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这些书生滞留在京城,一部分是想着难得来京城一趟,玩够了才回去。
但是大部分却因为囊中羞涩,不得不滞留在京城,每天抄书来维持生计。
很多人攒了很多年才有足够的盘缠上京来,也就够单程,回去的钱是完全没有的,算得上是孤注一掷了。
这些人大多才学不错,当个启蒙先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附属学校还有房间,可以作为先生们住宿的地方,解决他们吃住的问题,再给一份月银。
这样几年之后,他们也能再次科考,也不至于穷困潦倒,等不到那个时候。
云岚是看出来了,于成龙对这些贫寒出身的书生还是很同情的,想要扶他们一把。
皇帝也不介意帮一把,就看这些书生的人品和能耐如何了。
要是跟那些翰林院的人一样,只知道死读书,不会教人的话,那就不可能进学院的。
于成龙这次打算亲自出马,皇帝还派了李德全跟着一起去,很快就选好了先生。
报名的人数还不少,毕竟能进国子监的附属学校,还能包吃住,又有月银。
既体面,又能解决他们如今为了一文钱折腰的烦恼,谁能不心动,谁能拒绝呢!
可惜最后能进学院当先生的人没几个,其他人也就只能过着之前穷困的日子。
云岚原本还想着接济一下这些读书人,以后他们要出息了,考上了,也能给皇帝分忧了。
不过这事却被于成龙婉拒了,还说道:“大格格心善,不过升米恩斗米仇。这些书生要是什么都不做就能拿到银钱资助,刚开始会对大格格心存感激,时间长了就未必了。”
云岚点点头,表示明白,转而提出另外一个可能:“那么可以给这些书生介绍去当先生,如今家里需要老师来教导孩子的需求也很大。”
毕竟皇帝这让八旗子弟进附属学校,但是很多高门大户自然不需要跟贫寒的八旗子弟挤在附属学校里。
尤其他们知道,附属学校三年后只有最优秀的一个人能进国子监,这难度实在太大了。
还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努力,有钱有资源,考上国子监就要容易得多。
但是家家户户都这么想,就非常缺先生了。
正好这些书生有才,要是能被高门大户看中,进去当先生,也有个安身之处了。
于成龙觉得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但是要怎么让书生和这些需要老师的人互相认识呢?
毕竟家长也不能只看书生的样子,或者他的文章来选人。
文章写的好,人未必会教孩子。
文采再好,人品就未必一样好,还得好好考察一下才行。
云岚偷偷看了皇帝一眼,皇帝立刻察觉到了,让于成龙先下去,然后笑着问道:“你这是又有什么好主意了,给朕说说?”
她的确想到个主意,就是不知道该不该说。
毕竟云岚想说皇帝如今的眼线太少了,尤其情报人员不多,调查个事情都很麻烦,还不如索性设立个情报机构出来。
但是她让皇帝设个情报机构,到时候这机构要是滥用的话,大臣们就要倒霉了。
云岚犹豫了一下,还是凑过去偷偷跟皇帝说了:“皇阿玛,要是有人专门负责这个,就能省心多了。以后皇阿玛想知道点什么事,也能方便很多。”
如今皇帝都靠各地的官员随机给他送消息来,有时候一些重要消息就容易滞后了。
比如哪里出了天灾人祸,当地要是没有线人,古代传播的速度又太慢。
要是有人中途刻意阻拦的话,那消息传到京城,传到皇帝耳边那就更久了。
如果当地就设有线人在,还能通过最快的速度来传递消息,那皇帝人坐在宫中,就能轻松得到全国各地的消息。
不管出什么意外,皇帝都能在第一时间拿捏住,然后迅速解决。
很多小事刚开始没能遏制,后边才会逐渐扩大,变得严重,收拾起来反倒更麻烦。
倒不如一开始有苗头的时候,直接掐灭了,就能省很多事了。
皇帝听见女儿的话有点意外,没料到云岚连情报方面都考虑到了,还是因为想调查这些书生的人品和能力,适不适合去别人家里当先生。
继而想到让皇帝设立个情报处,以后探听消息也要容易得多。
皇帝也不用在事情扩大严重之后才收到消息,然后处置起来就要多费时间。
他摸了摸女儿的脑袋,想着云岚到头来琢磨的法子都是为了自己能省心点,不由笑笑道:“朕还以为你要说什么,一脸纠结的模样,原来还是为朕分忧,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只是这要建起来,却需要时间,得慢慢来才行,不是一蹴而就的。”
云岚点点头,她当然知道要设立情报处没那么容易。
先是人员的选择,再就是地点。
总不能让人没个正经职业,每天跟街溜子一样在街上乱窜。
别说得到什么情报,光是这鬼鬼祟祟的模样,多的是差役把人扭送进府衙里头!
