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可惜派去的人不敢动手,郑成功没多久又病死了,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
所以郑经压根不在乎毁了父亲的好名声,会趁乱占下建省的沿海城镇,云岚实在不太意外。
皇帝就感觉意外多了,还十分棘手。
“朝中大臣主张议和,让郑经带人退出去。郑经的条件是要五艘战船,恢复跟台岛的通商,以及留下占有的三座城池作为贸易港口。”
前面两个条件还算凑合,加上之前两边一直通商。是耿精忠想要跟郑经合作,于是先截断了通商,逼对方就范。
如今再次恢复没什么,可是要给三座城池,皇帝是绝不会同意的。
“朕已经让康亲王过去商议,只愿意恢复通商。”
云岚忍不住看了皇帝一眼,他是真的一点便宜都不想让郑经占。
康亲王跑去云省也没多久,又要跑回建省来处理郑经的事,实在够累的。
但是换句话来说,皇帝哪里是让康亲王跟郑经议和,毕竟康亲王还领着大军呢!
云岚深感皇帝很清楚议和的精髓,议和在于议,但是在议之前先把人狠狠打服了,双方议和的时候就容易沟通多了是吧?
她忍不住伸出小手拍了下皇帝的手背:皇阿玛依旧干得漂亮!
皇帝见女儿给自己回应了,脸上带着一点笑容说道:“你也觉得朕的做法不错是吗?大臣们还说朕派康亲王过去实在太强硬,议和估计不太顺利,该让嘴皮子厉害的文臣前往才是。”
他说到这里,冷哼一声道:“郑经是什么人,能轻轻松松说服的吗?没看他连老子的名声都不顾了,直接跑过来闹腾。朕看郑成功当年给长子的名字起错了,什么郑经,压根就不是什么正经人。”
云岚深有同感,郑经能冷落发妻,还跟亲弟弟的乳母滚作一团,确实不是什么正经人。
对付这样的人,靠说服是不行的,还不如直接上拳头,才能让对方好好说话。
李德全这时候进来禀报道:“皇上,八百里加急到了!”
皇帝让他送进来,迫不及待打开箱子,捏碎蜡丸,展开了一张纸条。
云岚如今的视力比之前好多了,纸条上那么小的字也能看得清楚。
这纸条是康亲王派人送来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耿精忠这边发现五条藏起来的战船,估计是为郑经准备的。
想必当初让郑经出手的报酬就是战船,耿精忠先让人做出来了。
第一个好消息,这五条战船充公,不费一文钱就直接归属于皇帝,等于是白捡的。
第二个好消息,康亲王带兵把郑经打退了,夺回了两座城池。
但是也有坏消息,郑经的船队在沿海抢夺,神出鬼没的,让人防不胜防。
原本康亲王认为郑经的补给线太长,很快就要坚持不住。如今他们却以突击抢夺的方式,沿着海岸抢掠。
海岸线太长,兵力有限,根本防不住,如今康亲王就陷入僵局,不得不写信来求教皇帝。
皇帝看完后思索一会,就开始写回信。
云岚偷看了一眼,发现皇帝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让百姓带着家眷和财物退居十里。
海岸线直接空了,没有人没有吃的用的,那就不需要防了,反正对方想抢,也什么都抢不到,只能空手而归。
这办法简直是釜底抽薪,却也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估计完成不了。
让百姓突然搬家,背井离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是强制执行,他们收拾东西也需要时间。
但是时间一长,依旧给了郑经船队抢掠的机会。
所以云岚见皇帝写了一半就停了笔,明显知道这个办法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问题。
皇帝很快撕掉了刚写的,让李德全送来火盆,把写了一半的回信扔了进去烧掉,又重新写了起来。
云岚好奇看了过去,皇帝直接换了一个解决办法。
都是釜底抽薪,不如从郑经那乱七八糟的家庭关系入手。
他想要立最年长的私生子为继承人,台岛其他部属可不乐意,觉得私生子并不是正统,有意拥立次子。
次子虽然是庶出,却因为郑经的原配没有生下任何子女,生母早年去世,他是养在嫡母身边的。
这次郑经亲自带兵出征,把台岛的政务都交给私生子来管。
要是后方着火,出现内乱,那么郑经就不得不撤兵回去处理了。
云岚:只能说这招够损的,却能在短时间内十分有效!
皇帝写完后刚放下笔,见女儿好奇凑过来看,他忽然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抱着云岚说道:“你这是会抬头了?”
