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逆流
“臣等参见陛下!”
言喻之挣脱束缚,与众大臣齐跪。
阳光烘烤得地面暖热,她一身浅蓝色祥云袍铺散在地,宛若一汪清泉从地心喷出,给这肃穆的皇宫带来清韵之气。其余大臣也像着急忙慌被召来的模样,打扮简单,额头上还有密密麻麻的汗水。都是一把老骨头,跪得磕磕碰碰,远没有国师大人端方。
押送她过来的禁卫军驻守在她身侧,嗜血的瞳眸紧盯着言喻之的一举一动。
李玥仪站在高台上一览众山小,言喻之太过出挑,哪怕她先前与自己共事许久,自己也无法将她的特殊装作没看见。
她道:“前线的军报朕已经知晓,各位大人舟车劳顿,现在怕是提心吊胆,生怕陛下发火迁怒你们吧?”
“微臣们不敢。”众人回复。
“知道你们不敢。”李玥仪玩味道:“因为你们瞧见国师大人被押送过来,又听到了风言风语,觉得今日就算要死人,也不会是自己,对吧?”
言喻之斜眼看去,发现身边这些大臣们在听到女帝的话后表情明显绷紧了些,恐怕说到了他们心坎上。
“陛下,这其中一定有误会。”言语之淡定道。
“不急,事情要一件一件谈。”李玥仪缓慢踱步,询问道:“先告诉我,为什么西域出兵虎门关一点消息也没有?”
“回陛下,虎门关一直由许云将士统领,近期也都是她亲自写信汇报的情况。”
李玥仪闻言疑惑,看向言喻之。
她解释道:“许云原先是长远营的,后来陛下您将其解散,她便一直在虎门关。”
这下李玥仪有了些许印象:“长远营......哦,那个禁卫军灭口的营队。”
“当初就是他们与外族勾连,看来这许云的嫌疑很大啊。”
“这是其中一种可能,因为粮食问题,虎门关现在的守卫力量远不及封关时的三分之一,或许正是中原疲软之时,被那些贼人钻了空子。”
“那就派兵去虎门关好好调查一番,加倍控制西域人的进出,把贼人的后路彻底断绝。”
“陛下,眼下贼人至少已经攻陷了一城,说不定向着更深处进发。如果他们养在城内,靠山吃山,即使不从西域运粮,也可以活一段时间,我们该怎么办?”一人问道。
“他们不会久留的。”言喻之果断道。
“何出此言?”
她一笑而过:“据探子所说入南胡城的贼人不过一千,事先他们已经靠奸细和杀手解决了守城士兵,所以才会轻而易举得手。如果这一千人在城内久留,其余城池就有时间完善防备,不给他们乘虚而入的机会。再者,南胡城虽然以养畜为主,没有受到粮灾波及,但城内积蓄的粮食能支撑一千人的部队过七日都算长的,若要抢夺百姓家养的牲畜。势必又要花费不少人力,所以他们应该已经准备好攻打下一座城池了。”
“离南胡城最近的只有西山城和锦安城,西山城的饥荒出了名,他们应该不会去那种地方吧。”
言喻之思索了会儿:“不敢保证,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
“一千人的部队...”李玥仪瞧着远方,吁叹道:“就那么一千人,就敢撼动大周数十万军士的基业。蛮夷果真是蛮夷,没有自知之明。”
“抓紧时间通知临近的城池,务必严防死守,不可混入奸细。另外,调军前往西部,截杀贼人!”
如今邱家已不复存在,这个责任甩在了另一位将军身上。他原先也是立下许多战功,但与大将军邱蓉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以前就没他出头的机会。现在这大好机遇摆在自己眼前,他把邱蓉的前车之鉴一股脑扔在脑后,兴奋接过任务:“属下定让那些贼人好看!”
