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棠欢(重生) 第39节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冲进殿内,“娘娘!太子殿下被幽禁了!”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皇后身形晃了晃,当自己听错了,“什么?”
“娘娘,刚传来的消息,太子殿下因……因责打东宫昭训被告到御前,陛下震怒……”小太监抖如筛糠,“现在已被陛下的黑羽卫……”
皇后指尖深深掐入掌心,黑羽卫,竟然派了黑羽卫!
那个不成器的东西!早警告过他最近要收敛,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三皇子封瑞王虽还未下诏书,但已赏赐了府邸。
“本宫早说让他不要影响大局,更不要留下把柄。真是一字未听。”皇后胸口剧烈起伏,金凤步摇垂下的珠串晃得厉害,“迟早要被女人坏事。”
她想起上月太子醉酒后虐杀的那个宫女,是她费了好大功夫才压下去的。如今又来一个昭训……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
“娘娘息怒。”王嬷嬷终于敢开口,“太子殿下只是幽禁,陛下未下明旨,说明还有转圜余地……”
“本宫为他铺路十几年,他却一次次毁在女人手里!上次是那个宫女,这次是昭训。”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三皇子封王在即,太子却被幽禁,这消息传出去,朝中那些墙头草会倒向谁,不言而喻。
“宣政殿可还有别的消息?只是因为昭训?”
“回娘娘,没了。”来报信的小太监身子伏的不能再低了。
是夜。凤辇行至养心殿外,皇后远远看见三皇子萧瑾烨立在廊下。他一身月白蟒袍,玉树临风,与记忆中那个跟在贵妃身后怯生生的少年判若两人。
“儿臣参见母后。”萧瑾烨行礼的姿态无可挑剔。
皇后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端起慈和的笑容:“烨儿也来了?可是为你太子哥哥的事?”
“母后也是为此事而来?”萧景桓状似无意地问道。
皇后正欲回答,宣政殿的大门突然打开。
大太监秦顺躬身而出,“皇后娘娘,陛下说今日乏了,请您改日再来。”顿了顿,又补充道,“陛下还说,太子的事自有公断,让娘娘不必忧心。”
不必忧心?皇后险些失态。她的儿子被幽禁,皇帝连见都不愿见她!
“儿臣告退。”萧瑾烨适时地行礼告辞。
“秦公公。”皇后强撑笑容,从腕上褪下一只羊脂玉镯塞过去,“不知三皇子方才见着陛下了吗?”
李德全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回娘娘,三殿下来是陛下招来问今日赏花宴可有心仪女子之事。”
皇后脸上的笑容几乎挂不住,玉镯差点脱手。心仪女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她迅速垂下眼帘掩饰震惊,再抬眼时已换上慈和的笑容,“烨儿也到了该选正妃的年纪了。不知……陛下可有人选?"
“老奴不敢揣测圣意。”李德全躬身答道。
“告诉陛下,臣妾改日再来请安。”从宣政殿走后,皇后脚步越来越快。
“王嬷嬷。”皇后厉声唤道,“传信给父亲。”
……
东宫的朱漆大门紧闭已半月有余,门前黑羽卫守卫森严,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每日寅时三刻,上朝的文武百官经过东宫前长长的甬道时,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官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急促的声响。
往日与太子交好的大臣们更是低眉顺目,生怕被那几位新近得势的御史盯上,扣上个太子党羽的罪名。
太子被幽禁已半月有余,朝中却无半点废黜的动静,这不合常理。皇帝既不废太子,又不放人,究竟在等什么?
秋风卷着残叶在宫墙下打着旋儿,温昭炀慌忙拂去卷起的落叶,仿佛那是什么要命的证据。
“温大人何必惊慌?”走在身旁的刑部侍郎王清礼压低声音道,“陛下至今未下明诏……”
“慎言!”温昭炀厉声打断,眼角余光扫过不远处值守的黑羽卫,额间已渗出细密汗珠,“天家之事,岂是我等臣子可以妄议的?”
