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耳边隐约传来声低笑,又似叹息。
有人捏了捏她耳朵, 半恼半叹:“身子倒是诚实。”
明蕴之不理, 一头埋进带着韧性的柔软之中, 暖调的香气将她从虚无的云端上承托而下,慢慢落入了现实。
一夜好眠。
她醒来时,被窝中还热乎乎的, 温暖又软和。
她想, 哪怕是在侧屋, 睡得也很安稳嘛。春日逐渐到来, 没了前些日子的严寒,便是没有裴彧,她也睡得舒舒服服。
青芜青竹两个为她端了水来净面漱口, 等到将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秋朔带着一个小食盒来,请她品尝。
明蕴之问:“这是何物?”
秋朔揭开食盒,道:“只是寻常点心,属下看样式别致,送来与娘娘一尝。”
明蕴之瞧了一眼,里头盛着几块糕点,雕刻得跟花儿似的,的确精巧。
她尝了一口,入口绵密细滑,甜而不腻,甚至有着些许她喜爱的酸甜在。
“这是用什么做的?”明蕴之平日用糕点不多,此时却多吃了几块:“像是有红枣、山药……”
更多的,她尝不出来了。好像有一丝药味儿,像是药膳,却被中和得很好,并不让她反感。
秋朔:“属下不懂糕点,只知其用了不少名贵之物,有益气补血之效,娘娘若爱吃,日后常备上便是。”
明蕴之应了,她让青竹拿了赏钱,道:“这糕点我喜欢,是谁想的方子?该赏。”
青竹轻快地“哎”了一声,去了。
秋朔眉头耸了耸,到底没说什么。等青竹拿了赏银来,他将其收入袖中,只觉为难。
拿出来不是,收起来更不应该,他揣着那赏银,塞给了夏松。
夏松:“做什么?”
“你就别管了,总归这是娘娘赏的东西,你去给殿下。”
秋朔义正辞严:“我这段时日伺候娘娘,不能离开太久。”
……
明蕴之发现,裴彧忙了起来。
他从前也忙,但或许是这阵子日夜待在一处惯了,骤然离开许久,白天黑夜里不见人,多少有些不适应。
裴彧白日里早早去了府衙,便是不出门,也常有见客,在书房中一待就是一日。一日三餐里,顶多只有一餐能与她共用。
明蕴之瞥见过有些被送来的密信,上头画着弯弯绕绕的符号,被送去给后院的綦舒。
除此之外,男人常常看着舆图,目光落在沿海之处,沉默不语。
这些事,裴彧倒是没瞒过她。
她知晓青州边界常年有着倭寇侵扰,这几年来,朝廷下拨的军费越来越高,倭寇却如野火烧不尽的草,春风一吹,便又再次席卷而来。
二月过了大半,冰雪消融,春意盎然的同时,那些倭寇的船只怕也要再次登上大周疆域了。
到了夜里,因着她的月事,两人也不能做些什么。裴彧回来得晚,常常在她不知道的时候躺在她身侧,又在天还未亮时便起了身。
若非青芜告诉她,她怕是都觉察不到裴彧还回来过。
平静的日子过得飞快,花灯节那日,裴彧仍旧不在宅中。
齐王倒是在,他和姚玉珠打扮得靓丽,如出一辙的装饰,腰间还别出心裁地佩戴着一模一样的玉珏,瞧着便是一对璧人。
姚玉珠拉着明蕴之梳妆打扮,念念叨叨:“别听裴晟说什么出去要低调简朴,咱们这么多护卫随行,还能丢东西不成?好容易赶上一回热闹,自然要漂漂亮亮的才是。”
齐王冤枉:“我哪儿是不让你和二嫂打扮?外头人挤人的,街道又不比京中宽敞,装饰多了走路都不方便。”
“你不会护着我啊,”姚玉珠哼了一声:“前儿还跟我保证出去放花灯时,不会让人挤着我的。”
小夫妻的私房话此时说出来,齐王还有些脸红。但见二嫂打趣地从镜中看着他俩,齐王缩了缩脖子,转身出去:
“……不跟你一般见识,你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一会儿出去别说脑袋沉就行。”
“哎呀哎呀,你快出去吧,去瞧瞧二哥怎么还没回来?天都要黑了……”
姚玉珠将人推出去,继续坐在铜镜前欣赏,对明蕴之道:“阿姐生得这么好看,再这么一装扮,定然是花灯节上最亮眼的女娘!”
明蕴之哭笑不得:“我要那么亮眼做什么,寻常便好。”
“不是我说……”姚玉珠眨了眨眼,“阿姐这个姿容,寻常不起来的。更何况今日……”
“今日如何?”