“陛下,还有东北方。”
西域还算好说,这东北方可不得了。莫名其妙就被霸占,还打出“除邪惩恶”的名号,一看就为了李玥仪而来。
“西域人不可能到东北角去,偏偏还与西域人进攻同时发生,很难说不是两方勾结。陛下,我看那边也需要派兵。”大臣说道。
“不行。”言喻之阻止,“那里局势更加不明,如果是西域人设下的骗局,故意引我们分散兵力,到时候又被人家钻空了怎么办?”
“这话说得,国师大人就跟知晓计划了一样。”这人酸道:“我们说的你全否定,自己说的有鼻子有眼,搞得陛下非要听你一人的意见一样。”
他邪笑了下,小声嘟囔:“也不知道谁才是皇帝...”
“嗯?”站在言喻之身旁的禁卫军恶狠狠看去,吓得那人连忙摇手:“不是不是,我瞎说的嘿嘿嘿。”
“刘侍郎,我知道你前几日得了笔不小的数。怎么,是有钱撑腰口气也大了,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吗?”言喻之直白道。
他听出言喻之在讽自己打邱蓉小报告这事,没想到国师连这都知道。
“国师大人,怎么会呢。我这人说的都是实话,不敢说假话的,尤其...是在陛下跟前。”
落井下石。
言喻之冷眼扫过众臣子,不说话的、说话的,全都等着自己落马的那日。看来今日陛下押我过来也不全是逼迫我,更多是让我看清局势,知道自己茕茕孑立,无法依靠任何人。
“行了,既然都没摸清底细,那就都派兵前去探查一番。至于需要耗费的军饷,各位将士能省就省,不要为了几个人浪费不必要的精力。”李玥仪如此说着。
她向下看去,瞧见一位跪在右后方的军士,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额...回陛下。”他纠结站起身,颤颤巍巍道:“我从探子那听到了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话。”
“说。”
“据说西域那部分贼人里,领头的是个身穿金甲,留着长红发的女人。”
李玥仪呼吸一滞。
“容貌?”她咬牙问道。
“没瞧见,那人戴着面具。”
足够了,西域还有哪个女人是一头红发。
李玥仪五指深陷入掌心,琥珀色眼眸中出现了那个憎恶的身影!
戚云娘...
原来是你。
不禁,她想起了单小雨。
莫非...
“你们可曾见过近期谁接近过后宫?!”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茫然道:“陛下,我们怎会去后宫?”
“是啊,给我们一百个胆子也只敢派人往那送东西。”
李玥仪将视线落在言喻之身上,这人连句附和也没有,一言不发跪在那里。
身边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也察觉出异常,惊讶道:“国师大人,上次女帝已经骂过你一次了,你不会又......”
“我、我看见前日国师离府!按她所说她应该在家养病的,为什么要离府呢?”
“国师大人,这可了不得啊,你快给陛下解释清楚。”
“呵呵,自诩清流,谁知道底子是个什么样呢,还好意思说我收钱。”
面对周围叽叽喳喳各种言语,言喻之两眼一闭,一副什么都撼动不了,什么也不想解释的无畏状态。
李玥仪的心中燃起了火苗,她迈步下阶,龙袍随着动作发出悉悉索索的摩擦声,龙涎香气压迫而来。
“国师,怎么回事?”
“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许、见、她、吗?”
李玥仪忽然倾身,莹玉耳坠落在言喻之唇前。
“陛下,微臣没有私联外敌。”
她清晰地感受到那视线如刀锋般一寸寸刮过她的颈部。
“所以…你们见面了?”
女帝忽然笑了一声,那笑声极轻,却像是冰锥刺进骨髓。
“是不是你也觉得她不应该留在我身边?”
“知道那个红发女人是谁吗,她叫戚云娘,是我心爱之人的相好。你知道她与多少个女人有过感情吗?”
“我李玥仪贵为帝王,却要与那些贱民抢夺女人!言喻之,你着了她的道。”
“她在欺骗你。”
“陛下…”言喻之语气沉重:“夜姑娘与我并无瓜葛,我也未曾盼望她给我什么。”
“你不盼望?”李玥仪煽风点火道:“你不觉得她很漂亮,很可爱…她声音那么温柔,笑起来和花似的,你不喜欢?”
