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叫程心,此行是专门代表镜界新闻来向梁董您致歉的,希望昨天的花束能够传达我们的诚意!
今天我的做法确实失礼,但也是希望能够重建一个彼此沟通、探讨的渠道,让您能够……”
“你不用再说了。”
程心的话被斩断在半空,梁希龄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我跟你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所以你没有什么好向我道歉的,也请你回去转告镜界的领导,不要再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梁希龄丝毫不留余地,转身便走,程心一颗心几乎要停跳,近前两步想要发声,却被一个高大的身躯结结实实地挡住。
情急之下,程心眼里早已看不见其他,只侧身绕过阻碍,紧紧盯着梁希龄的背影,使出最后的“杀手锏”。
“我知道想要寻找一个讲原则、有底线的合作伙伴有多么困难!但无论您怎么做,镜界的其他同事也不会就此停止对仁衡的报道,难道您要自己砍断一条发声的渠道吗?”
梁希龄的脚步停下来了,背对着程心,像一尊静默的雕塑。
“我和我的同事不一样,甚至和我的领导也不一样!我可以很坦白地说,我不会为仁衡做任何宣传报道,但同样,我也不会迫于热度、迫于上级压力去写任何哗众取宠的文章!我入行五年,做过的所有报道在网上都有迹可查,我相信,只要看过任何一篇,您就一定会转变想法!”
程心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尽人事,听天命,没有什么遗憾。
论迹,她对得起领导交给她的任务;论心,她已经努力在逾矩的边缘尽可能保证对仁衡的礼节。
梁希龄沉吟了很久,终于微微偏过头,唇角蠕动:“好好回去照顾你母亲吧。”
他再没说一句话,撇下一桌酒菜,径直离去。
一股酸涩涌上鼻尖,程心不知道为什么,本能地还想再说点什么,向着梁希龄追去,左手腕却突然被一股强势的力量紧紧箍住。
陌生男人的身影从侧后方猛然转至身前,将她整个人拦在臂圈内。
压迫感自上而下逼来,程心只听得到低沉的声音自她头顶贴近她的耳际:
“程小姐,借一步说话?”
作者的话
灶儿暖
作者
04-26
正式交锋!早7日更!感谢每一位追读投票的你!爱你们!
第9章☆、09拉锯战
程心挣不开手,抬头看去,视线被一双幽深的黑瞳牢牢抓住。
男人唇角轻勾,后退一步,“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刚刚好收手。”
嘉麟楼昏黄暖光下,模糊的面容一点点清晰起来……
浓眉,高鼻,藏锋的内双,下颌似刀刻一般利落收紧。
记忆如过电,闪帧而过,两段毫无关联的碎片一瞬交汇。
程心认出了他。
那个在酒店门口“抓包”她摸胸的男人。
那个在商务舱里“嫌弃”她磨蹭的男人。
今夜的他,只穿简单的衬衣西裤,白色衣袖挽至小臂,黑发打理得有模有型,一副商务做派,跟飞机上的那次初见,判若两人。
程心右眼皮一跳,又难堪又气恼,眼眶边悬而未落的泪痕也被惊得硬生生倒流回去。
有力的掌心依然紧紧禁锢着她的手腕,掌握着主导权。程心生怕加速的脉搏泄露自己的失态,努力平复心跳,使劲抬高腕,仰首冷冷盯住对方,“刚刚我确实有些失礼,我很抱歉,但请问,现在贵司是想将我扣下吗?”