这样的对话,近半月来在宫中的每个角落都在隐秘地上演。
朝堂上却诡异地风平浪静,没有废储诏书,没有廷议定罪,甚至连惯常落井下石的言官们都集体噤声。皇帝对太子之事却只字不提,仿佛那个曾经最宠爱的长子从未存在过。
更奇怪的是国丈刘远山这次竟从未站出来说话,往日朝堂上稍有风吹草动,这位当朝礼部尚书、太子外祖父必是第一个出来说话的,可这次……实在蹊跷得紧。
昭德书院位于城南一处清幽之地,被萧瑾聿改建为书院,院中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处处透着雅致。
苏宥棠刚踏入书院大门,便听见一阵朗朗读书声从明德堂传来。她驻足听了片刻,嘴角微微上扬。
七日前书院正式开课,如今已有近百名学子在此求学。
“倒比预想的要顺利些。”她轻声自语,唇角勾起一抹浅笑。身旁的萧翎初正要接话,忽见几个贵女正探头张望。
萧翎初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苏宥棠,“你瞧,自从三皇兄常来走动,这些闺秀们倒比学子们还要勤勉。”
苏宥棠顺着望去,果然看见几位千金正假装翻阅书卷,眼神却不住地往大门处飘。
“比起这些莺莺燕燕。”萧翎初凑近苏宥棠耳畔,温热的气息拂过她耳际,“我倒是更关心东宫之事。”萧翎初说话时,指尖在苏宥棠肩头不着痕迹地画着圈。
“现下最了解情况的便是太子侧妃了,但是……”
两人一齐望向正在授课的周妙澜,隔着不远处便是永宁帝派出的黑羽卫。
苏宥棠终究没能亲自去东宫请周妙澜来书院任教女红。
那日昭玥公主的帖子刚递进东宫,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黑羽卫就把东宫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还是昭玥公主连夜进宫求了恩旨,才特准周妙澜每日来书院教授闺阁女红。
从此每日总见一顶软轿从东宫角门抬出,四名黑羽卫前后护卫,腰间佩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只隐约可见一双素手交叠在膝上,指尖还留着昨夜挑灯刺绣时被针扎出的红痕。
周妙澜授课时极是严谨,她端坐在绣架前,一针一线都透着东宫特有的克制。
那些绣女们屏息观摩,只见她素手翻飞间,绢帕上渐渐现出栩栩如生的缠枝牡丹。
“绣花要注意丝线的走向。”她声音很轻,微微倾身,让周围的绣女们看得更真切些,“针脚要这样藏……”她边说边为她们做着示范。
一旁尚宫局出来的嬷嬷眯起昏花的老眼,生怕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苏宥棠有次路过,恰看见她对着绣架出神,斜阳在她裙裾上投下细碎光斑,周妙澜似有所觉,蓦然抬头,四目相对的刹那,她眼中未及敛去的哀愁落入苏宥棠的眸中。
苏宥棠微微颔首,周妙澜唇角浮起一抹极淡的笑意,未及眼底便已消散。
第51章
四人围坐在青石桌前,正商议着三皇子何时能来讲授治理战后流民之事。
“三皇兄上月自西北回来,给了济世堂好多民间偏方。”萧翎初指尖轻叩茶盏,青瓷发出清越的声响。
话音未落,忽见桑绾绾像只轻灵的燕儿跃过书院门槛,少女绯红的裙裾在风中扬起,却在瞧见石桌前的众人时骤然收住脚步。
“见过瑞王殿下、六皇子、昭玥公主。”桑绾绾依次行礼,声音比平日低了三分,腰间玉佩俏皮地晃了晃,她乖巧地坐在了石墩上,双手交叠放在膝头。
萧翎初忽然轻笑,“桑姑娘今日倒像换了个人。”话音刚落,桑绾绾耳尖倏地泛红,方才强装的端庄险些破功。
“她们身在闺中,即便我讲了治理之事,也不会有多大的触动,毕竟谁曾见过百姓饿得啃树皮,甚至易子而食的场景?”
“她们都没见过真正的民间疾苦。”这句话一出,四人目光齐刷刷落在桑绾绾身上,她猛地捂住嘴,“我……”
瑞王萧瑾烨笑着开口:“你可曾见过?”
