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鄂伦岱到底没敢下死手,只是喜欢对着佟国纲的脸来打,佟国纲短时间内是没办法出门见人了。
  佟国维要好一点,只劝架被打了两圈,留下淤青,并不严重,稍微擦擦药就能好了。
  不过鄂伦岱的女儿进宫的事,那是不可能的了。
  皇帝得知后,完全是预料之中的表情。
  云岚甚至怀疑,皇帝是不是故意派人透露消息给鄂伦岱,然后让两父子闹起来,这事就只能不了了之的。
  不然看佟国纲的样子,绝不会提前透露消息给鄂伦岱。
  毕竟他肯定清楚自家长子的性子,得知这消息后,必然会反对,还可能来捣乱。
  云岚忍不住偷偷看皇帝一眼,被皇帝立刻发现了,笑着问道:“怎么,你还有什么好奇的地方吗?”
  她小声说道:“皇阿玛,鄂伦岱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云岚抬头悄悄盯着皇帝的表情,就见皇帝笑了:“朕知道你猜出来了,就是你想的那样。”
  云岚:她就知道,是皇帝私下让人告诉鄂伦岱的!
  不过如此一来,闹成这样,皇帝都让御医上门看伤,显然知道他们两父子打起来了,佟国纲就再没有借口进宫跟皇帝提袁兰这个伴读的事了。
  原本佟家两兄弟进宫,不少人都知道他们是冲着大格格的伴读去的。
  他们想着观望一下,要是佟家成了,他们家也不可能送好几个女儿进宫,最多只送一个。
  但是伴读怎么可能就一个,起码要两个以上,那其他人的女儿就有机会了!
  谁能想到,佟家最后不但没如愿,佟国纲两父子还打了起来,闹得沸沸扬扬的。
  尤其佟家进宫后,皇帝说的话,不知道怎的也传了出来。
  众人也就知道皇帝给大格格挑选伴读的标准,要比大格格更聪明,学识更好。
  所有人:皇帝想拒绝就直说,他还好心给了条件,这谁家的女儿能达到要求?
  他们还想着佟家失败了,自家女儿还能试试。
  但是皇帝这要求一说,谁家能试呢,也就只能暂时放弃了。
  不过也就是暂时的,他们请先生给家里的女儿上课,等皇帝改变心意的时候,机会也就来了。
  但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先准备起来就是了!
  一时之间,京城各家各户都开始请先生给女儿上课。
  女儿们是苦不堪言,莫名其妙就比兄弟们上的课更多更难。
  有些家里觉得,女儿优秀,儿子也该出色才是,于是儿女一起上课,儿子也开始觉得苦了。
  之前大多家里请先生,就是教他们读书识字,四书五经什么的。
  如今不但要学这些,还得学蒙语和满语,要学算数,要学画画,甚至骑射也不能落下!
  云岚还是后来听皇帝提起的,因为有些人实在请不到先生,毕竟各家各户都请,先生根本不够用。
  京城的私塾也都人满为患,于是有人就突发奇想,跟皇帝请求,让孩子进国子监旁听。
  国子监分为贡生和监生,来问的大多是监生,还是荫监。
  荫监是官员或贵族子弟凭借父亲或者祖父的功绩入监,一般到了年纪就能进去。
  如今他们想让孩子提早进去,那就不用另外请先生了,国子监里头的先生就是京城里头最出色的。
  云岚只觉得这些家长还挺敢想的,这鸡娃都鸡到国子监来了。
  但是不得不说,确实是个好法子。
  国子监这些先生的学问好,人品也不错。学生上课,有不会的下课后去找他们请教,先生们也不会拒绝。
  那些家长估计看中的就是这一点,让自家孩子旁听,把不会的攒起来带去问,先生们必然会给孩子仔细说一说,那不就学到了吗?
  云岚倒是好奇,皇帝会不会答应?
  皇帝显然不乐意破例,尤其这些孩子太小了,大多跟小太子和大阿哥一个年纪,去国子监那就是添乱了。
  他们刚启蒙没多久,完全跟不上国子监的课程,哪怕先生再好,从头开始补起,这不是大材小用,在这些孩子身上浪费时间吗?
