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林露需要维持粉丝的身份,不方便亲自下场收集陆曜辰的违法犯罪证据暴露身份,而且她也没有收集信息的手段。如果她通过一个专业人士,这个专业人士同时与江晚晴有所联系,获取了所谓‘黑料’,并不留痕迹地进行发布,那么协助她的人恐怕就是陈铭昊了。加上现场视频里的无穷符号,恐怕也是出自陈铭昊之手。但是,陈铭昊与林依澜之间的关联,我们还没有找到。”
“这个并不重要吧。如果陈铭昊确实是喜欢江晚晴,会不会他就是江晚晴找来的一个黑客帮手啊。比如秦武扬当时给出证据的条件就是要在陆曜辰死的时候放出一个无穷符号的图案让更多人能看到,陆曜辰是个明星,死时还在直播演出,肯定不像之前几个案件的死者一样传播度不高。为此,江晚晴就找来了一个帮手之类的。”
“杀人计划这件事,知道的无关人士越多越好吗?”
“啧,这么说也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如果没有林山因的意外,她们好像确实打算把调查方向引向陈铭昊,陈铭昊身形瘦削矮小,半长头发,也能往证词里面的可疑人员形象上靠。这时陈铭昊又提前做了不在场证明,彻底把这条调查方向堵死。这说明几人之间还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在一片没有方向的沉默中,周平拎出来几张资料,放到桌子中间,“这就是在林山因l市的住房中找到的手稿?”
李澈看了一眼,“对。”
“后面这几张纸还好。前面这些,好像是从什么本子上,活页上扯下来的,还有这些发黄的,发脆的,有些年代了,林山因在l市租房寻找接近陆曜辰的机会最多也就五年,这些纸不像是只有五年岁月的样子。”
周平回忆了一下,“你们去追问林山因的时候,我跟张怀予应该正在去医院的路上,后来这些证物我都还没有‘看’过,所以,我想去‘看’一下。”
第40章 破茧3
一张陈年的旧纸, 可以承载多少分量?
周平“看”过了证物,说在b市林依澜的家里,在一个木质书架的底层, 在《宋代文学通论》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下面,曾经压着一份整个家庭的沉重哀思。
这份旧纸短暂地见过光明, 染上泪痕, 然后续写复仇的故事。
*
吴凛带着人在b市的老房子里找了。这房子整个儿跟那份旧纸一样又薄又脆, 落着灰,随时会碎掉一样。一摞纸张上面的笔记模糊, 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不见天日的年头,上面的笔迹斑驳模糊,能窥一斑而不知全貌。
林山因说:“那是我女儿还在读书的时候写的小说, 以前总藏着不给我看, 她走了以后我不敢看, 就藏在那里。”
但他也说,女儿应该用电脑发表过自己写的小说,那时候网上发小说也算一件时髦的事情。
“她学电脑学的也不早, 打字也慢,大半夜了还在那里打字, 我悄悄地去看,她就停了脚步声换成蓝色的桌面,哪有女孩子半夜看桌面的。”林山因抹着眼泪笑着, “电脑是她爸爸给她买的, 她爸爸就是给单位做宣传的,还能不懂这个?”
所以,或许林依澜并没有网恋?她半夜看着电脑,总是打字, 掩嘴偷笑,只不过是在写小说?
