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黄色灯泡下漂浮着层呛人的浮灰,落目之处都是残砖断木。
  傍晚,天已经快要黑了。秋老虎热得晃人,连着一个多星期也不见降温的趋势。
  光是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坐在哪也一身的汗。
  店里电器还没进场,没有空调电扇可开。陈诩听周围商户和李建华的消息,得知年底南市场周围的商城就要开业。
  所以才着急想赶在冬天之前将店开起来,人也搬过来,到时候饭馆里每天需要用到的蔬菜,肉,米油调料之类都要从南市场里的摊贩那里谈价钱,找长期合作的供货源。
  算来算去还有不少事要忙。
  陈诩自己干了好一会,手心被铁锤把手磨出了泡。周见山去前头药房买创口贴和药膏。
  几人便把他俩赶到门外的绿化带边上。
  “我真不行了。”张朝阳虚脱一般丢下锤,也不嫌地上脏了,就地一坐,嚎:“雪糕你们也吃了,不带这样的。”
  “什么这样那样,怎样了,”刘一舟被水洗了一遍似的撑住门,也累得不轻,从小到大光闯祸,哪干得过这种苦活。
  捋了把头发,推眼镜,喝:“快点儿!是朋友吗你!”
  张朝阳撂挑子,脖子一仰眼睛一闭,什么也不管了。
  正是饭店,大家都饿了。下午那会吃了凉凉的雪糕,确实好了一些。
  但没管用太久。
  “砰——”王远拎锤子朝最后剩的那块残余一抡。
  砖块沙石滚落砸在地上。
  “哎哟卧槽,疼。”刘一舟侧身一躲。
  店里瞬间激荡起一层灰尘,顿时又开始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咳咳——阿嚏!”
  “呛死了,吭吭吭!”
  王远抹额头的汗,一帮人对着浮灰面露嫌色,伸手徒劳地在口鼻处拨来拨去。
  都退到店门那朝里看。
  “咣当——”手里的锤子一丢。
  灰影慢慢散去,视线重新在灯泡下变得清晰。
  “诩哥。”王远看着眼前经过一下午努力显露出来的店内雏形,下意识喊了声。
  一帮人灰头土脸,头发黏在颊边。陈诩和周见山站在几人的最中间。
  店面扩大了一倍还不止,现在几乎可以摆下将近十张桌子了。
  不知是谁愣愣地说了句。
  “成了。”
  “还得是人民教师啊卧槽。”张朝阳感叹。
  王远:“文明点。”
  “还得是人民教师。”
  王远:“嗯。”
  刘淮:“诩哥请吃饭,卧槽我要吃街那边的酱板鸭和卤水鹅——”
  “文明点。”
  “诩哥我想吃梦龙。”刘一舟指十几米外的冰柜,抛媚眼。
  “我也想。”
  “我也想。”
  王远:“你们吃梦狗。”
  最后每人获得一根梦狗,吃的堵不住嘴,这么一路吵到街对面的拉面馆。
  陈诩买了酱板鸭和卤水鹅,要了大碗牛肉面,每碗都额外加了肉。
  然后转身又出去了。
  周见山不放心他的手,跟着出去,没找到人,再仔细一看,路边的皮卡后站着个熟悉的影子。
  “这儿呢,”陈诩很快看见了他,挑眉招手,“这儿。”
  过去时陈诩正低头付钱,周见山接过那瓜,两人到拉面馆门口水池那借水洗干净。
  喝水不解渴,吃瓜最直接。
  问店家要了把刀,陈诩要切,刀被周见山接过去。
  切成匀称的很多块,给店里的其他食客都分了两牙。
  “谢谢——”
  “哎哟你们自己吃呀,谢谢谢谢。”
  大家都挺开心,店家也分了几块,神奇的,一个小空间里的陌生人们分享着同一个圆圆的大西瓜。炎热的天气,牛肉面重油重盐。
  很少有人会在这种时候拒绝一块甜丝丝的西瓜。
  剩下的一半他们自己分着吃了,陈诩给了哑巴一块中间位置的,周见山没吃。
  朝他嘴下递。
  陈诩索性偏头咬了一口。
  真甜。
  几人便开始起哄:“哦——哦——”
  旁边人真看过来,他们又不肯说到底在“哦”什么。
  周见山笑,低头啃剩下的瓜。
  赶在九月底,店基本成了。
  偌大的院子扩出一半做厨房,另一半尽管多了堵墙,但仍旧宽敞。烟囱朝向院墙外,那边不住人。
  谁也不影响。
  陈诩和周见山都瘦了一圈。
  岳磊去隔壁市的分店待了半个月,回来时看见二楼低着头给客人上色的陈诩,差点没认出来。
  “几天没见怎么瘦成这样?”看着比夏天时身形要更劲瘦些,是一种健康且紧致的状态。
  他羡慕得很,简直想上手摸摸:“胳膊上这筋条,这血管。怪不得人家来都爱拿手机偷拍你,放我我也愿意拍。”
  “我还以为拍我的呢,”客人是个大哥,太阳穴一鼓一鼓,挺狰狞:“哥哥哥,你轻点。”
  “快了,”陈诩放下颜料,换双手套,“忍忍。”
  脏的扔进垃圾桶,手消毒,边跟坐着的岳磊说话:“和你说一声哈,十月朝后我估计就不怎么来了。”
  “什么,那我以后找谁——”最先发出哀嚎的是面朝下趴着的男人,满背纹身,这次纹的是腰:“你跳槽了?”