【作者有话说】
[害羞][害羞][害羞]万更送上,么么么!~
第25章
云岚一愣,后知后觉自己抬头了,就为了偷看皇帝写的回信。
没想到皇帝写回信还那么不专心,那么快就察觉到云岚抬头了。
皇帝连朱笔都懒得好好放,直接扔在一边,低头笑道:“今儿看来是个好日子,该好好庆贺一番才是。”
云岚:她只是会抬头了,这不是个小婴儿到时间就会的事吗?怎么还要庆祝了?
但是显然云岚不能反对,皇帝就已经开口吩咐李德全道:“让御膳房准备一桌好菜送去慈宁宫,再派人过去说一声,朕等会过去跟皇祖母和皇额娘一起用饭,给大格格庆祝。”
会抬头了,证明女儿慢慢在长大,皇帝满脸笑容,之前为郑经苦恼的事似乎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说完,皇帝把回信封好,让李德全派人送去给康亲王,又交代道:“宣施琅明天进宫见朕。”
云岚听着有点惊讶,看来皇帝打算让施琅去实施计策,对付郑经,这真的可以吗?
施琅当初其实是跟着郑成功的,可惜后来他跟郑成功多次发生分歧,时间一长,渐生嫌隙。
后来因为曾德之事,对方犯错却找关系重新进军营,施琅秉公办理,把人捉拿并处死。
郑成功认为曾德是自己的旧臣,不该随意处置,施琅却坚持,不肯更改。
这导致郑成功认为施琅有了反意,一怒之下就把施琅的父兄杀了。
施琅悲愤欲绝,心想郑成功怀疑他没做过的事,于是索性转头就真的投了朝廷。
可惜因为他曾经是郑成功属下的缘故,他投诚后一直被圈在京城当中,始终没被重用,就这么磋磨了足足十几年的时间。
如今皇帝倒是忽然想起施琅来了,毕竟最熟悉台岛那边情况的,估计只有施琅了。
郑成功去世后留下不少旧臣来辅助郑经,郑经出征后,这些大臣有些跟着那位私生子,有些则是拥立次子。
对施琅来说,这些都是熟人,要看怎么利用起来了。
交代完公事,皇帝抱着女儿就出了乾清宫。
离着慈宁宫一段距离,皇帝担心云岚会晒着,就让人送来御撵,一路坐着过去。
有华盖遮顶,太阳丝毫晒不了。
御撵又十分平稳,几乎没什么颠簸,云岚只需要舒舒服服在皇帝怀里躺着就行了。
皇帝把女儿带走后,走到半路才想起要跟苏麻喇姑和于嬷嬷说一声。
免得两人去御书房接大格格,却没见着人,只怕要吓坏了。
李德全叫来一个太监跑腿,赶紧回去告诉两位嬷嬷等会一并去慈宁宫。
云岚被皇帝抱着进慈宁宫的时候还有点懵,皇帝真是雷厉风行。
他说要给云岚庆祝,一阵风一样直接就抱着她跑到慈宁宫来了。
太皇太后见着皇帝也十分惊讶,笑着说道:“还以为皇上这会忙,晚些用饭的时候才会过来。”
皇帝笑着给她行礼,解释道:“朕忙完一阵,见大格格会抬头,就赶紧过来给皇祖母看看了。”
虽说已经有人先来告诉太皇太后,她这会听着还是很惊喜道:“快,皇上把大格格给我抱一抱。大格格长得真快,这就会抬头了。”
皇帝把孩子一递,云岚就落入太皇太后的怀里。
太皇太后抱着孩子的姿势很熟练,让云岚躺得很舒服。
她身上也没有丝毫的香味,估计知道云岚受不了香味,早早就让人撤掉了慈宁宫里的香炉。
云岚稳稳当当被她抱在臂弯里,太皇太后低头看着大格格粉粉嫩嫩的小脸,十分稀罕道:“一阵子不见,大格格长开了,漂亮了许多,越发像皇上小时候了。”
这话让云岚微微睁大眼,又来?她究竟哪里像皇帝了?
皇帝乐呵呵附和道:“朕也感觉跟大格格越发投缘,她陪着朕的时候不哭不闹的,还似是能听懂朕说的话。”
“朕不高兴的时候,大格格似乎能感受到,还会主动安慰朕。”
云岚被皇帝夸得有点脸红,不过什么时候主动安慰皇帝了,怎么她自己不知道的?
