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黑格尔一巴掌,康德两巴掌,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三巴掌,现象学那一批更是降龙十八掌。翻译上乱七八糟,文不对题,那些人有的是数学博士,有的是医学博士,就是没有几个正儿八经文科出生的,说句文笔差也是应当的,看不懂就要骂。
宁遥是个穷人,她出生并不好,时常读吐了的时候也反思自己干什么念这个破专业,就业形势也一般,可能她的领域稍微好一点点,因为难,选的人少,发论文的人就相对少一些。
学如苦海,宁遥并不是对其毫无热情,只是随着这么多年学习她的那点热情逐渐消磨,什么圈子都不纯粹,有人一年能发三十篇论文,有人三年一篇都难,她曾经也有很多想法,费尽心思却被导师毙掉或一次次被拒刊,赤子之心早已泯灭,她现在只剩下“麻木不仁”。
每天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半,晚上七点半到十点半,或者某几天到半夜或通宵,宁遥从研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时间表,中午一定要休息,根据某年她考教资明白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午休相当于加了一次记忆,之所以是十一点半不是十二点,因为她们上课的学生十二点下课,食堂人多,得排队,十点半图书馆关门,她们学校并不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
这么多年,她游走在哲人的思想中,时常觉得自己在冬泳,海水冰凉刺骨,这片海没有边际,她也不知道自己游到了哪里,只知道“下了海”就再也上不了岸了,她回不了头,只能前行。
人从出生套入了一套标准的模板,学习找工作结婚生子,然后是又一轮开始,这套模式牛就牛在捕获了大批忠实信徒,用一条路幻化成了公理,人人都要遵守,可当有一天抬起头看到那片幽暗的星空,开始质疑,解构,我为什么也要走这条路。
于是人生从此开始陷入了思考,思考带来了荒诞,荒诞伴随着虚无,虚无让人觉得恶心,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宁遥发现自己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巨大悲伤,甚至不能自已,会为了太阳落山而焦躁不安,会厌恶阴雨连绵的天气,憎恶灰白的天空,看不上愚蠢的人类,当她对甜食过度需求,才意识自己可能生病了。
硕士三年,她在东北,冬日漫长的夜,不到五点天就黑透了,那几年爱下雪,外头天气冷,白茫茫的一片,宁遥最喜欢早上七点多去上课,冷风贴面,清醒澄澈,她好像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那么出文豪,似乎理解到一点他们的思考方式,她好像游走在世界边缘,脚下踩着钢刀。
思考,是孤独的行为。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的思维,所以才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大多数人到死都没有朝尘世之外瞥一眼。
宁遥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还挺对的,可惜她并没有足够的金钱或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定新的规则,摆在面前现实的就业问题,让她觉得所有的形而上学都是傻x,她更是傻x。
当她偶尔想拿起修眉刀在自己胳膊上来一道,又受身体理论的影响,觉得自己的思想好恶毒,凭什么要伤害身体,那上亿的细胞都在努力的,只为你活着,你凭什么伤害它们。
以至于她给自己想死的方式像入室抢劫的爱情,最好是突发的,一下的,没有折磨的,或者攒够70w去瑞士,她就是这么懦弱的人,懦弱到根本鼓不起生命的勇气,她又是个很不服的人,不服到烂的是这个世界,凭什么让我去死。
现实的土壤开不出理想的花,尤其是现在很多帖子将内耗一杆子打死,将负能量也一并掐死,反过来说,不内耗干什么?机械不内耗,牛马不内耗,负能量,负能量也是能量,人们好像对这些避之不及,因为这是思考,思考就会痛苦。
宁遥读博有几个原因,其中也有虚荣的意思,她可以死,墓碑上却能刻phd,能写doctor.宁,这仿佛是卑微的她能在在这个世界留下唯一的痕迹,起码她拿到了最高的学位。
即使发疯精神不正常,别人对她多加宽容,会认为是读博读的,不会把她关进精神病院,就算哪天一跃解千愁,也会引发一则小小的社会议论,有人会为她表示惋惜。
宁遥记得有个上课的老师曾经说过,不要在二十几岁就触及世界的边缘。
她这些年大部分记忆都化成了知识,在校学习这几天都是三点一线。
周四那天,宁遥的男朋友刘洋约她一起吃饭,他是文艺美学,并不是同一个专业。
跟邝野分手后,宁遥谈过两个男朋友,研二在首尔,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伙食奇差,她过的很狼狈,临走的时候又跟宁凤娟吵了一架,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跟她说,女孩子学历太高不好找对象的话。
宁遥已经不想再跟她辩驳,虽然是她提的分手,可是宁遥并不好受,研一一度很抑郁,直到现在症状不见得好到哪去,她也时常深夜流泪,觉得自己读不下来这个博,更不知道日后的锚点在哪儿。可她又想证明给宁凤娟看,她可以有高学历
,她可以比男的强,但也能拥有幸福,过的很好。
“遥遥,想什么呢?饭都凉了。”
宁遥回过神来,弯了弯唇,“嗯,就吃。”
刘洋跟邝野性格相反,他很温柔,说话轻声细语的,学历也不错,关键是他同意宁遥说不结婚,维持这样的关系就好。
吃到一半,刘洋像便秘一样又问宁遥,“遥遥,你能给我点钱吗?”
