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条款说,要聘请林珠博士担任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并主导研究院的核心科研方向设定、重大研究项目的立项与执行、科研团队的组建与学术指导。接有一句带星号的斜体字“尤其是围绕朔方紫及其他核心本土品种”,朔方紫三个字是加粗的。
后面跟着的深度绑定要求让施竞宇心里一沉。
鸿鹄要求林珠必须全职加入研究院。
施竞宇明白了,鸿鹄想做两件事。一是趁着资源战的热度把这位“明星科学家”收入囊中,二是把朔方紫这个盘吃下来。
施竞宇逐字逐句地看完,“高叔,”他抬起头,“这是鸿鹄的最终方案?”
“是目前我能为你争取到的最佳方案。竞宇,这不是简单的交易。鸿鹄看到了林珠博士的价值,朔方紫,更是中国葡萄酒未来的一种可能。同时,扶持国产酒,也是酒大师重塑品牌形象、获取政策支持、真正扎根中国市场的必由之路。这步棋,于公于私,于利于义,都该走。”
施竞宇陷入沉默,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格,再用一纸合约将林珠拖入他这艘刚刚脱险、却依然危机四伏的破船。更何况……
“竞宇,”高邑的语气变得慈祥起来,“振兴国产葡萄酒,也是你妈妈的期望。”
***
从香港回深圳的路上,施竞宇心里很乱。
说母亲到死对国产酒都抱有希望,他不理解。
他认为这只是一种对未完成的理想的执念。
他的母亲,周丹宁,知名的红酒拍卖师,和红酒接触了一辈子,却无论如何也想到不到最后会栽在酒上面。
家族和红酒的故事,从外公外婆那辈就已经开始了。
周家的藏酒,多到可以开一个小型的红酒博物馆,也正是因为母亲对红酒的热爱,感染了父亲。在家里好的时候,父亲为母亲在国外买酒庄,带着母亲到处收集风土。
全球航运红利的那几年,父亲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高杠杆融资扩张船队。
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公司瞬间面临巨额美元债务。
母亲为了帮父亲还债,卖了酒庄,将家里的酒统统拍卖掉。
拍卖锤都快敲断、敲烂。
但还是未能弥补,公司最终申请破产。
破产之后,父亲不甘心,还想东山再起。
那个时候施竞宇正在伦敦政经读书,家里很多事情没有告诉他。
后来他还是通过新闻得知公司破产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回了国,就在那趟回国的飞机上,他一瞬间就长大了。
父亲后来的举动就像一个迷信的赌徒。
那个时候国产葡萄酒风声很大,他将家里最后的钱孤注一掷到昌黎葡萄酒。
没想到,出了轰动一时的“昌黎假酒案”。
产区的口碑遭到毁灭性打击,消费者对昌黎葡萄酒的信任降至冰点。
连连的打击让母亲身心崩溃,患病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国产酒葡萄酒,是施竞宇心里永远的刺。
***
谈判桌上的交锋比预想的更激烈,但也更短暂。
鸿鹄内部的强硬派虽然不满,但在高邑的力挺下,那份绑定朔方紫相关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仍具有吸引力。
最终,《对赌重置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双方律师团队的见证下,初步达成意向。
剩下的,就是林珠的点头。
心里的纠结和沉重代替了获得喘息机会的喜悦,施竞宇迟迟没有拨通给林珠的电话。
他反复推演,试图找一种既能说服她,又能保全他们之间摇摇欲坠、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某种微妙情感的说辞。
却始终想不到一个好的。
他完全可以料想,在他开口的一瞬间,将在林珠眼中看到的那种熟悉的警惕和疏离。
她或许会想:哦,原来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想利用我。
施竞宇以为,如今的小心翼翼,只是过去他贪心的报应。
***
刚结束一场研讨会。
回到办公室,响起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林珠接通了,传过来一个老沉的声音。
“您好,林珠博士,我是高邑。”
“哪位?”林珠一时没反应过来。
“鸿鹄资本的高邑,还记得吗?”
