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他最后这句话说的寒气森森,威胁的意思十足。但这时却无人再提出异议,只在心里卯足了劲,无论如何要争口气。
这不光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废物,还是为了这最后的一缕生存之机。
朱冰咀嚼着台上人的话,西关小侯爷今天必定是不会在场的,那此人口中所提的靳卫长,想必就是同在高台,不用刻意声明也知其是众卫之首的那个人了。
很快,他们被打散整编,无论原本的军属与级别,一队一队分列于校场之上。
那些原本身处他们当中的候府私卫们,则一个个随性的择了队列,成为这些队列的教官。
“教官”张善一一点了自己队列的成员号牌与名姓。
听到“朱冰”这个名字时,别有意味的看他一眼:“让人像新兵蛋子一样站着训,感受如何?”
朱冰知他有意想让自己这个散兵的领头难堪,倒也忍得住。
平静的道:“还成。”
接着又淡淡的补充:“万分期待把教官您揍扁的那一日。”
张善闻言挑了挑眉:“这种大话,说的可有些早了。”
接下来月余,这些散兵日日在教官的安排下,不分昼夜的操练。时常夜半睡梦当中,被骤然薅起来,进行夜练。
前一个月游手好闲吃进肚子里的那点子油水,数日间就全吐了出来。
简直可以说人不人鬼不鬼,故人再见不相识。
若单单只是这些身体上的折磨也就罢了,这西关候府的私卫却几乎日日都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
除了第一日的低网匍匐,之后教官们训练的项目,无不大大出乎意料。
他们这帮当兵的,却被要求在有限的体力恢复间歇当中,识字作书,作图算术,识山川晓地理,更让人绝望的是,还要炼铁打铁伐木开荒,识作物种子,辨矿料,干那些原本他们瞧不上的农夫工匠活计。
绕来绕去,还是回到了曾经试图规避的老路上。
过于惨痛的折磨,有人忍不住再次发出质疑:“我们不是操练来为候府私兵的吗!?为什么要我等学那农夫匠人之计?”
却谁知只换来一句:“你们本就是连农人匠工资格都够不上的残料废料,还有脸来挑拣了?!不练的现在就滚!”
……
倒也有些原本就意动,想要去应招工的散兵,实在受不了这里的教官的魔鬼操练。
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心里那种自认高了普通农户匠户一等的心气,早就打没了。
戚戚然的试着主动提出,不想要当兵,想要去应工。
却没成想,他们一经提出说要去应工、并且真的证明自己是有手艺懂行的,这些侯府的教官们反倒态度尊重了不少,好言好语的将其送走。
渐渐地,所有人明白了一件他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在西关郡,在西关候府的规矩里,他们这些兵,从来不比农民和工匠们高贵。
假如他们什么都不会也不愿意学,到了士兵队伍里,还“兵艺不精”,那妥妥将成为整个层级当中的最底层!是真的“人嫌狗厌”的终极废料!
一边是魔鬼的新兵训练,一边是雀跃莽撞又全神贯注的招工生活。
这些从战场和隘口关防中溃散而来的役夫与役兵们,在登记招工的之时,万万没想到,这西关候府的招工竟然是这样的!
若是你已经有了一技之长,那自然为你分配相应的工坊工种。
但在开工前,还会安排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用来上工培训。教你这样一个初来的工匠,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若有些出入和不甚懂得,还有专门的引导师傅给你补齐。
在这个时间里,还会对每个人的工匠水平作些简便的考察。
一是为了分给你适合的工种,一是为了给每个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提升的计划。
这已经是足够瞠目结舌的了,更让他们不敢想象的是,这半个月当中,他们也照样人人都有工钱!
一个月的日期很快过去,第一波上岗的工匠们,拿到了第一把薪俸,简直眼热的,一个个窝在工坊和园区专为工匠们修筑的工舍中,一遍遍的来回清点。
不知是谁先起了头,突然想到。
“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往家中寄信了!”
经这个人提醒,仿佛在众人脑中燃起一盏灯。
“是啊!原本我等是戴罪之身,不仅再也回不得乡,就连这条命,能不能活过明天都难说!现在,咱们在这西关小侯爷的工坊里,有吃的有住的,有正经八百倍的活干,有工钱领……将来那么有奔头!该叫家人知晓才是!”