“你不想抱抱她,亲亲她…”
“陛下!”言喻之情绪有了波动,“请不要轻贱夜姑娘。”
那双凤眸幽深如渊,瞳孔深处似有暗火燃烧。
言喻之仍道:“夜姑娘端方有礼,聪慧过人,我与她不过君子之交,淡泊如水。”
谁知李玥仪听后更加生气,连周围人都能察觉到她的气压有多低。
“言喻之…”李玥仪几乎是咬着后擦牙吐出这些话:“你很让我恶心,懂吗?”
“全世界就你一位正直君子,对,我是强取豪夺的小人,反衬得你光明伟岸。她的相好现在就要攻打大周,杀戮我大周子民,你作为当朝国师,觉得如何啊?你很高兴站在你面前的这位残酷暴君终于要走向终点了对不对?!”
“我从未如此想过,大周是我的家,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
“我就是讨厌你这副模样!”李玥仪怒道:“你表现得越是干净,她就越喜欢你,转而讨厌我。你们为什么都这样…演得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心底里不还是想拥有她、霸占她吗?凭什么我要做你们的配衬,弄得你们这些夺我所爱之人成为正义之士?!”
“你踩着我的脸面成为清官,何曾考虑过我的感受?”
“陛下,我拒绝同流合污,并非踩着您的面子。同样,夜姑娘作为您的心头挚爱,这没错,但凡事也要考虑双方的意见。您爱夜姑娘,她也爱您吗?我与她见面时只瞧见了她的惆怅,自由惯的人或许无法忍受能够在这皇宫中待一辈子!”
啪!
“放肆!”
一记耳光狠狠甩下,力道重得让她的脸猛地偏过去,冠冕上的玉珠串剧烈摇晃,撞出细碎的声响。她的脸颊火辣辣地烧起来,舌尖尝到一丝血腥味。
女帝收回手,指节微微泛红。
言喻之自知触了女帝的逆鳞,事已至此,这些话不吐不快。
算计来算计去,自己这一条命不还是看她的心情。就看现在没有一人能为自己出头,言喻之对未来早已麻木。哪怕现在女帝不杀她,也难保以后不会像邱蓉那样被卸磨杀驴。
她希望的,从来不是这种景象…
殿外风声呜咽,其余人在风中隐没了踪影。
只有这一君一臣面对面相视。
李玥仪收起了脸上的喜怒哀乐,眼眸中多了分苍凉:“不过也对,比起压抑自己成就千秋大业的皇帝而言,我确实不是个东西。”
“她想要自由,我又何曾不想…可我发现,有权有势比起自由来说太舒服了。我只需要动点手段就可以把一个自由的人变成我的所有物,让你们眼红、嫉妒,所以拼了命也要推翻我。”
“言喻之,你只要尝过权利的甜头,就永远不会忘记…”
“来人,拟旨!”
“朕膺昊天之眷命,御极四海,统摄万方,夙夜兢业,以彰法度。然有臣工言氏,世受国恩,位列国师,本宜竭忠尽节,匡扶社稷。乃敢包藏祸心,外结奸逆,私通蛮夷,暗输机密;内乱宫闱,秽乱宸极。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大逆无道,五刑之极,何以贷焉?着革除一切职衔,追夺诰券,削籍没产。依《周法》谋叛律,处以腰斩之刑,三日后于永和宫前明正典刑。”
原来人到了极处,竟是连悲愤都提不起——只剩下一具空壳,被抽干了血髓,碾碎了魂魄。
言喻之听着对自己的判决,轻飘飘落下一句话:“永和宫乃文武百官议事之所,在那行刑,恐沾污秽,对陛下不利。”
李玥仪讥诮道:“爱卿好意,朕心领。”
“由爱卿最后给大家上一课,也算圆了你的心愿。”
李玥仪抬手一指,又发一言:“告知天下百姓,国师大人是因为动了我李玥仪的女人才落得如此下场。”
“以后谁再敢与她私下来往,我只会让她死得更加难看!”
