皇刘坚?!
  过去他对于皇位传承的过程当然有认识,当时圣祖皇帝在外出围猎之时突发恶疾,终至不治。
  临终前曾传大皇子刘坚与佐政大臣褚博瞻、年逾六十的护国右将军秦良入账,嘱托国政大事,并亲指大皇子刘坚为太子,在他驾崩之后继位登基。
  除此以外,还有风声说,先皇临终前,要刚刚成为太子的刘坚跪在榻前承诺,绝不可以学那些兄弟相残的亡国手段。
  并特特交代要刘坚善待他最宠爱的三皇子,太子刘坚也当面承诺过,会放三皇子刘勉出京,并给予他最大的封地。
  这也就有了之后的,刘勉的千里西关之封。
  虽然但凡是个瞎子,也看得出来刘坚对于先皇生前宠爱三皇子过甚,心中芥蒂甚深。但刘坚在先皇面前的那些承诺,到底也还算是没有食言。
  当时也曾有过为刘勉抱不平的话,最终一个个都消失了。
  这就是刘子焉所知晓的当年刘坚继位情形,而这些也是如今大周多数人的认知。
  从未听说过还有圣祖的传位诏书!
  刘子焉当即驳斥:“一派胡言!这一定是刘子晔你为了作乱生事弄出来的!先皇当年皇家围猎场,金口玉言传位于我父皇!人尽皆知!”
  杜晖施施然收了手中诏书旨意,反驳他:“人尽皆知!?都哪些人知?你又曾亲眼所见吗?不过是当时身为大皇子的刘坚、如今的宰相褚博瞻、已故的秦家秦良将军,以及如今宫中的大太监四人知罢了!”
  刘子焉此时也顾不上与自己对话的人身份如何,继续道:“褚博瞻乃我大周朝之忠臣,秦老将军更是开国将领之一,他们在先帝临终之前是唯一守在身边的人!他们说的先皇旨意,谁人能不信服!?”
  杜晖不屑的笑了笑:“连别人口传的先皇旨意,都如此笃信,何以真正的先皇诏书就在眼前,却反倒闭目涩听了!”
  刘子焉这时终于意识到,自己堂堂二皇子,竟然被这西关候手下一个不知名的书生给驳斥了,当即怒不可遏的一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