这还怎么打听情报,没被送进去吃牢饭,也很难融入到当地啊!
想打听消息,不跟当地人处好关系,还怎么问出点什么,总不能靠猜吧!
最好还是悄无声息融入当地,又能正大光明探知消息的地方,那就最完美了!
皇帝看着云岚小小人儿,小手托着下巴,皱着眉头努力琢磨这个情报处要怎么建,这小模样怎么看怎么可人。
他忍不住又摸了摸女儿的脑袋道:“好了,这事朕来琢磨就好,总不能什么事都叫你来操心。”
什么都让女儿操心的话,自己这个当皇阿玛的也实在太没本事了!
云岚听说皇帝要自己想,立刻点点头,就把事情抛给他,顿时无事一身轻。
毕竟她出宫的次数那么少,让自己琢磨这个确实有点难处!
第116章
第116章
没几天下来,小太子脸上就挂着两个黑眼圈,跟熊猫一样,看着云岚都有点不忍心了。
皇帝这是在压榨童工了吧?
不过云岚也知道,布置情报网这件事,压根就不能让朝臣知道。
不说他们会不会反对,而是这些眼线就是做监督作用的。
要是大臣们知道,那还怎么私下监督,看清真相,搜集情报了?
所以这件事只能皇帝做,最多就是拉上小太子这个未来储君来做了。
毕竟这个情报网,以后可能也会交到小太子手里。
云岚实在看不过眼,担心小太子这个弟弟小小年纪就因为加班而累到了,于是又来御书房帮忙了。
皇帝见了,好笑道:“朕忙着的时候,也没见你心疼,倒是见小太子累了,你就过来了。”
云岚笑笑道:“我是想着皇阿玛一个人肯定能办成,只是见太子弟弟最近又要上课又要琢磨此事,人看着都瘦了,这才不忍心,想着不如过来看看能不能帮把手了。”
小太子巴不得她过来帮忙,赶紧点头道:“有姐姐在,这事必然能很快落成了。”
云岚听得笑了:“太子弟弟对我还真有信心。”
她也就只能结合现代的记忆,给他们提点小意见了。
小太子却不这么觉得,毕竟之前云岚提出的意见都相当惊艳,还很有作用,这次也不例外。
有云岚加入,这事必定能一步千里,很快就能解决了。
虽然小太子嘴上不说,其实还是感觉有点累的。
有云岚在,这事尽早办起来,小太子也能松口气。
云岚是看出这个弟弟偷偷松口气的样子,心想皇帝把孩子都累成什么样子了!
她原本还担心自己加入商讨情报网的事是不是合适,看皇帝不反对的样子,云岚这才放心加入了。
经过好几天的商讨,其实大部分已经商讨好了。
比如情报网的地点,选的是茶楼、酒楼和客栈的地方,里面贵人多,探知消息也就更容易一些。
云岚想了想,就问道:“皇阿玛是打算,搜集好的消息,从驿站那边送回到京城来吗?”*
皇帝点点头道:“朕确实打算这么安排,你是觉得哪里不妥当吗?”
云岚摇头道:“皇阿玛,不至于不妥当,就是有点太明显了。毕竟驿站还会有官吏住进去,很容易被察觉得到。”
驿站并不是只传送各地的信笺,出差的官吏也会住进去。
毕竟驿站不收钱,出差要一直住客栈,也得家里有钱才行。
要是囊中羞涩的,大多官吏还是会选择驿站。
驿站人来人往的,想要保密实在太难了。
哪怕这些官吏没有胆子会去打探这些传送的信笺都是什么,但是频繁的信笺传送,还是会让人有所察觉。
他们几个知道了,官吏身边的亲朋戚友很快也会有不少人知道。
小太子就疑惑道:“姐姐,如果不用驿站的话,要单独安排一个专门送消息进京的渠道吗?那岂不是依旧很扎眼,也很明显了?”
