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从别墅出来可直接上到青城后山,施霜景被问到有没有做什么防护措施,施霜景挠挠头,说这些都是交给罗爱曜的。罗爱曜知道蒋良霖在问什么,便道:“我没有专门下加护,不过凡人不会轻易找到这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白日将尽,两家人赶去农庄吃饭。大锅大灶,蝉鸣暑热,农家高高房梁上悬着倒碗型的黄灯,有山蛾绕光,一派淳朴原始的气氛。蒋念琅笑得不行,全因为玉米身上穿了根人狗两用的胸背牵绳,攥在罗爱曜手里,小玉米就绕着罗爱曜的两米范围内活动。罗爱曜说,两岁半的孩子太爱走路了,还会爆冲,这也是没办法,时时刻刻抱着他,他也不乐意。
在场两对父母中,有一对已经经历过这阶段,就愿意分享经验。玉米两岁以前都不太有机会自由活动,现在好不容易放出来,有点报复性的过度活动,有时在家里都会跑丢,必须要罗爱曜的法身跟着。
玉米,也就是施宜玉,这孩子未脱兽性,带了前世做猫的回忆,虽说了一口很标准的人话,吃着荤素不忌的人饭,可细枝末节处还是能看出他仍在适应新的身体。蒋念琅摸施宜玉的脑袋时,施宜玉会下意识眯眼,仿佛头上还有耳朵,受人类磋磨。那一对亮蓝色的眼睛只有熟悉的人能见着,寻常人类只会看见施宜玉与罗爱曜皆是黑眸。蓝幽幽猫眼像燃了磷火,入了夜就鬼气森森,施宜玉只是在农庄的庭院里玩耍,好几次瞥过来都骇住这边一家三口。
左边大锅煮藿香野生河鲜,右边大锅煮柴火鸡,三盘炒菜,一份甜汤,再加一份红糖糍粑。
“施霜景,我们都很关心你过得怎么样。佛子总归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明天他带我们参观寺庙,他的事我们明天再听。你这些年还好吗?音乐工作室要我们帮忙么?”郎放筷子不停,将重心拉回施霜景身上。现在的施霜景还算人类么?他还算是这些人里唯一一位人类么?就连施霜景也不清楚了。
施霜景能在这群人里做永远的小辈,可以是外甥,也可以是弟弟。这一问好像将他拉回高三时光,那段冒险激昂的日子。
施霜景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在小公司当了三年会计,前两年挺忙,但也学到不少东西;第三年老板抽风,我咬牙干到不能再干才辞职……之后,就是怀玉米了,那时候还经常找放哥问些事情,谢谢放哥。”
“生完玉米我就解放了!罗爱曜很会带孩子!刚开始我有些犯分离焦虑,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去拿了个cpa证,没想到寺庙成立了竟然有用。”
施霜景给玉米夹鱼,考虑到桌上有大人和小孩不太能吃辣,所有菜的调味都很克制,难为大厨了,还好大厨水平过硬,微辣也做得很香。施宜玉特别会抿鱼刺,吃着吃着就小手牵出鱼刺来,放在餐巾纸上,不需要大人操心。