言喻之抬起下巴,瞳孔紧颤:“你…你故意的?”
“她没做错任何事!”
李玥仪笑了笑:“如若她落个妖妃的名号,将来我死了,说不定还能与我同葬一穴,下辈子继续做对鸳鸯。不是想要除邪惩恶吗,把我们一起杀死啊!”
她无比清楚世道就是如此,多亏单小雨提醒了她一嘴昏君与妖妃。到底是为了正义还是为了女人,等百姓明白了你们的心思,看你们到时候控不控制得了局面。
“陛下,杀国师不能平乱啊。”
没想到,有人愿意替她开口。
言喻之向后望去,用眼神示意对方不用多说了,
女帝的心思已然明了,江山社稷于她而言,只是为了任性一回的工具。是她看错了人,也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当李玥仪质疑她对单小雨的感情时,她有了动摇…
因为可耻的心动,她自愿接受结束自己的一生。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控制陷入迷恋,那还有什么理由去规劝女帝关心国事?
言喻之无法说服自己,她被画了个圈圈,只能闷着头一遍又一遍走入循环,直到筋疲力尽而死。
她唯一对不起的只有单小雨,没想到自己的死会成全女帝祸水东引…
如果还能再见她一面,她定要说声:
抱歉。
.
大臣如潮水来,又似潮水退去。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遁入西山。
“你说国师她真的会勾结外敌吗?她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给自己搞不愉快干什么…”
“唉,你没看懂局势。以后我们就本本分分说话,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谁要当出头鸟陛下第一个杀的就是他!”
“搞得我心慌。”
老练的朝臣兴许明白这其中藏着的诡诈,李玥仪这些时日连除大周的两位国柱,颇有种玉石俱焚之意。
他们多想后宫那位能马上给陛下生个孩子,至少有理由在乱时接过大周江山,扶持幼主登基。
一个哇哇叫的孩子,可比有想法的帝王好对付多喽。
言喻之挣脱束缚,与众大臣齐跪。
阳光烘烤得地面暖热,她一身浅蓝色祥云袍铺散在地,宛若一汪清泉从地心喷出,给这肃穆的皇宫带来清韵之气。其余大臣也像着急忙慌被召来的模样,打扮简单,额头上还有密密麻麻的汗水。都是一把老骨头,跪得磕磕碰碰,远没有国师大人端方。
押送她过来的禁卫军驻守在她身侧,嗜血的瞳眸紧盯着言喻之的一举一动。
李玥仪站在高台上一览众山小,言喻之太过出挑,哪怕她先前与自己共事许久,自己也无法将她的特殊装作没看见。
她道:“前线的军报朕已经知晓,各位大人舟车劳顿,现在怕是提心吊胆,生怕陛下发火迁怒你们吧?”
“微臣们不敢。”众人回复。
“知道你们不敢。”李玥仪玩味道:“因为你们瞧见国师大人被押送过来,又听到了风言风语,觉得今日就算要死人,也不会是自己,对吧?”
言喻之斜眼看去,发现身边这些大臣们在听到女帝的话后表情明显绷紧了些,恐怕说到了他们心坎上。
“陛下,这其中一定有误会。”言语之淡定道。
“不急,事情要一件一件谈。”李玥仪缓慢踱步,询问道:“先告诉我,为什么西域出兵虎门关一点消息也没有?”
“回陛下,虎门关一直由许云将士统领,近期也都是她亲自写信汇报的情况。”
李玥仪闻言疑惑,看向言喻之。
她解释道:“许云原先是长远营的,后来陛下您将其解散,她便一直在虎门关。”
这下李玥仪有了些许印象:“长远营......哦,那个禁卫军灭口的营队。”
“当初就是他们与外族勾连,看来这许云的嫌疑很大啊。”
“这是其中一种可能,因为粮食问题,虎门关现在的守卫力量远不及封关时的三分之一,或许正是中原疲软之时,被那些贼人钻了空子。”
“那就派兵去虎门关好好调查一番,加倍控制西域人的进出,把贼人的后路彻底断绝。”
“陛下,眼下贼人至少已经攻陷了一城,说不定向着更深处进发。如果他们养在城内,靠山吃山,即使不从西域运粮,也可以活一段时间,我们该怎么办?”一人问道。
“他们不会久留的。”言喻之果断道。
“何出此言?”
