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渔具工坊 第168节
崔小理将后挡板打开,示意孙小拆:“网口先放进去。”
“哦。”
孙小拆将网口放进了盆里,崔小理在后头一掀,鱼护里的鱼“哗啦哗啦”的就被倒进了盆中,四处乱窜。
有的跑到了车厢里面,还有比较活跃的,一蹦就窜出了车厢,跳到了地上。
在行人羡慕和震惊的目光中,两人将鱼捡进了盆里,随后扬长而去。
崔小理骑车走在前面领航,孙小拆骑着三轮走在后面。
很快,二人就到了村里,在谷场上停了下来,找到了正在和人聊天的鱼贩崔。
“鱼贩崔,鲢鱼收不收?”
“多少啊?”
“七八十斤吧,就在车里。”
“这么多?你在哪弄的?”
待看到三轮车厢里那么多鲢鱼后,鱼贩崔疑惑问道:“你这是在哪下网逮的吗?”
“不是,钓的。”
周围的村民们都聚了过来,看向三轮车里一大盆的鱼,满脸羡慕。
“钓这么多啊?”
“是不是在鱼塘啊。”
“都是好花鲢啊。”
崔小理应了几句,又朝鱼贩崔说道:“都是野生的,怎么样,收不收啊?”
“收,花鲢6块一斤,白鲢5.5。”
“这么少啊?”
“现在鲢鱼价格都不高,没办法,我也不赚钱啊。”
第179章 抢位置
“那行吧,这些鱼都卖给你了,小拆,你的鱼卖不卖?”
“卖啊。”孙小拆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三十块钱,能买两包烟呢。
于是,在鱼贩崔的带领下,崔小理和孙小拆骑车来到了他家。
一番称重算账之后,崔小理拿到了480块,孙小拆拿了32块。
这给孙小拆乐的,找不着北了都。
当即就去崔吃席家里买了两包15块的好烟,又倒贴钱买了一箱啤酒。
“小理在家吗?”
崔小理正做着饭,听到外面传来崔霖的声音。
“嗯,在家呢,进来吧。”
崔霖走了进来,笑呵呵的问道:“现在才做饭啊?”
“嗯,在这吃啊。”
“不了,我家吃过了,你那鱼在哪钓的啊?”崔霖问道。
花径公园可以钓鲢鱼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所以也没有什么保密不保密的问题了。
崔小理大大方方的说道:“花径公园。”
“那地方不是说不给钓鲢鱼的吗?”
“现在给了,今天下午湖边都快坐满了。”
“我竟然不知道,哎,明天去不知道晚不晚。”崔霖有些懊悔。
“那有什么晚不晚的,一下午难道能把鱼钓完吗?”
“今天下午才开始钓吗?”
“嗯,我也是被别人带去的,就我们俩是第一批钓鲢鱼的,今天钓的最多。”
“那还可以。”
闻言,崔霖放下了心,又问道:“明天你们还去吗?”
“不一定,到时候看吧。”
“行,谢谢啊。”
“不客气。”
崔霖走后,又有几个村民走了进来,都是来问钓点的。
崔小理一一如实相告,送走了众人。
等崔策过来的时候,崔小理和孙小拆正在吃饭呢。
“小理在家吗?”
“在呢,崔策啊,来这吃点。”
“我吃过了,你们吃饭呢?那我等会儿再来啊。”
“客气什么,坐下来,喝点。”
“真吃过了,我听人家数你们俩今天钓了很多鱼啊,整整一三轮车,是不是?”崔策一脸的兴奋。
孙小拆递了根烟过去,说道:“都是他钓的,我就钓着一条。”
“在哪钓的?黑坑吗?”
崔小理吃了口鱼肉,说道:“不是,花径公园,那边给钓鲢鳙了,我也是下午的时候别人带我去的,也没想到能钓着这么多。”
“花径公园给钓鲢鳙了啊?”
