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苏榛又感激又不好意思,平白收了人家的东西这真是……可自己实在也没什么东西能回礼,总不好把张掌柜送的馒头给项松吧。
“如此,就不与项大哥客气了。”萧寒酥看出了苏榛的为难,直接站了出来,对项松一揖手,认真的:“在下姓萧,字寒酥。项兄,咱们一定后会有期。”
苏榛发誓,她看到项松的黑脸红了。果然无论男女都吃小白脸这套啊……
出发前,苏榛又先问了成树,家里两个病人可安顿妥当了。
成树嘴笨,倒是小喜三言两语就说清了。昨天多亏送医及时,他娘和哥哥算是捡命回来,无大碍,就是头晕、吐,大夫说再多躺躺就行了。
苏榛便彻底放下心,把张掌柜送的馒头给了成树和小喜一人一个。
成树不肯收也没用,苏榛直接塞小喜嘴里了。
卯时三刻,两辆车一起出发,目的地长虚山脚、白水村。
其实长虚山一带的猎户村有三个,最大的叫靠山村,足三百余户,千余人口。也是最富的一村,但并不以狩猎为主,村里家家或租或买了耕田,在苏榛看来是个地主村。
最小的一个村叫下马沟,已经深入密林腹地,站在猎户的角落,在那附近住着肯定最方便,但安全性相对也是最差。
萧、苏两家的户籍便选在三个村子当中的白水村。
优点是距离府城也就两个时辰,村口还有河,水资源丰富。
缺点是相对靠山村而言户数太少,仅百多户,且分散得比较开。周围全是山林,没什么良田,勤快点儿倒也能见缝插针开荒种个菜,种粮食就别想了。
约摸着辰时四刻左右,两辆车终于到达了长虚山,一前一后,车轮压着厚厚的雪,嘎吱嘎吱的艰难前行。
这是南方人苏榛第一次在冬季进入真正的北方高山森林,自然不肯错过沿途的风景,迫不及待的揭了皮草门帘、只露个头出来看。
进山的路竟异常宽阔,满目都是银装素裹,天地间好像仅剩她们的车马在移动。而远处峰栾一眼望不到头,最高处像是直连了天地、又能俯瞰苍生。
山顶的雪被阳光镶了厚厚的金边,沿途又是底色为深褐、枝桠全被雪淞包裹的松柏,有风吹过也是夹着雪花,打在脸上,不过一会儿功夫,苏榛便觉得脸已经冻透了。
可冻归冻,却被美景震撼到满怀藏不住的兴奋。
她还想继续看,却被寒酥强行拉*回车里,心道别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榛娘却是冻疮还在,就已经忘了疼。
只不过流放之路有榛娘这样乐观的人在,或许将来也不是想像中那么可怕呢。
这是萧家人心里共同的想法。
过了山脚白水河上的白水桥,白水村就到了。
两家人第一件事就是带了落户文书和户贴去找里正。
村里人家大多都是逃难迁居而来,没有宗祠,里正办公的地方就在家里。他家院子虽是独开门户,但也是土坯房屋顶覆草,连外墙上也是贴稻草席子,勉强算是保温层。
唯一算是有些“富足”的标志,就只有屋檐下挂着几只冻得梆硬的野兔野鸡。
连里正家都是如此破旧,那其它住户……
苏榛心里的乐观逐渐下沉,却也不好表露出来,便把落户的事全权交给萧伯和叶氏,她跟寒酥带着谨哥儿在院外附近转悠,看看周边环境究竟如何。
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就在里正家不远处,井口用木板盖着,木板上面还覆了厚厚的稻草垫,四周还有烧过的草木灰痕迹,显然都是为了防冻。
三人大概走了半刻钟,愣是只看到六户房子。
果然这村子地广人稀,房子建的十分的散、且穷。清一色的土夯加稻草,风能进雨能进,简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挺过这样的冬天。
并且村里是没有一条正经路的,或许开春了会有?
总之此时哪里都是白茫茫或黑褐褐,踩在雪里直接没了小腿。
苏榛怕谨哥儿冻着,便想抱着他走,却被寒酥抢了先。
“谢谢哥哥。”谨哥儿伏在寒酥的胸口上,小手还不客气的直接伸进寒酥的衣服里,嘴甜的小坏蛋一个。
苏榛便也笑了,摘了右手的棉手套给寒酥:“咱俩一人戴一只。”
寒酥却摇了摇头,“我要左手那只。”
苏榛怔了下:“为什么?”