“哦!”林珠赶紧回应,“您好,您好。”
“我在北城参加一个投资峰会,不知道您晚饭是否有空,我有一些中国葡萄酒产业相关的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二。”
***
高邑在一家茶社的包间里,茶海坐着一位气质优雅的茶艺师正泡着茶。
林珠进来,高邑起身相迎。林珠礼貌地打招呼,卸下身上的包找了一处合适位置落座。
“高先生,好久不见了。”林珠接过茶艺师递来的茶杯,脑子里面突然闪过施竞宇平时接人待物的模样,依葫芦画瓢地左手握着茶杯,右手虚托着杯底,微微颔首示意,作敬茶的意思,然后将茶轻抿一口再放下。
高邑笑着和她寒暄了几句后便切入正题:“林博士,关于研究院的事情,考虑得如何?”
林珠不明所以,“研究院?”她摇摇头,“高先生,我不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事。”
“关于酒大师和鸿鹄对赌重置的事情,竞宇还没和你说吗?”
“我和酒大师的合作之前已经结束了,目前没有继续的来往。”
法院的判决下来了,林珠和半山的合同也解除了。
高邑对她的话感到意外。
“看来有些信息还没同步。”高邑说,他叫助理打印了文件给林珠。
林珠一页页浏览,白纸黑字所描绘的蓝图,规模、资源、投入,都是她在北农做pi都难以企及的。她眼里明显泛起了动容,但更多的是疑虑。
她有些为难,合上了协议搁在茶台。
“高先生,这确实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机会,但我刚在北农获得了稳定的教职,研究方向也渐入佳境。此时转投,恐怕不是合适的时机。”
“林博士,我非常欣赏您的学术精神,也知道北农拥有国内顶尖的葡萄酒学术资源。但是,这些真的能让朔方紫、让中国本土葡萄酒真正走向世界吗?”
高邑很坦诚,“这份提案的核心价值,我想您一眼就能看出,那就是产学结合。我研究过太多行业,看过太多天才的科研成果最终束之高阁,或者被资本粗暴收割。
“「中国原生葡萄种质资源研究院」,不仅拥有学术自主权,还有酒大师联合投入的顶级
的商业资源。科研是引擎,是源头活水,但要让这活水灌溉出参天大树,结出丰硕果实,需要一个强大的、懂得如何构建商业生态、打通产业链、精准触达消费者心智的系统。这是你在北农难以实现的。”
林珠沉思未答。
高邑继续补充:“或者我再说明白一点,如果你能和竞宇联手,中国的葡萄酒或许有机会被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推向新的高度。”他的话里满是对年轻血液的欣赏,“林博士,这次和vgg的博弈,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强大的科研攻坚能力,你对科学的纯粹和执着正是产业发展核心的需要。但同时,你应该也可以感觉到,科研的孤岛在面对商业洪流时也有诸多无力的地方。
“你跟竞宇的交往,看来是我比我多得多。你应该了解,他对市场脉搏的把握、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对资源的整合调度能力,是顶尖的。酒大师能从零做到百亿估值,在巨头环伺中杀出一条血路,甚至在这次生物资源战中逆势翻盘,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毫不客气地说,这个孩子是一个破坏力和创造力并驾齐驱的商业天才。”
:=
林珠的眼神开始游移。
高邑继续:“一个顶尖的商业操盘手,一个顶尖的科学家。你们两个人,就像剑刃与剑鞘,合在一起才能所向披靡。”
“高先生,感谢鸿鹄对我的认可。这件事情对我来说还是太大了,请容我一段时间考虑。”
“没有问题,我们会给你充分的时间考虑,但如果有决定请立刻与我们联系。”他示意助理与林珠留下联系方式。
林珠接过名片,又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请问,如果我最后决定不参与这个项目,这个研究院依然还会建设,对吧?”
“不,鸿鹄将会从施竞宇手上收回酒大师的控制权,另行布局。”
这句话是高邑今天唯一的强势。
***
回到家时已经是黄昏,把车停在小区楼下,林珠看到快递小哥站在门口愁眉不展。她上前去开门,小哥突然叫住她,“302对吧?”