施霜景继续道:“我一开始还有些担心,搬到山里不方便我工作,开车去d市市中心起码要一个半钟头。我们大概是玉米出生三个月以后就搬来这里了,莲相寺应该是去年春节以后正式对外开放。他们前期筹备时就招会计,我拿了cpa证书,可以审核账目和盖章,我就随便投了投寺庙的会计岗,没想到真的中了。”施霜景还说,他投寺庙会计完全是心血来潮,一起床便拿着自己简历去找住持。是后来施霜景才知道,虽然罗爱曜没有披露他就是佛子,可莲相寺筹备过程中,罗爱曜与“卓逸纶”这个身份出了不少力,施霜景的身份也自然而然被介绍了。住持担心让施霜景做会计是开后门,佛子托梦也不行啊,所以施霜景试岗了足足一年才转正,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施霜景以自己的品性自证。
“莲相寺分外院和内院,外院接受捐赠,也有一些文创项目。内院是佛子的密严伽蓝,一般不接受捐赠,收入还是走罗爱曜的老路。所以,我管的基本是外院的收入和整个寺的支出,一个月的工资一万块,每半年还要公示一次。”施霜景碗里的红糖糍粑又不翼而飞了,罗爱曜吃完从施霜景碗里夹来的红糖糍粑,晚餐收工,施霜景觉得罗爱曜幼稚又可爱,一点不带变的。施霜景做音乐的收入要更多一些,“我靠寺庙会计的工资根本养不起玉米,幸好歌曲版权费有点说法。”施霜景说。
“家里支出明明都走的是我的账……”罗爱曜吃饱了,就去一旁陪玉米吃饭。玉米的小脸因咀嚼而半鼓,他可是陪客人吃饭的好主陪,一顿饭能从头吃到尾的。
施霜景讲完自己的情况,反客为主,追问蒋良霖和郎放的事业发展情况。他选了一个不赚钱但能盘清商业逻辑的专业,谈话间,郎放意识到施霜景已长大、成熟,甚至能独当一面了。罗爱曜对他的爱人、孩子都很骄傲,他本就是骄傲的人,再一想到自己将他们都养得那么好,就更骄傲了。
第182章 来福浩寺篇(三)
幸福是否会腐蚀一个人的目标与行动力?会不会对非人类亦是如此?
首先来看看对幸福的定义。从古希腊的eudaimonic,即强调人实现美德潜力的充分可能性;再到近代的享乐观念,幸福从精神性回归到私人生产生活中,与周围的物质相互关联;再到现代的无限细分,个体对幸福与功能的循环定义,一个人有能力也有权利获得自我能够感受到的福祉,幸福不仅是感受,也是一种对个体发展与自由的许诺。
罗爱曜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他跟什么什么家之类的很难搭界,但他很难不为自己与施霜景的“结扣”寻找正当性。他想的观念,有多少是托生于人类的语言?在他人能理解的范畴之外的东西,真的存在么?罗爱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他们能算是某种物种么?为什么罗爱曜觉得或许每一位佛都混沌得无法称作一种单一物种——他甚至不能认为自己的后代与自己也是“一脉相承”的。然而他依旧愿意付出那么那么多。将自己降为一个人类的层面,即便不是真的成为人类,但体验到幸福,或是实现幸福,一步一个脚印,这是一种低级却清晰的存在方式,像熊在泥地上留下的笨拙掌坑,像鸟在天上飞掠留下的白色排泄物,像粗粝的遗骨,像雄蕊雌蕊相依。
在佛的世界,佛国是什么?佛的存在意义是否应该只放在佛的环境中论证?可罗爱曜觉得好像他们都享有对时间的同一种无可奈何,罗爱曜亦很难将他的世界、他的观念尽数翻译成人类可以理解的概念。从人的视角理解佛,和从佛的视角理解佛,基本是两样东西。罗爱曜像童话故事里的魔豆,从地球的地面上生根,发芽生长到无限高度,可他抵达的不是另一星球,而是那个套叠的、不可论证的佛国世界。罗爱曜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唯一。是否是唯一,这似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单一变成了族群这一象征意义。罗爱曜出于所有清晰和所有不清晰的目的,与施霜景锁成浑然天成的玉扣,从镜花水月里拎起来的一对环,原来那对面不是虚幻。罗爱曜留下来的意义似乎是将当年那些全靠人类“猜”的成分统统厘清,拥抱一种有限的精确性。