这个头一开,每个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一边热切的说着自己家人和家人,一边暗自憧憬和盘算着以后怎么才能好好保住手中这份活,怎么把手中的工钱攒起越来越多,也好有一日能托人寄回去,叫家人的日子有活头。
又有人道:“西关郡这般的好,从没人拿我们的命来作践,而是真的教咱们本事,叫咱们赚到安稳生活的银钱……这样的好地方,岂不是比咱们家乡,那些只知盘剥的恶霸腐官、强兵豪族当畜生一样使唤强上太多!”
“我们不应该只往家里送钱……还应该拖了信去,叫家人们迁来这西关!纵使在这里,当个黑户,也比在那里做个任人驱使的编户好!只要一家人能在这里相聚,纵使黑户又如何?重新在这里开一个家来!”
几乎没什么迟疑的,就有人附和。
“对!对!咱们都该叫家人,来着西关看一看,什么样是人该过的日子!什么样是每天都有奔头的日子!”
每个工坊或者工坊集中的园区,都设的有专为工匠们开设的通信处。
这样的信件多了,园区的管事便将此事一级级报了上去。
西关候府。
杜晖手中执了这半旬的议事奏报,同刘子晔汇报。
“秦峰所率大周朝各残部,已于本月,仍然按照此前的路线规划,悉数出离西关境域。剩下的,就是那些还未露头干净的散兵游民了。我担心,一旦到了深冬,这些到了穷途末路的人,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径出来,伤己伤民。”
刘子晔听了问:“咱们的工坊园区,已招纳人有多少?”
杜晖当即回道:“王刺史主责的西关两城十三郡流民登记收容所,共计登记在册的有三千余人,咱们府上的王秩正协同刺史府共同处置流民安置。已经到了咱们各地工坊园区的招纳为工的又有四千余名,待招纳只临时安置的一千余名,伤残老弱近千名。还有靳结带着夏武正在操练的散兵士卒近三千名。总计在册的有一万又三千余人数。”
刘子晔咋舌。
这还真不少,一口气快赶上西关郡全郡郡民的小半之数了。
西关郡上下按人户来计,这三年来已超万户。一户常有三五口,甚至七八口之多。
骤然之间多出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出来,若非她这几年的经营储备,怕也难以吃得消。
不过,即使再来更多的人,于刘子晔而言,在这个当口也仍然吃的下。
甚至可以说,她恰好极其的需要。
这一次系统的升级,解锁了全新的军事基建版块,原有的那些主为民事的工坊,是刘子晔认为的民生的根本,断断不能可能从中抽调人手过去做军事基建。
她需要大量的新的人力,需要专业对口的工匠。
这些从战场当中流散而出的役夫、役兵恰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对杜晖道:“继续叫咱们的人,在西关郡两城十三郡外围,以及主要道路、主要渔猎产区张贴西关候府的招工令。这批人,有多少,咱们西关候府就收多少。哪怕这个冬天安置不过*来,我西关候府就是白养他们一冬,也不要叫他们流散冻亡山谷,又或者生出抢掠之乱来!”
杜晖闻言,当即精神一阵。
“好!杜某也正有此意。我西关郡地广千里,若在数年之前,尚有过多人力难以胜天之时,然则,到了今天,咱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该是充实户口广纳四方贤良与百姓之时了!”
杜晖讲的这一层,刘子晔也是赞同的。
当即道:“先生所率甚是。关于那些靳劼正在操练的散兵,先生还有何意见?”
杜晖听刘子晔问,回道:“臣虽未亲至靳卫长等操练新兵的校场,然就此事,靳卫长曾与杜某共议。我与靳卫长皆认为,这些世家为兵的散兵,最大问题不在是否知兵事,而在骄奢狂妄的作风之上。靳卫长提了他的训兵方法,杜某也深以为然。”
刘子晔听了以后问:“所以这训兵之策,皆是靳劼一人策定的吗?”
“正是。杜某不过在些细枝末节上略作参详,此功在靳卫长,杜某必不能掠美!”