她一笑而过:“据探子所说入南胡城的贼人不过一千,事先他们已经靠奸细和杀手解决了守城士兵,所以才会轻而易举得手。如果这一千人在城内久留,其余城池就有时间完善防备,不给他们乘虚而入的机会。再者,南胡城虽然以养畜为主,没有受到粮灾波及,但城内积蓄的粮食能支撑一千人的部队过七日都算长的,若要抢夺百姓家养的牲畜。势必又要花费不少人力,所以他们应该已经准备好攻打下一座城池了。”
“离南胡城最近的只有西山城和锦安城,西山城的饥荒出了名,他们应该不会去那种地方吧。”
言喻之思索了会儿:“不敢保证,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
“一千人的部队...”李玥仪瞧着远方,吁叹道:“就那么一千人,就敢撼动大周数十万军士的基业。蛮夷果真是蛮夷,没有自知之明。”
“抓紧时间通知临近的城池,务必严防死守,不可混入奸细。另外,调军前往西部,截杀贼人!”
如今邱家已不复存在,这个责任甩在了另一位将军身上。他原先也是立下许多战功,但与大将军邱蓉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以前就没他出头的机会。现在这大好机遇摆在自己眼前,他把邱蓉的前车之鉴一股脑扔在脑后,兴奋接过任务:“属下定让那些贼人好看!”
“陛下,还有东北方。”
西域还算好说,这东北方可不得了。莫名其妙就被霸占,还打出“除邪惩恶”的名号,一看就为了李玥仪而来。
“西域人不可能到东北角去,偏偏还与西域人进攻同时发生,很难说不是两方勾结。陛下,我看那边也需要派兵。”大臣说道。
“不行。”言喻之阻止,“那里局势更加不明,如果是西域人设下的骗局,故意引我们分散兵力,到时候又被人家钻空了怎么办?”
“这话说得,国师大人就跟知晓计划了一样。”这人酸道:“我们说的你全否定,自己说的有鼻子有眼,搞得陛下非要听你一人的意见一样。”
他邪笑了下,小声嘟囔:“也不知道谁才是皇帝...”
“嗯?”站在言喻之身旁的禁卫军恶狠狠看去,吓得那人连忙摇手:“不是不是,我瞎说的嘿嘿嘿。”
“刘侍郎,我知道你前几日得了笔不小的数。怎么,是有钱撑腰口气也大了,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吗?”言喻之直白道。
他听出言喻之在讽自己打邱蓉小报告这事,没想到国师连这都知道。
“国师大人,怎么会呢。我这人说的都是实话,不敢说假话的,尤其...是在陛下跟前。”
落井下石。
言喻之冷眼扫过众臣子,不说话的、说话的,全都等着自己落马的那日。看来今日陛下押我过来也不全是逼迫我,更多是让我看清局势,知道自己茕茕孑立,无法依靠任何人。
“行了,既然都没摸清底细,那就都派兵前去探查一番。至于需要耗费的军饷,各位将士能省就省,不要为了几个人浪费不必要的精力。”李玥仪如此说着。
她向下看去,瞧见一位跪在右后方的军士,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额...回陛下。”他纠结站起身,颤颤巍巍道:“我从探子那听到了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话。”
“说。”
“据说西域那部分贼人里,领头的是个身穿金甲,留着长红发的女人。”
李玥仪呼吸一滞。
“容貌?”她咬牙问道。
“没瞧见,那人戴着面具。”
足够了,西域还有哪个女人是一头红发。
李玥仪五指深陷入掌心,琥珀色眼眸中出现了那个憎恶的身影!
