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自齐王去后,她便一夜间白了头发,原本的容颜生出了数道皱纹,带着些残忍的冷。
陈太后自裴彧登基后,便避居佛堂,甚少出来。
明蕴之:“太后娘娘今夜来此,是想要做什么?”
陈太后未发一言,拍了拍手,让宫女押了一人上来。
明蕴之一眼便认出那是她封后位时调任来的宫人之一。因为做事老实本分,手脚勤快,一直留在宫中伺候,还算得信赖。
那宫女见了她便瑟瑟发抖,好似惧t怕至极。
“皇后娘娘,奴婢,奴婢……”
陈太后绕到她身后,按住她肩头,道:“说罢。”
不知她使了什么手段,那宫女对她怕极,连哭都不敢再哭,跪地一五一十将一切都交代了清楚。
“是……是皇后娘娘母家的人,”她瑟缩着开口:“奴婢只是收了银子,将药材放入了娘娘的膳食中而已!奴婢验过了,那其中无毒,那人也只说是家中襄助,只是能助人有孕的补品,想来……想来娘娘也是想要子嗣的!”
她话音方落,便有人送上瓷瓶,交予明蕴之查看。
明蕴之闭上双眼,静静听着那宫女交代了齐全。
何时被收买,如何联络的,其中人证、物证俱在,脉络清晰,无可抵赖。
太医院院判亲验,此药用处为何,又如何伤身。
明家人的罪证,一如方才所闻,从头至尾,她听了全程。
“为什么?”
若干人等从宫中离开,明蕴之睁开双眼,看向陈太后:“太后娘娘,这是为我答疑解惑来了?”
陈太后:“我可怜你。”
她的眼神里,带着真实的哀切:“天底下,哪有父母不心疼自个儿的孩子呢?”
“——哪有父母,会不心疼自个儿的孩子的!”
她痛而挥掉了茶盏,双眸含泪:“你没了孩子,你的心可痛?你可知晓我亲子所逝时,我的痛心?”
她就是要裴彧和明蕴之也尝尝,所谓丧子之痛。
陈太后捂住胸口,一步步走近:“我的晟儿做错了什么?他还那么年轻,如果不是裴彧,如果不是你——”
她的儿子那样好,折在了倭寇手中,而裴彧凭什么登临帝位,人生美满?
她千拦万拦,不让裴晟跟着裴彧出行,是明蕴之这个太子妃出言相劝,才让裴彧点头,带着裴晟出去。
他若能安安稳稳留在京城,又如何会有此等祸事!
裴彧,明蕴之……这二人夺走她唯一的儿子,她又如何能置身事外,笑脸相对?
她又做了什么,她只不过是好心地让这个糊涂人,没再做个糊涂鬼而已。
临去前,她道:“你是罪臣之女,又刺伤帝王,犯下重罪。你本就活不成了。”
“你很在意你的妹妹……是不是?”
陈太后从袖中取出一个药瓶,道:“你也是个可怜的孩子,我可怜你,这药见效快,不会让你再吃苦头。”
……
明蕴之看着她所留下的药瓶,独坐至天明。
她原以为自己会痛哭一场,可事到如今,竟眼中干涩,像是将泪流了个干净。
天刚破晓之时,她站起身来,将殿中窗户一一关上,不让那日头再刺伤双眼。
短短的一段路,像是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
她早就觉得很累了。
在刺伤裴彧之前,她就没想过要再苟活下去。
这一生可怜、可笑、可悲、可叹。到了最后,她竟亲手伤了这世间,真心护着她的人。
裴彧会醒来吗?
会的吧。
陈太后没骗她,她能清楚感觉到浓倦的困意,手中的烛台变得太沉太沉,终于在不知何时,她失了力气。
火焰席卷了整个永寿宫,将那些干净的、污秽的,所有的曾经与过往,都焚烧殆尽。
明蕴之好似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
她似乎真的死了,却又好像没死。
她看着男人重伤未愈,于半毁的永寿宫前吐出了几口鲜血,再度陷入昏迷。
又看着他下令斩杀了许多许多人,陈府血流成河,甚至杀了一个护国寺的僧人。那些咒骂、逼迫她的朝臣,也被贬斥流放,朝中一时人人自危。
有传言说陛下疯魔,乃是昏君行径,也有人道,陛下只是借机肃清朝野,以雷霆手段震慑朝堂,收揽权柄而已。
明蕴之想说不对。
他不是这样的人,可她无法开口,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思考都变得格外困难。
她只是一缕,未曾去往阴间的幽魂而已。
陈太后是怎么死的,她不曾看到。
陈太后住在佛堂之中,或许是因为佛堂清静之地,她一个鬼魂进不去。她只知道,宫中人人对此事闭口不提,讳莫如深,好似很恐怖似的。
后来,裴彧辍朝数日,大行巫蛊之术,颁布诏令广招术士,为先皇后招魂。他不住富丽堂皇的养心殿,不住是历代帝王寝宫的紫宸宫,日日流连在被焚毁的永寿宫,拿着些仅存的旧物出神。
朝中上书之人众多,北凉战事尚且胶着僵持,帝王如此荒唐行事,大周将亡矣!
