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皇帝抱起女儿是夸了又夸,总算是没召唤御医来给云岚看,她心里才偷偷松口气。
在云岚学会爬的时候,跟罗刹国在边境的互市也终于开了起来。
会拖这么久,也不是因为互市太久没开,地方需要仔细修缮的缘故。
反正对商人来说,搭个帐篷挡挡风就能开互市了,只要有货物就行,其他都不是问题。
至于客户的话,多的是带着金银来的贵族和他们的仆从。
缺的根本不是客人和钱,而是货物了。
拖这么久,也是因为货物不足,需要一段时间准备,另外还添了一些别的。
盐和铁这种军需品是绝不能出现在互市上的,但是只有茶叶一样就太单调了一点。
皇帝想了想,添上了丝绸和瓷器,另外还有红糖和少部分的白糖。
如今制糖技术比较落后,甘蔗榨汁做的红糖是最多的,但用的是比较原始的制糖方式。
甘蔗榨汁靠的是人力,工具也简陋,所以产量不算特别多。
可是红糖比起精炼后的白糖,数量还是要多不少。
这会儿白糖稀少,也就富贵人家能吃上,平民百姓有些小康家庭还能买得起红糖,条件再差的百姓就连红糖都吃不上了。
罗刹国人嗜糖,互市里添上这个再适合不过。
当然了,这价钱也比自己人买要翻上好几倍。
毕竟商人要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互市的地方,辛苦费总要有的。
如果不是利润够多,谁愿意跑那么远做买卖呢!
加上红糖大多是南方制造,送上北边来就更远了,所以价钱哪怕翻个十倍都情有可原了。
罗刹国的贵族不差钱,能买到糖,自然不计较价钱,恨不能全买下来。
毕竟如今制糖的原材料都是甘蔗,偏偏罗刹国在最北边,天气太冷,根本无法种甘蔗,制糖的话更是无从下手。
原材料都没有,他们用什么制糖?
所以罗刹国所有的糖,都是从其他国家买的。买不到糖,他们就只能凑合喝茶的时候放蜂蜜了。
丝绸和瓷器等等的货物,也是转眼就买空了,甚至有贵族愿意提价来买,最后价高者得。
商队大赚一笔,一个个都喜气洋洋。
未免他们回来的时候,半路要被罗刹国的人抢了,驻军还特地派出一队士兵来护送商队。
甚至还跟罗刹国的贵族透露,如果商队被抢,那是罗刹国管理不善,或者不愿意好好管着自己人。那士兵动手,死伤多少就不是这边的过错了。
另外罗刹国管理不善,这互市就没必要继续开下去了。
这样一来,他们先礼后兵不说,以后真动手了,也不是这边的错。
而罗刹国为了能让两国互市继续开下去,也会收敛一些,约束底下人。
互市这边输送了货物,西洋海商那边的货物就得缓一缓了。
毕竟各地已经开始努力了,人手都送过去,却要开始学,哪怕再快也需要时间。
除了茶山那边,就连江南织造府也在周边招人手,另外出钱请工匠做更多的织布机,才能支持日益增多的货单。
如此一来,织布机需要丝,周边产业比如种桑树的,养蚕的,缫丝和染色等等,带动了这些产业的人也跟着增加人手来提高产量。
需要技术的人手,短时间内不可能培养出来。
但是简单的,比如种桑树这类的,只需要细心和力气大就行,就能把灾民送过来帮忙了。
包吃住,有工作,虽说要背井离乡,但是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不愿意离开家乡的灾民就去帮着附近建堤坝,起码能换点吃喝,安置下来,也算是个出路。
灾民的心思都很简单,只要有吃的,能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闹腾。
一切如皇帝预料得那样顺利,除了货物不够,尤其还挪了一部分西洋海商的货物给罗刹国的互市,让这些海商有所不满。
西洋商会还特地请海关总督宜尔格图递了折子来,委婉希望皇帝不要偏心。
别是只顾着跟罗刹国做买卖,他们哪里懂什么茶叶、丝绸和瓷器,多看看一个个等在港口嗷嗷待哺的海商啊!
云岚大为诧异:这世道,西洋海商都会装可怜了吗?
皇帝看着都有点想笑,很快吩咐李德全道:“派人去查查那些茶商,仓库里是不是还囤了不少茶叶。”
云岚听得仰起头来,皇帝这是打算掏空茶商们的仓库吗?