戚云娘...
原来是你。
不禁,她想起了单小雨。
莫非...
“你们可曾见过近期谁接近过后宫?!”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茫然道:“陛下,我们怎会去后宫?”
“是啊,给我们一百个胆子也只敢派人往那送东西。”
李玥仪将视线落在言喻之身上,这人连句附和也没有,一言不发跪在那里。
身边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也察觉出异常,惊讶道:“国师大人,上次女帝已经骂过你一次了,你不会又......”
“我、我看见前日国师离府!按她所说她应该在家养病的,为什么要离府呢?”
“国师大人,这可了不得啊,你快给陛下解释清楚。”
“呵呵,自诩清流,谁知道底子是个什么样呢,还好意思说我收钱。”
面对周围叽叽喳喳各种言语,言喻之两眼一闭,一副什么都撼动不了,什么也不想解释的无畏状态。
李玥仪的心中燃起了火苗,她迈步下阶,龙袍随着动作发出悉悉索索的摩擦声,龙涎香气压迫而来。
“国师,怎么回事?”
“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许、见、她、吗?”
李玥仪忽然倾身,莹玉耳坠落在言喻之唇前。
“陛下,微臣没有私联外敌。”
她清晰地感受到那视线如刀锋般一寸寸刮过她的颈部。
“所以…你们见面了?”
女帝忽然笑了一声,那笑声极轻,却像是冰锥刺进骨髓。
“是不是你也觉得她不应该留在我身边?”
“知道那个红发女人是谁吗,她叫戚云娘,是我心爱之人的相好。你知道她与多少个女人有过感情吗?”
“我李玥仪贵为帝王,却要与那些贱民抢夺女人!言喻之,你着了她的道。”
“她在欺骗你。”
“陛下…”言喻之语气沉重:“夜姑娘与我并无瓜葛,我也未曾盼望她给我什么。”
“你不盼望?”李玥仪煽风点火道:“你不觉得她很漂亮,很可爱…她声音那么温柔,笑起来和花似的,你不喜欢?”
“你不想抱抱她,亲亲她…”
“陛下!”言喻之情绪有了波动,“请不要轻贱夜姑娘。”
那双凤眸幽深如渊,瞳孔深处似有暗火燃烧。
言喻之仍道:“夜姑娘端方有礼,聪慧过人,我与她不过君子之交,淡泊如水。”
谁知李玥仪听后更加生气,连周围人都能察觉到她的气压有多低。
“言喻之…”李玥仪几乎是咬着后擦牙吐出这些话:“你很让我恶心,懂吗?”
“全世界就你一位正直君子,对,我是强取豪夺的小人,反衬得你光明伟岸。她的相好现在就要攻打大周,杀戮我大周子民,你作为当朝国师,觉得如何啊?你很高兴站在你面前的这位残酷暴君终于要走向终点了对不对?!”
“我从未如此想过,大周是我的家,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
“我就是讨厌你这副模样!”李玥仪怒道:“你表现得越是干净,她就越喜欢你,转而讨厌我。你们为什么都这样…演得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心底里不还是想拥有她、霸占她吗?凭什么我要做你们的配衬,弄得你们这些夺我所爱之人成为正义之士?!”
“你踩着我的脸面成为清官,何曾考虑过我的感受?”
“陛下,我拒绝同流合污,并非踩着您的面子。同样,夜姑娘作为您的心头挚爱,这没错,但凡事也要考虑双方的意见。您爱夜姑娘,她也爱您吗?我与她见面时只瞧见了她的惆怅,自由惯的人或许无法忍受能够在这皇宫中待一辈子!”
啪!
“放肆!”