明蕴之趁她不注意,悄悄取下来一两只珠钗,她给青芜使了个眼色,青芜迅速地将其放回妆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
姚玉珠笑开:“今日是花灯节啦!一年只有一回,咱们往后可不一定会再来豫州的!”
她看着窗外的天色,已是黄昏,像是在等着什么。
“外头早已热闹起来了,咱们先去吧。”
明蕴之当她早已迫不及待,善解人意道:“不必等殿下,兴许他正忙着,抽不出空来。”
姚玉珠犹豫了会儿,挽上明蕴之的手,甜甜道:“无妨,我陪阿姐!”
明蕴之笑了笑,三人一道出了门。
姚玉珠撞了撞齐王的胳膊,大大的眼睛飞快地转着。齐王低低地“哎哟”几声装着可怜,两人打着眉眼官司,差点让明蕴之发现。
好在明蕴之被热闹的灯会吸引了目光。
几人都不是第一次看花灯了,此处与京中的灯会多有不同,更多些热闹的民间气息。
春寒未褪,灯彩挂于大街小巷,将寒意驱散。各式各样的灯笼悬挂在屋檐下。寓意不同,却都带着百姓美好向往的剪纸贴花被灯笼中的火光映照出来,宛如人间星海。
稍行几步,便能瞧见如织的人潮,孩童手上提着可爱的兔灯鱼灯,追逐打闹着,明蕴之扬了扬唇角,想到了许久未见的裴吃。
不知那呆兔子记不记得主人,在东宫可还安好。
她想,没将裴吃送出去,真是个极正确的决定。
姚玉珠见她看得入迷,刻意引着她往最繁华的街道上走,扬声道:“阿姐你瞧,这个多好看呀。”
齐王:“想买就买嘛,一个劲儿地看,可怜兮兮的。”
姚玉珠骄傲地扬起下颌:“自然是要你主动提出给我买。”
两人蹲在小摊前,开始争论哪一盏更为特别。
明蕴之手中提着自己做的兰花灯,没去凑这个热闹,站在一旁等她。
喧闹之中,她心里却格外宁静。
灯廊下,淡绯色长裙的女子衣角绣兰,发钗斜簪鬓边,温婉的眉眼映着点点灯火,从容而独立,似空谷幽兰般自有一番清雅之气。
这气质自然吸引了不少人,有郎君只多瞧了一眼,便红了脸颊。她衣着富贵,却不显庸俗,那些价值千金的首饰都被她映衬得黯淡,任何人瞧了,眸中都只能停留住她一个。
年轻郎君犹犹豫豫,终于在伙伴的鼓励下上前几步,想要搭话,还未靠近,便被一个高大的身影拦住了去路。那人衣着寻常,好似只是无意中绊着了他的脚步,目光扫了过来。
被拦住的瞬息,那郎君便哑了声音,一股自心底而生出的深寒笼罩着他,手上的花灯掉落在地,他狼狈地蹲身去捡。等他捡起花灯,再想去瞧,那灯廊下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像是他在艳色的夜里,做的一场梦。
明蕴之是被不远处的河岸给吸引住的。
她与姚t玉珠说了一声,先一步往岸边去。随着人潮缓慢前行着,身边跟着护卫和随侍,倒没人能挤着她。
那处聚集着几个杂耍艺人,喷火的,踩高跷的,甚至蹦得老高能在空中翻好几个跟头的,明蕴之看得热闹,从荷包中摸出一块碎银扔了过去。
“多谢夫人!”
像是领班的人发了话,口中喷过火,手上帕子一扔,眨眼间,一支兰花珠钗便出现在手中,递与她。
“我瞧此物与夫人有缘,请夫人收下!”
青芜接过珠钗,叹道:“虽不是什么宝石,但这刻出来的模样还真挺像呢!”
明蕴之弯了弯眼睛:“那你给我戴上。”
托姚玉珠的福,她脑袋上已经够多了,不差这一支。
沿着河岸,一个还不及她腰高的小娘子正叫卖着河灯,瞧见她,笑嘻嘻道:“夫人可想放河灯?五文钱一个,童叟无欺,我和哥哥亲手做的!”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河面上已飘了些河灯,大多是莲花状的。明蕴之起了兴致,挑了挑,问:“小妹妹,可有兰花?”
“巧了,”小娘子从竹篮中掏出一盏,递到她身前:“夫人想要的,可是这种?”
明蕴之忍不住扬唇:“是,就要这个了。”
小娘子机灵道:“可需要我帮夫人放入河中?”
明蕴之摸了摸她的小髻,点头:“这么会做生意呀?”