刘子晔颔首:“那好。”
“关于这些流民散兵的安置,还有一事。小侯爷你看。”
这不光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废物,还是为了这最后的一缕生存之机。
朱冰咀嚼着台上人的话,西关小侯爷今天必定是不会在场的,那此人口中所提的靳卫长,想必就是同在高台,不用刻意声明也知其是众卫之首的那个人了。
很快,他们被打散整编,无论原本的军属与级别,一队一队分列于校场之上。
那些原本身处他们当中的候府私卫们,则一个个随性的择了队列,成为这些队列的教官。
“教官”张善一一点了自己队列的成员号牌与名姓。
听到“朱冰”这个名字时,别有意味的看他一眼:“让人像新兵蛋子一样站着训,感受如何?”
朱冰知他有意想让自己这个散兵的领头难堪,倒也忍得住。
平静的道:“还成。”
接着又淡淡的补充:“万分期待把教官您揍扁的那一日。”
张善闻言挑了挑眉:“这种大话,说的可有些早了。”
接下来月余,这些散兵日日在教官的安排下,不分昼夜的操练。时常夜半睡梦当中,被骤然薅起来,进行夜练。
前一个月游手好闲吃进肚子里的那点子油水,数日间就全吐了出来。
简直可以说人不人鬼不鬼,故人再见不相识。
若单单只是这些身体上的折磨也就罢了,这西关候府的私卫却几乎日日都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
除了第一日的低网匍匐,之后教官们训练的项目,无不大大出乎意料。
他们这帮当兵的,却被要求在有限的体力恢复间歇当中,识字作书,作图算术,识山川晓地理,更让人绝望的是,还要炼铁打铁伐木开荒,识作物种子,辨矿料,干那些原本他们瞧不上的农夫工匠活计。
绕来绕去,还是回到了曾经试图规避的老路上。
过于惨痛的折磨,有人忍不住再次发出质疑:“我们不是操练来为候府私兵的吗!?为什么要我等学那农夫匠人之计?”
却谁知只换来一句:“你们本就是连农人匠工资格都够不上的残料废料,还有脸来挑拣了?!不练的现在就滚!”
……
倒也有些原本就意动,想要去应招工的散兵,实在受不了这里的教官的魔鬼操练。
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心里那种自认高了普通农户匠户一等的心气,早就打没了。
戚戚然的试着主动提出,不想要当兵,想要去应工。
却没成想,他们一经提出说要去应工、并且真的证明自己是有手艺懂行的,这些侯府的教官们反倒态度尊重了不少,好言好语的将其送走。
渐渐地,所有人明白了一件他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在西关郡,在西关候府的规矩里,他们这些兵,从来不比农民和工匠们高贵。
假如他们什么都不会也不愿意学,到了士兵队伍里,还“兵艺不精”,那妥妥将成为整个层级当中的最底层!是真的“人嫌狗厌”的终极废料!
一边是魔鬼的新兵训练,一边是雀跃莽撞又全神贯注的招工生活。
这些从战场和隘口关防中溃散而来的役夫与役兵们,在登记招工的之时,万万没想到,这西关候府的招工竟然是这样的!
若是你已经有了一技之长,那自然为你分配相应的工坊工种。
但在开工前,还会安排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用来上工培训。教你这样一个初来的工匠,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若有些出入和不甚懂得,还有专门的引导师傅给你补齐。
在这个时间里,还会对每个人的工匠水平作些简便的考察。
一是为了分给你适合的工种,一是为了给每个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提升的计划。
这已经是足够瞠目结舌的了,更让他们不敢想象的是,这半个月当中,他们也照样人人都有工钱!
一个月的日期很快过去,第一波上岗的工匠们,拿到了第一把薪俸,简直眼热的,一个个窝在工坊和园区专为工匠们修筑的工舍中,一遍遍的来回清点。
不知是谁先起了头,突然想到。
“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往家中寄信了!”
经这个人提醒,仿佛在众人脑中燃起一盏灯。
“是啊!原本我等是戴罪之身,不仅再也回不得乡,就连这条命,能不能活过明天都难说!现在,咱们在这西关小侯爷的工坊里,有吃的有住的,有正经八百倍的活干,有工钱领……将来那么有奔头!该叫家人知晓才是!”
