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在逃白月光 第17节
皇帝让她经肃方台入宫,无非就是要给她一个下马威,可他似乎不明白,弱者不止有畏惧和服从,还有爱和恨。
这两种最原始的情绪比任何谋求都直白易得,简单到像网兜里的小虫,即便会因卑弱长久陷困,可只要得一丝罅隙,便会本能地、不要命地往外钻,断翅斩腿也不会停下。
陆知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公主,您没事吧?”
姜妤回神,笑了一下,“没事。”
陆知行担忧道,“您以后打算怎么办?”
姜妤笑笑,抬起清目,“多谢少卿帮我这样多,天命如此,终归挣不脱罗网,有什么机会便做什么事吧,总归不算白活一场。”
*
裴疏则阔步去往殿中,褚未亦步亦趋,生怕他想不开,低声开解,“那陈兆年逾四十,死了亡妻,后院里光小妾就有十二三,姜姑娘还没他的庶长子大,不会是真心想嫁的。”
裴疏则停下,语气惑然,“未叔与我说这作甚?”
褚未跟着他刹住脚步,“殿下伤势未好,不能动怒。”
裴疏则冷笑了声,“为一个时刻想我死的人动怒,我还没那么傻。”
他说罢,再不回顾,径直入席。
暮色四合时,皇帝才姗姗来迟,携皇后和郑贵妃赴宴,众人见礼后,都各自归了座。
所有人都各怀鬼胎,可等歌舞之声响起,舞女长袖翩翩时,倒也演出了几分祥和太平的景象。
“此次家宴,也是给疏则接风,”皇帝率先举起酒杯,笑吟吟道,“你只用三个月,便收复大榆关,彻底解决了边防战乱,朕得敬你一杯,替边疆百姓谢你。”
裴疏则起身道不敢,仰头将杯中酒水饮尽。
“疏则不知道吧,今日还有一桩喜事,”皇帝转向姜妤,“玉成是朕唯一的女儿,朕心甚爱之,可玉成大了,民间都说‘女大不中留’,朕即便不舍,也不得不考虑她的婚事,她和陈司马二人皆有意,朕也乐于成人之美,婚期就定在下月初二,太常寺精心挑选的上上吉日。”
听到“二人皆有意”几个字时,褚未的心脏险没蹦出胸口,生怕裴疏则当庭把酒盏捏烂。
幸而裴疏则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陈兆自得起来,赶忙离席叩首,说了一筐感念皇恩的漂亮话。
姜妤也该起来,可她懒怠动弹,素手仍捻着银筷子,慢吞吞道,“这琥珀核桃仁好吃,陛下若心疼我,就把厨子予我陪嫁了去吧。”
陈兆连忙剖白心迹,“公主若喜欢,臣便将臣名下山庄全都种满核桃,天天给公主做。”
一句话说的旁人都笑起来,纷纷打趣,一时间竟充满了快活的气息,姜妤也觉得可笑,无声一哂,专心吃饭。
皇帝眉头微挑,转向裴疏则,“疏则以为你妹妹这桩喜事如何?”
裴疏则从喝了酒就一直安静,乍被提及,抬起双目,漆黑凤眸不见底里,翘了翘纤薄唇角,笑里浸着丝丝凉气,“妹妹满意,就没什么不好的。”
“朕就知道你会高兴,”皇帝道,“朕近日来精神不济,你们一向兄妹情深,待出嫁那天,就由你送玉成出阁吧。”
裴疏则应了,“陛下放心,臣会办好差事。但臣有句话,还想问问妹妹。”
他闷了口酒,看向姜妤,“妹妹的公主府和亲前就已修缮好,先前也住过一阵子了,不知待嫁这段时日是住在宫里,还是住在公主府呢?”
殿内一时静寂下去,姜妤顿住,无声望了眼周围,唯有陈兆不知底里,帝后二人神情都有些尴尬,褚未和芳枝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皇帝率先开口,将问题抛给她,“玉成,你觉得哪里住得惯?”