直到一日,早已是忠武王妃的姚玉珠带着快满岁的儿子进宫,将襁褓丢在了裴彧怀中。
她满面怒容,斥道:“若裴晟和二嫂还在,瞧见你这形容,该要如何失望!你清醒一些,逝者已逝,难不成你此生,就要一辈子这么沉湎下去?”
孩子嗷嗷啼哭了起来,唤回了男人些许神志,他低低抬手,触碰着那柔嫩肌肤上的泪水。
“生者如斯,陛下的眼中,可还有这天下哀哀哭嚎着的万千生灵?”
姚玉珠:“你看看铖儿,他已经会叫爹,会叫娘,也会叫伯伯了。”
“伯、伯啵啵……”
那孩子便哭着,手从襁褓中探出,抓住了男人粗砺的指腹。
裴彧抱过他的,在明蕴之刚被查出身孕之时,他去了忠武王府,学着抱了许久。
那时他想,往后他的孩子若能有这样健壮可爱,该有多好。
“都不在了。”
裴彧哑声道:“她和孩子,都不在了。”
“如果我说,”姚玉珠眼眶潮湿,哽咽道:“我有法子,召回二嫂魂灵呢?”
裴彧猛然抬头,看向她。
裴晟从前一副不学无术的模样,不正经的事儿干多了,手中千奇百怪的书册子也多。她是在整理裴晟遗物时,意外瞧见的。
……
或许是心中有了念想。
裴彧御驾亲征,不到半年,大周铁骑踏平了北凉。大周自此彻底安定,万国臣服。
他将忠武王独子裴铖封为太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数年间,又发生了许多事。
在裴彧的勤政之下,永昌运河成功修建。沟通商贸,往来运输,大周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
他出兵远征,长剑之下亡魂无数,世人听闻大周铁骑之名,无不闻风丧胆。
人们敬仰他,也害怕他。
多年过去,天下人忘却了当初那个被称之为疯魔的帝王,只记得他的强势与独裁,铁血手腕。
可明蕴之还记得。
她看到他在无数个漫长的深夜里,沉寂地看着一盏孤灯,燃至天明。
刻舟求剑般住在数年不变的宫室之中,连花瓶摆放的位置,床帐上的花样,都与从前的临华殿别无二致。
他从未说过想念二字,甚至未曾再提起过那个名字。只有在看到裴铖的时候,才会显露出些许不同的神色。他抚着男孩的发顶,透过他的脸庞,好似看到了许多人。
纷乱的画面之中。
还有……含之。
多年来,含之踏遍山河,于渺茫中追寻着一个幻想。
终于有一日,含之看着鼓动的魂幡,垂泪道:“还在……还在,还有希望!”
她看着含之去了护国寺,见了静山说了什么,不久,便被重兵请离,送去了忠武王府。
还未到三十,却已生出了丝丝白发的含之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咒怨:“为什么不让我救阿姐,为什么!”
姚玉珠拦腰抱住她,泪道:“这世上执迷不悟之人,怎就如此之多……三娘,放下吧。”
不知过了多久,明蕴之又看到了裴彧。
风雪凛冽,长夜未明。
覆了满发霜雪的男人披着件玄黑的大氅,独身上了护国寺。
她一缕亡魂,难进佛寺清静之地。自始至终,她都不知裴彧与含之,究竟寻的是什么法子。
她只记得魂魄消散之前,静山大师隔着远而又远的距离,朝着她的方向,遥遥投来一眼。
……
或许是她命不该绝,一缕残魂,竟真被强留于世,有了转生。
想明白裴彧与含之的重生,是件极轻易的事。
明蕴之落下一滴清泪,看向含之。
含之早已泪流满面。
“阿姐,我们就要到柳园了,”她紧紧抓着阿姐的手,“为何还要执着于往事前尘呢?”
