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先走吧,怕他们一会儿回来了。”哑女打着手势。
“等等……”水姐的目光从照片移回皮夹里。
她眼神闪烁,没有丝毫犹豫,利落地抽出了两张千元大钞。
哑女想要制止她,急忙打手势阻止:被发现钱少了,府尹立刻就会知道有人进来过。太危险了!
水姐狡黠一笑,把一张钞票放进自己上衣口袋,另一张塞进府尹手下的包袋里。
做完这一切,她才对哑女打手势解释:“放心。就算府尹发现少了钱,他只会怀疑他手下手脚不干净。绝不会想到是我们拿的。再说……”
水姐的声音低下去,带着一丝窘迫,“钱,太重要了。我身上,实在没什么值钱东西能再拿去卖了。”
哑女明白了水姐的用意和无奈,沉重地点点头。
两人最后飞快地扫视了一眼房间,恢复如初,这才屏住呼吸,轻轻拉开
一条门缝。
确认无人后,溜了出去,无声地掩上了那扇木门。
回到女修行者宿舍时,鼾声此起彼伏,如同沉闷的潮水。
其他女修行者显然仍陷在药物带来的深沉睡眠中,对外界的一切浑然不觉。
但,水姐和哑女却睡不着。
那张刺眼的全家福仿佛烙在了水姐的视网膜上。照片上每一张笑脸都在她眼前晃动——那都是小恶魔的血亲至爱!
她的珍珠,像天使一样纯净美好的女儿,却因为那个恶魔,永远沉在了冰冷黑暗的水底。
而那个恶魔,却享受着金钱堆砌的荣耀,被整个家族捧在手心!
水姐不嫉恨那些“钱花”,她嫉恨那孩子拥有的家人亲情。
而她的珍珠呢?只能孤零零地躺在荒凉的地下,连祭拜都只能朝着远方。
一个念头越来越强:该怎样逼他承认犯下的罪行?该怎样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呢?
不过,这认定里,掺杂了多少是基于线索的推断,又有多少是母亲绝望恨意的投射?
与其说他是板上钉钉的凶手,不如说,他是所有线索指向的唯一、最接近凶手的嫌疑人。
如果不是他,还能是谁?水姐只能这样一遍遍说服自己,用这个念头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恨意。
躺在旁边的哑女,思绪也如脱缰野马,奔回了珍珠落水的那一天。
可她想的却是:自己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拼命回想着自己走出讲经堂后的情节。
可是记忆就像被台风洗劫过一样,所有痕迹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甚至自己是如何哑掉的,也不记得了。
只记得事后,当水姐撕心裂肺地冲出来寻找珍珠时,她张着嘴,拼命想喊,却只能发出嘶哑的气流声,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是因为被人下药?
还是因为吃的食物?
又或者自己当年看到了什么吗?
哑女在黑暗中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试图从那片混沌的黑暗中抓取一丝线索,却徒劳无功。没有答案,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虚无。
她只能强迫自己,将思绪拉回到珍珠跑出去之前的讲经堂内。
那时,几乎所有人都在。
普通僧众和修行者们席地而坐,面对着上首的僧侣和捐助贵宾。
为首的住持手持一柄蓝扇,蓝扇掩面,念了几段晦涩难懂的梵文后,所有人匍匐着往地下拜去。
哑女和小小的珍珠随着大人的动作有模有样地学着。
当时与主持坐在一起的就有现在的府尹(当时的教育局长),还有一个大善人——哑女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其他人都叫他佛爷。
关于佛爷,哑女至今不知道他的真名。
据说他是华裔,这座寺庙真正的金主。在捐助现场,他笑容可掬,慈眉善目,宛如真佛临世。
不知道是不是记忆混乱,毕竟事情早就过去了那么多年。
可是在珍珠出事前,哑女并没有看到佛爷的身影,他好像只是短暂地出现了一下。
还有府尹的孙子,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偏巧在路人拍的脸书视频里,他曾经举着棒棒糖引着珍珠往厕所方向走去。
不管府尹的孙子是不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但毫无疑问,他和珍珠的死,有着无法撇清的关系。
这些事毫无头绪,哑女也没有停止担心空空。
那个毛茸茸的生命,此刻正承受着怎样的恐惧?