  陈诩还没说话,就听岳磊叹气,“可不是?自己做老板去了,南市场,你要有饭场可以照顾照顾生意去。”
  “嚯,职业跨度挺大嘛。”大哥惊奇,刷地抬头,“你还会做饭?那我高低得去照顾照顾。”
  “我不会,”陈诩用重新戴好手套的手拍拍背,示意对方侧身,在男人有些疑惑的目光里笑笑:“对象会。欢迎。”
  挂店门头的前一天晚上,刘一舟几个帮忙把桌椅搬进店里摆放好。
  空调外机还没安装,今晚只能吹电扇,师傅家里有事,临时爽了约。
  “食品留样柜,餐具消毒柜,”刘一舟掰手指头,“还有什么?”
  “暂时应该就这些吧,我看我叔那儿也就这些。”刘淮将脸对着大功率黑色大电扇,感觉眼睛都睁不开了:“这天是要下大雨吧?前几天早晚都有点凉了,这两天又热得受不了。”
  “天气预报说有雨。”
  陈诩和哑巴这两天把供货商家谈好了,十月九日开业,到时一切安顿好后在店里开次火。
  刘一舟几个就不用说了,李建华一家,许丽丽,方大包小包都能叫来。许雾那天有空,正好莹姐也能喊来,叫小君跟许雾见见面。
  今晚东西还不全,陈诩从手机上订了餐。
  刘一舟说要去买点喝的,陈诩摆手:“我去吧。”
  周见山便从一边的小凳上站起身。
  大家已经习惯他们走哪都两个人一块,店门口停着辆崭新的银色小电驴。
  为方便接货才买的,大件的货人能给送来,零散的几箱蔬菜或是酒还是得自己去接。
  踏板大,但要坐两个长手长脚的成年男人就没那么宽敞了。
  陈诩站在街边,看哑巴穿着背心跟大裤衩,骑着车。
  车在身边停下,他抬腿迈上去,因为炎热而湿漉漉的胳膊揽上前面那截热腾腾的腰。
  水泥地面蒸腾着热气,树叶在头顶的枝干上哗哗作响。
  或许是来了阵风,又或许是因为他们正在向前行驶。
  风从胳膊下顺着背心的空隙灌进去,钻进短裤的腿侧。
  好热,好烫。全是汗。
  但不想分开。
  第91章 招牌
  夜晚的小城娱乐活动不多, 他们所来的这一片是老街,周围一片层数不高的老楼。
  有些已然搬空,久未住人的萧条。不算宽的双行道, 路牙子上有行人。
  他们身边时不时经过辆电动车,鲜少看见汽车。所以没别的什么声音了。
  头顶飘下几片树叶,泛黄,原来又是个秋天。陈诩对四季变换没太多实感,好像二十岁之后人生被打开了加速键。
  但这种时刻他能感受到时间。
  天气预报这两天要下雨, 天气闷热。两人穿得随意, 套件背心和裤衩,屁股下骑着辆电动车,两千七买的,说是续航久, 能从南市场一口气骑到再南边的山头再骑回来。
  陈诩的纹身就那么大剌剌地露在外边,身上一层薄汗,闷堵的空气里又有属于夜晚独特的沉淀了一天的灰尘与露水味。
  “好凉快, ”陈诩喊,“好爽, 周见山,你凉快吗?”
  哑巴点头。路灯昏暗,静悄悄的, 只能听见油门加速后变大的风声。
  有力的脉搏在皮肉下奔腾,胳膊与腿,毛孔, 发丝包括那张脸都泛着正年轻的光泽。
  回去时前踏板上塞了三大袋二十斤的米,周见山将腿耷拉着,小腿肚护着米袋。
  陈诩坐在后面抱住他的腰, 絮叨。
  “刘淮的叔叔夸你呢,说你悟性高,学什么菜都是一点就会,也不怕吃苦,”他问,“也许开业后会很忙很累,你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