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李承佑站在床边,平静地看着他:“世子这副模样,倒是让朕有些意外。朕还以为世子的身体和嘴一样硬。”
缓了缓,勉强扯了扯嘴角,他声音微弱干哑:“……外臣……只是有些累了......谢君上......”
病弱的人让她没了嘲弄的心思,李承佑冷哼一声,却没有再说什么。
她转身走到桌边,亲自倒了水递到他手边:“别让朕觉得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
燕良微微抬头,想接过水但手抖得厉害,他似乎认命般叹了口气,挣扎着爬起就着她的手喝了几口水。
水润了唇,亦从唇边溢出,淌下湿润。
手背苍白只有指节微微发红,她默了声。
她并不在意肌肤相触,但燕良的碰触总让她觉得,他是别有用心。
干涩的喉咙终于得到了一丝缓解,他的视线也清晰了许多,抬眼看向李承佑,她眼中的审视自然也看得一清二楚。
是在怀疑他装病吗?
把他丢到平宁公主那磋磨,然后还觉得他这幅样子是装病?
不知为何,极大的屈辱从心底涌起,回想起刚刚自己的话,他竟然开口求李承佑收他入后宫,他竟然在向敌人献计献身?
怪不得她会用如此眼神,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偏开目光,他冷冷自嘲:“外臣该死,竟然脏了君上的手,求君上宽恕。”
李承佑没有接话,将杯子放在一旁,而后又拧过他的脸,淡淡道:“世子的提议,朕会考虑。不过,世子最好记住,朕不喜欢被人算计。”
燕良轻笑一声:“君上明鉴。”
视线交锋,谁也没有缓和。
片刻后,她松了手,转身离开。
重新躺下,听着外头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燕良闭上了眼。
可一闭眼,他脑海中就浮现出李承佑冷峻的脸,尤其是她在芦苇荡中朝自己射箭,那一幕和刚刚的审视重叠,他心中复杂又窒息。
为了活下去,他真的要做到以色侍人这一步吗?
有生之年,他还能离开这里吗?
算不到这一步,他只能久久叹息。
另一边,御道上,李承佑在轿撵上,偏头吩咐:“盯着公主的动向,若是公主派人接近冷宫,不要阻拦,让他们接触。”
她的贴身侍卫,目康,上前一步恭敬低头:“属下遵命。”
“黛容,给冷宫送去补品......”她顿了话,转而又道:“送去太医院。”
黛容了然低头:“奴遵命。”
月上枝头,冷宫正如其名,幽风穿堂而过引起窗棂微动。
眼皮微动,燕良睡了一觉精神好了很多,再起身时虽然还有眩晕,但已经好受很多了。
桌上空空如也,今日的晚膳还未送来,他不解,李承佑既然把他送回冷宫了,应该不会在这种事上折磨他。
正思忖着,殿外就传来了脚步声,还不止一人。
素净淡雅,打起人来却毫不手软,是黛容,他记得。
“姑姑莫不是来给外臣上刑的?”
看见食盒,他讽了一声,却见黛容并不搭理,而是吩咐侍从端来药炉。
“世子用完,还请熄了碳,免得起火。”
说完,她便带着侍从离开了。
嗅了嗅,是之前没有闻过的药物,他满眼不解,上前查看,是补药。
手中捧着送来的补药,热气氤氲间,他的目光落在碗中那几片珍贵的药材上。
这些药材他大致认得,是宫中的上等补品,他在民间很少见到,大概只有宫中贵人才能享用,如今却熬成药送到他这个阶下囚手中。
轻轻搅动药汤,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不屑。
李承佑,莫非是真的动了心思,要将他纳入后宫?所以才用这等灵芝妙药给他养身体?
若如此,那他的很快便能离开冷宫自由行走了,可他又觉得没那么简单,李承佑绝非轻易被美色所惑之人,她心里深沉,所走的每一步他都得好好想想,不能放松警惕。
药汤苦涩,却带着一丝甘甜,这些补品,或许是试探,也可能是警告,提醒他这宫里的每一步他都得履薄冰。
而君主如李承佑,却也不能肆意妄为。
御书房内,她手中握着奏折,眉头紧锁。
奏折上列满了告病在家的官员名单,几乎涵盖了朝中一半的世家子弟,这上面一家的便也算了,风马牛不相干的几位竟然也告病在家,真是巧合。
她自然明白,这些人是明目张胆和她争权斗气。
冷笑一声,她将奏折叠起,捏在手中语气不轻不重:“这么多人,同时染风寒?”