腕上的力道丝毫不松,反而愈加收紧,男人低哑的声线带了几分嘲讽意味的笑音。
“如果你的任务是打动梁董,我可以保证,你一定会失败。”
话音刚落,男人手掌骤然一松,放开程心,侧身往她座位上一坐,顺势拿起桌上的药瓶,左右转着端详。
“但如果你懂得如何换一个角度看目标,也许就不必这么空手而归。”
程心对这样的路数并不陌生,很显然,眼前的男人在暗示她,他可以提供某种方式,让她获得她想知道的关于仁衡的某些信息。
这种人一般分为红白两类,前者称为“线人”,用内幕信息交换相应的报酬,后者称为“吹哨人”,以身犯险从内部检举不端。
但像这个男人这样明目张胆地在“一把手”的眼皮子底下私联媒体的做法,并不正常。
“您留我下来说这些,是代表梁董的意思吗?”程心试探道。
男人笑笑,放下药瓶,转头看向程心,“仁衡的管理不是‘一言堂’,不是什么都要通过梁董的批准,我的职级,有相应的权限,权限之内,我是合规的,你是安全的。”
权限之内……
程心小心揣测着男人在仁衡内部的职务和层级,以他的外貌推断,至多三十出头的年纪,能坐到梁希龄身边,一来表明履历华丽,二来必然不是吴派。
仁衡管理层的名单,程心全部翻阅过一遍,记得大概,但不少中层人员并没有公开正式照片,如果不知道名字,就没有办法和相应职务对号入座,更难摸清他的目的。
她一边在记忆中来回寻找核对,一边转身坐在男人对面的座位上,顺着他的话头问下去,“那以您的权限,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向我提供信息呢?是通过正式的采访?还是……非正式的,匿名的……某种形式?”
新闻采访的形式通常可以分为“onrecord”和“offtherecord”两种,前者指消息源同意记者通过录音等方式记录采访过程,确保在后续报道中不会因为援引错漏或扭曲原意而引发争议;后者则表示消息源出于自身顾虑,拒绝留下录音证据。
“offtherecord”的情况,往往是新闻工作者不太愿意见到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手证据,只能凭借自己的记忆或笔记进行报道,必须承担更大的受到质疑的风险。
男人对程心的试探避而不答,只是抬手倒了杯热茶,推至程心面前。
“有人说,仁衡是‘凛冬将至’,面对集采竞价改革政策的重压,仿制药利润跌入地心,股价一路下行击穿年线,泡沫破裂,前路堪忧;还有人说,仁衡是‘龙潭
虎穴’,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异派相争,狗咬狗,满嘴毛,外头都在看热闹。程小姐刚刚说自己和别人不同,我很好奇,程小姐关心的是什么?”
这是在出考题?程心被问住了。
对方刚刚提到的,确实是近期坊间最热议的两个话题。她作为新闻从业者,职业天然的敏感性让她不可能不关注这些传言,但显然,这并不是谈判桌对面的男人想要听到的回答。
从程心个人角度出发,作为癌症患者家属,她当然也有自己私下关心的领域,比如自研方面的临床数据、新药进展,仿制药方面的一致性评价……但这种私心,在正式工作中却会引发非常矛盾的状况,一方面,这有助于传递好“有温度的新闻”,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记者“客观”、“理性”的职业判断。
最重要的是,此刻程心所面对的,并非领导或同行,而是一名目的不明的企业管理,如果不能转换到他的思维模式来考量问题,这场对话随时可能陷入僵局。
程心揣摩着仁衡近期的一系列动向,思考了一会,决定坦诚自己的见解:
“产品组合、研发管线。”
男人没有说话,抬眼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仁衡曾经一度拥有七十余款在研创新管线,近三百项临床试验先后在国内外开展,涵盖小分子、肽类、protac、mab、bsab、adc等多种药物形式,但维持高研发投入刚需巨量的资金支持,这些问题都在倒逼仁衡精简缩编自己的产品组合,这里边有市场的问题、政策的问题、资本运作的问题,也可能有管理的问题,但我认为,所有这些问题的落点,最终都集中在研发布局本身。对于执牌者来说,每一次‘洗牌’都很重要,怎么洗,什么时候洗,该洗掉什么,不该洗掉什么,洗掉的牌如何赋予其最大的价值,还握在手中的牌又能打出什么样的组合。”
过犹不及,程心适时收住话头,看着对面人幽深莫测的双眸里渐渐翻涌起的波澜,因她的停顿而骤然潮落,心里有了几分底气。
“我的见解很浅薄,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在一个更正式的场合下向贵司请教一些医药行业的专业知识,不知道您……”
程意刻意顿了顿,故作无奈地轻笑了声,“不知道您的职务范围和权限,是否方便我向您指教?”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暗示对方自报家门。
二人对话,一人公开身份,另一人却片言不露,程心感觉自己仿佛在和一个戴着面具的人打哑谜,虽然近得都能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雪松气息,却又像隔着长长的网线和陌生人交谈那样遥远。
这种不对等,让程心说不出的别扭。
一瞬间,她甚至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男人,比年逾六旬、千帆过尽的梁希龄还要难对付。
今天我的做法确实失礼,但也是希望能够重建一个彼此沟通、探讨的渠道,让您能够……”
“你不用再说了。”
程心的话被斩断在半空,梁希龄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我跟你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所以你没有什么好向我道歉的,也请你回去转告镜界的领导,不要再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梁希龄丝毫不留余地,转身便走,程心一颗心几乎要停跳,近前两步想要发声,却被一个高大的身躯结结实实地挡住。
情急之下,程心眼里早已看不见其他,只侧身绕过阻碍,紧紧盯着梁希龄的背影,使出最后的“杀手锏”。
“我知道想要寻找一个讲原则、有底线的合作伙伴有多么困难!但无论您怎么做,镜界的其他同事也不会就此停止对仁衡的报道,难道您要自己砍断一条发声的渠道吗?”