把空空从野味餐馆救下来时,它只是一只小猴子。
父母早就被人端上了餐桌。
由于它年纪过小,体格不大,对那些老饕来说,吃起来没什么内容,所以饭馆想把它养肥了再杀。
哑女一遍遍哭着,哀求水姐买下它。
水姐说,在华人的神话故事里,有个无所不能的猴子叫孙悟空,他无父无母却本事强大。
于是,哑女给小猴子起名为“空空”,愿它像齐天大圣一样。
纵然身世飘零,也能拥有撼动命运的力量,强大到足以保护自己,不再被这残酷的世界随意摆布。
——她把自己无处安放的渴望,投射在了这只同样孤苦无依的小猴子身上。
小时候,母亲给她起名为渡鸦。
白天在禅修院的菩提树下,她终于亲眼见到了渡鸦。
它们通体乌黑,羽毛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金属光泽,喙部粗壮有力。外表确实不如画眉、鹦鹉讨喜。
但哑女却近距离目睹了渡鸦的猎杀:一只野兔刚从地洞探头,几只渡鸦便如黑色的闪电俯冲而下,尖喙利爪瞬间撕裂皮肉,场面原始而血腥。
妈妈,或许我该这样称呼你。
妈妈,你知道吗?渡鸦不美丽,但它们是鸦科中的大佬。
它们捕食昆虫,猎杀小型动物,甚至能撕开大型动物的尸体。
它们是清道夫,也是掠食者。
哑女在黑暗中,感受着这个名字沉甸甸的分量。
渡鸦,或许不够漂亮,但它足够强悍,足以在残酷的世界里活下去。
一丝微弱的力量感,如同黑暗中的火星,在她心底悄然燃起。
第40章 ☆、40猴心就是药引子
哑女咬着铅笔头,在笔记本上写着数学题。
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像蛛网,可比起现实中的谜案,数学题可简单多了。
大麻地?那不过是节外生枝,对她们真正要追查的珍珠死因,几乎毫无用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它撕开了一道口子,暴露出“官僧勾结”的污浊一角。
这为她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当年珍珠溺亡,这座香火鼎盛的禅修院,是否也曾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为其打过掩护?甚至,提供了庇护所?
正是基于这个推测,水姐才决定:在禅修院久住下来。
日子长了,再滴水不漏的地方,也总会渗出些破绽。
第二天,天阴沉沉的,细雨将青石板地面浸染成墨玉色。
湿滑的石径容易生事,原定的光脚徒步冥想活动被取消了。
为了不让修行者们浪费时间,管事义工抱来一摞陈旧的佛学刊物,分给大家自行阅读。
纸张霉旧,黄烛摇曳。
神奇的是,刊物堆里竟夹杂着几本相册,内容是禅修院历年重大活动的纪念。
哑女随手翻了翻,褪色的照片上是各种法会、捐赠仪式的场景,僧侣和信徒们的笑容在时光里凝固。
她对这一
切兴趣缺缺,脑海里盘旋的,仍是未解开的公式。
小腹一阵微涨,她合上笔记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穿过回廊,跑向户外的厕所。
或许是哑女身形本就灵巧,走路悄无声息,又或许是雨天让义工松懈了精神,竟真的无人注意到她的离开。
厕所狭窄简陋,只有一扇薄薄的木门。
解决完内急,哑女正要推门,却听见门外传来清晰的交谈声。
两个负责巡院的义工,正对着钉在墙上的镜子整理头发,雨水沾湿了她们的义工服肩头。
“哎,你瞧见没?后院柴房那边,怎么突然多了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瞧着怪可怜的。”早前打过招呼的圆脸义工问,声音带着好奇。
她那天晚上不在采摘现场,自然不知内情。
另一个尖脸义工立刻警惕地左右张望,见四下无人,才凑近同伴,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还说呢?就是那天晚上,我们在后面采摘,它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嘿,你猜怎么着?府尹看到它,高兴得不得了!说是有大人物病了,正缺一味药引子,就是这猴心!”
“大人物?”圆脸义工撇撇嘴,满脸的不以为然,“是不是常来助学的那个……‘大善人’?”
“对呀,除了他还能有谁这么大面子?”尖脸义工撇撇嘴,“他们这些有钱的华裔,就爱吃些稀奇古怪的野味,偏要扯什么药引子,呸!也不怕遭报应。”
尖脸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几乎成了气声:“听说,为了这个‘药引子’,原本过几天才启程的运草车,计划都改了。改成今晚!提前送走,先把这猴子送过去。”
“等等……”水姐的目光从照片移回皮夹里。
她眼神闪烁,没有丝毫犹豫,利落地抽出了两张千元大钞。
哑女想要制止她,急忙打手势阻止:被发现钱少了,府尹立刻就会知道有人进来过。太危险了!