一记耳光狠狠甩下,力道重得让她的脸猛地偏过去,冠冕上的玉珠串剧烈摇晃,撞出细碎的声响。她的脸颊火辣辣地烧起来,舌尖尝到一丝血腥味。
女帝收回手,指节微微泛红。
言喻之自知触了女帝的逆鳞,事已至此,这些话不吐不快。
算计来算计去,自己这一条命不还是看她的心情。就看现在没有一人能为自己出头,言喻之对未来早已麻木。哪怕现在女帝不杀她,也难保以后不会像邱蓉那样被卸磨杀驴。
她希望的,从来不是这种景象…
殿外风声呜咽,其余人在风中隐没了踪影。
只有这一君一臣面对面相视。
李玥仪收起了脸上的喜怒哀乐,眼眸中多了分苍凉:“不过也对,比起压抑自己成就千秋大业的皇帝而言,我确实不是个东西。”
“她想要自由,我又何曾不想…可我发现,有权有势比起自由来说太舒服了。我只需要动点手段就可以把一个自由的人变成我的所有物,让你们眼红、嫉妒,所以拼了命也要推翻我。”
“言喻之,你只要尝过权利的甜头,就永远不会忘记…”
“来人,拟旨!”
“朕膺昊天之眷命,御极四海,统摄万方,夙夜兢业,以彰法度。然有臣工言氏,世受国恩,位列国师,本宜竭忠尽节,匡扶社稷。乃敢包藏祸心,外结奸逆,私通蛮夷,暗输机密;内乱宫闱,秽乱宸极。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大逆无道,五刑之极,何以贷焉?着革除一切职衔,追夺诰券,削籍没产。依《周法》谋叛律,处以腰斩之刑,三日后于永和宫前明正典刑。”
原来人到了极处,竟是连悲愤都提不起——只剩下一具空壳,被抽干了血髓,碾碎了魂魄。
言喻之听着对自己的判决,轻飘飘落下一句话:“永和宫乃文武百官议事之所,在那行刑,恐沾污秽,对陛下不利。”
李玥仪讥诮道:“爱卿好意,朕心领。”
“由爱卿最后给大家上一课,也算圆了你的心愿。”
李玥仪抬手一指,又发一言:“告知天下百姓,国师大人是因为动了我李玥仪的女人才落得如此下场。”
“以后谁再敢与她私下来往,我只会让她死得更加难看!”
言喻之抬起下巴,瞳孔紧颤:“你…你故意的?”
“她没做错任何事!”
李玥仪笑了笑:“如若她落个妖妃的名号,将来我死了,说不定还能与我同葬一穴,下辈子继续做对鸳鸯。不是想要除邪惩恶吗,把我们一起杀死啊!”
她无比清楚世道就是如此,多亏单小雨提醒了她一嘴昏君与妖妃。到底是为了正义还是为了女人,等百姓明白了你们的心思,看你们到时候控不控制得了局面。
“陛下,杀国师不能平乱啊。”
没想到,有人愿意替她开口。
言喻之向后望去,用眼神示意对方不用多说了,
女帝的心思已然明了,江山社稷于她而言,只是为了任性一回的工具。是她看错了人,也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当李玥仪质疑她对单小雨的感情时,她有了动摇…
因为可耻的心动,她自愿接受结束自己的一生。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控制陷入迷恋,那还有什么理由去规劝女帝关心国事?
言喻之无法说服自己,她被画了个圈圈,只能闷着头一遍又一遍走入循环,直到筋疲力尽而死。
她唯一对不起的只有单小雨,没想到自己的死会成全女帝祸水东引…
如果还能再见她一面,她定要说声:
抱歉。
.
大臣如潮水来,又似潮水退去。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遁入西山。
“你说国师她真的会勾结外敌吗?她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给自己搞不愉快干什么…”
“唉,你没看懂局势。以后我们就本本分分说话,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谁要当出头鸟陛下第一个杀的就是他!”
“搞得我心慌。”
老练的朝臣兴许明白这其中藏着的诡诈,李玥仪这些时日连除大周的两位国柱,颇有种玉石俱焚之意。
他们多想后宫那位能马上给陛下生个孩子,至少有理由在乱时接过大周江山,扶持幼主登基。
一个哇哇叫的孩子,可比有想法的帝王好对付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