干瘦花白的丞相站在一旁,神色恭敬却带着几分敷衍:“君上,或许是近日天气多变,官员们不慎染了病,也是情有可原。”
她抬眼看向丞相,淡淡道:“丞相也觉得,这些人是真的病了?”
那日,丞相以自己学识不够,推脱了帝师一职,也变相地将意思传达给了她。
丞相微微低头,语气依旧平静:“君上明鉴,老臣不敢妄言。只是世家子弟自幼娇生惯养,身子骨弱些也是常事。”
李承佑冷笑一声,不再多言。
她知道,丞相这是在敷衍她,世家们把持着官位资源,如今不过是在用这种方式与她软对抗,试探她的底线。
挥了挥手,丞相告退。
盯着他的背影,她沉下了眼。
片刻后,她唤来大太监,下旨:“传朕旨意,今国库空虚,即日起,所有世家需按比例出粮食养军队、养战马。若有违抗者,以抗旨论处。”
太监领命而去,但李承佑又开口:“回来。”
她转动指上红玉扳指,思量片刻,补充道:“朕的大臣,若交不起粮,朕便体恤他们,帮他们养家人。传旨,皇家子嗣为重,朕登基元年当节俭,不选秀,让各家公子入宫。”
第181章
平宁公主坐在寝宫的窗边,手中握着一卷书,眼神却盯着飘烟的香炉,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她时不时动动姿势,脑海中反复回响着李承佑的旨意——世家出粮养军,选公子入宫。
明面上这是两件事,可所有人都清楚,国主的意思是,不给粮就给公子。
“送公子入宫……”
她低声喃喃,不自觉合起了书,心中既觉恐怖,又隐隐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向往。
虽贵为两朝公主,但她自幼听从父兄的意思,从未豢养过面首,甚至连与男子独处的机会都极少,被燕良哄骗私奔只是一时头脑发热,她自认是个规行矩步的人。
可如今宫中只有她一位公主,她还要听从谁的意思?
那些个世家公子,个个都算是人中龙凤,若是真能入宫,那李承佑……做国主当真那么好......她忽然烫了脸,摇了摇头,压下心底大逆不道之念,又打开书强行阅下去。
几缕香烟似涟漪波动,几位世家官员围坐在丞相书房内,面色凝重。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一位官员拍案而起,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火,“我们世代为官,家业传承全靠子嗣,如今却要我们将儿子送入宫中,去服侍一个女人?这成何体统!”
另一位官员叹了口气,低声道:“可若不从,便是抗旨。李承佑武将出身,为人粗鄙不讲理,她连......都能手刃,何况是我们这些外人?”
众人沉默,书房内的气氛愈发沉重无奈。
“丞相,您倒是说句话啊!”
一位官员忍不住看向坐在主位的丞相,焦急询问:“我们这些人中,属您资历最深,威望最高。您可得为我们想想办法啊!”
丞相还在吹拂热茶,闻言缓缓抬头,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他轻轻抚了胡须,淡淡道:“诸位同僚稍安勿躁。君上的旨意,我们自然要遵从。至于如何应对……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一位官员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丞相,这都火烧眉毛了,还怎么从长计议?难道真要我们把儿子送进宫去?做那等后妃之事?”
丞相微微一笑,安抚道:“诸位不必过于忧虑。君上此举,无非是想让我们表态。只要我们表明忠心,她未必会真的为难我们。”
“可若是她执意要人呢?”
丞相沉默片刻,缓缓道:“若真到那一步……我们也不是没有退路。”
众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丞相的意思是?”
但丞相却不再多言,只是淡淡道:“诸位先回去,好好想想如何应对。若有需要,老夫自会出面。”
李承佑轻笑,肩膀微微抖动,翻着书也不抬头:“朕倒是低估了丞相,一把年纪了也是成了老狐狸,两袖一挥,落得个清净。”
丞相两头敷衍,倒是谁也不得罪,光会安抚人心。
他来宫中两回,皆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不是谁家老宅发了难,就是哪家公子年纪大了配不上,说来说去绝口不提请她收回旨意的话。
缓了缓,勉强扯了扯嘴角,他声音微弱干哑:“……外臣……只是有些累了......谢君上......”