从这一目标而言,罗爱曜与这现代有可以和鸣的基础。也因此,他能以某种不谦卑但也不残酷的方式与所有物种相存。罗爱曜远超“聪明”这一定义,以漫长的时间尺度来看,他更多为人所赞叹的竟然是某种乖戾中的恒久耐心。认识他的人不会为他选择这种归隐生活感到怪异,但也不会为他某天突然惹出的动静而惊诧。既不是守护者风范,也不是定时炸弹隐患。佛是如花如雾不可依的。佛与佛母佛子是不可言的一团和气。
一只小手触到罗爱曜脸侧,那年刚学会说话不久的施宜玉说:“爸爸,眼睛。”施宜玉是说他们有着一样的眼睛。
山中雨季,溪水险成洪,施霜景随僧众一同抢救寺中不可泡水的建筑材料,身滴泥汤,施霜景对罗爱曜说:“好事多磨。”
罗爱曜推算当年他离开赤泉的日子,应是桂月初,即农历八月初。他后将自己的生日定为九月八日,才将吃完施霜景的生日蛋糕,就又能吃上罗爱曜的生日蛋糕,真是便宜施宜玉了。
今个夏夜,罗爱曜牵着饭饱的施宜玉在山间散步、放电,一旁跟了个十六岁的蒋念琅,活脱脱是山里神仙出游的氛围,可蒋念琅和施宜玉一碰见,就有了幼稚的拍档。罗爱曜看蒋念琅瞪着一对龙的眼睛随着施宜玉一同找蛇,小佛子感官发达,左边碰碰,右边嗅嗅,反正受不了伤。施宜玉又找见蛇了,罗爱曜提醒他,不要玩这些生物。施宜玉捋直了舌头说:“每天出来都要找东西送妈妈。”
“送花吧。”罗爱曜说。
“天天都送花。”施宜玉说。
“你们还怪浪漫的。”蒋念琅说,“请玉米同学带我去找花,我很久没给爸爸妈妈送花了。”
蒋良霖一家将在山中住一周。罗爱曜不负责蒋良霖的禅修疗愈,蒋良霖直接对接莲相寺的首座,安排禅修活动。罗爱曜倒是愿意带龙女蒋念琅闭关一周,古有龙女成佛的典故,蒋念琅十年前讲义气做他护法,现在蒋念琅心生困念,罗爱曜很有义务协助。
白日将尽,两家人赶去农庄吃饭。大锅大灶,蝉鸣暑热,农家高高房梁上悬着倒碗型的黄灯,有山蛾绕光,一派淳朴原始的气氛。蒋念琅笑得不行,全因为玉米身上穿了根人狗两用的胸背牵绳,攥在罗爱曜手里,小玉米就绕着罗爱曜的两米范围内活动。罗爱曜说,两岁半的孩子太爱走路了,还会爆冲,这也是没办法,时时刻刻抱着他,他也不乐意。
在场两对父母中,有一对已经经历过这阶段,就愿意分享经验。玉米两岁以前都不太有机会自由活动,现在好不容易放出来,有点报复性的过度活动,有时在家里都会跑丢,必须要罗爱曜的法身跟着。
玉米,也就是施宜玉,这孩子未脱兽性,带了前世做猫的回忆,虽说了一口很标准的人话,吃着荤素不忌的人饭,可细枝末节处还是能看出他仍在适应新的身体。蒋念琅摸施宜玉的脑袋时,施宜玉会下意识眯眼,仿佛头上还有耳朵,受人类磋磨。那一对亮蓝色的眼睛只有熟悉的人能见着,寻常人类只会看见施宜玉与罗爱曜皆是黑眸。蓝幽幽猫眼像燃了磷火,入了夜就鬼气森森,施宜玉只是在农庄的庭院里玩耍,好几次瞥过来都骇住这边一家三口。
左边大锅煮藿香野生河鲜,右边大锅煮柴火鸡,三盘炒菜,一份甜汤,再加一份红糖糍粑。