“嗯。”
“那可以啊,晚上去夜钓吗?我去给崔双喊着。”
“可别,今天你们睡了一白天了,不难受啊,明天五点再去。”
第二天,凌晨五点钟,崔小理一行四人出发了。
“先去一趟店里,我有东西要送过去,顺便拿点饵料。”崔小理说道。
“行呢。”
崔小理今天也没骑摩托,骑的电动三轮车,车厢里放着个大盆,大盆里装了水。
再和昨天一样,钓那么多鱼的话,就可以拉回去了。
张婷婷和张如如两人刚买完早餐,就发现店门口已经有两个人在等着了。
过去一问,才知道是来买饵料的。
还没到六点钟开门的时间呢,真是够早的。
张婷婷连忙将店门打开,电灯空调全部打开。
“钓鲢鳙的饵料在哪啊?”一个客人问道。
“就在你左手边的货架上。”
“找到了,20一包吗?”
“对的。”
“那我拿…两包好了。”
“一共40,可以扫码关注一下,减免2元的。”
“等下。”
这时,另一个客人和他的同伴说道:“我那根竿子钓鲢鱼是不是太短了,我想买根长的。”
“那你买呗。”
“买多少米的?”
“我用的是7米2,看你自己了。”
“那我也买一根7米2。”
小伙决定好了,转头问向张婷婷:“老板,你家7米2的鱼竿有吗?多少钱?”
“有的。”
张婷婷走出柜台,从货架上抽出一支鱼竿,说道:“这就是7米2的,500块钱。”
“这么细啊,不会钓断吧?”小伙有些怀疑。
闻言,张婷婷说道:“放心吧,绝对不会的,我们家鱼竿销量和口碑都很好的,你试一下。”
接过鱼竿,那舒适的手感让小伙顿时意动,又将鱼竿递给了自己的同伴:“你看怎么样?”
他的同伴是个钓鱼老手,将鱼竿抽了出来,掂量了一下,心中顿时有些诧异。
这个鱼竿手感这么好?怎么感觉比我那根1500的还好啊。
不过,具体怎么样,还得去真正钓了鱼再说。
看墙柜上摆着的木盒,以及店中间放着的两个模特,逼格满满,应该不至于太差。
当即点了点头,说道:“嗯,还行,500块不贵,买着试试吧。”
“那给我来一根吧,就这个。”
“好的。”
“哦。”
孙小拆将网口放进了盆里,崔小理在后头一掀,鱼护里的鱼“哗啦哗啦”的就被倒进了盆中,四处乱窜。
有的跑到了车厢里面,还有比较活跃的,一蹦就窜出了车厢,跳到了地上。
在行人羡慕和震惊的目光中,两人将鱼捡进了盆里,随后扬长而去。
崔小理骑车走在前面领航,孙小拆骑着三轮走在后面。
很快,二人就到了村里,在谷场上停了下来,找到了正在和人聊天的鱼贩崔。
“鱼贩崔,鲢鱼收不收?”
“多少啊?”
“七八十斤吧,就在车里。”
“这么多?你在哪弄的?”
待看到三轮车厢里那么多鲢鱼后,鱼贩崔疑惑问道:“你这是在哪下网逮的吗?”
“不是,钓的。”
周围的村民们都聚了过来,看向三轮车里一大盆的鱼,满脸羡慕。
“钓这么多啊?”
“是不是在鱼塘啊。”
“都是好花鲢啊。”
崔小理应了几句,又朝鱼贩崔说道:“都是野生的,怎么样,收不收啊?”
“收,花鲢6块一斤,白鲢5.5。”
“这么少啊?”
“现在鲢鱼价格都不高,没办法,我也不赚钱啊。”
第179章 抢位置
“那行吧,这些鱼都卖给你了,小拆,你的鱼卖不卖?”
“卖啊。”孙小拆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三十块钱,能买两包烟呢。
于是,在鱼贩崔的带领下,崔小理和孙小拆骑车来到了他家。
一番称重算账之后,崔小理拿到了480块,孙小拆拿了32块。
这给孙小拆乐的,找不着北了都。
当即就去崔吃席家里买了两包15块的好烟,又倒贴钱买了一箱啤酒。
“小理在家吗?”
崔小理正做着饭,听到外面传来崔霖的声音。
“嗯,在家呢,进来吧。”
崔霖走了进来,笑呵呵的问道:“现在才做饭啊?”