但是大部分却因为囊中羞涩,不得不滞留在京城,每天抄书来维持生计。
很多人攒了很多年才有足够的盘缠上京来,也就够单程,回去的钱是完全没有的,算得上是孤注一掷了。
这些人大多才学不错,当个启蒙先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附属学校还有房间,可以作为先生们住宿的地方,解决他们吃住的问题,再给一份月银。
这样几年之后,他们也能再次科考,也不至于穷困潦倒,等不到那个时候。
云岚是看出来了,于成龙对这些贫寒出身的书生还是很同情的,想要扶他们一把。
皇帝也不介意帮一把,就看这些书生的人品和能耐如何了。
要是跟那些翰林院的人一样,只知道死读书,不会教人的话,那就不可能进学院的。
于成龙这次打算亲自出马,皇帝还派了李德全跟着一起去,很快就选好了先生。
报名的人数还不少,毕竟能进国子监的附属学校,还能包吃住,又有月银。
既体面,又能解决他们如今为了一文钱折腰的烦恼,谁能不心动,谁能拒绝呢!
可惜最后能进学院当先生的人没几个,其他人也就只能过着之前穷困的日子。
云岚原本还想着接济一下这些读书人,以后他们要出息了,考上了,也能给皇帝分忧了。
不过这事却被于成龙婉拒了,还说道:“大格格心善,不过升米恩斗米仇。这些书生要是什么都不做就能拿到银钱资助,刚开始会对大格格心存感激,时间长了就未必了。”
云岚点点头,表示明白,转而提出另外一个可能:“那么可以给这些书生介绍去当先生,如今家里需要老师来教导孩子的需求也很大。”
毕竟皇帝这让八旗子弟进附属学校,但是很多高门大户自然不需要跟贫寒的八旗子弟挤在附属学校里。
尤其他们知道,附属学校三年后只有最优秀的一个人能进国子监,这难度实在太大了。
还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努力,有钱有资源,考上国子监就要容易得多。
但是家家户户都这么想,就非常缺先生了。
正好这些书生有才,要是能被高门大户看中,进去当先生,也有个安身之处了。
于成龙觉得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但是要怎么让书生和这些需要老师的人互相认识呢?
毕竟家长也不能只看书生的样子,或者他的文章来选人。
文章写的好,人未必会教孩子。
文采再好,人品就未必一样好,还得好好考察一下才行。
云岚偷偷看了皇帝一眼,皇帝立刻察觉到了,让于成龙先下去,然后笑着问道:“你这是又有什么好主意了,给朕说说?”
她的确想到个主意,就是不知道该不该说。
毕竟云岚想说皇帝如今的眼线太少了,尤其情报人员不多,调查个事情都很麻烦,还不如索性设立个情报机构出来。
但是她让皇帝设个情报机构,到时候这机构要是滥用的话,大臣们就要倒霉了。
云岚犹豫了一下,还是凑过去偷偷跟皇帝说了:“皇阿玛,要是有人专门负责这个,就能省心多了。以后皇阿玛想知道点什么事,也能方便很多。”
如今皇帝都靠各地的官员随机给他送消息来,有时候一些重要消息就容易滞后了。
比如哪里出了天灾人祸,当地要是没有线人,古代传播的速度又太慢。
要是有人中途刻意阻拦的话,那消息传到京城,传到皇帝耳边那就更久了。
如果当地就设有线人在,还能通过最快的速度来传递消息,那皇帝人坐在宫中,就能轻松得到全国各地的消息。
不管出什么意外,皇帝都能在第一时间拿捏住,然后迅速解决。
很多小事刚开始没能遏制,后边才会逐渐扩大,变得严重,收拾起来反倒更麻烦。
倒不如一开始有苗头的时候,直接掐灭了,就能省很多事了。
皇帝听见女儿的话有点意外,没料到云岚连情报方面都考虑到了,还是因为想调查这些书生的人品和能力,适不适合去别人家里当先生。
继而想到让皇帝设立个情报处,以后探听消息也要容易得多。
皇帝也不用在事情扩大严重之后才收到消息,然后处置起来就要多费时间。
他摸了摸女儿的脑袋,想着云岚到头来琢磨的法子都是为了自己能省心点,不由笑笑道:“朕还以为你要说什么,一脸纠结的模样,原来还是为朕分忧,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只是这要建起来,却需要时间,得慢慢来才行,不是一蹴而就的。”
云岚点点头,她当然知道要设立情报处没那么容易。
先是人员的选择,再就是地点。
总不能让人没个正经职业,每天跟街溜子一样在街上乱窜。
别说得到什么情报,光是这鬼鬼祟祟的模样,多的是差役把人扭送进府衙里头!