“施霜景,我们都很关心你过得怎么样。佛子总归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明天他带我们参观寺庙,他的事我们明天再听。你这些年还好吗?音乐工作室要我们帮忙么?”郎放筷子不停,将重心拉回施霜景身上。现在的施霜景还算人类么?他还算是这些人里唯一一位人类么?就连施霜景也不清楚了。
施霜景能在这群人里做永远的小辈,可以是外甥,也可以是弟弟。这一问好像将他拉回高三时光,那段冒险激昂的日子。
施霜景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在小公司当了三年会计,前两年挺忙,但也学到不少东西;第三年老板抽风,我咬牙干到不能再干才辞职……之后,就是怀玉米了,那时候还经常找放哥问些事情,谢谢放哥。”
“生完玉米我就解放了!罗爱曜很会带孩子!刚开始我有些犯分离焦虑,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去拿了个cpa证,没想到寺庙成立了竟然有用。”
施霜景给玉米夹鱼,考虑到桌上有大人和小孩不太能吃辣,所有菜的调味都很克制,难为大厨了,还好大厨水平过硬,微辣也做得很香。施宜玉特别会抿鱼刺,吃着吃着就小手牵出鱼刺来,放在餐巾纸上,不需要大人操心。
施霜景继续道:“我一开始还有些担心,搬到山里不方便我工作,开车去d市市中心起码要一个半钟头。我们大概是玉米出生三个月以后就搬来这里了,莲相寺应该是去年春节以后正式对外开放。他们前期筹备时就招会计,我拿了cpa证书,可以审核账目和盖章,我就随便投了投寺庙的会计岗,没想到真的中了。”施霜景还说,他投寺庙会计完全是心血来潮,一起床便拿着自己简历去找住持。是后来施霜景才知道,虽然罗爱曜没有披露他就是佛子,可莲相寺筹备过程中,罗爱曜与“卓逸纶”这个身份出了不少力,施霜景的身份也自然而然被介绍了。住持担心让施霜景做会计是开后门,佛子托梦也不行啊,所以施霜景试岗了足足一年才转正,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施霜景以自己的品性自证。
“莲相寺分外院和内院,外院接受捐赠,也有一些文创项目。内院是佛子的密严伽蓝,一般不接受捐赠,收入还是走罗爱曜的老路。所以,我管的基本是外院的收入和整个寺的支出,一个月的工资一万块,每半年还要公示一次。”施霜景碗里的红糖糍粑又不翼而飞了,罗爱曜吃完从施霜景碗里夹来的红糖糍粑,晚餐收工,施霜景觉得罗爱曜幼稚又可爱,一点不带变的。施霜景做音乐的收入要更多一些,“我靠寺庙会计的工资根本养不起玉米,幸好歌曲版权费有点说法。”施霜景说。
“家里支出明明都走的是我的账……”罗爱曜吃饱了,就去一旁陪玉米吃饭。玉米的小脸因咀嚼而半鼓,他可是陪客人吃饭的好主陪,一顿饭能从头吃到尾的。
施霜景讲完自己的情况,反客为主,追问蒋良霖和郎放的事业发展情况。他选了一个不赚钱但能盘清商业逻辑的专业,谈话间,郎放意识到施霜景已长大、成熟,甚至能独当一面了。罗爱曜对他的爱人、孩子都很骄傲,他本就是骄傲的人,再一想到自己将他们都养得那么好,就更骄傲了。
第182章 来福浩寺篇(三)
幸福是否会腐蚀一个人的目标与行动力?会不会对非人类亦是如此?