案上精致餐食顿时没了滋味,姜妤放下银箸,看向裴疏则。
裴疏则也看着她,“妹妹若想住公主府,今晚我正好顺路送妹妹回去。”
第17章 大婚靖王送来的贺礼是陈兆的人头
姜妤呼吸微滞,不知为何,品出了几分试探的意味。
无非是她从他手里逃走,又被皇帝抓回来,再被迫嫁出去,一眼就能看穿的经过,有何试探的必要。
难不成她选公主府,裴疏则还能让皇帝把赐婚的圣旨吃回去?她倒怕裴疏则会吃了她。
皇帝还在等她的态度,姜妤道,“不必了,宫里就很好。”
心中猜测有了答复,因元宵遇刺尚未痊愈的伤口又在隐隐作痛,牵连着肺腑一道涌起血腥气,裴疏则冷冷凝眸,指节绷紧,森然泛白。
皇帝道,“如此甚好,你也正好陪陪你母后,”他轻嗽两声,“朕有些疲累,先回去了,你们各自尽兴吧。”
众人正欲起身相送,却见郑贵妃宫中的内监匆匆进来,附耳与她说了几句话。
郑贵妃温静面孔转为惊惶,急急离席上前,敛裙跪下,“陛下,王妃派人传话说,永儿得了急症,一直在发烧。”
皇帝面色微变,“立刻着人,送太医去王府给永儿瞧病。”
郑贵妃红了眼圈,哀声恳求,“臣妾放心不下,想亲自去照顾永儿,求陛下允准。”
她话音未落,已掉下泪来,像极了先前说要为他殉葬时的模样,皇帝见她实在可怜,便松了口,“也罢,王妃一人恐也难支应,你去吧。”
郑贵妃千恩万谢,随内监一道出去。
皇帝走了,其余诸人坐了会子,也由皇后发话散了席面。
裴疏则走得利索,看都没看姜妤一眼。
姜妤见他拂袖而去,松了口气,却被陈兆叫住。
陈兆取出一只嵌宝锦盒,笑道,“某得知今日宫宴能再见到公主,便着紧去置办了一份礼物,微薄之心,不成敬意,还望公主赏脸收下。”
他将妆盒打开,递到姜妤面前,里面是副双鱼衔珠璎珞,金晃晃光华灿烂,直晃人眼。
陈兆目光从姜妤清美面庞移到她修长颈项上,不觉再次怔神。
他不是不知玉成身份尴尬,可利益诱人,王聿军权不显,皇帝已经老了,后头想除掉裴疏则,还不是得靠他,凭什么他要屈居人下。
况且这位公主,实在美得出人意料。
姜妤身穿宫装,青罗袖衫下湘绫蹙金裙粼光波闪,一颦一笑恍若神仙妃子。
她歪头注视着盒中璎珞,轻轻莞尔,慑人心魄,“陈司马有心了。”
这东西看上去就十分结实,想来比披帛勒颈要好用。
芳枝听她这样说,便伸手将那盒子接过来。
陈兆还痴痴怔怔不肯走,姜妤道,“我得回宫去*了,天色不早,司马也早歇吧。”
陈兆这才霍然醒神,将路让开。
芳枝扶着姜妤走过一段路,瞥一眼手中锦盒,尽是厌恶,又有些惧怕,“姑娘当真要嫁给他?您可记得他是…”
“我记得。”姜妤掏出手帕,将那盒子裹了,丢进袖里,“知道你不愿碰,给我吧。”
她倒有些庆幸,自己那时形销骨立,不至于今日叫他认出来。
*
皇后侍奉皇帝睡下才回自己宫里,大宫女给她捶背,“娘娘近日真是累着了。”
萧氏捏着眉心,“太子快回了吗?”
宫女道,“成州虽远,殿下一去两月,应当也在回程途中了。”
在半路才难办,摸不清人到哪里,不好联络。
宫女发现萧氏面色凝重,“娘娘怎么了?”
萧氏眉心深蹙,“陛下究竟怎么想的,让姜氏女顶替玉成嫁给陈兆?”
宫女思忖片刻,笑道,“姜氏虽上不得台面,到底无人知晓,又有家人钳制,十分听话,陛下不过是拿来当玉成用用,好抬举陈司马,陈司马效忠殿下,这也是给殿下铺路啊。”
皇后神色复杂地瞥了她一眼,神色复杂,“哪有这么简单。”
她越想越心烦意乱,“这孩子还是浮躁了,官家已是风烛残年,何必急着同王陈二人交游。”
宫女懵懵懂懂,“无论如何,殿下都是唯一的继位人选,娘娘不必忧虑。”
皇后摇头,“你不了解官家。”她终究坐不住,“准备笔墨,我得给太子写封信,嘱咐他几句,别再点眼了。”
但她没想到的是,几日后,那封信被送到了甘露殿。
皇帝面无表情地看完,问将其送来的大监,“这是从半路截到的?”
大监应是,“送信之人奴婢已经扣下了,可还要审一审?”