*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站经营良心,搜索引擎强大。利用旧手稿上勉强拼凑解出来的一些句子,通过搜索,进行对比,还真找到了极有可能是当年林依澜写的小说。一是作者资料与林依澜的信息对得上,二是作品发表与更新的时间也跟林山因所述对得上,三是小说内容也能对得上。
作者笔名是“安澜”,小说名字叫《湛海》,主角是“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叫“胡蝶”。
这个故事就像是“纸蝴蝶19991226”在流媒体上更新的小说《纸蝴蝶》的前传。《湛海》一开篇,“我”就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叫胡蝶。小说文笔华丽但言之无物,更像是一个女孩用自己想到的最美丽的字眼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关于爱情的抽象的概念。
事情直到第八章 胡蝶有了丰富有趣的人设开始才逐渐好转,大约是作者终于摸到了写作的窍门。胡蝶的家世普通,甚至有些困难,但是她美丽自强,总是乐观向上,可是又有些伤春悲秋的小脾气,关于未来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角色形象变得丰满立体,华丽的文笔也就能支撑起“我”温柔细致的深情。而小说的后半部分是两个主人公情感上的试探与发展。“我”与胡蝶通过网络成为笔友,两人互诉真情,“我”的情诗最终打动了胡蝶,两人见面以后,发现了对方其实早已出现在生命中,结局在一个萤火纷飞的夏夜终成眷属。这样的设定在当时也算是时髦新颖,令不少坚持到最后的读者直呼好甜。
作者“安澜”在小说完结以后写道:“很高兴大家能喜欢胡蝶这个女孩子。她平凡但美好,她渺小但真实,我希望她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我也很爱很爱她。我想给大家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为什么风能吹动一张白纸,却无法吹动一只蝴蝶?’这就是胡蝶名字的由来,也是我对她最美的祝福。”
*
年觉明看完了,发表了锐评:“最后还是有点意思的,所以为什么风能吹动纸不能吹动蝴蝶,啧,这得分情况,要看风有多大了。”
张怀予深吸一口气:“年副组长,您爷爷当年有没有不许您看小说?”
“那到底是多大呢?二级到三级这个判断合理吗?”周平抬起头。
“啊,那个,差不多吧。我感觉是树枝开始晃动,但是蝴蝶还能平稳飞行,再往上可能蝴蝶就会受到影响了。”张怀予连忙进行了个合理分析。
等会不是,这是针对我吗这是?年觉明赶紧转头求援,结果发现金菲满脸姨母笑不能自已,再一转头发现李澈已经在打电话了。
“看完了?”李澈放下电话,“有好消息。”
*
“小说留言区有两个账号值得关注。”李澈滚动网页,“一个已经注销,连带显示每个留言都已经失效,但这个账号从第八章 开始每个章节都有进行留言评论,可能与林依澜关系密切,却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了注销账号。而另一个账号,从小说更新第一天开始就准时来支持,留言内容非常简单,都是进行鼓励。这个账号信息可查,我已经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关联和排查了,其可能是林依澜的现实熟人。”李澈停了停补充,“而且照林依澜对父亲看自己小说的态度来看,大概率是同龄人。”
不得不说,李澈看文字的速度快,分析得更快。
吴凛的电话是半小时后打过来的,那时周平正在就“如何试探秦武扬”问题跟张怀予进行热烈的探讨,年觉明在旁不时提供不可行建议,最终被周平以“我姐打电话来了”为结尾暂停。
期间李澈又将“纸蝴蝶19991226”的小说看了一遍,《纸蝴蝶》与《湛海》的文风大相径庭,他直觉认为“纸蝴蝶19991226”与《湛海》网站留言区里面那个被注销的账号息息相关,账号注销可能是为了隐藏文字风格与某些情节细节问题,但他缺少证据,难以进行进一步推论。
互联网确实是这样的事物,它暴露一切蛛丝马迹,又将真实的关于人的一切隐蔽。
吴凛的话语依然聒噪而密集:“真是啊,我们查这个账号信息,有点复杂,但是还是给我们查到了,那可要从因特尔协议v5版本的……”
“你要不从盘古开天开始说起?”
“长话短说——我们请了专业人员协助,查找了这个账号在全网各大平台可能关联的账户、留言、活动……总之,在其当年的留言时间,与其他关联账号的活动联合排查,查找到了一个可疑的ip地址,这个地址指向的正是与林依澜同小区的某一住户,这一住户已经搬家两年,我们查到了他们在b市的现住址。”好容易相对高效地说话了一回,说到这里吴凛又卖了个关子,“这户人家,嘿,有个你们想不到的熟面孔,我在你们那儿的时候见过一个嫌疑人……”
“陈铭昊。”李澈懒得继续听关子,直接报谜底。
“呃……对。”
年觉明实在没忍住,抢过了电话,“不是,老吴你才是真的得儿啊?认死理啊?查林依澜周围的女性关系你就真只查女性啊?小区里边,邻居里边但凡有男的就全都不查呗?”