这些茶商会囤货,也是为了把茶叶卖出更高的价钱。
因为茶叶放的时间越长,发酵越久,茶香越浓郁,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尤其如今茶叶买卖水涨船高,他们囤个几年再卖出去,价钱肯定比如今要高。
皇帝大手一挥:囤什么囤,给朕都掏出来!
毕竟茶商如今不缺钱,但是皇帝的国库还缺钱啊!
于是皇帝先派人查探了一番,再私下敲打茶商。
茶商能怎么办,只能含泪把仓库掏空了,将茶叶都拿了出来。
仓库里收藏的茶叶都是好货,卖给不识货的西洋海商,茶商们忍不住有点心疼。
不过等海关列好价钱的单子送过来,茶商们立刻又好了。
无他,这价钱实在太香了!
虽说西洋人是不识货,但是他们给得实在太多了!
比茶商收藏几年再卖出去,预想中的价格还要翻上几倍,谁能不乐意卖呢!
卖,通通都卖掉!
就连茶商家里收藏的一部分茶叶都拿出来,有多少就卖多少!
茶叶以后还能收藏,这时候当然要为皇帝分忧了,给西洋海商一点甜头,多多地卖!
云岚只感慨这些茶商的态度变得真快,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一个个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茶叶存货全掏出来了。
不过也是,茶商囤货也是为了奇货可居,以后卖上大价钱。
如今能卖大价钱了,他们还囤什么啊,巴不得全卖了!
当然了,皇帝让他们掏空茶叶来卖,茶商也不敢拒绝。
反正能赚钱,早卖和晚卖也没差!
宜尔格图来跟皇帝禀报的时候,也是满脸喜色。
西洋海商最近来往多少,出货多少,茶叶、丝绸和瓷器的种类出了多少,最后钱是多少,税收多少。
他都说得明明白白,还写了折子呈上来。
皇帝看过后颇为满意,光说这个卖得好,海商来得多。
卖得多好,最后具体卖了多少。海商来得多,又是多少,港口停靠又多少,是不是拥挤,需不需要分流等等,宜尔格图都写得相当仔细。
云岚:没看出来,宜尔格图竟然是个数据党,用数据说话啊!
皇帝最喜欢这样的臣子了,数据一列出来,那是一目了然,一点都不能作假。
宜尔格图办差光明磊落,一点都不担心皇帝查出点什么,所以才敢列表来禀报。
换做其他人,未必能做到这个地步。
毕竟云岚是看得出来,皇帝对数字极为敏锐。
皇帝的数学天赋不是盖的,云岚也是最近才知道。
各地的问题渐渐解决了,皇帝也能空出点时间来,于是趁着云岚睡觉的时候,就叫了两个传教士开了个数学课堂上课。
云岚睡两个时辰,皇帝就上两个时辰的课。
云岚:皇帝真是可怕如斯,得空的时候不休息,而是找人上课!
云岚这小身板长大了,白天睡觉的时间变少了。有一次提早醒来,她揉着眼睛下意识看向周围。
苏麻喇姑给她擦了脸,见大格格还到处张望,以为是在找皇帝,于是抱着云岚去了前头。
云岚当时以为去的御书房,后来却进了另外一个房间,她才知道皇帝特地收拾了一个房间当书房,专门用来上课。
毕竟御书房有很多折子,是跟朝臣议事的地方,叫传教士过去,实在有点不妥。
索性皇帝另外收拾出新的书房来,就不用担心别的了。
这书房没有御书房那么宽敞,摆设却相差不远。
苏麻喇姑让门口的李德全禀报后,这才抱着云岚进去。
传教士正低头在旁边候着,皇帝接过女儿颠了颠,笑着道:“你今儿倒是醒得早,朕这课还没上完,先让苏麻喇姑带着你在旁边坐一会吧。”
李德全已经叫来两个太监,把书房的屏风挪了一下,就放在书桌旁边。
这样等会传教士继续上课的时候,皇帝转过头能看见大格格,传教士却被屏风隔开,看不到云岚,倒是个不错的安排。
屏风后还放了一张宽大的椅子,苏麻喇姑抱着大格格坐下。
皇帝见女儿安安静静的,好奇的眼神隔着屏风看出去,他转头就示意传教士继续上课。
云岚专心听了一会,发现传教士上课,居然教的是几何、代数和对数。
她恍恍惚惚:自己为什么要提早睡醒?为什么要过来听课?