这个头一开,每个人都打开了话匣子。
一边热切的说着自己家人和家人,一边暗自憧憬和盘算着以后怎么才能好好保住手中这份活,怎么把手中的工钱攒起越来越多,也好有一日能托人寄回去,叫家人的日子有活头。
又有人道:“西关郡这般的好,从没人拿我们的命来作践,而是真的教咱们本事,叫咱们赚到安稳生活的银钱……这样的好地方,岂不是比咱们家乡,那些只知盘剥的恶霸腐官、强兵豪族当畜生一样使唤强上太多!”
“我们不应该只往家里送钱……还应该拖了信去,叫家人们迁来这西关!纵使在这里,当个黑户,也比在那里做个任人驱使的编户好!只要一家人能在这里相聚,纵使黑户又如何?重新在这里开一个家来!”
几乎没什么迟疑的,就有人附和。
“对!对!咱们都该叫家人,来着西关看一看,什么样是人该过的日子!什么样是每天都有奔头的日子!”
每个工坊或者工坊集中的园区,都设的有专为工匠们开设的通信处。
这样的信件多了,园区的管事便将此事一级级报了上去。
西关候府。
杜晖手中执了这半旬的议事奏报,同刘子晔汇报。
“秦峰所率大周朝各残部,已于本月,仍然按照此前的路线规划,悉数出离西关境域。剩下的,就是那些还未露头干净的散兵游民了。我担心,一旦到了深冬,这些到了穷途末路的人,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径出来,伤己伤民。”
刘子晔听了问:“咱们的工坊园区,已招纳人有多少?”
杜晖当即回道:“王刺史主责的西关两城十三郡流民登记收容所,共计登记在册的有三千余人,咱们府上的王秩正协同刺史府共同处置流民安置。已经到了咱们各地工坊园区的招纳为工的又有四千余名,待招纳只临时安置的一千余名,伤残老弱近千名。还有靳结带着夏武正在操练的散兵士卒近三千名。总计在册的有一万又三千余人数。”
刘子晔咋舌。
这还真不少,一口气快赶上西关郡全郡郡民的小半之数了。
西关郡上下按人户来计,这三年来已超万户。一户常有三五口,甚至七八口之多。
骤然之间多出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出来,若非她这几年的经营储备,怕也难以吃得消。
不过,即使再来更多的人,于刘子晔而言,在这个当口也仍然吃的下。
甚至可以说,她恰好极其的需要。
这一次系统的升级,解锁了全新的军事基建版块,原有的那些主为民事的工坊,是刘子晔认为的民生的根本,断断不能可能从中抽调人手过去做军事基建。
她需要大量的新的人力,需要专业对口的工匠。
这些从战场当中流散而出的役夫、役兵恰恰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对杜晖道:“继续叫咱们的人,在西关郡两城十三郡外围,以及主要道路、主要渔猎产区张贴西关候府的招工令。这批人,有多少,咱们西关候府就收多少。哪怕这个冬天安置不过*来,我西关候府就是白养他们一冬,也不要叫他们流散冻亡山谷,又或者生出抢掠之乱来!”
杜晖闻言,当即精神一阵。
“好!杜某也正有此意。我西关郡地广千里,若在数年之前,尚有过多人力难以胜天之时,然则,到了今天,咱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该是充实户口广纳四方贤良与百姓之时了!”
杜晖讲的这一层,刘子晔也是赞同的。
当即道:“先生所率甚是。关于那些靳劼正在操练的散兵,先生还有何意见?”
杜晖听刘子晔问,回道:“臣虽未亲至靳卫长等操练新兵的校场,然就此事,靳卫长曾与杜某共议。我与靳卫长皆认为,这些世家为兵的散兵,最大问题不在是否知兵事,而在骄奢狂妄的作风之上。靳卫长提了他的训兵方法,杜某也深以为然。”
刘子晔听了以后问:“所以这训兵之策,皆是靳劼一人策定的吗?”
“正是。杜某不过在些细枝末节上略作参详,此功在靳卫长,杜某必不能掠美!”
刘子晔颔首:“那好。”
“关于这些流民散兵的安置,还有一事。小侯爷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