“是啊。”
“哎呀,打你电话怎么总是不接!”那小哥抱怨。
林珠打开手机,又是勿扰,她赶紧抱歉,又说:“我记得我没快递呀。”
“怎么没有,”小哥一边咕哝一边打开了货箱。
一大捧紫色厄瓜多尔玫瑰,大约是999朵的枝数,被他费力地抱出来。
后面跟着的深度绑定要求让施竞宇心里一沉。
鸿鹄要求林珠必须全职加入研究院。
施竞宇明白了,鸿鹄想做两件事。一是趁着资源战的热度把这位“明星科学家”收入囊中,二是把朔方紫这个盘吃下来。
施竞宇逐字逐句地看完,“高叔,”他抬起头,“这是鸿鹄的最终方案?”
“是目前我能为你争取到的最佳方案。竞宇,这不是简单的交易。鸿鹄看到了林珠博士的价值,朔方紫,更是中国葡萄酒未来的一种可能。同时,扶持国产酒,也是酒大师重塑品牌形象、获取政策支持、真正扎根中国市场的必由之路。这步棋,于公于私,于利于义,都该走。”
施竞宇陷入沉默,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格,再用一纸合约将林珠拖入他这艘刚刚脱险、却依然危机四伏的破船。更何况……
“竞宇,”高邑的语气变得慈祥起来,“振兴国产葡萄酒,也是你妈妈的期望。”
***
从香港回深圳的路上,施竞宇心里很乱。
说母亲到死对国产酒都抱有希望,他不理解。
他认为这只是一种对未完成的理想的执念。
他的母亲,周丹宁,知名的红酒拍卖师,和红酒接触了一辈子,却无论如何也想到不到最后会栽在酒上面。
家族和红酒的故事,从外公外婆那辈就已经开始了。
周家的藏酒,多到可以开一个小型的红酒博物馆,也正是因为母亲对红酒的热爱,感染了父亲。在家里好的时候,父亲为母亲在国外买酒庄,带着母亲到处收集风土。
全球航运红利的那几年,父亲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高杠杆融资扩张船队。
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公司瞬间面临巨额美元债务。
母亲为了帮父亲还债,卖了酒庄,将家里的酒统统拍卖掉。
拍卖锤都快敲断、敲烂。
但还是未能弥补,公司最终申请破产。
破产之后,父亲不甘心,还想东山再起。
那个时候施竞宇正在伦敦政经读书,家里很多事情没有告诉他。
后来他还是通过新闻得知公司破产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回了国,就在那趟回国的飞机上,他一瞬间就长大了。
父亲后来的举动就像一个迷信的赌徒。
那个时候国产葡萄酒风声很大,他将家里最后的钱孤注一掷到昌黎葡萄酒。
没想到,出了轰动一时的“昌黎假酒案”。
产区的口碑遭到毁灭性打击,消费者对昌黎葡萄酒的信任降至冰点。
连连的打击让母亲身心崩溃,患病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国产酒葡萄酒,是施竞宇心里永远的刺。
***
谈判桌上的交锋比预想的更激烈,但也更短暂。
鸿鹄内部的强硬派虽然不满,但在高邑的力挺下,那份绑定朔方紫相关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仍具有吸引力。
最终,《对赌重置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双方律师团队的见证下,初步达成意向。
剩下的,就是林珠的点头。
心里的纠结和沉重代替了获得喘息机会的喜悦,施竞宇迟迟没有拨通给林珠的电话。
他反复推演,试图找一种既能说服她,又能保全他们之间摇摇欲坠、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某种微妙情感的说辞。
却始终想不到一个好的。
他完全可以料想,在他开口的一瞬间,将在林珠眼中看到的那种熟悉的警惕和疏离。
她或许会想:哦,原来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想利用我。
施竞宇以为,如今的小心翼翼,只是过去他贪心的报应。
***
刚结束一场研讨会。
回到办公室,响起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林珠接通了,传过来一个老沉的声音。
“您好,林珠博士,我是高邑。”
“哪位?”林珠一时没反应过来。
“鸿鹄资本的高邑,还记得吗?”