这还怎么打听情报,没被送进去吃牢饭,也很难融入到当地啊!
想打听消息,不跟当地人处好关系,还怎么问出点什么,总不能靠猜吧!
最好还是悄无声息融入当地,又能正大光明探知消息的地方,那就最完美了!
皇帝看着云岚小小人儿,小手托着下巴,皱着眉头努力琢磨这个情报处要怎么建,这小模样怎么看怎么可人。
他忍不住又摸了摸女儿的脑袋道:“好了,这事朕来琢磨就好,总不能什么事都叫你来操心。”
什么都让女儿操心的话,自己这个当皇阿玛的也实在太没本事了!
云岚听说皇帝要自己想,立刻点点头,就把事情抛给他,顿时无事一身轻。
毕竟她出宫的次数那么少,让自己琢磨这个确实有点难处!
第116章
第116章
没几天下来,小太子脸上就挂着两个黑眼圈,跟熊猫一样,看着云岚都有点不忍心了。
皇帝这是在压榨童工了吧?
不过云岚也知道,布置情报网这件事,压根就不能让朝臣知道。
不说他们会不会反对,而是这些眼线就是做监督作用的。
要是大臣们知道,那还怎么私下监督,看清真相,搜集情报了?
所以这件事只能皇帝做,最多就是拉上小太子这个未来储君来做了。
毕竟这个情报网,以后可能也会交到小太子手里。
云岚实在看不过眼,担心小太子这个弟弟小小年纪就因为加班而累到了,于是又来御书房帮忙了。
皇帝见了,好笑道:“朕忙着的时候,也没见你心疼,倒是见小太子累了,你就过来了。”
云岚笑笑道:“我是想着皇阿玛一个人肯定能办成,只是见太子弟弟最近又要上课又要琢磨此事,人看着都瘦了,这才不忍心,想着不如过来看看能不能帮把手了。”
小太子巴不得她过来帮忙,赶紧点头道:“有姐姐在,这事必然能很快落成了。”
云岚听得笑了:“太子弟弟对我还真有信心。”
她也就只能结合现代的记忆,给他们提点小意见了。
小太子却不这么觉得,毕竟之前云岚提出的意见都相当惊艳,还很有作用,这次也不例外。
有云岚加入,这事必定能一步千里,很快就能解决了。
虽然小太子嘴上不说,其实还是感觉有点累的。
有云岚在,这事尽早办起来,小太子也能松口气。
云岚是看出这个弟弟偷偷松口气的样子,心想皇帝把孩子都累成什么样子了!
她原本还担心自己加入商讨情报网的事是不是合适,看皇帝不反对的样子,云岚这才放心加入了。
经过好几天的商讨,其实大部分已经商讨好了。
比如情报网的地点,选的是茶楼、酒楼和客栈的地方,里面贵人多,探知消息也就更容易一些。
云岚想了想,就问道:“皇阿玛是打算,搜集好的消息,从驿站那边送回到京城来吗?”*
皇帝点点头道:“朕确实打算这么安排,你是觉得哪里不妥当吗?”
云岚摇头道:“皇阿玛,不至于不妥当,就是有点太明显了。毕竟驿站还会有官吏住进去,很容易被察觉得到。”
驿站并不是只传送各地的信笺,出差的官吏也会住进去。
毕竟驿站不收钱,出差要一直住客栈,也得家里有钱才行。
要是囊中羞涩的,大多官吏还是会选择驿站。
驿站人来人往的,想要保密实在太难了。
哪怕这些官吏没有胆子会去打探这些传送的信笺都是什么,但是频繁的信笺传送,还是会让人有所察觉。
他们几个知道了,官吏身边的亲朋戚友很快也会有不少人知道。
小太子就疑惑道:“姐姐,如果不用驿站的话,要单独安排一个专门送消息进京的渠道吗?那岂不是依旧很扎眼,也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