她回想了一下,小手抓着衣襟和拍手背算安慰的话,那确实有那么几次。
所以郑经压根不在乎毁了父亲的好名声,会趁乱占下建省的沿海城镇,云岚实在不太意外。
皇帝就感觉意外多了,还十分棘手。
“朝中大臣主张议和,让郑经带人退出去。郑经的条件是要五艘战船,恢复跟台岛的通商,以及留下占有的三座城池作为贸易港口。”
前面两个条件还算凑合,加上之前两边一直通商。是耿精忠想要跟郑经合作,于是先截断了通商,逼对方就范。
如今再次恢复没什么,可是要给三座城池,皇帝是绝不会同意的。
“朕已经让康亲王过去商议,只愿意恢复通商。”
云岚忍不住看了皇帝一眼,他是真的一点便宜都不想让郑经占。
康亲王跑去云省也没多久,又要跑回建省来处理郑经的事,实在够累的。
但是换句话来说,皇帝哪里是让康亲王跟郑经议和,毕竟康亲王还领着大军呢!
云岚深感皇帝很清楚议和的精髓,议和在于议,但是在议之前先把人狠狠打服了,双方议和的时候就容易沟通多了是吧?
她忍不住伸出小手拍了下皇帝的手背:皇阿玛依旧干得漂亮!
皇帝见女儿给自己回应了,脸上带着一点笑容说道:“你也觉得朕的做法不错是吗?大臣们还说朕派康亲王过去实在太强硬,议和估计不太顺利,该让嘴皮子厉害的文臣前往才是。”
他说到这里,冷哼一声道:“郑经是什么人,能轻轻松松说服的吗?没看他连老子的名声都不顾了,直接跑过来闹腾。朕看郑成功当年给长子的名字起错了,什么郑经,压根就不是什么正经人。”
云岚深有同感,郑经能冷落发妻,还跟亲弟弟的乳母滚作一团,确实不是什么正经人。
对付这样的人,靠说服是不行的,还不如直接上拳头,才能让对方好好说话。
李德全这时候进来禀报道:“皇上,八百里加急到了!”
皇帝让他送进来,迫不及待打开箱子,捏碎蜡丸,展开了一张纸条。
云岚如今的视力比之前好多了,纸条上那么小的字也能看得清楚。
这纸条是康亲王派人送来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在耿精忠这边发现五条藏起来的战船,估计是为郑经准备的。
想必当初让郑经出手的报酬就是战船,耿精忠先让人做出来了。
第一个好消息,这五条战船充公,不费一文钱就直接归属于皇帝,等于是白捡的。
第二个好消息,康亲王带兵把郑经打退了,夺回了两座城池。
但是也有坏消息,郑经的船队在沿海抢夺,神出鬼没的,让人防不胜防。
原本康亲王认为郑经的补给线太长,很快就要坚持不住。如今他们却以突击抢夺的方式,沿着海岸抢掠。
海岸线太长,兵力有限,根本防不住,如今康亲王就陷入僵局,不得不写信来求教皇帝。
皇帝看完后思索一会,就开始写回信。
云岚偷看了一眼,发现皇帝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让百姓带着家眷和财物退居十里。
海岸线直接空了,没有人没有吃的用的,那就不需要防了,反正对方想抢,也什么都抢不到,只能空手而归。
这办法简直是釜底抽薪,却也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估计完成不了。
让百姓突然搬家,背井离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是强制执行,他们收拾东西也需要时间。
但是时间一长,依旧给了郑经船队抢掠的机会。
所以云岚见皇帝写了一半就停了笔,明显知道这个办法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问题。
皇帝很快撕掉了刚写的,让李德全送来火盆,把写了一半的回信扔了进去烧掉,又重新写了起来。
云岚好奇看了过去,皇帝直接换了一个解决办法。
都是釜底抽薪,不如从郑经那乱七八糟的家庭关系入手。
他想要立最年长的私生子为继承人,台岛其他部属可不乐意,觉得私生子并不是正统,有意拥立次子。
次子虽然是庶出,却因为郑经的原配没有生下任何子女,生母早年去世,他是养在嫡母身边的。
这次郑经亲自带兵出征,把台岛的政务都交给私生子来管。
要是后方着火,出现内乱,那么郑经就不得不撤兵回去处理了。
云岚:只能说这招够损的,却能在短时间内十分有效!
皇帝写完后刚放下笔,见女儿好奇凑过来看,他忽然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抱着云岚说道:“你这是会抬头了?”