首先来看看对幸福的定义。从古希腊的eudaimonic,即强调人实现美德潜力的充分可能性;再到近代的享乐观念,幸福从精神性回归到私人生产生活中,与周围的物质相互关联;再到现代的无限细分,个体对幸福与功能的循环定义,一个人有能力也有权利获得自我能够感受到的福祉,幸福不仅是感受,也是一种对个体发展与自由的许诺。
罗爱曜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他跟什么什么家之类的很难搭界,但他很难不为自己与施霜景的“结扣”寻找正当性。他想的观念,有多少是托生于人类的语言?在他人能理解的范畴之外的东西,真的存在么?罗爱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他们能算是某种物种么?为什么罗爱曜觉得或许每一位佛都混沌得无法称作一种单一物种——他甚至不能认为自己的后代与自己也是“一脉相承”的。然而他依旧愿意付出那么那么多。将自己降为一个人类的层面,即便不是真的成为人类,但体验到幸福,或是实现幸福,一步一个脚印,这是一种低级却清晰的存在方式,像熊在泥地上留下的笨拙掌坑,像鸟在天上飞掠留下的白色排泄物,像粗粝的遗骨,像雄蕊雌蕊相依。
在佛的世界,佛国是什么?佛的存在意义是否应该只放在佛的环境中论证?可罗爱曜觉得好像他们都享有对时间的同一种无可奈何,罗爱曜亦很难将他的世界、他的观念尽数翻译成人类可以理解的概念。从人的视角理解佛,和从佛的视角理解佛,基本是两样东西。罗爱曜像童话故事里的魔豆,从地球的地面上生根,发芽生长到无限高度,可他抵达的不是另一星球,而是那个套叠的、不可论证的佛国世界。罗爱曜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唯一。是否是唯一,这似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单一变成了族群这一象征意义。罗爱曜出于所有清晰和所有不清晰的目的,与施霜景锁成浑然天成的玉扣,从镜花水月里拎起来的一对环,原来那对面不是虚幻。罗爱曜留下来的意义似乎是将当年那些全靠人类“猜”的成分统统厘清,拥抱一种有限的精确性。
从这一目标而言,罗爱曜与这现代有可以和鸣的基础。也因此,他能以某种不谦卑但也不残酷的方式与所有物种相存。罗爱曜远超“聪明”这一定义,以漫长的时间尺度来看,他更多为人所赞叹的竟然是某种乖戾中的恒久耐心。认识他的人不会为他选择这种归隐生活感到怪异,但也不会为他某天突然惹出的动静而惊诧。既不是守护者风范,也不是定时炸弹隐患。佛是如花如雾不可依的。佛与佛母佛子是不可言的一团和气。
一只小手触到罗爱曜脸侧,那年刚学会说话不久的施宜玉说:“爸爸,眼睛。”施宜玉是说他们有着一样的眼睛。
山中雨季,溪水险成洪,施霜景随僧众一同抢救寺中不可泡水的建筑材料,身滴泥汤,施霜景对罗爱曜说:“好事多磨。”
罗爱曜推算当年他离开赤泉的日子,应是桂月初,即农历八月初。他后将自己的生日定为九月八日,才将吃完施霜景的生日蛋糕,就又能吃上罗爱曜的生日蛋糕,真是便宜施宜玉了。
今个夏夜,罗爱曜牵着饭饱的施宜玉在山间散步、放电,一旁跟了个十六岁的蒋念琅,活脱脱是山里神仙出游的氛围,可蒋念琅和施宜玉一碰见,就有了幼稚的拍档。罗爱曜看蒋念琅瞪着一对龙的眼睛随着施宜玉一同找蛇,小佛子感官发达,左边碰碰,右边嗅嗅,反正受不了伤。施宜玉又找见蛇了,罗爱曜提醒他,不要玩这些生物。施宜玉捋直了舌头说:“每天出来都要找东西送妈妈。”
“送花吧。”罗爱曜说。
“天天都送花。”施宜玉说。
“你们还怪浪漫的。”蒋念琅说,“请玉米同学带我去找花,我很久没给爸爸妈妈送花了。”
蒋良霖一家将在山中住一周。罗爱曜不负责蒋良霖的禅修疗愈,蒋良霖直接对接莲相寺的首座,安排禅修活动。罗爱曜倒是愿意带龙女蒋念琅闭关一周,古有龙女成佛的典故,蒋念琅十年前讲义气做他护法,现在蒋念琅心生困念,罗爱曜很有义务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