宁遥抬头,“你要多少?”
“几百就够了,我之前发的那个刊物花了好几千,现在都快没钱吃饭了。”
“好,我给你转。”
她并不在乎给男朋友花钱,只是她毕竟也穷,能花的有限。
“遥遥,上回我提的那个开放式恋爱,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所谓开放式恋爱,即双方保持男女朋友关系,各自均可以找另外的男女朋友,但要透明,彼此要知道,就像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大师,女权主义先锋波伏娃和她男友萨特。
读这个博的人可能确实多少沾点儿,宁遥没说话,刘洋也不敢提别的意见,一直等到她吃完饭,宁遥才抬头,“可以,但你别想着用我的钱养活你的女朋友。”
刘洋不说话了,他没有比宁遥经济好到哪儿去,又穷又君子固穷,安于现状,放不下身段去找工作,连教小孩儿当家教都不愿意,嫌小孩太笨。
“你知道的,我也不是很有钱。”
刘洋嗯了一声,“没事,我不会的,我明白。”
有的人说宁遥值得吗?给男的花钱,第一个说的就是姜凤霞,她不理解,为什么宁遥要给男友花钱,养他,不应该是男友给她花钱吗?
宁遥无非是争夺自己的主体性罢了,她也可以有钱可以给男的花,这样别人是不是就可以把她看成一个人呢?她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顺理成章比男的强呢?这个社会大多是女强恐慌,恐女强也就恐男弱。
在这个学校里,她有太多的不开心和孤独,想要找人排解,养着刘洋就养着呗,她只要掌握经济别人就做不了她的主。
……
周六晚上,宁遥同意了丁一帆的请求,带着姜凤霞一起再次去了不婚酒吧。
这才不到一周,宁遥发现酒吧的装饰变了,多了很多德语的标签,整的像什么主题乐园。
丁一帆过来接她,递给宁遥一包小熊软糖,宁遥没有接,只是有些好奇。
他耸耸肩,自己撕开吃起来,“如你所见,我们老板想一出是一出,你知道今天的特供菜是什么吗?”
宁遥摇头。
“德式煎香肠和碱水面包,噢,还有五号小麦啤酒”
宁遥笑了笑,“起码不是生鱼面包。”
她在“憎恨”康德,黑格尔的时候,看到他们天天吃的是什么也表示有点理解,要是她整天吃这些,也会怀疑人为什么要活着。
丁一帆比较忙,不能尽心招呼她们,只说了卡座号,叫她们上楼,姜凤霞拿了一袋小熊软糖嚼嚼嚼。
赵慕已经在楼上等着了,见到宁遥一眼锁定,小跑过去欣喜道,“你就是宁遥吧,你好。”
宁遥也大大方方的伸手,“您好。”
几人坐下聊天,说了出生年月,赵慕竟然还比宁遥小上一岁,“我觉得你看着比我成熟多了。”
宁遥笑笑,“是嘛。”
赵慕和姜凤霞都是外向型人,尤其是第一面的赵慕,热情的让她有些招架不住。
“你是研究德国哲学的吗?我前男友就是研究这个的,我们分手后他出国留学了。”
宁遥否认,“差不多,但是我挺一般的。”
赵慕点点头,“你太谦虚了,像我这种学理工科商科的,就是崇拜一些搞文史哲的,感觉你们好有深度。”
她的前男友就是,赵慕当年追了好久才追到,后来因为赵慕家世太好,男的自尊心受挫,赵慕家不可能同意结婚,他就拿着赵慕给的钱留学去了,一开始还藕断丝连的,后来赵慕坐飞机去慕尼黑,发现那家伙早就找好了下家,她就咒他毕不了业。
宁遥是个穷人,她出生并不好,时常读吐了的时候也反思自己干什么念这个破专业,就业形势也一般,可能她的领域稍微好一点点,因为难,选的人少,发论文的人就相对少一些。
学如苦海,宁遥并不是对其毫无热情,只是随着这么多年学习她的那点热情逐渐消磨,什么圈子都不纯粹,有人一年能发三十篇论文,有人三年一篇都难,她曾经也有很多想法,费尽心思却被导师毙掉或一次次被拒刊,赤子之心早已泯灭,她现在只剩下“麻木不仁”。
每天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半,晚上七点半到十点半,或者某几天到半夜或通宵,宁遥从研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时间表,中午一定要休息,根据某年她考教资明白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午休相当于加了一次记忆,之所以是十一点半不是十二点,因为她们上课的学生十二点下课,食堂人多,得排队,十点半图书馆关门,她们学校并不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