她穿着长裙,身上珠钗又多,不方便躬身。那小娘子动作很快,点了烛火,道:“河灯会将夫人的思念带去,给远方亲人的。”
有人捏了捏她耳朵, 半恼半叹:“身子倒是诚实。”
明蕴之不理, 一头埋进带着韧性的柔软之中, 暖调的香气将她从虚无的云端上承托而下,慢慢落入了现实。
一夜好眠。
她醒来时,被窝中还热乎乎的, 温暖又软和。
她想, 哪怕是在侧屋, 睡得也很安稳嘛。春日逐渐到来, 没了前些日子的严寒,便是没有裴彧,她也睡得舒舒服服。
青芜青竹两个为她端了水来净面漱口, 等到将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秋朔带着一个小食盒来,请她品尝。
明蕴之问:“这是何物?”
秋朔揭开食盒,道:“只是寻常点心,属下看样式别致,送来与娘娘一尝。”
明蕴之瞧了一眼,里头盛着几块糕点,雕刻得跟花儿似的,的确精巧。
她尝了一口,入口绵密细滑,甜而不腻,甚至有着些许她喜爱的酸甜在。
“这是用什么做的?”明蕴之平日用糕点不多,此时却多吃了几块:“像是有红枣、山药……”
更多的,她尝不出来了。好像有一丝药味儿,像是药膳,却被中和得很好,并不让她反感。
秋朔:“属下不懂糕点,只知其用了不少名贵之物,有益气补血之效,娘娘若爱吃,日后常备上便是。”
明蕴之应了,她让青竹拿了赏钱,道:“这糕点我喜欢,是谁想的方子?该赏。”
青竹轻快地“哎”了一声,去了。
秋朔眉头耸了耸,到底没说什么。等青竹拿了赏银来,他将其收入袖中,只觉为难。
拿出来不是,收起来更不应该,他揣着那赏银,塞给了夏松。
夏松:“做什么?”
“你就别管了,总归这是娘娘赏的东西,你去给殿下。”
秋朔义正辞严:“我这段时日伺候娘娘,不能离开太久。”
……
明蕴之发现,裴彧忙了起来。
他从前也忙,但或许是这阵子日夜待在一处惯了,骤然离开许久,白天黑夜里不见人,多少有些不适应。
裴彧白日里早早去了府衙,便是不出门,也常有见客,在书房中一待就是一日。一日三餐里,顶多只有一餐能与她共用。
明蕴之瞥见过有些被送来的密信,上头画着弯弯绕绕的符号,被送去给后院的綦舒。
除此之外,男人常常看着舆图,目光落在沿海之处,沉默不语。
这些事,裴彧倒是没瞒过她。
她知晓青州边界常年有着倭寇侵扰,这几年来,朝廷下拨的军费越来越高,倭寇却如野火烧不尽的草,春风一吹,便又再次席卷而来。
二月过了大半,冰雪消融,春意盎然的同时,那些倭寇的船只怕也要再次登上大周疆域了。
到了夜里,因着她的月事,两人也不能做些什么。裴彧回来得晚,常常在她不知道的时候躺在她身侧,又在天还未亮时便起了身。
若非青芜告诉她,她怕是都觉察不到裴彧还回来过。
平静的日子过得飞快,花灯节那日,裴彧仍旧不在宅中。
齐王倒是在,他和姚玉珠打扮得靓丽,如出一辙的装饰,腰间还别出心裁地佩戴着一模一样的玉珏,瞧着便是一对璧人。
姚玉珠拉着明蕴之梳妆打扮,念念叨叨:“别听裴晟说什么出去要低调简朴,咱们这么多护卫随行,还能丢东西不成?好容易赶上一回热闹,自然要漂漂亮亮的才是。”
齐王冤枉:“我哪儿是不让你和二嫂打扮?外头人挤人的,街道又不比京中宽敞,装饰多了走路都不方便。”
“你不会护着我啊,”姚玉珠哼了一声:“前儿还跟我保证出去放花灯时,不会让人挤着我的。”
小夫妻的私房话此时说出来,齐王还有些脸红。但见二嫂打趣地从镜中看着他俩,齐王缩了缩脖子,转身出去:
“……不跟你一般见识,你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一会儿出去别说脑袋沉就行。”
“哎呀哎呀,你快出去吧,去瞧瞧二哥怎么还没回来?天都要黑了……”
姚玉珠将人推出去,继续坐在铜镜前欣赏,对明蕴之道:“阿姐生得这么好看,再这么一装扮,定然是花灯节上最亮眼的女娘!”
明蕴之哭笑不得:“我要那么亮眼做什么,寻常便好。”
“不是我说……”姚玉珠眨了眨眼,“阿姐这个姿容,寻常不起来的。更何况今日……”
“今日如何?”