*
鑫明楼803室,陈铭昊依然陷在他的高级电竞椅里,可能因为是下午,他有些精神但不多,眼下的乌青配上凹陷的眼窝,与光影相配合有几分似髑髅。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苍白崎岖的牙。
“这个并不重要吧。如果陈铭昊确实是喜欢江晚晴,会不会他就是江晚晴找来的一个黑客帮手啊。比如秦武扬当时给出证据的条件就是要在陆曜辰死的时候放出一个无穷符号的图案让更多人能看到,陆曜辰是个明星,死时还在直播演出,肯定不像之前几个案件的死者一样传播度不高。为此,江晚晴就找来了一个帮手之类的。”
“杀人计划这件事,知道的无关人士越多越好吗?”
“啧,这么说也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如果没有林山因的意外,她们好像确实打算把调查方向引向陈铭昊,陈铭昊身形瘦削矮小,半长头发,也能往证词里面的可疑人员形象上靠。这时陈铭昊又提前做了不在场证明,彻底把这条调查方向堵死。这说明几人之间还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在一片没有方向的沉默中,周平拎出来几张资料,放到桌子中间,“这就是在林山因l市的住房中找到的手稿?”
李澈看了一眼,“对。”
“后面这几张纸还好。前面这些,好像是从什么本子上,活页上扯下来的,还有这些发黄的,发脆的,有些年代了,林山因在l市租房寻找接近陆曜辰的机会最多也就五年,这些纸不像是只有五年岁月的样子。”
周平回忆了一下,“你们去追问林山因的时候,我跟张怀予应该正在去医院的路上,后来这些证物我都还没有‘看’过,所以,我想去‘看’一下。”
第40章 破茧3
一张陈年的旧纸, 可以承载多少分量?
周平“看”过了证物,说在b市林依澜的家里,在一个木质书架的底层, 在《宋代文学通论》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下面,曾经压着一份整个家庭的沉重哀思。
这份旧纸短暂地见过光明, 染上泪痕, 然后续写复仇的故事。
*
吴凛带着人在b市的老房子里找了。这房子整个儿跟那份旧纸一样又薄又脆, 落着灰,随时会碎掉一样。一摞纸张上面的笔记模糊, 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不见天日的年头,上面的笔迹斑驳模糊,能窥一斑而不知全貌。
林山因说:“那是我女儿还在读书的时候写的小说, 以前总藏着不给我看, 她走了以后我不敢看, 就藏在那里。”
但他也说,女儿应该用电脑发表过自己写的小说,那时候网上发小说也算一件时髦的事情。
“她学电脑学的也不早, 打字也慢,大半夜了还在那里打字, 我悄悄地去看,她就停了脚步声换成蓝色的桌面,哪有女孩子半夜看桌面的。”林山因抹着眼泪笑着, “电脑是她爸爸给她买的, 她爸爸就是给单位做宣传的,还能不懂这个?”
所以,或许林依澜并没有网恋?她半夜看着电脑,总是打字, 掩嘴偷笑,只不过是在写小说?
*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站经营良心,搜索引擎强大。利用旧手稿上勉强拼凑解出来的一些句子,通过搜索,进行对比,还真找到了极有可能是当年林依澜写的小说。一是作者资料与林依澜的信息对得上,二是作品发表与更新的时间也跟林山因所述对得上,三是小说内容也能对得上。
作者笔名是“安澜”,小说名字叫《湛海》,主角是“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叫“胡蝶”。
这个故事就像是“纸蝴蝶19991226”在流媒体上更新的小说《纸蝴蝶》的前传。《湛海》一开篇,“我”就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叫胡蝶。小说文笔华丽但言之无物,更像是一个女孩用自己想到的最美丽的字眼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关于爱情的抽象的概念。
事情直到第八章 胡蝶有了丰富有趣的人设开始才逐渐好转,大约是作者终于摸到了写作的窍门。胡蝶的家世普通,甚至有些困难,但是她美丽自强,总是乐观向上,可是又有些伤春悲秋的小脾气,关于未来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角色形象变得丰满立体,华丽的文笔也就能支撑起“我”温柔细致的深情。而小说的后半部分是两个主人公情感上的试探与发展。“我”与胡蝶通过网络成为笔友,两人互诉真情,“我”的情诗最终打动了胡蝶,两人见面以后,发现了对方其实早已出现在生命中,结局在一个萤火纷飞的夏夜终成眷属。这样的设定在当时也算是时髦新颖,令不少坚持到最后的读者直呼好甜。
作者“安澜”在小说完结以后写道:“很高兴大家能喜欢胡蝶这个女孩子。她平凡但美好,她渺小但真实,我希望她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我也很爱很爱她。我想给大家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为什么风能吹动一张白纸,却无法吹动一只蝴蝶?’这就是胡蝶名字的由来,也是我对她最美的祝福。”
*
年觉明看完了,发表了锐评:“最后还是有点意思的,所以为什么风能吹动纸不能吹动蝴蝶,啧,这得分情况,要看风有多大了。”
张怀予深吸一口气:“年副组长,您爷爷当年有没有不许您看小说?”