梁希龄的脚步停下来了,背对着程心,像一尊静默的雕塑。
“我和我的同事不一样,甚至和我的领导也不一样!我可以很坦白地说,我不会为仁衡做任何宣传报道,但同样,我也不会迫于热度、迫于上级压力去写任何哗众取宠的文章!我入行五年,做过的所有报道在网上都有迹可查,我相信,只要看过任何一篇,您就一定会转变想法!”
程心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尽人事,听天命,没有什么遗憾。
论迹,她对得起领导交给她的任务;论心,她已经努力在逾矩的边缘尽可能保证对仁衡的礼节。
梁希龄沉吟了很久,终于微微偏过头,唇角蠕动:“好好回去照顾你母亲吧。”
他再没说一句话,撇下一桌酒菜,径直离去。
一股酸涩涌上鼻尖,程心不知道为什么,本能地还想再说点什么,向着梁希龄追去,左手腕却突然被一股强势的力量紧紧箍住。
陌生男人的身影从侧后方猛然转至身前,将她整个人拦在臂圈内。
压迫感自上而下逼来,程心只听得到低沉的声音自她头顶贴近她的耳际:
“程小姐,借一步说话?”
作者的话
灶儿暖
作者
04-26
正式交锋!早7日更!感谢每一位追读投票的你!爱你们!
第9章☆、09拉锯战
程心挣不开手,抬头看去,视线被一双幽深的黑瞳牢牢抓住。
男人唇角轻勾,后退一步,“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刚刚好收手。”
嘉麟楼昏黄暖光下,模糊的面容一点点清晰起来……
浓眉,高鼻,藏锋的内双,下颌似刀刻一般利落收紧。
记忆如过电,闪帧而过,两段毫无关联的碎片一瞬交汇。
程心认出了他。
那个在酒店门口“抓包”她摸胸的男人。
那个在商务舱里“嫌弃”她磨蹭的男人。
今夜的他,只穿简单的衬衣西裤,白色衣袖挽至小臂,黑发打理得有模有型,一副商务做派,跟飞机上的那次初见,判若两人。
程心右眼皮一跳,又难堪又气恼,眼眶边悬而未落的泪痕也被惊得硬生生倒流回去。
有力的掌心依然紧紧禁锢着她的手腕,掌握着主导权。程心生怕加速的脉搏泄露自己的失态,努力平复心跳,使劲抬高腕,仰首冷冷盯住对方,“刚刚我确实有些失礼,我很抱歉,但请问,现在贵司是想将我扣下吗?”