  国子监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优秀的生源,可不是给家长们当做私塾来用的。
  尤其皇帝但凡破例一次,那其他家长也会带着孩子蜂拥而至,皇帝就不好拒绝了。
  所以皇帝从一开始就没答应,而是全部回绝了。
  小太子得知消息后,对云岚说道:“姐姐,那些人嘴上想做伴读,进宫来未必会好好学习,还不如别进来了。”
  大阿哥在旁边附和道:“就是啊,他们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足够优秀,倒是一个个都想进宫来。不是想跟咱们结交,就是打算跟咱们以后联姻了。”
  云岚好笑道:“你这年纪就知道联姻了?”
  大阿哥小脸通红道:“姐姐,我不小了,该知道的还是会知道的。”
  云岚听得更想笑了,挑眉道:“那你给我说说,你都知道什么了?”
  这话把大阿哥闹得脸更好了,转过身背对着云岚,一副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的样子。
  云岚笑着捏了捏大阿哥红彤彤的耳根,转头跟小太子说道:“虽说如今皇阿玛还没给你们挑伴读的意思,*不过以后肯定还会选的,你们心里也得有数。”
  小太子点点头道:“大姐姐放心,我和大哥都知道的,以后总会有伴读。只是他们不勤奋点,咱们都要看不上的。”
  大阿哥这才转过身来,小脸没之前那么红了,点头说道:“是啊,要伴读学得还不如咱们,那不是给咱们丢脸吗?”
  云岚若有所思道:“不过如今看着京城的好先生并不多,私塾的数量也有限,各家请不到先生就想着进国子监蹭课了。”
  小太子赞同道:“毕竟好先生难得,学识要好,还不能照本宣科,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云岚琢磨了一下,倒是有个想法,下课回去后跟皇帝提了提。
  皇帝惊讶道:“你想建一个私塾,挂在国子监那边吗?”
  听见这话,云岚摇头道:“皇阿玛,我是觉得京城里的私塾确实少了一些,各家请先生到家里教孩子,但是一个先生会的不多,能学得有限,倒不如建一个专门的学校。”
  还是国子监附属学校,光是听着就相当高大上了。
  “皇阿玛之前不是还说想让八旗子弟上进起来,不然一个个无所事事的,反倒容易四处闹事,还不如从小就培养起来。”
  皇帝微微颔首,问道:“这私塾你打算怎么建,是进去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能衔接进入国子监吗?”
  如今国子监的生源不算少,多一个渠道,还专门给京城的孩子设立的,对其他各地的生源就颇为不公平了。
  云岚就解释道:“皇阿玛,这附属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国子监。”
  得宽进严出,不然会打破国子监如今生源的平衡,那就不美了。
  皇帝听懂了云岚的意思,最优秀的学生,那岂不是只有一个人有资格进入国子监吗?
  每年就给一个名额,看起来却也不少了,京城这些高门大户只怕都想把孩子送进这所谓的附属学校里头。
  谁不想进国子监,但是各家除了父辈给力,立下功劳,就只有自己优秀,和皇帝特许才能进去。
  而且哪怕拼爹拼祖父,家里也只能给一个名额,再多是没有的。
  家里孩子多的,只有一个孩子能进国子监,让谁去,也叫家长们很是苦恼。
  如今多了一个新的渠道,谁能不心动?
  谁都觉得自家孩子十分优秀,不过缺少一个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他们必然要牢牢抓住。
  所以要建这个所谓的附属学校,生源压根不用担心,必然会爆满。
  反倒有个问题,这私塾能容纳多少人,是什么人都能报名吗?
  年龄、学识和出身什么的,都没有限制吗?
  脱颖而出,最优秀的那个人又是怎么选拔,皇帝亲自来吗?
  云岚说道:“皇阿玛,我觉得三年选拔一次为好,一年选一个就太多了。正好科考也是三年一次,生源也是三年选拔一回的,正好选出的那个人进国子监,也能跟这些各地的生源一起学习了。”
  “另外选拔人才不只靠先生们推荐和赞许,该有个标准和章程才是。我认为用考试的法子最好,每个月考一回,年中大考一次,年末再有一次,三年的成绩考校,就能杜绝有人在中间动手脚了。”
  只考那么一两次,或者让先生推荐人才,这些中间能动的猫腻实在太多了。
  家长们可以私下贿赂先生,得到试卷的题目,又或者让先生们给自家孩子推荐什么的,总之人为的因素实在太多。
  但是每个月都要考,半年和一年还要大考,一直考三年。
  云岚就不相信,这些家长能每个月都偷试卷来提前得到答案,让孩子每次都能考得好,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