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日程备忘录上红色的标记提醒着马上就要迎来的大促和新品首发。施竞宇眉头紧锁,周身的气压突然低起来。
“通知所有核心管理层、供应链、pr、销售负责人,30分钟后线上开会。”
第56章 ☆、056
酒大师会议室。
几个月前的流感爆发快速重塑了消费模式。
大型聚会锐减,酒类市场的传统消费场景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就转向了私密化、小型化、碎片化。
“一人饮”、“云干杯”成为新常态。
187ml的小瓶装恰到其份满足一次尽兴、避免浪费的需求。
“三生万物”的概念应运而生:将三款酒浓缩于一套精致的小瓶套装中,不仅降低了消费者一次性尝试多种风味的门槛和风险,更满足了“宅经济”背景下人们需要在方寸之间探索世界、体验多元的深层心理需求。
屏幕上展开的是“半山三生万物”的精致设计图。三款187ml容量能代表区域特色的玻璃瓶是核心卖点之一。
供应总监再次确认噩耗,核心供应商所在的工业园已确定升级为高风险区域,酒大师预定的玻璃瓶全卡厂里,一批货都出不来。
施竞宇最气恼的是公司没有在第一时间确保备用供应商能接续订单,还被酒当家截胡了。
采购经理怕担责,一上来就一副受欺负的模样带着愤懑抱怨:“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嗅到的风声,就在产区被封的消息传出前后不到一小时,以现金加价30%、签下半年独家排他协议的方式,包圆了厂家三个月的所有产能!我们连边角料都挤不出来!”
这绝对不是巧合,要么是商业间谍,要么是对方对供应链的监控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一手釜底抽薪,精准、狠辣、时机刁钻。
但相比破案,此刻解决问题更重要。
新品上市箭在弦上,线上线下预售已开,营销造势如火如荼。
“能不能联系其他玻璃厂加急开模。”他问。
“开模、调试生产线都需要时间,没有现成的模具和熟练工人储备,短期内没有任何一家玻璃厂能满足我们的定制需求。”设计总监直摇头。
“简化工艺呢?”
“宇总,预售数据非常好,消费者对瓶身设计的期待值极高。临时更换基础瓶……差评率和退货率保守估计会飙升40%以上,对品牌形象是重创。”市场总监语气很沉重。
施竞宇在权衡。
取消或者延期上市,对前期投入和信誉损失巨大。硬着头皮上基础瓶,等于自毁长城,把精心打造的产品降格为平庸货色。
半山之前因为各类负面新闻已经元气大伤,品质的挽回是刻不容缓的事宜。贸然改变包装设计无疑会引来新一轮质疑,相比延期发货,对品牌长线的损害更大。
他打定注意。
“设计部,立刻联系所有可能承接此类复杂瓶的厂家。法务,全力与预售平台、消费者沟通,制定延期补偿方案。苏曼,其它的你搞定。”
***
施竞宇回到家里,兴致索然。
林珠在做晚餐,他走到背后抱她,亲了亲她的耳朵就松了手,从抽屉里拿出餐具到桌上摆放好,乖巧等大厨上菜。
林珠把煎好的牛排端上桌,到酒柜里拎了一瓶酒拿过来。开瓶的时候施竞宇扶住她手说今晚要处理的事情多,林珠便把酒放回去。
吃饭的时候气压不高,施竞宇尽力不表现情绪,还是被林珠查出异样。她简单询问了玻璃厂的事情,施竞宇说了个大概。用餐结束后施竞宇自觉洗碗,林珠整理桌子,看到阿肯来电,拿着手机凑到施竞宇旁边,打开扬声器搁在洗碗台。
她继续打下手收拾,听到那边说中部的封控已经慢慢往外蔓延,省外厂家即使工期能保证,物流时间也无法估计。广东这边还算安全,大量的订单都涌入省内,短期内产能饱和,协调难度极大。目前能够争取到的几家最快的工厂报价都上浮接近50%。即使最快最快,交货期也要推到月底,远超预期。
但现在已别无他法,恐怕越到后面越是水涨船高。施竞宇只能咬牙让阿肯找一家靠谱厂商尽快落实合同。
等东西都收拾完,林珠提着垃圾袋要下楼扔垃圾。
“等管家上来收就好啦。”
“我中午吃的水果感觉都酸掉了,放久了家里有味道。而且我还想要出去买点荔枝。”
“那我陪你去。”
“不用了。”林珠甩甩手,“你处理公司的事情,我一会儿就回来。”
林珠走出小区想找一处公用电话,却发现便利店里这功能早已废弃掉。
她进水果店转了一圈,本来说要买荔枝却买成了山竹。心不在焉地在小区门口徘徊,思索良久,掏出手机,拨出去一个没存的号码。
电话响了七八声才接起,一个带着点粤语调调的男声问:“喂?”