“嗯,在这吃啊。”
“不了,我家吃过了,你那鱼在哪钓的啊?”崔霖问道。
花径公园可以钓鲢鱼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所以也没有什么保密不保密的问题了。
崔小理大大方方的说道:“花径公园。”
“那地方不是说不给钓鲢鱼的吗?”
“现在给了,今天下午湖边都快坐满了。”
“我竟然不知道,哎,明天去不知道晚不晚。”崔霖有些懊悔。
“那有什么晚不晚的,一下午难道能把鱼钓完吗?”
“今天下午才开始钓吗?”
“嗯,我也是被别人带去的,就我们俩是第一批钓鲢鱼的,今天钓的最多。”
“那还可以。”
闻言,崔霖放下了心,又问道:“明天你们还去吗?”
“不一定,到时候看吧。”
“行,谢谢啊。”
“不客气。”
崔霖走后,又有几个村民走了进来,都是来问钓点的。
崔小理一一如实相告,送走了众人。
等崔策过来的时候,崔小理和孙小拆正在吃饭呢。
“小理在家吗?”
“在呢,崔策啊,来这吃点。”
“我吃过了,你们吃饭呢?那我等会儿再来啊。”
“客气什么,坐下来,喝点。”
“真吃过了,我听人家数你们俩今天钓了很多鱼啊,整整一三轮车,是不是?”崔策一脸的兴奋。
孙小拆递了根烟过去,说道:“都是他钓的,我就钓着一条。”
“在哪钓的?黑坑吗?”
崔小理吃了口鱼肉,说道:“不是,花径公园,那边给钓鲢鳙了,我也是下午的时候别人带我去的,也没想到能钓着这么多。”
“花径公园给钓鲢鳙了啊?”
“嗯。”
“那可以啊,晚上去夜钓吗?我去给崔双喊着。”
“可别,今天你们睡了一白天了,不难受啊,明天五点再去。”
第二天,凌晨五点钟,崔小理一行四人出发了。
“先去一趟店里,我有东西要送过去,顺便拿点饵料。”崔小理说道。
“行呢。”
崔小理今天也没骑摩托,骑的电动三轮车,车厢里放着个大盆,大盆里装了水。
再和昨天一样,钓那么多鱼的话,就可以拉回去了。
张婷婷和张如如两人刚买完早餐,就发现店门口已经有两个人在等着了。
过去一问,才知道是来买饵料的。
还没到六点钟开门的时间呢,真是够早的。
张婷婷连忙将店门打开,电灯空调全部打开。
“钓鲢鳙的饵料在哪啊?”一个客人问道。
“就在你左手边的货架上。”
“找到了,20一包吗?”
“对的。”
“那我拿…两包好了。”
“一共40,可以扫码关注一下,减免2元的。”
“等下。”
这时,另一个客人和他的同伴说道:“我那根竿子钓鲢鱼是不是太短了,我想买根长的。”
“那你买呗。”
“买多少米的?”
“我用的是7米2,看你自己了。”
“那我也买一根7米2。”
小伙决定好了,转头问向张婷婷:“老板,你家7米2的鱼竿有吗?多少钱?”
“有的。”
张婷婷走出柜台,从货架上抽出一支鱼竿,说道:“这就是7米2的,500块钱。”
“这么细啊,不会钓断吧?”小伙有些怀疑。
闻言,张婷婷说道:“放心吧,绝对不会的,我们家鱼竿销量和口碑都很好的,你试一下。”
接过鱼竿,那舒适的手感让小伙顿时意动,又将鱼竿递给了自己的同伴:“你看怎么样?”
他的同伴是个钓鱼老手,将鱼竿抽了出来,掂量了一下,心中顿时有些诧异。
这个鱼竿手感这么好?怎么感觉比我那根1500的还好啊。
不过,具体怎么样,还得去真正钓了鱼再说。
看墙柜上摆着的木盒,以及店中间放着的两个模特,逼格满满,应该不至于太差。
当即点了点头,说道:“嗯,还行,500块不贵,买着试试吧。”
“那给我来一根吧,就这个。”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