水姐狡黠一笑,把一张钞票放进自己上衣口袋,另一张塞进府尹手下的包袋里。
做完这一切,她才对哑女打手势解释:“放心。就算府尹发现少了钱,他只会怀疑他手下手脚不干净。绝不会想到是我们拿的。再说……”
水姐的声音低下去,带着一丝窘迫,“钱,太重要了。我身上,实在没什么值钱东西能再拿去卖了。”
哑女明白了水姐的用意和无奈,沉重地点点头。
两人最后飞快地扫视了一眼房间,恢复如初,这才屏住呼吸,轻轻拉开
一条门缝。
确认无人后,溜了出去,无声地掩上了那扇木门。
回到女修行者宿舍时,鼾声此起彼伏,如同沉闷的潮水。
其他女修行者显然仍陷在药物带来的深沉睡眠中,对外界的一切浑然不觉。
但,水姐和哑女却睡不着。
那张刺眼的全家福仿佛烙在了水姐的视网膜上。照片上每一张笑脸都在她眼前晃动——那都是小恶魔的血亲至爱!
她的珍珠,像天使一样纯净美好的女儿,却因为那个恶魔,永远沉在了冰冷黑暗的水底。
而那个恶魔,却享受着金钱堆砌的荣耀,被整个家族捧在手心!
水姐不嫉恨那些“钱花”,她嫉恨那孩子拥有的家人亲情。
而她的珍珠呢?只能孤零零地躺在荒凉的地下,连祭拜都只能朝着远方。
一个念头越来越强:该怎样逼他承认犯下的罪行?该怎样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呢?
不过,这认定里,掺杂了多少是基于线索的推断,又有多少是母亲绝望恨意的投射?
与其说他是板上钉钉的凶手,不如说,他是所有线索指向的唯一、最接近凶手的嫌疑人。
如果不是他,还能是谁?水姐只能这样一遍遍说服自己,用这个念头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恨意。
躺在旁边的哑女,思绪也如脱缰野马,奔回了珍珠落水的那一天。
可她想的却是:自己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拼命回想着自己走出讲经堂后的情节。
可是记忆就像被台风洗劫过一样,所有痕迹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甚至自己是如何哑掉的,也不记得了。
只记得事后,当水姐撕心裂肺地冲出来寻找珍珠时,她张着嘴,拼命想喊,却只能发出嘶哑的气流声,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是因为被人下药?
还是因为吃的食物?
又或者自己当年看到了什么吗?
哑女在黑暗中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试图从那片混沌的黑暗中抓取一丝线索,却徒劳无功。没有答案,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虚无。
她只能强迫自己,将思绪拉回到珍珠跑出去之前的讲经堂内。
那时,几乎所有人都在。
普通僧众和修行者们席地而坐,面对着上首的僧侣和捐助贵宾。
为首的住持手持一柄蓝扇,蓝扇掩面,念了几段晦涩难懂的梵文后,所有人匍匐着往地下拜去。
哑女和小小的珍珠随着大人的动作有模有样地学着。
当时与主持坐在一起的就有现在的府尹(当时的教育局长),还有一个大善人——哑女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其他人都叫他佛爷。
关于佛爷,哑女至今不知道他的真名。
据说他是华裔,这座寺庙真正的金主。在捐助现场,他笑容可掬,慈眉善目,宛如真佛临世。
不知道是不是记忆混乱,毕竟事情早就过去了那么多年。
可是在珍珠出事前,哑女并没有看到佛爷的身影,他好像只是短暂地出现了一下。
还有府尹的孙子,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偏巧在路人拍的脸书视频里,他曾经举着棒棒糖引着珍珠往厕所方向走去。
不管府尹的孙子是不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但毫无疑问,他和珍珠的死,有着无法撇清的关系。
这些事毫无头绪,哑女也没有停止担心空空。
那个毛茸茸的生命,此刻正承受着怎样的恐惧?