这么多年,她游走在哲人的思想中,时常觉得自己在冬泳,海水冰凉刺骨,这片海没有边际,她也不知道自己游到了哪里,只知道“下了海”就再也上不了岸了,她回不了头,只能前行。
人从出生套入了一套标准的模板,学习找工作结婚生子,然后是又一轮开始,这套模式牛就牛在捕获了大批忠实信徒,用一条路幻化成了公理,人人都要遵守,可当有一天抬起头看到那片幽暗的星空,开始质疑,解构,我为什么也要走这条路。
于是人生从此开始陷入了思考,思考带来了荒诞,荒诞伴随着虚无,虚无让人觉得恶心,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宁遥发现自己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巨大悲伤,甚至不能自已,会为了太阳落山而焦躁不安,会厌恶阴雨连绵的天气,憎恶灰白的天空,看不上愚蠢的人类,当她对甜食过度需求,才意识自己可能生病了。
硕士三年,她在东北,冬日漫长的夜,不到五点天就黑透了,那几年爱下雪,外头天气冷,白茫茫的一片,宁遥最喜欢早上七点多去上课,冷风贴面,清醒澄澈,她好像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那么出文豪,似乎理解到一点他们的思考方式,她好像游走在世界边缘,脚下踩着钢刀。
思考,是孤独的行为。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的思维,所以才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大多数人到死都没有朝尘世之外瞥一眼。
宁遥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还挺对的,可惜她并没有足够的金钱或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制定新的规则,摆在面前现实的就业问题,让她觉得所有的形而上学都是傻x,她更是傻x。
当她偶尔想拿起修眉刀在自己胳膊上来一道,又受身体理论的影响,觉得自己的思想好恶毒,凭什么要伤害身体,那上亿的细胞都在努力的,只为你活着,你凭什么伤害它们。
以至于她给自己想死的方式像入室抢劫的爱情,最好是突发的,一下的,没有折磨的,或者攒够70w去瑞士,她就是这么懦弱的人,懦弱到根本鼓不起生命的勇气,她又是个很不服的人,不服到烂的是这个世界,凭什么让我去死。
现实的土壤开不出理想的花,尤其是现在很多帖子将内耗一杆子打死,将负能量也一并掐死,反过来说,不内耗干什么?机械不内耗,牛马不内耗,负能量,负能量也是能量,人们好像对这些避之不及,因为这是思考,思考就会痛苦。
宁遥读博有几个原因,其中也有虚荣的意思,她可以死,墓碑上却能刻phd,能写doctor.宁,这仿佛是卑微的她能在在这个世界留下唯一的痕迹,起码她拿到了最高的学位。
即使发疯精神不正常,别人对她多加宽容,会认为是读博读的,不会把她关进精神病院,就算哪天一跃解千愁,也会引发一则小小的社会议论,有人会为她表示惋惜。
宁遥记得有个上课的老师曾经说过,不要在二十几岁就触及世界的边缘。
她这些年大部分记忆都化成了知识,在校学习这几天都是三点一线。
周四那天,宁遥的男朋友刘洋约她一起吃饭,他是文艺美学,并不是同一个专业。
跟邝野分手后,宁遥谈过两个男朋友,研二在首尔,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伙食奇差,她过的很狼狈,临走的时候又跟宁凤娟吵了一架,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跟她说,女孩子学历太高不好找对象的话。
宁遥已经不想再跟她辩驳,虽然是她提的分手,可是宁遥并不好受,研一一度很抑郁,直到现在症状不见得好到哪去,她也时常深夜流泪,觉得自己读不下来这个博,更不知道日后的锚点在哪儿。可她又想证明给宁凤娟看,她可以有高学历
,她可以比男的强,但也能拥有幸福,过的很好。
“遥遥,想什么呢?饭都凉了。”
宁遥回过神来,弯了弯唇,“嗯,就吃。”
刘洋跟邝野性格相反,他很温柔,说话轻声细语的,学历也不错,关键是他同意宁遥说不结婚,维持这样的关系就好。
吃到一半,刘洋像便秘一样又问宁遥,“遥遥,你能给我点钱吗?”