陈太后自裴彧登基后,便避居佛堂,甚少出来。
明蕴之:“太后娘娘今夜来此,是想要做什么?”
陈太后未发一言,拍了拍手,让宫女押了一人上来。
明蕴之一眼便认出那是她封后位时调任来的宫人之一。因为做事老实本分,手脚勤快,一直留在宫中伺候,还算得信赖。
那宫女见了她便瑟瑟发抖,好似惧t怕至极。
“皇后娘娘,奴婢,奴婢……”
陈太后绕到她身后,按住她肩头,道:“说罢。”
不知她使了什么手段,那宫女对她怕极,连哭都不敢再哭,跪地一五一十将一切都交代了清楚。
“是……是皇后娘娘母家的人,”她瑟缩着开口:“奴婢只是收了银子,将药材放入了娘娘的膳食中而已!奴婢验过了,那其中无毒,那人也只说是家中襄助,只是能助人有孕的补品,想来……想来娘娘也是想要子嗣的!”
她话音方落,便有人送上瓷瓶,交予明蕴之查看。
明蕴之闭上双眼,静静听着那宫女交代了齐全。
何时被收买,如何联络的,其中人证、物证俱在,脉络清晰,无可抵赖。
太医院院判亲验,此药用处为何,又如何伤身。
明家人的罪证,一如方才所闻,从头至尾,她听了全程。
“为什么?”
若干人等从宫中离开,明蕴之睁开双眼,看向陈太后:“太后娘娘,这是为我答疑解惑来了?”
陈太后:“我可怜你。”
她的眼神里,带着真实的哀切:“天底下,哪有父母不心疼自个儿的孩子呢?”
“——哪有父母,会不心疼自个儿的孩子的!”
她痛而挥掉了茶盏,双眸含泪:“你没了孩子,你的心可痛?你可知晓我亲子所逝时,我的痛心?”
她就是要裴彧和明蕴之也尝尝,所谓丧子之痛。
陈太后捂住胸口,一步步走近:“我的晟儿做错了什么?他还那么年轻,如果不是裴彧,如果不是你——”
她的儿子那样好,折在了倭寇手中,而裴彧凭什么登临帝位,人生美满?
她千拦万拦,不让裴晟跟着裴彧出行,是明蕴之这个太子妃出言相劝,才让裴彧点头,带着裴晟出去。
他若能安安稳稳留在京城,又如何会有此等祸事!
裴彧,明蕴之……这二人夺走她唯一的儿子,她又如何能置身事外,笑脸相对?
她又做了什么,她只不过是好心地让这个糊涂人,没再做个糊涂鬼而已。
临去前,她道:“你是罪臣之女,又刺伤帝王,犯下重罪。你本就活不成了。”
“你很在意你的妹妹……是不是?”
陈太后从袖中取出一个药瓶,道:“你也是个可怜的孩子,我可怜你,这药见效快,不会让你再吃苦头。”
……
明蕴之看着她所留下的药瓶,独坐至天明。
她原以为自己会痛哭一场,可事到如今,竟眼中干涩,像是将泪流了个干净。
天刚破晓之时,她站起身来,将殿中窗户一一关上,不让那日头再刺伤双眼。
短短的一段路,像是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
她早就觉得很累了。
在刺伤裴彧之前,她就没想过要再苟活下去。
这一生可怜、可笑、可悲、可叹。到了最后,她竟亲手伤了这世间,真心护着她的人。
裴彧会醒来吗?
会的吧。
陈太后没骗她,她能清楚感觉到浓倦的困意,手中的烛台变得太沉太沉,终于在不知何时,她失了力气。
火焰席卷了整个永寿宫,将那些干净的、污秽的,所有的曾经与过往,都焚烧殆尽。
明蕴之好似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
她似乎真的死了,却又好像没死。
她看着男人重伤未愈,于半毁的永寿宫前吐出了几口鲜血,再度陷入昏迷。
又看着他下令斩杀了许多许多人,陈府血流成河,甚至杀了一个护国寺的僧人。那些咒骂、逼迫她的朝臣,也被贬斥流放,朝中一时人人自危。
有传言说陛下疯魔,乃是昏君行径,也有人道,陛下只是借机肃清朝野,以雷霆手段震慑朝堂,收揽权柄而已。
明蕴之想说不对。
他不是这样的人,可她无法开口,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思考都变得格外困难。
她只是一缕,未曾去往阴间的幽魂而已。
陈太后是怎么死的,她不曾看到。
陈太后住在佛堂之中,或许是因为佛堂清静之地,她一个鬼魂进不去。她只知道,宫中人人对此事闭口不提,讳莫如深,好似很恐怖似的。
后来,裴彧辍朝数日,大行巫蛊之术,颁布诏令广招术士,为先皇后招魂。他不住富丽堂皇的养心殿,不住是历代帝王寝宫的紫宸宫,日日流连在被焚毁的永寿宫,拿着些仅存的旧物出神。
朝中上书之人众多,北凉战事尚且胶着僵持,帝王如此荒唐行事,大周将亡矣!