把空空从野味餐馆救下来时,它只是一只小猴子。
父母早就被人端上了餐桌。
由于它年纪过小,体格不大,对那些老饕来说,吃起来没什么内容,所以饭馆想把它养肥了再杀。
哑女一遍遍哭着,哀求水姐买下它。
水姐说,在华人的神话故事里,有个无所不能的猴子叫孙悟空,他无父无母却本事强大。
于是,哑女给小猴子起名为“空空”,愿它像齐天大圣一样。
纵然身世飘零,也能拥有撼动命运的力量,强大到足以保护自己,不再被这残酷的世界随意摆布。
——她把自己无处安放的渴望,投射在了这只同样孤苦无依的小猴子身上。
小时候,母亲给她起名为渡鸦。
白天在禅修院的菩提树下,她终于亲眼见到了渡鸦。
它们通体乌黑,羽毛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金属光泽,喙部粗壮有力。外表确实不如画眉、鹦鹉讨喜。
但哑女却近距离目睹了渡鸦的猎杀:一只野兔刚从地洞探头,几只渡鸦便如黑色的闪电俯冲而下,尖喙利爪瞬间撕裂皮肉,场面原始而血腥。
妈妈,或许我该这样称呼你。
妈妈,你知道吗?渡鸦不美丽,但它们是鸦科中的大佬。
它们捕食昆虫,猎杀小型动物,甚至能撕开大型动物的尸体。
它们是清道夫,也是掠食者。
哑女在黑暗中,感受着这个名字沉甸甸的分量。
渡鸦,或许不够漂亮,但它足够强悍,足以在残酷的世界里活下去。
一丝微弱的力量感,如同黑暗中的火星,在她心底悄然燃起。
第40章 ☆、40猴心就是药引子
哑女咬着铅笔头,在笔记本上写着数学题。
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像蛛网,可比起现实中的谜案,数学题可简单多了。
大麻地?那不过是节外生枝,对她们真正要追查的珍珠死因,几乎毫无用处。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它撕开了一道口子,暴露出“官僧勾结”的污浊一角。
这为她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当年珍珠溺亡,这座香火鼎盛的禅修院,是否也曾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为其打过掩护?甚至,提供了庇护所?
正是基于这个推测,水姐才决定:在禅修院久住下来。
日子长了,再滴水不漏的地方,也总会渗出些破绽。
第二天,天阴沉沉的,细雨将青石板地面浸染成墨玉色。
湿滑的石径容易生事,原定的光脚徒步冥想活动被取消了。
为了不让修行者们浪费时间,管事义工抱来一摞陈旧的佛学刊物,分给大家自行阅读。
纸张霉旧,黄烛摇曳。
神奇的是,刊物堆里竟夹杂着几本相册,内容是禅修院历年重大活动的纪念。
哑女随手翻了翻,褪色的照片上是各种法会、捐赠仪式的场景,僧侣和信徒们的笑容在时光里凝固。
她对这一
切兴趣缺缺,脑海里盘旋的,仍是未解开的公式。
小腹一阵微涨,她合上笔记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穿过回廊,跑向户外的厕所。
或许是哑女身形本就灵巧,走路悄无声息,又或许是雨天让义工松懈了精神,竟真的无人注意到她的离开。
厕所狭窄简陋,只有一扇薄薄的木门。
解决完内急,哑女正要推门,却听见门外传来清晰的交谈声。
两个负责巡院的义工,正对着钉在墙上的镜子整理头发,雨水沾湿了她们的义工服肩头。
“哎,你瞧见没?后院柴房那边,怎么突然多了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瞧着怪可怜的。”早前打过招呼的圆脸义工问,声音带着好奇。
她那天晚上不在采摘现场,自然不知内情。
另一个尖脸义工立刻警惕地左右张望,见四下无人,才凑近同伴,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还说呢?就是那天晚上,我们在后面采摘,它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嘿,你猜怎么着?府尹看到它,高兴得不得了!说是有大人物病了,正缺一味药引子,就是这猴心!”
“大人物?”圆脸义工撇撇嘴,满脸的不以为然,“是不是常来助学的那个……‘大善人’?”
“对呀,除了他还能有谁这么大面子?”尖脸义工撇撇嘴,“他们这些有钱的华裔,就爱吃些稀奇古怪的野味,偏要扯什么药引子,呸!也不怕遭报应。”
尖脸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几乎成了气声:“听说,为了这个‘药引子’,原本过几天才启程的运草车,计划都改了。改成今晚!提前送走,先把这猴子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