明蕴之趁她不注意,悄悄取下来一两只珠钗,她给青芜使了个眼色,青芜迅速地将其放回妆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
姚玉珠笑开:“今日是花灯节啦!一年只有一回,咱们往后可不一定会再来豫州的!”
她看着窗外的天色,已是黄昏,像是在等着什么。
“外头早已热闹起来了,咱们先去吧。”
明蕴之当她早已迫不及待,善解人意道:“不必等殿下,兴许他正忙着,抽不出空来。”
姚玉珠犹豫了会儿,挽上明蕴之的手,甜甜道:“无妨,我陪阿姐!”
明蕴之笑了笑,三人一道出了门。
姚玉珠撞了撞齐王的胳膊,大大的眼睛飞快地转着。齐王低低地“哎哟”几声装着可怜,两人打着眉眼官司,差点让明蕴之发现。
好在明蕴之被热闹的灯会吸引了目光。
几人都不是第一次看花灯了,此处与京中的灯会多有不同,更多些热闹的民间气息。
春寒未褪,灯彩挂于大街小巷,将寒意驱散。各式各样的灯笼悬挂在屋檐下。寓意不同,却都带着百姓美好向往的剪纸贴花被灯笼中的火光映照出来,宛如人间星海。
稍行几步,便能瞧见如织的人潮,孩童手上提着可爱的兔灯鱼灯,追逐打闹着,明蕴之扬了扬唇角,想到了许久未见的裴吃。
不知那呆兔子记不记得主人,在东宫可还安好。
她想,没将裴吃送出去,真是个极正确的决定。
姚玉珠见她看得入迷,刻意引着她往最繁华的街道上走,扬声道:“阿姐你瞧,这个多好看呀。”
齐王:“想买就买嘛,一个劲儿地看,可怜兮兮的。”
姚玉珠骄傲地扬起下颌:“自然是要你主动提出给我买。”
两人蹲在小摊前,开始争论哪一盏更为特别。
明蕴之手中提着自己做的兰花灯,没去凑这个热闹,站在一旁等她。
喧闹之中,她心里却格外宁静。
灯廊下,淡绯色长裙的女子衣角绣兰,发钗斜簪鬓边,温婉的眉眼映着点点灯火,从容而独立,似空谷幽兰般自有一番清雅之气。
这气质自然吸引了不少人,有郎君只多瞧了一眼,便红了脸颊。她衣着富贵,却不显庸俗,那些价值千金的首饰都被她映衬得黯淡,任何人瞧了,眸中都只能停留住她一个。
年轻郎君犹犹豫豫,终于在伙伴的鼓励下上前几步,想要搭话,还未靠近,便被一个高大的身影拦住了去路。那人衣着寻常,好似只是无意中绊着了他的脚步,目光扫了过来。
被拦住的瞬息,那郎君便哑了声音,一股自心底而生出的深寒笼罩着他,手上的花灯掉落在地,他狼狈地蹲身去捡。等他捡起花灯,再想去瞧,那灯廊下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像是他在艳色的夜里,做的一场梦。
明蕴之是被不远处的河岸给吸引住的。
她与姚t玉珠说了一声,先一步往岸边去。随着人潮缓慢前行着,身边跟着护卫和随侍,倒没人能挤着她。
那处聚集着几个杂耍艺人,喷火的,踩高跷的,甚至蹦得老高能在空中翻好几个跟头的,明蕴之看得热闹,从荷包中摸出一块碎银扔了过去。
“多谢夫人!”
像是领班的人发了话,口中喷过火,手上帕子一扔,眨眼间,一支兰花珠钗便出现在手中,递与她。
“我瞧此物与夫人有缘,请夫人收下!”
青芜接过珠钗,叹道:“虽不是什么宝石,但这刻出来的模样还真挺像呢!”
明蕴之弯了弯眼睛:“那你给我戴上。”
托姚玉珠的福,她脑袋上已经够多了,不差这一支。
沿着河岸,一个还不及她腰高的小娘子正叫卖着河灯,瞧见她,笑嘻嘻道:“夫人可想放河灯?五文钱一个,童叟无欺,我和哥哥亲手做的!”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河面上已飘了些河灯,大多是莲花状的。明蕴之起了兴致,挑了挑,问:“小妹妹,可有兰花?”
“巧了,”小娘子从竹篮中掏出一盏,递到她身前:“夫人想要的,可是这种?”
明蕴之忍不住扬唇:“是,就要这个了。”
小娘子机灵道:“可需要我帮夫人放入河中?”
明蕴之摸了摸她的小髻,点头:“这么会做生意呀?”
她穿着长裙,身上珠钗又多,不方便躬身。那小娘子动作很快,点了烛火,道:“河灯会将夫人的思念带去,给远方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