直到一日,早已是忠武王妃的姚玉珠带着快满岁的儿子进宫,将襁褓丢在了裴彧怀中。
她满面怒容,斥道:“若裴晟和二嫂还在,瞧见你这形容,该要如何失望!你清醒一些,逝者已逝,难不成你此生,就要一辈子这么沉湎下去?”
孩子嗷嗷啼哭了起来,唤回了男人些许神志,他低低抬手,触碰着那柔嫩肌肤上的泪水。
“生者如斯,陛下的眼中,可还有这天下哀哀哭嚎着的万千生灵?”
姚玉珠:“你看看铖儿,他已经会叫爹,会叫娘,也会叫伯伯了。”
“伯、伯啵啵……”
那孩子便哭着,手从襁褓中探出,抓住了男人粗砺的指腹。
裴彧抱过他的,在明蕴之刚被查出身孕之时,他去了忠武王府,学着抱了许久。
那时他想,往后他的孩子若能有这样健壮可爱,该有多好。
“都不在了。”
裴彧哑声道:“她和孩子,都不在了。”
“如果我说,”姚玉珠眼眶潮湿,哽咽道:“我有法子,召回二嫂魂灵呢?”
裴彧猛然抬头,看向她。
裴晟从前一副不学无术的模样,不正经的事儿干多了,手中千奇百怪的书册子也多。她是在整理裴晟遗物时,意外瞧见的。
……
或许是心中有了念想。
裴彧御驾亲征,不到半年,大周铁骑踏平了北凉。大周自此彻底安定,万国臣服。
他将忠武王独子裴铖封为太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数年间,又发生了许多事。
在裴彧的勤政之下,永昌运河成功修建。沟通商贸,往来运输,大周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
他出兵远征,长剑之下亡魂无数,世人听闻大周铁骑之名,无不闻风丧胆。
人们敬仰他,也害怕他。
多年过去,天下人忘却了当初那个被称之为疯魔的帝王,只记得他的强势与独裁,铁血手腕。
可明蕴之还记得。
她看到他在无数个漫长的深夜里,沉寂地看着一盏孤灯,燃至天明。
刻舟求剑般住在数年不变的宫室之中,连花瓶摆放的位置,床帐上的花样,都与从前的临华殿别无二致。
他从未说过想念二字,甚至未曾再提起过那个名字。只有在看到裴铖的时候,才会显露出些许不同的神色。他抚着男孩的发顶,透过他的脸庞,好似看到了许多人。
纷乱的画面之中。
还有……含之。
多年来,含之踏遍山河,于渺茫中追寻着一个幻想。
终于有一日,含之看着鼓动的魂幡,垂泪道:“还在……还在,还有希望!”
她看着含之去了护国寺,见了静山说了什么,不久,便被重兵请离,送去了忠武王府。
还未到三十,却已生出了丝丝白发的含之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咒怨:“为什么不让我救阿姐,为什么!”
姚玉珠拦腰抱住她,泪道:“这世上执迷不悟之人,怎就如此之多……三娘,放下吧。”
不知过了多久,明蕴之又看到了裴彧。
风雪凛冽,长夜未明。
覆了满发霜雪的男人披着件玄黑的大氅,独身上了护国寺。
她一缕亡魂,难进佛寺清静之地。自始至终,她都不知裴彧与含之,究竟寻的是什么法子。
她只记得魂魄消散之前,静山大师隔着远而又远的距离,朝着她的方向,遥遥投来一眼。
……
或许是她命不该绝,一缕残魂,竟真被强留于世,有了转生。
想明白裴彧与含之的重生,是件极轻易的事。
明蕴之落下一滴清泪,看向含之。
含之早已泪流满面。
“阿姐,我们就要到柳园了,”她紧紧抓着阿姐的手,“为何还要执着于往事前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