“我……臣女见过……去年臣女随哥哥去江南治理水患,是见过的。”她的声音越来越低。
萧瑾聿几不可察的看了萧瑾烨一眼,又看了看桑绾绾,掩下了眸子。
萧瑾烨忽然想起江南水患,他在。那时路过赈灾粥棚时,曾看见一个女子身着劲装跪在泥水里,正给奄奄一息的老妇喂水,当时他只当是济世堂的医女,原来是她啊。
“姑娘不怕吗?”萧瑾烨一双眸子紧紧锁住桑绾绾。
桑绾绾怔了怔,刚要开口,忽听萧瑾聿猛地咳嗽起来,他仓皇起身急忙朝外走去。
“哎呀,皇兄,你们先聊。”萧翎初一手拉起苏宥棠的衣袖,“我突然想起今日刚到的一批书……”
转眼间石桌前只剩两人。
萧瑾烨没等到回答,又开口:“如今闺阁女子从不会主动做这些事情,更何况亲自去水患之地尽一份力,姑娘不怕吗?”他向来温润如玉的声音里罕见地透出一丝急切。
“怕的。”她终于开口,“怕看见将死之人奄奄一息又求生的眼神,怕听见孩子饿得哭不出来的声音。但更怕……明明能做些什么,却装作看不见。”桑绾绾垂下眼睫,眼前浮现江南那些泡胀的浮尸的画面……
“本王还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闺阁小姐。”
桑绾绾当萧瑾烨在嘲讽她不守闺训,她倔强地回道:“王爷可知……灾民连像样的浑水都喝不上时,闺阁的礼法规矩又算得了什么?”
萧瑾烨呼吸一滞,眼前的少女挺直了脊背,“是本王浅薄了。”他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姑娘可有定亲?”萧瑾烨忽然开口,眼神却清澈。
“定亲?”桑绾绾瞪大了眸子,倏地笑了,“王爷也说了,像我这样舞刀弄剑的女子,何人敢来提亲啊!”
“若本王向姑娘提亲呢?”萧瑾烨的声音很轻。
桑绾绾手慌乱的没地方放,她瞪圆了眼睛,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王、王爷莫要拿臣女取笑……”她声音发颤,指尖无意识摸索着腰间的玉佩,像寻找救命稻草一般。帕角绣着的纹样被她揉得皱成一团,就像她此刻乱糟糟的心绪。
“……”她刚要开口,那人已接了她的话头。
萧瑾烨的声音忽然低了下来,“如今闺阁女子能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更何况亲自上手。”他抬眸直视着她,目光灼灼如炬,“若你是瑞王妃,便可光明正大地设粥棚、建医馆,救更多你想救的人。”
桑绾绾忽然想起江南连绵的阴雨中,她戴着素白面纱在泥泞里奔走,那时她抱着药箱险些滑倒,一只有力的手臂突然扶住她的肘弯。
待她站稳,那人便松开了手,只瞧他衣摆上的云纹一闪而过。
“只是……”萧瑾烨突然别过脸去,“本王无心皇位。”他喉结滚动了一下,“若你日后有心入后宫……那便当本王今日从未说过这话。”
桑绾绾低头沉思了许久,眼前的茶汤已经凉透,亮晶晶的眸子直直望进萧瑾烨眼底,“臣女愿意。”难得的声音很轻。
萧瑾烨呼吸一滞,“不后悔?本王给不了你京中贵女的荣华富贵……”
“臣女愿与王爷一起。”
桑绾绾后来每每想起今日的应答,总觉得像是被他幽深的眸子迷了心窍。
她看着书院的闺秀们讨论着最新的胭脂水粉,谈论着哪家的公子模样俊俏。
她忽然明白,自己抗拒的从来不是相夫教子的生活,而是被囚禁在四方天地里,眼睁睁看着世间苦难却无能为力的绝望。
暮色将倾时分,玄色锦靴踏过宣政殿前的玉阶,萧瑾烨深吸一口气,扬声道:“儿臣求见父皇。”
殿内传来茶盏轻叩的声响,“宣。”
萧瑾聿从黄花梨圈椅中起身,拱手唤道:“三哥。”
“六弟也在。”萧瑾烨颔首。
萧瑾聿垂眸退后半步,“既如此,儿臣先行告退。”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皇后身形晃了晃,当自己听错了,“什么?”
“娘娘,刚传来的消息,太子殿下因……因责打东宫昭训被告到御前,陛下震怒……”小太监抖如筛糠,“现在已被陛下的黑羽卫……”
皇后指尖深深掐入掌心,黑羽卫,竟然派了黑羽卫!