“那到底是多大呢?二级到三级这个判断合理吗?”周平抬起头。
“啊,那个,差不多吧。我感觉是树枝开始晃动,但是蝴蝶还能平稳飞行,再往上可能蝴蝶就会受到影响了。”张怀予连忙进行了个合理分析。
等会不是,这是针对我吗这是?年觉明赶紧转头求援,结果发现金菲满脸姨母笑不能自已,再一转头发现李澈已经在打电话了。
“看完了?”李澈放下电话,“有好消息。”
*
“小说留言区有两个账号值得关注。”李澈滚动网页,“一个已经注销,连带显示每个留言都已经失效,但这个账号从第八章 开始每个章节都有进行留言评论,可能与林依澜关系密切,却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了注销账号。而另一个账号,从小说更新第一天开始就准时来支持,留言内容非常简单,都是进行鼓励。这个账号信息可查,我已经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关联和排查了,其可能是林依澜的现实熟人。”李澈停了停补充,“而且照林依澜对父亲看自己小说的态度来看,大概率是同龄人。”
不得不说,李澈看文字的速度快,分析得更快。
吴凛的电话是半小时后打过来的,那时周平正在就“如何试探秦武扬”问题跟张怀予进行热烈的探讨,年觉明在旁不时提供不可行建议,最终被周平以“我姐打电话来了”为结尾暂停。
期间李澈又将“纸蝴蝶19991226”的小说看了一遍,《纸蝴蝶》与《湛海》的文风大相径庭,他直觉认为“纸蝴蝶19991226”与《湛海》网站留言区里面那个被注销的账号息息相关,账号注销可能是为了隐藏文字风格与某些情节细节问题,但他缺少证据,难以进行进一步推论。
互联网确实是这样的事物,它暴露一切蛛丝马迹,又将真实的关于人的一切隐蔽。
吴凛的话语依然聒噪而密集:“真是啊,我们查这个账号信息,有点复杂,但是还是给我们查到了,那可要从因特尔协议v5版本的……”
“你要不从盘古开天开始说起?”
“长话短说——我们请了专业人员协助,查找了这个账号在全网各大平台可能关联的账户、留言、活动……总之,在其当年的留言时间,与其他关联账号的活动联合排查,查找到了一个可疑的ip地址,这个地址指向的正是与林依澜同小区的某一住户,这一住户已经搬家两年,我们查到了他们在b市的现住址。”好容易相对高效地说话了一回,说到这里吴凛又卖了个关子,“这户人家,嘿,有个你们想不到的熟面孔,我在你们那儿的时候见过一个嫌疑人……”
“陈铭昊。”李澈懒得继续听关子,直接报谜底。
“呃……对。”
年觉明实在没忍住,抢过了电话,“不是,老吴你才是真的得儿啊?认死理啊?查林依澜周围的女性关系你就真只查女性啊?小区里边,邻居里边但凡有男的就全都不查呗?”
*
鑫明楼803室,陈铭昊依然陷在他的高级电竞椅里,可能因为是下午,他有些精神但不多,眼下的乌青配上凹陷的眼窝,与光影相配合有几分似髑髅。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苍白崎岖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