“哦!”林珠赶紧回应,“您好,您好。”
“我在北城参加一个投资峰会,不知道您晚饭是否有空,我有一些中国葡萄酒产业相关的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二。”
***
高邑在一家茶社的包间里,茶海坐着一位气质优雅的茶艺师正泡着茶。
林珠进来,高邑起身相迎。林珠礼貌地打招呼,卸下身上的包找了一处合适位置落座。
“高先生,好久不见了。”林珠接过茶艺师递来的茶杯,脑子里面突然闪过施竞宇平时接人待物的模样,依葫芦画瓢地左手握着茶杯,右手虚托着杯底,微微颔首示意,作敬茶的意思,然后将茶轻抿一口再放下。
高邑笑着和她寒暄了几句后便切入正题:“林博士,关于研究院的事情,考虑得如何?”
林珠不明所以,“研究院?”她摇摇头,“高先生,我不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事。”
“关于酒大师和鸿鹄对赌重置的事情,竞宇还没和你说吗?”
“我和酒大师的合作之前已经结束了,目前没有继续的来往。”
法院的判决下来了,林珠和半山的合同也解除了。
高邑对她的话感到意外。
“看来有些信息还没同步。”高邑说,他叫助理打印了文件给林珠。
林珠一页页浏览,白纸黑字所描绘的蓝图,规模、资源、投入,都是她在北农做pi都难以企及的。她眼里明显泛起了动容,但更多的是疑虑。
她有些为难,合上了协议搁在茶台。
“高先生,这确实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机会,但我刚在北农获得了稳定的教职,研究方向也渐入佳境。此时转投,恐怕不是合适的时机。”
“林博士,我非常欣赏您的学术精神,也知道北农拥有国内顶尖的葡萄酒学术资源。但是,这些真的能让朔方紫、让中国本土葡萄酒真正走向世界吗?”
高邑很坦诚,“这份提案的核心价值,我想您一眼就能看出,那就是产学结合。我研究过太多行业,看过太多天才的科研成果最终束之高阁,或者被资本粗暴收割。
“「中国原生葡萄种质资源研究院」,不仅拥有学术自主权,还有酒大师联合投入的顶级
的商业资源。科研是引擎,是源头活水,但要让这活水灌溉出参天大树,结出丰硕果实,需要一个强大的、懂得如何构建商业生态、打通产业链、精准触达消费者心智的系统。这是你在北农难以实现的。”
林珠沉思未答。
高邑继续补充:“或者我再说明白一点,如果你能和竞宇联手,中国的葡萄酒或许有机会被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推向新的高度。”他的话里满是对年轻血液的欣赏,“林博士,这次和vgg的博弈,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强大的科研攻坚能力,你对科学的纯粹和执着正是产业发展核心的需要。但同时,你应该也可以感觉到,科研的孤岛在面对商业洪流时也有诸多无力的地方。
“你跟竞宇的交往,看来是我比我多得多。你应该了解,他对市场脉搏的把握、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对资源的整合调度能力,是顶尖的。酒大师能从零做到百亿估值,在巨头环伺中杀出一条血路,甚至在这次生物资源战中逆势翻盘,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毫不客气地说,这个孩子是一个破坏力和创造力并驾齐驱的商业天才。”
:=
林珠的眼神开始游移。
高邑继续:“一个顶尖的商业操盘手,一个顶尖的科学家。你们两个人,就像剑刃与剑鞘,合在一起才能所向披靡。”
“高先生,感谢鸿鹄对我的认可。这件事情对我来说还是太大了,请容我一段时间考虑。”
“没有问题,我们会给你充分的时间考虑,但如果有决定请立刻与我们联系。”他示意助理与林珠留下联系方式。
林珠接过名片,又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请问,如果我最后决定不参与这个项目,这个研究院依然还会建设,对吧?”
“不,鸿鹄将会从施竞宇手上收回酒大师的控制权,另行布局。”
这句话是高邑今天唯一的强势。
***
回到家时已经是黄昏,把车停在小区楼下,林珠看到快递小哥站在门口愁眉不展。她上前去开门,小哥突然叫住她,“302对吧?”
“是啊。”
“哎呀,打你电话怎么总是不接!”那小哥抱怨。
林珠打开手机,又是勿扰,她赶紧抱歉,又说:“我记得我没快递呀。”
“怎么没有,”小哥一边咕哝一边打开了货箱。
一大捧紫色厄瓜多尔玫瑰,大约是999朵的枝数,被他费力地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