腕上的力道丝毫不松,反而愈加收紧,男人低哑的声线带了几分嘲讽意味的笑音。
“如果你的任务是打动梁董,我可以保证,你一定会失败。”
话音刚落,男人手掌骤然一松,放开程心,侧身往她座位上一坐,顺势拿起桌上的药瓶,左右转着端详。
“但如果你懂得如何换一个角度看目标,也许就不必这么空手而归。”
程心对这样的路数并不陌生,很显然,眼前的男人在暗示她,他可以提供某种方式,让她获得她想知道的关于仁衡的某些信息。
这种人一般分为红白两类,前者称为“线人”,用内幕信息交换相应的报酬,后者称为“吹哨人”,以身犯险从内部检举不端。
但像这个男人这样明目张胆地在“一把手”的眼皮子底下私联媒体的做法,并不正常。
“您留我下来说这些,是代表梁董的意思吗?”程心试探道。
男人笑笑,放下药瓶,转头看向程心,“仁衡的管理不是‘一言堂’,不是什么都要通过梁董的批准,我的职级,有相应的权限,权限之内,我是合规的,你是安全的。”
权限之内……
程心小心揣测着男人在仁衡内部的职务和层级,以他的外貌推断,至多三十出头的年纪,能坐到梁希龄身边,一来表明履历华丽,二来必然不是吴派。
仁衡管理层的名单,程心全部翻阅过一遍,记得大概,但不少中层人员并没有公开正式照片,如果不知道名字,就没有办法和相应职务对号入座,更难摸清他的目的。
她一边在记忆中来回寻找核对,一边转身坐在男人对面的座位上,顺着他的话头问下去,“那以您的权限,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向我提供信息呢?是通过正式的采访?还是……非正式的,匿名的……某种形式?”
新闻采访的形式通常可以分为“onrecord”和“offtherecord”两种,前者指消息源同意记者通过录音等方式记录采访过程,确保在后续报道中不会因为援引错漏或扭曲原意而引发争议;后者则表示消息源出于自身顾虑,拒绝留下录音证据。
“offtherecord”的情况,往往是新闻工作者不太愿意见到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手证据,只能凭借自己的记忆或笔记进行报道,必须承担更大的受到质疑的风险。
男人对程心的试探避而不答,只是抬手倒了杯热茶,推至程心面前。
“有人说,仁衡是‘凛冬将至’,面对集采竞价改革政策的重压,仿制药利润跌入地心,股价一路下行击穿年线,泡沫破裂,前路堪忧;还有人说,仁衡是‘龙潭
虎穴’,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异派相争,狗咬狗,满嘴毛,外头都在看热闹。程小姐刚刚说自己和别人不同,我很好奇,程小姐关心的是什么?”
这是在出考题?程心被问住了。
对方刚刚提到的,确实是近期坊间最热议的两个话题。她作为新闻从业者,职业天然的敏感性让她不可能不关注这些传言,但显然,这并不是谈判桌对面的男人想要听到的回答。
从程心个人角度出发,作为癌症患者家属,她当然也有自己私下关心的领域,比如自研方面的临床数据、新药进展,仿制药方面的一致性评价……但这种私心,在正式工作中却会引发非常矛盾的状况,一方面,这有助于传递好“有温度的新闻”,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记者“客观”、“理性”的职业判断。
最重要的是,此刻程心所面对的,并非领导或同行,而是一名目的不明的企业管理,如果不能转换到他的思维模式来考量问题,这场对话随时可能陷入僵局。
程心揣摩着仁衡近期的一系列动向,思考了一会,决定坦诚自己的见解:
“产品组合、研发管线。”
男人没有说话,抬眼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仁衡曾经一度拥有七十余款在研创新管线,近三百项临床试验先后在国内外开展,涵盖小分子、肽类、protac、mab、bsab、adc等多种药物形式,但维持高研发投入刚需巨量的资金支持,这些问题都在倒逼仁衡精简缩编自己的产品组合,这里边有市场的问题、政策的问题、资本运作的问题,也可能有管理的问题,但我认为,所有这些问题的落点,最终都集中在研发布局本身。对于执牌者来说,每一次‘洗牌’都很重要,怎么洗,什么时候洗,该洗掉什么,不该洗掉什么,洗掉的牌如何赋予其最大的价值,还握在手中的牌又能打出什么样的组合。”
过犹不及,程心适时收住话头,看着对面人幽深莫测的双眸里渐渐翻涌起的波澜,因她的停顿而骤然潮落,心里有了几分底气。
“我的见解很浅薄,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在一个更正式的场合下向贵司请教一些医药行业的专业知识,不知道您……”
程意刻意顿了顿,故作无奈地轻笑了声,“不知道您的职务范围和权限,是否方便我向您指教?”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暗示对方自报家门。
二人对话,一人公开身份,另一人却片言不露,程心感觉自己仿佛在和一个戴着面具的人打哑谜,虽然近得都能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雪松气息,却又像隔着长长的网线和陌生人交谈那样遥远。
这种不对等,让程心说不出的别扭。
一瞬间,她甚至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男人,比年逾六旬、千帆过尽的梁希龄还要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