寒酥也没说什么,只是戴好左手手套,仍旧是左臂抱着谨哥儿,右手直接牵起了苏榛的袖口:“因为右手要牵着你啊。”
寒榛知道男女有别,他便只握她的袖口,把她的手“封”在里面、“封”得牢牢的,让热气跑不出来
“哥哥牵着姐姐、抱着我,我们三个永远在一起吧!”谨哥儿小孩子心性,只要有亲人在他就不觉得苦。
寒酥没什么说什么,只是笑着点头,苏榛却很想说你寒酥哥哥未来也是要成婚的,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但终究没说,何必扫孩子的兴致。
三人慢慢走着,寒酥和苏榛的袖口堆覆住了彼此的手腕,很暖。
“榛娘,等安顿好了,我就跟爹去打猎。猎到好看的皮子都给你、给娘和谨哥留下做袍子,披风、护耳,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纯白的还是火红的?”
“萧寒酥!你居然不叫姐姐了?”
“叫榛娘方便!”
“可是——”
“榛娘、寒酥、谨哥儿你们跑哪儿去了?该回来啦……”叶氏的声音自远处传至。
苏榛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站在窗前喊自己回家吃饭的样子。
其实来到古代也不错,有家人在。
第13章
白水村的里正姓乔,年纪四十有五,是乔家老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乔家三兄弟三妯娌外加上面两个老人、下面六个孩子,家里一共十四口,在小小的白水村也算大户。
并且乔里正也是猎户出身,虽不比萧容,却也足够高大孔武。
他接了萧、苏两家的文书看,心里先是略惊了一下,没想到站在面前的竟是京城贬下来的大官儿,难怪气质都跟他见过的村汉完全不同。
但这想法也只是在心里打了个转,他自认也是见过世面的,不能露大怯。便依例给临时户贴登了记盖了章,只等放晴了下山,再将相应文书呈至县、府,落户之事才算全部办好。
这倒也不急。
文书的事办完,紧接着就是房产问题。
乔里正直接将两家人领去了府衙承诺的“公租房”。
那个所谓的免费房在白水村最偏僻的角落,几人坐车去都足足又用了一刻钟,且道路被雪覆盖了大半,又滑又陡。
苏榛心里对那房子的印象已经打了一个大折扣。
尤其最后一段,没有行车的道、也没有石子梯坎,就活生生的腿儿着往上爬,一边爬踩雪一边摔跤。
越往高越冷,直到流放路上最刺骨的回忆都回来的时候,终于到了。
说实话苏榛想过免费的条件会很差,但没想到会这么差。
站在摇摇欲坠的茅草黄泥院里,苏榛觉得小时候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瞬间有了实体。
不,起码杜甫笔下茅屋还勉强能住人,而眼下这房子顶多算是个窝棚,甚至还是个半地穴,地上部分用木头搭着三角架,覆着草帘,规模还不如成树家的地窖。
“榛娘,咱家还有多少银子?”萧容和叶氏把苏榛拉到一旁,认真的问。
苏榛明白他俩的意思,最后达成共识:免费的果然不能住,得花钱买。
可她并没有告诉萧氏夫妇,自己坚决同意换房的原因是她脑海里又闪过一个画面,是关于谨哥儿的,她好像看到了倒塌的草棚、底下是谨哥儿被野兽撕扯过的、血淋淋的腿……
决定买房,就立即行动。
留出要付给成树的银子,萧、苏两家可支配总资产四两零三百一十三文。如果在城里买房肯定是不够。
但在这村里,有人来住就不错了,几乎给钱就卖。
乔里正带着他们走了村里唯三空置的“商品房”之后,萧、苏两家人最后选择了一户,房价为四两零三百文。
苏榛简直怀疑乔里正是不是钻进她钱袋里数过……
两家买的是白水河上游的一户土房。
前房主早就进县城定居了,这房子空置了一年有余,无人问津。
房子一共三间,木柱土墙,屋顶覆草,但已经比方才山上那个破窝棚强了百倍,起码它是个正经的屋子,也好改建、好规划。
左右两间可以当卧房,当中进门就是一个厨房,有灶。并且最让大家满意的是两间卧房都有火炕,这意味着取暖不愁。并且屋里的大件用品比如水缸、水桶、衣柜、桌椅板凳之类的都还在,一并算在房价里。