那个不成器的东西!早警告过他最近要收敛,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三皇子封瑞王虽还未下诏书,但已赏赐了府邸。
“本宫早说让他不要影响大局,更不要留下把柄。真是一字未听。”皇后胸口剧烈起伏,金凤步摇垂下的珠串晃得厉害,“迟早要被女人坏事。”
她想起上月太子醉酒后虐杀的那个宫女,是她费了好大功夫才压下去的。如今又来一个昭训……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
“娘娘息怒。”王嬷嬷终于敢开口,“太子殿下只是幽禁,陛下未下明旨,说明还有转圜余地……”
“本宫为他铺路十几年,他却一次次毁在女人手里!上次是那个宫女,这次是昭训。”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三皇子封王在即,太子却被幽禁,这消息传出去,朝中那些墙头草会倒向谁,不言而喻。
“宣政殿可还有别的消息?只是因为昭训?”
“回娘娘,没了。”来报信的小太监身子伏的不能再低了。
是夜。凤辇行至养心殿外,皇后远远看见三皇子萧瑾烨立在廊下。他一身月白蟒袍,玉树临风,与记忆中那个跟在贵妃身后怯生生的少年判若两人。
“儿臣参见母后。”萧瑾烨行礼的姿态无可挑剔。
皇后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端起慈和的笑容:“烨儿也来了?可是为你太子哥哥的事?”
“母后也是为此事而来?”萧景桓状似无意地问道。
皇后正欲回答,宣政殿的大门突然打开。
大太监秦顺躬身而出,“皇后娘娘,陛下说今日乏了,请您改日再来。”顿了顿,又补充道,“陛下还说,太子的事自有公断,让娘娘不必忧心。”
不必忧心?皇后险些失态。她的儿子被幽禁,皇帝连见都不愿见她!
“儿臣告退。”萧瑾烨适时地行礼告辞。
“秦公公。”皇后强撑笑容,从腕上褪下一只羊脂玉镯塞过去,“不知三皇子方才见着陛下了吗?”
李德全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回娘娘,三殿下来是陛下招来问今日赏花宴可有心仪女子之事。”
皇后脸上的笑容几乎挂不住,玉镯差点脱手。心仪女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她迅速垂下眼帘掩饰震惊,再抬眼时已换上慈和的笑容,“烨儿也到了该选正妃的年纪了。不知……陛下可有人选?"
“老奴不敢揣测圣意。”李德全躬身答道。
“告诉陛下,臣妾改日再来请安。”从宣政殿走后,皇后脚步越来越快。
“王嬷嬷。”皇后厉声唤道,“传信给父亲。”
……
东宫的朱漆大门紧闭已半月有余,门前黑羽卫守卫森严,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每日寅时三刻,上朝的文武百官经过东宫前长长的甬道时,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官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急促的声响。
往日与太子交好的大臣们更是低眉顺目,生怕被那几位新近得势的御史盯上,扣上个太子党羽的罪名。
太子被幽禁已半月有余,朝中却无半点废黜的动静,这不合常理。皇帝既不废太子,又不放人,究竟在等什么?
秋风卷着残叶在宫墙下打着旋儿,温昭炀慌忙拂去卷起的落叶,仿佛那是什么要命的证据。
“温大人何必惊慌?”走在身旁的刑部侍郎王清礼压低声音道,“陛下至今未下明诏……”
“慎言!”温昭炀厉声打断,眼角余光扫过不远处值守的黑羽卫,额间已渗出细密汗珠,“天家之事,岂是我等臣子可以妄议的?”