皇帝冷笑了声,“皇后的笔迹,朕还认得出。”
他咳嗽起来,郑贵妃慌忙给他顺背,“陛下得注意身子,娘娘也只是怕太子行差踏错罢了,对您还是忠贞的呀。”
皇帝胸中嗬嗬,将信揉成一团狠狠丢出去,“太子私下联络朝臣,如今皇后都能和外头搭上线了,这是早就盼着朕死!”
郑贵妃六神无主,哽咽道,“陛下莫气,倘或气坏了身子,臣妾和永儿该怎么办?”
她双目红肿未消,又添了新的泪痕,皇帝深感无力,“永儿如何?你去王府不到两日就回来,他无事吧?”
郑贵妃凄然道,“臣妾放心不下您这边,自然要先回来。”
皇帝头痛不已,深深叹气,“朕真是对不住你。”
郑贵妃摇头,“陛下是天下对臣妾最好的人,臣妾早已打定主意,要和陛下同生共死,只要和您在一块,臣妾永远都不觉得委屈。”
皇帝枯瘦苍老的手紧紧握住她的,又问大监,“靖王那边还没动静吗?”
大监道,“靖王又回别庄休养了,他近来万事不理,好像悠闲得很。”
狗屁悠闲,俨然又是一个等他咽气的。
“此子包藏祸心,如若不除,终究是大祸患。”
皇帝心内焦躁,眉间悬针纹愈发深刻,他想不通,裴疏则为何这般平静。
他不是不知道裴疏则对姜妤有多执着,为这么个女人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少年声明不显时替人上战场,仕途通达时冒大不韪保下姜家,去年更是胆大包天,想借两国交战娶到姜妤,连他都被骗了过去。
姜妤虽是被迫委身,他对此女却十分疯魔,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多年前在十六楼为着有人觊觎,打死了不知多少人,如今就能眼睁睁看着陈兆娶她了?
皇帝挥退大监,闷声低语,“他若置身事外,妄动谁岂不都由另外一个一家独大,反而更糟糕。”
郑贵妃为他顺背的手微顿,又若无其事地顺下去。
皇帝察觉到她的欲言又止,“爱妃怎么了?”
郑贵妃垂眼,“臣妾不敢干预国事。”
“朕的知心人只你一个了,你且说说,朕就当笑话听。”
郑贵妃泪水盈盈,“有陛下这句话,即便您即刻处死妾身,也无怨无悔。”
这两种最原始的情绪比任何谋求都直白易得,简单到像网兜里的小虫,即便会因卑弱长久陷困,可只要得一丝罅隙,便会本能地、不要命地往外钻,断翅斩腿也不会停下。
陆知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公主,您没事吧?”
姜妤回神,笑了一下,“没事。”
陆知行担忧道,“您以后打算怎么办?”
姜妤笑笑,抬起清目,“多谢少卿帮我这样多,天命如此,终归挣不脱罗网,有什么机会便做什么事吧,总归不算白活一场。”
*
裴疏则阔步去往殿中,褚未亦步亦趋,生怕他想不开,低声开解,“那陈兆年逾四十,死了亡妻,后院里光小妾就有十二三,姜姑娘还没他的庶长子大,不会是真心想嫁的。”
裴疏则停下,语气惑然,“未叔与我说这作甚?”
褚未跟着他刹住脚步,“殿下伤势未好,不能动怒。”
裴疏则冷笑了声,“为一个时刻想我死的人动怒,我还没那么傻。”
他说罢,再不回顾,径直入席。
暮色四合时,皇帝才姗姗来迟,携皇后和郑贵妃赴宴,众人见礼后,都各自归了座。
所有人都各怀鬼胎,可等歌舞之声响起,舞女长袖翩翩时,倒也演出了几分祥和太平的景象。
“此次家宴,也是给疏则接风,”皇帝率先举起酒杯,笑吟吟道,“你只用三个月,便收复大榆关,彻底解决了边防战乱,朕得敬你一杯,替边疆百姓谢你。”
裴疏则起身道不敢,仰头将杯中酒水饮尽。
“疏则不知道吧,今日还有一桩喜事,”皇帝转向姜妤,“玉成是朕唯一的女儿,朕心甚爱之,可玉成大了,民间都说‘女大不中留’,朕即便不舍,也不得不考虑她的婚事,她和陈司马二人皆有意,朕也乐于成人之美,婚期就定在下月初二,太常寺精心挑选的上上吉日。”
听到“二人皆有意”几个字时,褚未的心脏险没蹦出胸口,生怕裴疏则当庭把酒盏捏烂。
幸而裴疏则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陈兆自得起来,赶忙离席叩首,说了一筐感念皇恩的漂亮话。
姜妤也该起来,可她懒怠动弹,素手仍捻着银筷子,慢吞吞道,“这琥珀核桃仁好吃,陛下若心疼我,就把厨子予我陪嫁了去吧。”
陈兆连忙剖白心迹,“公主若喜欢,臣便将臣名下山庄全都种满核桃,天天给公主做。”
一句话说的旁人都笑起来,纷纷打趣,一时间竟充满了快活的气息,姜妤也觉得可笑,无声一哂,专心吃饭。
皇帝眉头微挑,转向裴疏则,“疏则以为你妹妹这桩喜事如何?”