同样大小的房子,在白川府城里买起码三十两。
苏榛围着土房好好的走了一圈儿,首先发现它位置不错,屋前几百米就是绕经村子的白水河上游,此时虽然冻得厚厚一层,但凿取生活用水不愁。
“如此,就不与项大哥客气了。”萧寒酥看出了苏榛的为难,直接站了出来,对项松一揖手,认真的:“在下姓萧,字寒酥。项兄,咱们一定后会有期。”
苏榛发誓,她看到项松的黑脸红了。果然无论男女都吃小白脸这套啊……
出发前,苏榛又先问了成树,家里两个病人可安顿妥当了。
成树嘴笨,倒是小喜三言两语就说清了。昨天多亏送医及时,他娘和哥哥算是捡命回来,无大碍,就是头晕、吐,大夫说再多躺躺就行了。
苏榛便彻底放下心,把张掌柜送的馒头给了成树和小喜一人一个。
成树不肯收也没用,苏榛直接塞小喜嘴里了。
卯时三刻,两辆车一起出发,目的地长虚山脚、白水村。
其实长虚山一带的猎户村有三个,最大的叫靠山村,足三百余户,千余人口。也是最富的一村,但并不以狩猎为主,村里家家或租或买了耕田,在苏榛看来是个地主村。
最小的一个村叫下马沟,已经深入密林腹地,站在猎户的角落,在那附近住着肯定最方便,但安全性相对也是最差。
萧、苏两家的户籍便选在三个村子当中的白水村。
优点是距离府城也就两个时辰,村口还有河,水资源丰富。
缺点是相对靠山村而言户数太少,仅百多户,且分散得比较开。周围全是山林,没什么良田,勤快点儿倒也能见缝插针开荒种个菜,种粮食就别想了。
约摸着辰时四刻左右,两辆车终于到达了长虚山,一前一后,车轮压着厚厚的雪,嘎吱嘎吱的艰难前行。
这是南方人苏榛第一次在冬季进入真正的北方高山森林,自然不肯错过沿途的风景,迫不及待的揭了皮草门帘、只露个头出来看。
进山的路竟异常宽阔,满目都是银装素裹,天地间好像仅剩她们的车马在移动。而远处峰栾一眼望不到头,最高处像是直连了天地、又能俯瞰苍生。
山顶的雪被阳光镶了厚厚的金边,沿途又是底色为深褐、枝桠全被雪淞包裹的松柏,有风吹过也是夹着雪花,打在脸上,不过一会儿功夫,苏榛便觉得脸已经冻透了。
可冻归冻,却被美景震撼到满怀藏不住的兴奋。
她还想继续看,却被寒酥强行拉*回车里,心道别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榛娘却是冻疮还在,就已经忘了疼。
只不过流放之路有榛娘这样乐观的人在,或许将来也不是想像中那么可怕呢。
这是萧家人心里共同的想法。
过了山脚白水河上的白水桥,白水村就到了。
两家人第一件事就是带了落户文书和户贴去找里正。
村里人家大多都是逃难迁居而来,没有宗祠,里正办公的地方就在家里。他家院子虽是独开门户,但也是土坯房屋顶覆草,连外墙上也是贴稻草席子,勉强算是保温层。
唯一算是有些“富足”的标志,就只有屋檐下挂着几只冻得梆硬的野兔野鸡。
连里正家都是如此破旧,那其它住户……
苏榛心里的乐观逐渐下沉,却也不好表露出来,便把落户的事全权交给萧伯和叶氏,她跟寒酥带着谨哥儿在院外附近转悠,看看周边环境究竟如何。
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就在里正家不远处,井口用木板盖着,木板上面还覆了厚厚的稻草垫,四周还有烧过的草木灰痕迹,显然都是为了防冻。
三人大概走了半刻钟,愣是只看到六户房子。
果然这村子地广人稀,房子建的十分的散、且穷。清一色的土夯加稻草,风能进雨能进,简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挺过这样的冬天。
并且村里是没有一条正经路的,或许开春了会有?
总之此时哪里都是白茫茫或黑褐褐,踩在雪里直接没了小腿。
苏榛怕谨哥儿冻着,便想抱着他走,却被寒酥抢了先。
“谢谢哥哥。”谨哥儿伏在寒酥的胸口上,小手还不客气的直接伸进寒酥的衣服里,嘴甜的小坏蛋一个。
苏榛便也笑了,摘了右手的棉手套给寒酥:“咱俩一人戴一只。”
寒酥却摇了摇头,“我要左手那只。”
苏榛怔了下:“为什么?”