病弱的人让她没了嘲弄的心思,李承佑冷哼一声,却没有再说什么。
她转身走到桌边,亲自倒了水递到他手边:“别让朕觉得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
燕良微微抬头,想接过水但手抖得厉害,他似乎认命般叹了口气,挣扎着爬起就着她的手喝了几口水。
水润了唇,亦从唇边溢出,淌下湿润。
手背苍白只有指节微微发红,她默了声。
她并不在意肌肤相触,但燕良的碰触总让她觉得,他是别有用心。
干涩的喉咙终于得到了一丝缓解,他的视线也清晰了许多,抬眼看向李承佑,她眼中的审视自然也看得一清二楚。
是在怀疑他装病吗?
把他丢到平宁公主那磋磨,然后还觉得他这幅样子是装病?
不知为何,极大的屈辱从心底涌起,回想起刚刚自己的话,他竟然开口求李承佑收他入后宫,他竟然在向敌人献计献身?
怪不得她会用如此眼神,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偏开目光,他冷冷自嘲:“外臣该死,竟然脏了君上的手,求君上宽恕。”
李承佑没有接话,将杯子放在一旁,而后又拧过他的脸,淡淡道:“世子的提议,朕会考虑。不过,世子最好记住,朕不喜欢被人算计。”
燕良轻笑一声:“君上明鉴。”
视线交锋,谁也没有缓和。
片刻后,她松了手,转身离开。
重新躺下,听着外头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燕良闭上了眼。
可一闭眼,他脑海中就浮现出李承佑冷峻的脸,尤其是她在芦苇荡中朝自己射箭,那一幕和刚刚的审视重叠,他心中复杂又窒息。
为了活下去,他真的要做到以色侍人这一步吗?
有生之年,他还能离开这里吗?
算不到这一步,他只能久久叹息。
另一边,御道上,李承佑在轿撵上,偏头吩咐:“盯着公主的动向,若是公主派人接近冷宫,不要阻拦,让他们接触。”
她的贴身侍卫,目康,上前一步恭敬低头:“属下遵命。”
“黛容,给冷宫送去补品......”她顿了话,转而又道:“送去太医院。”
黛容了然低头:“奴遵命。”
月上枝头,冷宫正如其名,幽风穿堂而过引起窗棂微动。
眼皮微动,燕良睡了一觉精神好了很多,再起身时虽然还有眩晕,但已经好受很多了。
桌上空空如也,今日的晚膳还未送来,他不解,李承佑既然把他送回冷宫了,应该不会在这种事上折磨他。
正思忖着,殿外就传来了脚步声,还不止一人。
素净淡雅,打起人来却毫不手软,是黛容,他记得。
“姑姑莫不是来给外臣上刑的?”
看见食盒,他讽了一声,却见黛容并不搭理,而是吩咐侍从端来药炉。
“世子用完,还请熄了碳,免得起火。”
说完,她便带着侍从离开了。
嗅了嗅,是之前没有闻过的药物,他满眼不解,上前查看,是补药。
手中捧着送来的补药,热气氤氲间,他的目光落在碗中那几片珍贵的药材上。
这些药材他大致认得,是宫中的上等补品,他在民间很少见到,大概只有宫中贵人才能享用,如今却熬成药送到他这个阶下囚手中。
轻轻搅动药汤,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不屑。
李承佑,莫非是真的动了心思,要将他纳入后宫?所以才用这等灵芝妙药给他养身体?
若如此,那他的很快便能离开冷宫自由行走了,可他又觉得没那么简单,李承佑绝非轻易被美色所惑之人,她心里深沉,所走的每一步他都得好好想想,不能放松警惕。
药汤苦涩,却带着一丝甘甜,这些补品,或许是试探,也可能是警告,提醒他这宫里的每一步他都得履薄冰。
而君主如李承佑,却也不能肆意妄为。
御书房内,她手中握着奏折,眉头紧锁。
奏折上列满了告病在家的官员名单,几乎涵盖了朝中一半的世家子弟,这上面一家的便也算了,风马牛不相干的几位竟然也告病在家,真是巧合。
她自然明白,这些人是明目张胆和她争权斗气。
冷笑一声,她将奏折叠起,捏在手中语气不轻不重:“这么多人,同时染风寒?”