林珠没说话,那人又问:“边个?(哪位?)”
“林珠。”
对面沉默了好一阵然后说了句“哦,有什么事?”
“有一笔紧急的玻璃瓶采购需求,首批量很大,但要求优先排期,月底前交付。厂里现在能不能接?”
“可以接,溢价55%,预付款70%,马上就能排期。”
“55%?”
“嗯。现在全广东能接急单的厂子,手指头数得过来。我们是刚有一单要结,正好能衔接上。今天找我们的客户有好几家,明天不一定是这个价了。”
“45%。”
“你可以找别的厂去谈。”
“甲方是酒大师,如果你能拿下来这个单子,做得好,后续我可以推荐你作为他们的长期供应商。而且你也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现在的路子很广,接触的酒庄越来越多。玻璃瓶是这个产业的刚需,如果这次合作得好,未来你能获得的机会更多。我能接受的最高溢价是40%,你考虑好了一小时内联系我。”
“这是你的手机号?”
“是,你直接跟我这个手机联系就行。”
***
林珠半天没回,施竞宇跟她打电话,一直忙线。他准备下楼找她,电梯开门的时候正巧碰到她上来。
“怎么去了这么久?”他接过她手上的袋子,看到里面买了山竹、葡萄、就是忘记买她说要吃的荔枝,“荔枝卖完了?”
林珠走神地“嗯”了一句。
“那我给你点个外卖?”
“算了,外卖的不好吃。”
“那我叫人去买了送过来。”
“不用了,我去洗澡,外面好热。”
等洗完出来,水果已经洗好放到果盘。施竞宇又在打电话,林珠听到他说50就50吧,尽快启动不能再拖。她走到旁边举起手机,里面聊天框里打了一段字,施竞宇便跟那头说等会儿联系,挂了电话。
“你在哪儿找的?”施竞宇放下手机问她。
“一个熟人。”
“可靠吗?”
“可靠,做了很多年了,是个老厂。”林珠拨开山竹挑出一瓣递到他嘴边,施竞宇乖乖张口。“叫什么?”
“圣伦玻璃。”
施竞宇搜了一下,确实是个老牌玻璃厂,便赶紧记下电话给阿肯发过去。
“负责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我叫阿肯去联系。”
“林晖祥。”
***
尽管做了大量延期沟通和补偿,但消费者的热情已被漫长的等待消磨大半。
最致命的打击在于,在酒大师延期的空档里,酒当家的“独酌时光”187ml小瓶装系列横空出世,蹭着酒大师打出的概念迅速抢占市场。
没有模仿“三生万物”的精品概念,酒当家选择走极致性价比的倾销路线,打出“真材实料看得见,宅家微醺不讲究!”的口号。且价格低,买赠力度大,马上就把小瓶红酒的标签和酒当家牢牢绑定,成功实现了市场卡位和流量收割。
等到酒当家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酒大师精心筹备的“三生万物”终于艰难上市。即使特色瓶身惊艳亮相,概念说得婉转动人。但相对较高的价格和姗姗来迟的速度,最终还是让它陷入极其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会议室里,屏幕上缓慢爬升的曲线无声诉说惨烈的失败。
众人沉默、气氛凝重,策划了如此之久的项目就这样被酒当家水灵灵地抄走,还做成了招牌。
苏曼说要找水军去黑酒当家,市场部的说要赶紧调整策略,研发部连连请求老板去找研究院的教授们求援,看能不能用什么技术升级挽回颓势。
施竞宇指上夹着一根没点燃的香烟,陷入沉思。
失败已成定局,懊悔无济于事。
关键在于,下一步怎么走?
如何在酒当家占据先机、气势正盛的情况下,重新夺回小瓶酒市场的主动权?