寒酥也没说什么,只是戴好左手手套,仍旧是左臂抱着谨哥儿,右手直接牵起了苏榛的袖口:“因为右手要牵着你啊。”
寒榛知道男女有别,他便只握她的袖口,把她的手“封”在里面、“封”得牢牢的,让热气跑不出来
“哥哥牵着姐姐、抱着我,我们三个永远在一起吧!”谨哥儿小孩子心性,只要有亲人在他就不觉得苦。
寒酥没什么说什么,只是笑着点头,苏榛却很想说你寒酥哥哥未来也是要成婚的,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但终究没说,何必扫孩子的兴致。
三人慢慢走着,寒酥和苏榛的袖口堆覆住了彼此的手腕,很暖。
“榛娘,等安顿好了,我就跟爹去打猎。猎到好看的皮子都给你、给娘和谨哥留下做袍子,披风、护耳,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纯白的还是火红的?”
“萧寒酥!你居然不叫姐姐了?”
“叫榛娘方便!”
“可是——”
“榛娘、寒酥、谨哥儿你们跑哪儿去了?该回来啦……”叶氏的声音自远处传至。
苏榛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站在窗前喊自己回家吃饭的样子。
其实来到古代也不错,有家人在。
第13章
白水村的里正姓乔,年纪四十有五,是乔家老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乔家三兄弟三妯娌外加上面两个老人、下面六个孩子,家里一共十四口,在小小的白水村也算大户。
并且乔里正也是猎户出身,虽不比萧容,却也足够高大孔武。
他接了萧、苏两家的文书看,心里先是略惊了一下,没想到站在面前的竟是京城贬下来的大官儿,难怪气质都跟他见过的村汉完全不同。
但这想法也只是在心里打了个转,他自认也是见过世面的,不能露大怯。便依例给临时户贴登了记盖了章,只等放晴了下山,再将相应文书呈至县、府,落户之事才算全部办好。
这倒也不急。
文书的事办完,紧接着就是房产问题。
乔里正直接将两家人领去了府衙承诺的“公租房”。
那个所谓的免费房在白水村最偏僻的角落,几人坐车去都足足又用了一刻钟,且道路被雪覆盖了大半,又滑又陡。
苏榛心里对那房子的印象已经打了一个大折扣。
尤其最后一段,没有行车的道、也没有石子梯坎,就活生生的腿儿着往上爬,一边爬踩雪一边摔跤。
越往高越冷,直到流放路上最刺骨的回忆都回来的时候,终于到了。
说实话苏榛想过免费的条件会很差,但没想到会这么差。
站在摇摇欲坠的茅草黄泥院里,苏榛觉得小时候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瞬间有了实体。
不,起码杜甫笔下茅屋还勉强能住人,而眼下这房子顶多算是个窝棚,甚至还是个半地穴,地上部分用木头搭着三角架,覆着草帘,规模还不如成树家的地窖。
“榛娘,咱家还有多少银子?”萧容和叶氏把苏榛拉到一旁,认真的问。
苏榛明白他俩的意思,最后达成共识:免费的果然不能住,得花钱买。
可她并没有告诉萧氏夫妇,自己坚决同意换房的原因是她脑海里又闪过一个画面,是关于谨哥儿的,她好像看到了倒塌的草棚、底下是谨哥儿被野兽撕扯过的、血淋淋的腿……
决定买房,就立即行动。
留出要付给成树的银子,萧、苏两家可支配总资产四两零三百一十三文。如果在城里买房肯定是不够。
但在这村里,有人来住就不错了,几乎给钱就卖。
乔里正带着他们走了村里唯三空置的“商品房”之后,萧、苏两家人最后选择了一户,房价为四两零三百文。
苏榛简直怀疑乔里正是不是钻进她钱袋里数过……
两家买的是白水河上游的一户土房。
前房主早就进县城定居了,这房子空置了一年有余,无人问津。
房子一共三间,木柱土墙,屋顶覆草,但已经比方才山上那个破窝棚强了百倍,起码它是个正经的屋子,也好改建、好规划。
左右两间可以当卧房,当中进门就是一个厨房,有灶。并且最让大家满意的是两间卧房都有火炕,这意味着取暖不愁。并且屋里的大件用品比如水缸、水桶、衣柜、桌椅板凳之类的都还在,一并算在房价里。
同样大小的房子,在白川府城里买起码三十两。
苏榛围着土房好好的走了一圈儿,首先发现它位置不错,屋前几百米就是绕经村子的白水河上游,此时虽然冻得厚厚一层,但凿取生活用水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