在云岚学会爬的时候,跟罗刹国在边境的互市也终于开了起来。
会拖这么久,也不是因为互市太久没开,地方需要仔细修缮的缘故。
反正对商人来说,搭个帐篷挡挡风就能开互市了,只要有货物就行,其他都不是问题。
至于客户的话,多的是带着金银来的贵族和他们的仆从。
缺的根本不是客人和钱,而是货物了。
拖这么久,也是因为货物不足,需要一段时间准备,另外还添了一些别的。
盐和铁这种军需品是绝不能出现在互市上的,但是只有茶叶一样就太单调了一点。
皇帝想了想,添上了丝绸和瓷器,另外还有红糖和少部分的白糖。
如今制糖技术比较落后,甘蔗榨汁做的红糖是最多的,但用的是比较原始的制糖方式。
甘蔗榨汁靠的是人力,工具也简陋,所以产量不算特别多。
可是红糖比起精炼后的白糖,数量还是要多不少。
这会儿白糖稀少,也就富贵人家能吃上,平民百姓有些小康家庭还能买得起红糖,条件再差的百姓就连红糖都吃不上了。
罗刹国人嗜糖,互市里添上这个再适合不过。
当然了,这价钱也比自己人买要翻上好几倍。
毕竟商人要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互市的地方,辛苦费总要有的。
如果不是利润够多,谁愿意跑那么远做买卖呢!
加上红糖大多是南方制造,送上北边来就更远了,所以价钱哪怕翻个十倍都情有可原了。
罗刹国的贵族不差钱,能买到糖,自然不计较价钱,恨不能全买下来。
毕竟如今制糖的原材料都是甘蔗,偏偏罗刹国在最北边,天气太冷,根本无法种甘蔗,制糖的话更是无从下手。
原材料都没有,他们用什么制糖?
所以罗刹国所有的糖,都是从其他国家买的。买不到糖,他们就只能凑合喝茶的时候放蜂蜜了。
丝绸和瓷器等等的货物,也是转眼就买空了,甚至有贵族愿意提价来买,最后价高者得。
商队大赚一笔,一个个都喜气洋洋。
未免他们回来的时候,半路要被罗刹国的人抢了,驻军还特地派出一队士兵来护送商队。
甚至还跟罗刹国的贵族透露,如果商队被抢,那是罗刹国管理不善,或者不愿意好好管着自己人。那士兵动手,死伤多少就不是这边的过错了。
另外罗刹国管理不善,这互市就没必要继续开下去了。
这样一来,他们先礼后兵不说,以后真动手了,也不是这边的错。
而罗刹国为了能让两国互市继续开下去,也会收敛一些,约束底下人。
互市这边输送了货物,西洋海商那边的货物就得缓一缓了。
毕竟各地已经开始努力了,人手都送过去,却要开始学,哪怕再快也需要时间。
除了茶山那边,就连江南织造府也在周边招人手,另外出钱请工匠做更多的织布机,才能支持日益增多的货单。
如此一来,织布机需要丝,周边产业比如种桑树的,养蚕的,缫丝和染色等等,带动了这些产业的人也跟着增加人手来提高产量。
需要技术的人手,短时间内不可能培养出来。
但是简单的,比如种桑树这类的,只需要细心和力气大就行,就能把灾民送过来帮忙了。
包吃住,有工作,虽说要背井离乡,但是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不愿意离开家乡的灾民就去帮着附近建堤坝,起码能换点吃喝,安置下来,也算是个出路。
灾民的心思都很简单,只要有吃的,能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闹腾。
一切如皇帝预料得那样顺利,除了货物不够,尤其还挪了一部分西洋海商的货物给罗刹国的互市,让这些海商有所不满。
西洋商会还特地请海关总督宜尔格图递了折子来,委婉希望皇帝不要偏心。
别是只顾着跟罗刹国做买卖,他们哪里懂什么茶叶、丝绸和瓷器,多看看一个个等在港口嗷嗷待哺的海商啊!
云岚大为诧异:这世道,西洋海商都会装可怜了吗?
皇帝看着都有点想笑,很快吩咐李德全道:“派人去查查那些茶商,仓库里是不是还囤了不少茶叶。”
云岚听得仰起头来,皇帝这是打算掏空茶商们的仓库吗?