干瘦花白的丞相站在一旁,神色恭敬却带着几分敷衍:“君上,或许是近日天气多变,官员们不慎染了病,也是情有可原。”
她抬眼看向丞相,淡淡道:“丞相也觉得,这些人是真的病了?”
那日,丞相以自己学识不够,推脱了帝师一职,也变相地将意思传达给了她。
丞相微微低头,语气依旧平静:“君上明鉴,老臣不敢妄言。只是世家子弟自幼娇生惯养,身子骨弱些也是常事。”
李承佑冷笑一声,不再多言。
她知道,丞相这是在敷衍她,世家们把持着官位资源,如今不过是在用这种方式与她软对抗,试探她的底线。
挥了挥手,丞相告退。
盯着他的背影,她沉下了眼。
片刻后,她唤来大太监,下旨:“传朕旨意,今国库空虚,即日起,所有世家需按比例出粮食养军队、养战马。若有违抗者,以抗旨论处。”
太监领命而去,但李承佑又开口:“回来。”
她转动指上红玉扳指,思量片刻,补充道:“朕的大臣,若交不起粮,朕便体恤他们,帮他们养家人。传旨,皇家子嗣为重,朕登基元年当节俭,不选秀,让各家公子入宫。”
第181章
平宁公主坐在寝宫的窗边,手中握着一卷书,眼神却盯着飘烟的香炉,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她时不时动动姿势,脑海中反复回响着李承佑的旨意——世家出粮养军,选公子入宫。
明面上这是两件事,可所有人都清楚,国主的意思是,不给粮就给公子。
“送公子入宫……”
她低声喃喃,不自觉合起了书,心中既觉恐怖,又隐隐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向往。
虽贵为两朝公主,但她自幼听从父兄的意思,从未豢养过面首,甚至连与男子独处的机会都极少,被燕良哄骗私奔只是一时头脑发热,她自认是个规行矩步的人。
可如今宫中只有她一位公主,她还要听从谁的意思?
那些个世家公子,个个都算是人中龙凤,若是真能入宫,那李承佑……做国主当真那么好......她忽然烫了脸,摇了摇头,压下心底大逆不道之念,又打开书强行阅下去。
几缕香烟似涟漪波动,几位世家官员围坐在丞相书房内,面色凝重。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一位官员拍案而起,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火,“我们世代为官,家业传承全靠子嗣,如今却要我们将儿子送入宫中,去服侍一个女人?这成何体统!”
另一位官员叹了口气,低声道:“可若不从,便是抗旨。李承佑武将出身,为人粗鄙不讲理,她连......都能手刃,何况是我们这些外人?”
众人沉默,书房内的气氛愈发沉重无奈。
“丞相,您倒是说句话啊!”
一位官员忍不住看向坐在主位的丞相,焦急询问:“我们这些人中,属您资历最深,威望最高。您可得为我们想想办法啊!”
丞相还在吹拂热茶,闻言缓缓抬头,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他轻轻抚了胡须,淡淡道:“诸位同僚稍安勿躁。君上的旨意,我们自然要遵从。至于如何应对……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一位官员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丞相,这都火烧眉毛了,还怎么从长计议?难道真要我们把儿子送进宫去?做那等后妃之事?”
丞相微微一笑,安抚道:“诸位不必过于忧虑。君上此举,无非是想让我们表态。只要我们表明忠心,她未必会真的为难我们。”
“可若是她执意要人呢?”
丞相沉默片刻,缓缓道:“若真到那一步……我们也不是没有退路。”
众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丞相的意思是?”
但丞相却不再多言,只是淡淡道:“诸位先回去,好好想想如何应对。若有需要,老夫自会出面。”
李承佑轻笑,肩膀微微抖动,翻着书也不抬头:“朕倒是低估了丞相,一把年纪了也是成了老狐狸,两袖一挥,落得个清净。”
丞相两头敷衍,倒是谁也不得罪,光会安抚人心。
他来宫中两回,皆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不是谁家老宅发了难,就是哪家公子年纪大了配不上,说来说去绝口不提请她收回旨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