直接模仿酒当家的模式?那只会陷入价格战的怪圈。
他突然觉着这是一种因果轮回,想起一年前林珠对他引起价格战的忠告。
“通知所有核心管理层、供应链、pr、销售负责人,30分钟后线上开会。”
第56章 ☆、056
酒大师会议室。
几个月前的流感爆发快速重塑了消费模式。
大型聚会锐减,酒类市场的传统消费场景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就转向了私密化、小型化、碎片化。
“一人饮”、“云干杯”成为新常态。
187ml的小瓶装恰到其份满足一次尽兴、避免浪费的需求。
“三生万物”的概念应运而生:将三款酒浓缩于一套精致的小瓶套装中,不仅降低了消费者一次性尝试多种风味的门槛和风险,更满足了“宅经济”背景下人们需要在方寸之间探索世界、体验多元的深层心理需求。
屏幕上展开的是“半山三生万物”的精致设计图。三款187ml容量能代表区域特色的玻璃瓶是核心卖点之一。
供应总监再次确认噩耗,核心供应商所在的工业园已确定升级为高风险区域,酒大师预定的玻璃瓶全卡厂里,一批货都出不来。
施竞宇最气恼的是公司没有在第一时间确保备用供应商能接续订单,还被酒当家截胡了。
采购经理怕担责,一上来就一副受欺负的模样带着愤懑抱怨:“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嗅到的风声,就在产区被封的消息传出前后不到一小时,以现金加价30%、签下半年独家排他协议的方式,包圆了厂家三个月的所有产能!我们连边角料都挤不出来!”
这绝对不是巧合,要么是商业间谍,要么是对方对供应链的监控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一手釜底抽薪,精准、狠辣、时机刁钻。
但相比破案,此刻解决问题更重要。
新品上市箭在弦上,线上线下预售已开,营销造势如火如荼。
“能不能联系其他玻璃厂加急开模。”他问。
“开模、调试生产线都需要时间,没有现成的模具和熟练工人储备,短期内没有任何一家玻璃厂能满足我们的定制需求。”设计总监直摇头。
“简化工艺呢?”
“宇总,预售数据非常好,消费者对瓶身设计的期待值极高。临时更换基础瓶……差评率和退货率保守估计会飙升40%以上,对品牌形象是重创。”市场总监语气很沉重。
施竞宇在权衡。
取消或者延期上市,对前期投入和信誉损失巨大。硬着头皮上基础瓶,等于自毁长城,把精心打造的产品降格为平庸货色。
半山之前因为各类负面新闻已经元气大伤,品质的挽回是刻不容缓的事宜。贸然改变包装设计无疑会引来新一轮质疑,相比延期发货,对品牌长线的损害更大。
他打定注意。
“设计部,立刻联系所有可能承接此类复杂瓶的厂家。法务,全力与预售平台、消费者沟通,制定延期补偿方案。苏曼,其它的你搞定。”
***
施竞宇回到家里,兴致索然。
林珠在做晚餐,他走到背后抱她,亲了亲她的耳朵就松了手,从抽屉里拿出餐具到桌上摆放好,乖巧等大厨上菜。
林珠把煎好的牛排端上桌,到酒柜里拎了一瓶酒拿过来。开瓶的时候施竞宇扶住她手说今晚要处理的事情多,林珠便把酒放回去。
吃饭的时候气压不高,施竞宇尽力不表现情绪,还是被林珠查出异样。她简单询问了玻璃厂的事情,施竞宇说了个大概。用餐结束后施竞宇自觉洗碗,林珠整理桌子,看到阿肯来电,拿着手机凑到施竞宇旁边,打开扬声器搁在洗碗台。
她继续打下手收拾,听到那边说中部的封控已经慢慢往外蔓延,省外厂家即使工期能保证,物流时间也无法估计。广东这边还算安全,大量的订单都涌入省内,短期内产能饱和,协调难度极大。目前能够争取到的几家最快的工厂报价都上浮接近50%。即使最快最快,交货期也要推到月底,远超预期。
但现在已别无他法,恐怕越到后面越是水涨船高。施竞宇只能咬牙让阿肯找一家靠谱厂商尽快落实合同。
等东西都收拾完,林珠提着垃圾袋要下楼扔垃圾。
“等管家上来收就好啦。”
“我中午吃的水果感觉都酸掉了,放久了家里有味道。而且我还想要出去买点荔枝。”
“那我陪你去。”
“不用了。”林珠甩甩手,“你处理公司的事情,我一会儿就回来。”
林珠走出小区想找一处公用电话,却发现便利店里这功能早已废弃掉。
她进水果店转了一圈,本来说要买荔枝却买成了山竹。心不在焉地在小区门口徘徊,思索良久,掏出手机,拨出去一个没存的号码。
电话响了七八声才接起,一个带着点粤语调调的男声问:“喂?”