这些茶商会囤货,也是为了把茶叶卖出更高的价钱。
因为茶叶放的时间越长,发酵越久,茶香越浓郁,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尤其如今茶叶买卖水涨船高,他们囤个几年再卖出去,价钱肯定比如今要高。
皇帝大手一挥:囤什么囤,给朕都掏出来!
毕竟茶商如今不缺钱,但是皇帝的国库还缺钱啊!
于是皇帝先派人查探了一番,再私下敲打茶商。
茶商能怎么办,只能含泪把仓库掏空了,将茶叶都拿了出来。
仓库里收藏的茶叶都是好货,卖给不识货的西洋海商,茶商们忍不住有点心疼。
不过等海关列好价钱的单子送过来,茶商们立刻又好了。
无他,这价钱实在太香了!
虽说西洋人是不识货,但是他们给得实在太多了!
比茶商收藏几年再卖出去,预想中的价格还要翻上几倍,谁能不乐意卖呢!
卖,通通都卖掉!
就连茶商家里收藏的一部分茶叶都拿出来,有多少就卖多少!
茶叶以后还能收藏,这时候当然要为皇帝分忧了,给西洋海商一点甜头,多多地卖!
云岚只感慨这些茶商的态度变得真快,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一个个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茶叶存货全掏出来了。
不过也是,茶商囤货也是为了奇货可居,以后卖上大价钱。
如今能卖大价钱了,他们还囤什么啊,巴不得全卖了!
当然了,皇帝让他们掏空茶叶来卖,茶商也不敢拒绝。
反正能赚钱,早卖和晚卖也没差!
宜尔格图来跟皇帝禀报的时候,也是满脸喜色。
西洋海商最近来往多少,出货多少,茶叶、丝绸和瓷器的种类出了多少,最后钱是多少,税收多少。
他都说得明明白白,还写了折子呈上来。
皇帝看过后颇为满意,光说这个卖得好,海商来得多。
卖得多好,最后具体卖了多少。海商来得多,又是多少,港口停靠又多少,是不是拥挤,需不需要分流等等,宜尔格图都写得相当仔细。
云岚:没看出来,宜尔格图竟然是个数据党,用数据说话啊!
皇帝最喜欢这样的臣子了,数据一列出来,那是一目了然,一点都不能作假。
宜尔格图办差光明磊落,一点都不担心皇帝查出点什么,所以才敢列表来禀报。
换做其他人,未必能做到这个地步。
毕竟云岚是看得出来,皇帝对数字极为敏锐。
皇帝的数学天赋不是盖的,云岚也是最近才知道。
各地的问题渐渐解决了,皇帝也能空出点时间来,于是趁着云岚睡觉的时候,就叫了两个传教士开了个数学课堂上课。
云岚睡两个时辰,皇帝就上两个时辰的课。
云岚:皇帝真是可怕如斯,得空的时候不休息,而是找人上课!
云岚这小身板长大了,白天睡觉的时间变少了。有一次提早醒来,她揉着眼睛下意识看向周围。
苏麻喇姑给她擦了脸,见大格格还到处张望,以为是在找皇帝,于是抱着云岚去了前头。
云岚当时以为去的御书房,后来却进了另外一个房间,她才知道皇帝特地收拾了一个房间当书房,专门用来上课。
毕竟御书房有很多折子,是跟朝臣议事的地方,叫传教士过去,实在有点不妥。
索性皇帝另外收拾出新的书房来,就不用担心别的了。
这书房没有御书房那么宽敞,摆设却相差不远。
苏麻喇姑让门口的李德全禀报后,这才抱着云岚进去。
传教士正低头在旁边候着,皇帝接过女儿颠了颠,笑着道:“你今儿倒是醒得早,朕这课还没上完,先让苏麻喇姑带着你在旁边坐一会吧。”
李德全已经叫来两个太监,把书房的屏风挪了一下,就放在书桌旁边。
这样等会传教士继续上课的时候,皇帝转过头能看见大格格,传教士却被屏风隔开,看不到云岚,倒是个不错的安排。
屏风后还放了一张宽大的椅子,苏麻喇姑抱着大格格坐下。
皇帝见女儿安安静静的,好奇的眼神隔着屏风看出去,他转头就示意传教士继续上课。
云岚专心听了一会,发现传教士上课,居然教的是几何、代数和对数。
她恍恍惚惚:自己为什么要提早睡醒?为什么要过来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