【作者有话说】
[害羞][害羞][害羞]万更送上,么么么!~
第25章
云岚一愣,后知后觉自己抬头了,就为了偷看皇帝写的回信。
没想到皇帝写回信还那么不专心,那么快就察觉到云岚抬头了。
皇帝连朱笔都懒得好好放,直接扔在一边,低头笑道:“今儿看来是个好日子,该好好庆贺一番才是。”
云岚:她只是会抬头了,这不是个小婴儿到时间就会的事吗?怎么还要庆祝了?
但是显然云岚不能反对,皇帝就已经开口吩咐李德全道:“让御膳房准备一桌好菜送去慈宁宫,再派人过去说一声,朕等会过去跟皇祖母和皇额娘一起用饭,给大格格庆祝。”
会抬头了,证明女儿慢慢在长大,皇帝满脸笑容,之前为郑经苦恼的事似乎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说完,皇帝把回信封好,让李德全派人送去给康亲王,又交代道:“宣施琅明天进宫见朕。”
云岚听着有点惊讶,看来皇帝打算让施琅去实施计策,对付郑经,这真的可以吗?
施琅当初其实是跟着郑成功的,可惜后来他跟郑成功多次发生分歧,时间一长,渐生嫌隙。
后来因为曾德之事,对方犯错却找关系重新进军营,施琅秉公办理,把人捉拿并处死。
郑成功认为曾德是自己的旧臣,不该随意处置,施琅却坚持,不肯更改。
这导致郑成功认为施琅有了反意,一怒之下就把施琅的父兄杀了。
施琅悲愤欲绝,心想郑成功怀疑他没做过的事,于是索性转头就真的投了朝廷。
可惜因为他曾经是郑成功属下的缘故,他投诚后一直被圈在京城当中,始终没被重用,就这么磋磨了足足十几年的时间。
如今皇帝倒是忽然想起施琅来了,毕竟最熟悉台岛那边情况的,估计只有施琅了。
郑成功去世后留下不少旧臣来辅助郑经,郑经出征后,这些大臣有些跟着那位私生子,有些则是拥立次子。
对施琅来说,这些都是熟人,要看怎么利用起来了。
交代完公事,皇帝抱着女儿就出了乾清宫。
离着慈宁宫一段距离,皇帝担心云岚会晒着,就让人送来御撵,一路坐着过去。
有华盖遮顶,太阳丝毫晒不了。
御撵又十分平稳,几乎没什么颠簸,云岚只需要舒舒服服在皇帝怀里躺着就行了。
皇帝把女儿带走后,走到半路才想起要跟苏麻喇姑和于嬷嬷说一声。
免得两人去御书房接大格格,却没见着人,只怕要吓坏了。
李德全叫来一个太监跑腿,赶紧回去告诉两位嬷嬷等会一并去慈宁宫。
云岚被皇帝抱着进慈宁宫的时候还有点懵,皇帝真是雷厉风行。
他说要给云岚庆祝,一阵风一样直接就抱着她跑到慈宁宫来了。
太皇太后见着皇帝也十分惊讶,笑着说道:“还以为皇上这会忙,晚些用饭的时候才会过来。”
皇帝笑着给她行礼,解释道:“朕忙完一阵,见大格格会抬头,就赶紧过来给皇祖母看看了。”
虽说已经有人先来告诉太皇太后,她这会听着还是很惊喜道:“快,皇上把大格格给我抱一抱。大格格长得真快,这就会抬头了。”
皇帝把孩子一递,云岚就落入太皇太后的怀里。
太皇太后抱着孩子的姿势很熟练,让云岚躺得很舒服。
她身上也没有丝毫的香味,估计知道云岚受不了香味,早早就让人撤掉了慈宁宫里的香炉。
云岚稳稳当当被她抱在臂弯里,太皇太后低头看着大格格粉粉嫩嫩的小脸,十分稀罕道:“一阵子不见,大格格长开了,漂亮了许多,越发像皇上小时候了。”
这话让云岚微微睁大眼,又来?她究竟哪里像皇帝了?
皇帝乐呵呵附和道:“朕也感觉跟大格格越发投缘,她陪着朕的时候不哭不闹的,还似是能听懂朕说的话。”
“朕不高兴的时候,大格格似乎能感受到,还会主动安慰朕。”
云岚被皇帝夸得有点脸红,不过什么时候主动安慰皇帝了,怎么她自己不知道的?
她回想了一下,小手抓着衣襟和拍手背算安慰的话,那确实有那么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