裴疏则从喝了酒就一直安静,乍被提及,抬起双目,漆黑凤眸不见底里,翘了翘纤薄唇角,笑里浸着丝丝凉气,“妹妹满意,就没什么不好的。”
“朕就知道你会高兴,”皇帝道,“朕近日来精神不济,你们一向兄妹情深,待出嫁那天,就由你送玉成出阁吧。”
裴疏则应了,“陛下放心,臣会办好差事。但臣有句话,还想问问妹妹。”
他闷了口酒,看向姜妤,“妹妹的公主府和亲前就已修缮好,先前也住过一阵子了,不知待嫁这段时日是住在宫里,还是住在公主府呢?”
殿内一时静寂下去,姜妤顿住,无声望了眼周围,唯有陈兆不知底里,帝后二人神情都有些尴尬,褚未和芳枝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皇帝率先开口,将问题抛给她,“玉成,你觉得哪里住得惯?”
案上精致餐食顿时没了滋味,姜妤放下银箸,看向裴疏则。
裴疏则也看着她,“妹妹若想住公主府,今晚我正好顺路送妹妹回去。”
第17章 大婚靖王送来的贺礼是陈兆的人头
姜妤呼吸微滞,不知为何,品出了几分试探的意味。
无非是她从他手里逃走,又被皇帝抓回来,再被迫嫁出去,一眼就能看穿的经过,有何试探的必要。
难不成她选公主府,裴疏则还能让皇帝把赐婚的圣旨吃回去?她倒怕裴疏则会吃了她。
皇帝还在等她的态度,姜妤道,“不必了,宫里就很好。”
心中猜测有了答复,因元宵遇刺尚未痊愈的伤口又在隐隐作痛,牵连着肺腑一道涌起血腥气,裴疏则冷冷凝眸,指节绷紧,森然泛白。
皇帝道,“如此甚好,你也正好陪陪你母后,”他轻嗽两声,“朕有些疲累,先回去了,你们各自尽兴吧。”
众人正欲起身相送,却见郑贵妃宫中的内监匆匆进来,附耳与她说了几句话。
郑贵妃温静面孔转为惊惶,急急离席上前,敛裙跪下,“陛下,王妃派人传话说,永儿得了急症,一直在发烧。”
皇帝面色微变,“立刻着人,送太医去王府给永儿瞧病。”
郑贵妃红了眼圈,哀声恳求,“臣妾放心不下,想亲自去照顾永儿,求陛下允准。”
她话音未落,已掉下泪来,像极了先前说要为他殉葬时的模样,皇帝见她实在可怜,便松了口,“也罢,王妃一人恐也难支应,你去吧。”
郑贵妃千恩万谢,随内监一道出去。
皇帝走了,其余诸人坐了会子,也由皇后发话散了席面。
裴疏则走得利索,看都没看姜妤一眼。
姜妤见他拂袖而去,松了口气,却被陈兆叫住。
陈兆取出一只嵌宝锦盒,笑道,“某得知今日宫宴能再见到公主,便着紧去置办了一份礼物,微薄之心,不成敬意,还望公主赏脸收下。”
他将妆盒打开,递到姜妤面前,里面是副双鱼衔珠璎珞,金晃晃光华灿烂,直晃人眼。
陈兆目光从姜妤清美面庞移到她修长颈项上,不觉再次怔神。
他不是不知玉成身份尴尬,可利益诱人,王聿军权不显,皇帝已经老了,后头想除掉裴疏则,还不是得靠他,凭什么他要屈居人下。
况且这位公主,实在美得出人意料。
姜妤身穿宫装,青罗袖衫下湘绫蹙金裙粼光波闪,一颦一笑恍若神仙妃子。
她歪头注视着盒中璎珞,轻轻莞尔,慑人心魄,“陈司马有心了。”
这东西看上去就十分结实,想来比披帛勒颈要好用。
芳枝听她这样说,便伸手将那盒子接过来。
陈兆还痴痴怔怔不肯走,姜妤道,“我得回宫去*了,天色不早,司马也早歇吧。”
陈兆这才霍然醒神,将路让开。
芳枝扶着姜妤走过一段路,瞥一眼手中锦盒,尽是厌恶,又有些惧怕,“姑娘当真要嫁给他?您可记得他是…”
“我记得。”姜妤掏出手帕,将那盒子裹了,丢进袖里,“知道你不愿碰,给我吧。”
她倒有些庆幸,自己那时形销骨立,不至于今日叫他认出来。
*
皇后侍奉皇帝睡下才回自己宫里,大宫女给她捶背,“娘娘近日真是累着了。”
萧氏捏着眉心,“太子快回了吗?”