林珠没说话,那人又问:“边个?(哪位?)”
“林珠。”
对面沉默了好一阵然后说了句“哦,有什么事?”
“有一笔紧急的玻璃瓶采购需求,首批量很大,但要求优先排期,月底前交付。厂里现在能不能接?”
“可以接,溢价55%,预付款70%,马上就能排期。”
“55%?”
“嗯。现在全广东能接急单的厂子,手指头数得过来。我们是刚有一单要结,正好能衔接上。今天找我们的客户有好几家,明天不一定是这个价了。”
“45%。”
“你可以找别的厂去谈。”
“甲方是酒大师,如果你能拿下来这个单子,做得好,后续我可以推荐你作为他们的长期供应商。而且你也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现在的路子很广,接触的酒庄越来越多。玻璃瓶是这个产业的刚需,如果这次合作得好,未来你能获得的机会更多。我能接受的最高溢价是40%,你考虑好了一小时内联系我。”
“这是你的手机号?”
“是,你直接跟我这个手机联系就行。”
***
林珠半天没回,施竞宇跟她打电话,一直忙线。他准备下楼找她,电梯开门的时候正巧碰到她上来。
“怎么去了这么久?”他接过她手上的袋子,看到里面买了山竹、葡萄、就是忘记买她说要吃的荔枝,“荔枝卖完了?”
林珠走神地“嗯”了一句。
“那我给你点个外卖?”
“算了,外卖的不好吃。”
“那我叫人去买了送过来。”
“不用了,我去洗澡,外面好热。”
等洗完出来,水果已经洗好放到果盘。施竞宇又在打电话,林珠听到他说50就50吧,尽快启动不能再拖。她走到旁边举起手机,里面聊天框里打了一段字,施竞宇便跟那头说等会儿联系,挂了电话。
“你在哪儿找的?”施竞宇放下手机问她。
“一个熟人。”
“可靠吗?”
“可靠,做了很多年了,是个老厂。”林珠拨开山竹挑出一瓣递到他嘴边,施竞宇乖乖张口。“叫什么?”
“圣伦玻璃。”
施竞宇搜了一下,确实是个老牌玻璃厂,便赶紧记下电话给阿肯发过去。
“负责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我叫阿肯去联系。”
“林晖祥。”
***
尽管做了大量延期沟通和补偿,但消费者的热情已被漫长的等待消磨大半。
最致命的打击在于,在酒大师延期的空档里,酒当家的“独酌时光”187ml小瓶装系列横空出世,蹭着酒大师打出的概念迅速抢占市场。
没有模仿“三生万物”的精品概念,酒当家选择走极致性价比的倾销路线,打出“真材实料看得见,宅家微醺不讲究!”的口号。且价格低,买赠力度大,马上就把小瓶红酒的标签和酒当家牢牢绑定,成功实现了市场卡位和流量收割。
等到酒当家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酒大师精心筹备的“三生万物”终于艰难上市。即使特色瓶身惊艳亮相,概念说得婉转动人。但相对较高的价格和姗姗来迟的速度,最终还是让它陷入极其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会议室里,屏幕上缓慢爬升的曲线无声诉说惨烈的失败。
众人沉默、气氛凝重,策划了如此之久的项目就这样被酒当家水灵灵地抄走,还做成了招牌。
苏曼说要找水军去黑酒当家,市场部的说要赶紧调整策略,研发部连连请求老板去找研究院的教授们求援,看能不能用什么技术升级挽回颓势。
施竞宇指上夹着一根没点燃的香烟,陷入沉思。
失败已成定局,懊悔无济于事。
关键在于,下一步怎么走?
如何在酒当家占据先机、气势正盛的情况下,重新夺回小瓶酒市场的主动权?
直接模仿酒当家的模式?那只会陷入价格战的怪圈。
他突然觉着这是一种因果轮回,想起一年前林珠对他引起价格战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