宁遥抬头,“你要多少?”
“几百就够了,我之前发的那个刊物花了好几千,现在都快没钱吃饭了。”
“好,我给你转。”
她并不在乎给男朋友花钱,只是她毕竟也穷,能花的有限。
“遥遥,上回我提的那个开放式恋爱,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所谓开放式恋爱,即双方保持男女朋友关系,各自均可以找另外的男女朋友,但要透明,彼此要知道,就像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大师,女权主义先锋波伏娃和她男友萨特。
读这个博的人可能确实多少沾点儿,宁遥没说话,刘洋也不敢提别的意见,一直等到她吃完饭,宁遥才抬头,“可以,但你别想着用我的钱养活你的女朋友。”
刘洋不说话了,他没有比宁遥经济好到哪儿去,又穷又君子固穷,安于现状,放不下身段去找工作,连教小孩儿当家教都不愿意,嫌小孩太笨。
“你知道的,我也不是很有钱。”
刘洋嗯了一声,“没事,我不会的,我明白。”
有的人说宁遥值得吗?给男的花钱,第一个说的就是姜凤霞,她不理解,为什么宁遥要给男友花钱,养他,不应该是男友给她花钱吗?
宁遥无非是争夺自己的主体性罢了,她也可以有钱可以给男的花,这样别人是不是就可以把她看成一个人呢?她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顺理成章比男的强呢?这个社会大多是女强恐慌,恐女强也就恐男弱。
在这个学校里,她有太多的不开心和孤独,想要找人排解,养着刘洋就养着呗,她只要掌握经济别人就做不了她的主。
……
周六晚上,宁遥同意了丁一帆的请求,带着姜凤霞一起再次去了不婚酒吧。
这才不到一周,宁遥发现酒吧的装饰变了,多了很多德语的标签,整的像什么主题乐园。
丁一帆过来接她,递给宁遥一包小熊软糖,宁遥没有接,只是有些好奇。
他耸耸肩,自己撕开吃起来,“如你所见,我们老板想一出是一出,你知道今天的特供菜是什么吗?”
宁遥摇头。
“德式煎香肠和碱水面包,噢,还有五号小麦啤酒”
宁遥笑了笑,“起码不是生鱼面包。”
她在“憎恨”康德,黑格尔的时候,看到他们天天吃的是什么也表示有点理解,要是她整天吃这些,也会怀疑人为什么要活着。
丁一帆比较忙,不能尽心招呼她们,只说了卡座号,叫她们上楼,姜凤霞拿了一袋小熊软糖嚼嚼嚼。
赵慕已经在楼上等着了,见到宁遥一眼锁定,小跑过去欣喜道,“你就是宁遥吧,你好。”
宁遥也大大方方的伸手,“您好。”
几人坐下聊天,说了出生年月,赵慕竟然还比宁遥小上一岁,“我觉得你看着比我成熟多了。”
宁遥笑笑,“是嘛。”
赵慕和姜凤霞都是外向型人,尤其是第一面的赵慕,热情的让她有些招架不住。
“你是研究德国哲学的吗?我前男友就是研究这个的,我们分手后他出国留学了。”
宁遥否认,“差不多,但是我挺一般的。”
赵慕点点头,“你太谦虚了,像我这种学理工科商科的,就是崇拜一些搞文史哲的,感觉你们好有深度。”
她的前男友就是,赵慕当年追了好久才追到,后来因为赵慕家世太好,男的自尊心受挫,赵慕家不可能同意结婚,他就拿着赵慕给的钱留学去了,一开始还藕断丝连的,后来赵慕坐飞机去慕尼黑,发现那家伙早就找好了下家,她就咒他毕不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