宫女道,“成州虽远,殿下一去两月,应当也在回程途中了。”
在半路才难办,摸不清人到哪里,不好联络。
宫女发现萧氏面色凝重,“娘娘怎么了?”
萧氏眉心深蹙,“陛下究竟怎么想的,让姜氏女顶替玉成嫁给陈兆?”
宫女思忖片刻,笑道,“姜氏虽上不得台面,到底无人知晓,又有家人钳制,十分听话,陛下不过是拿来当玉成用用,好抬举陈司马,陈司马效忠殿下,这也是给殿下铺路啊。”
皇后神色复杂地瞥了她一眼,神色复杂,“哪有这么简单。”
她越想越心烦意乱,“这孩子还是浮躁了,官家已是风烛残年,何必急着同王陈二人交游。”
宫女懵懵懂懂,“无论如何,殿下都是唯一的继位人选,娘娘不必忧虑。”
皇后摇头,“你不了解官家。”她终究坐不住,“准备笔墨,我得给太子写封信,嘱咐他几句,别再点眼了。”
但她没想到的是,几日后,那封信被送到了甘露殿。
皇帝面无表情地看完,问将其送来的大监,“这是从半路截到的?”
大监应是,“送信之人奴婢已经扣下了,可还要审一审?”
皇帝冷笑了声,“皇后的笔迹,朕还认得出。”
他咳嗽起来,郑贵妃慌忙给他顺背,“陛下得注意身子,娘娘也只是怕太子行差踏错罢了,对您还是忠贞的呀。”
皇帝胸中嗬嗬,将信揉成一团狠狠丢出去,“太子私下联络朝臣,如今皇后都能和外头搭上线了,这是早就盼着朕死!”
郑贵妃六神无主,哽咽道,“陛下莫气,倘或气坏了身子,臣妾和永儿该怎么办?”
她双目红肿未消,又添了新的泪痕,皇帝深感无力,“永儿如何?你去王府不到两日就回来,他无事吧?”
郑贵妃凄然道,“臣妾放心不下您这边,自然要先回来。”
皇帝头痛不已,深深叹气,“朕真是对不住你。”
郑贵妃摇头,“陛下是天下对臣妾最好的人,臣妾早已打定主意,要和陛下同生共死,只要和您在一块,臣妾永远都不觉得委屈。”
皇帝枯瘦苍老的手紧紧握住她的,又问大监,“靖王那边还没动静吗?”
大监道,“靖王又回别庄休养了,他近来万事不理,好像悠闲得很。”
狗屁悠闲,俨然又是一个等他咽气的。
“此子包藏祸心,如若不除,终究是大祸患。”
皇帝心内焦躁,眉间悬针纹愈发深刻,他想不通,裴疏则为何这般平静。
他不是不知道裴疏则对姜妤有多执着,为这么个女人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少年声明不显时替人上战场,仕途通达时冒大不韪保下姜家,去年更是胆大包天,想借两国交战娶到姜妤,连他都被骗了过去。
姜妤虽是被迫委身,他对此女却十分疯魔,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多年前在十六楼为着有人觊觎,打死了不知多少人,如今就能眼睁睁看着陈兆娶她了?
皇帝挥退大监,闷声低语,“他若置身事外,妄动谁岂不都由另外一个一家独大,反而更糟糕。”
郑贵妃为他顺背的手微顿,又若无其事地顺下去。
皇帝察觉到她的欲言又止,“爱妃怎么了?”
郑贵妃垂眼,“臣妾不敢干预国事。”
“朕的知心人只你一个了,你且说说,朕就当笑话听。”
郑贵妃泪水盈盈,“有陛下这句话,即便您即刻处死妾身,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