这样的对话,近半月来在宫中的每个角落都在隐秘地上演。
朝堂上却诡异地风平浪静,没有废储诏书,没有廷议定罪,甚至连惯常落井下石的言官们都集体噤声。皇帝对太子之事却只字不提,仿佛那个曾经最宠爱的长子从未存在过。
更奇怪的是国丈刘远山这次竟从未站出来说话,往日朝堂上稍有风吹草动,这位当朝礼部尚书、太子外祖父必是第一个出来说话的,可这次……实在蹊跷得紧。
昭德书院位于城南一处清幽之地,被萧瑾聿改建为书院,院中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处处透着雅致。
苏宥棠刚踏入书院大门,便听见一阵朗朗读书声从明德堂传来。她驻足听了片刻,嘴角微微上扬。
七日前书院正式开课,如今已有近百名学子在此求学。
“倒比预想的要顺利些。”她轻声自语,唇角勾起一抹浅笑。身旁的萧翎初正要接话,忽见几个贵女正探头张望。
萧翎初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苏宥棠,“你瞧,自从三皇兄常来走动,这些闺秀们倒比学子们还要勤勉。”
苏宥棠顺着望去,果然看见几位千金正假装翻阅书卷,眼神却不住地往大门处飘。
“比起这些莺莺燕燕。”萧翎初凑近苏宥棠耳畔,温热的气息拂过她耳际,“我倒是更关心东宫之事。”萧翎初说话时,指尖在苏宥棠肩头不着痕迹地画着圈。
“现下最了解情况的便是太子侧妃了,但是……”
两人一齐望向正在授课的周妙澜,隔着不远处便是永宁帝派出的黑羽卫。
苏宥棠终究没能亲自去东宫请周妙澜来书院任教女红。
那日昭玥公主的帖子刚递进东宫,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黑羽卫就把东宫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还是昭玥公主连夜进宫求了恩旨,才特准周妙澜每日来书院教授闺阁女红。
从此每日总见一顶软轿从东宫角门抬出,四名黑羽卫前后护卫,腰间佩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只隐约可见一双素手交叠在膝上,指尖还留着昨夜挑灯刺绣时被针扎出的红痕。
周妙澜授课时极是严谨,她端坐在绣架前,一针一线都透着东宫特有的克制。
那些绣女们屏息观摩,只见她素手翻飞间,绢帕上渐渐现出栩栩如生的缠枝牡丹。
“绣花要注意丝线的走向。”她声音很轻,微微倾身,让周围的绣女们看得更真切些,“针脚要这样藏……”她边说边为她们做着示范。
一旁尚宫局出来的嬷嬷眯起昏花的老眼,生怕漏过任何一个细节。
苏宥棠有次路过,恰看见她对着绣架出神,斜阳在她裙裾上投下细碎光斑,周妙澜似有所觉,蓦然抬头,四目相对的刹那,她眼中未及敛去的哀愁落入苏宥棠的眸中。
苏宥棠微微颔首,周妙澜唇角浮起一抹极淡的笑意,未及眼底便已消散。
第51章
四人围坐在青石桌前,正商议着三皇子何时能来讲授治理战后流民之事。
“三皇兄上月自西北回来,给了济世堂好多民间偏方。”萧翎初指尖轻叩茶盏,青瓷发出清越的声响。
话音未落,忽见桑绾绾像只轻灵的燕儿跃过书院门槛,少女绯红的裙裾在风中扬起,却在瞧见石桌前的众人时骤然收住脚步。
“见过瑞王殿下、六皇子、昭玥公主。”桑绾绾依次行礼,声音比平日低了三分,腰间玉佩俏皮地晃了晃,她乖巧地坐在了石墩上,双手交叠放在膝头。
萧翎初忽然轻笑,“桑姑娘今日倒像换了个人。”话音刚落,桑绾绾耳尖倏地泛红,方才强装的端庄险些破功。
“她们身在闺中,即便我讲了治理之事,也不会有多大的触动,毕竟谁曾见过百姓饿得啃树皮,甚至易子而食的场景?”
“她们都没见过真正的民间疾苦。”这句话一出,四人目光齐刷刷落在桑绾绾身上,她猛地捂住嘴,“我……”
瑞王萧瑾烨笑着开口:“你可曾见过?”
“我……臣女见过……去年臣女随哥哥去江南治理水患,是见过的。”她的声音越来越低。
萧瑾聿几不可察的看了萧瑾烨一眼,又看了看桑绾绾,掩下了眸子。
萧瑾烨忽然想起江南水患,他在。那时路过赈灾粥棚时,曾看见一个女子身着劲装跪在泥水里,正给奄奄一息的老妇喂水,当时他只当是济世堂的医女,原来是她啊。
“姑娘不怕吗?”萧瑾烨一双眸子紧紧锁住桑绾绾。
桑绾绾怔了怔,刚要开口,忽听萧瑾聿猛地咳嗽起来,他仓皇起身急忙朝外走去。
“哎呀,皇兄,你们先聊。”萧翎初一手拉起苏宥棠的衣袖,“我突然想起今日刚到的一批书……”
转眼间石桌前只剩两人。
萧瑾烨没等到回答,又开口:“如今闺阁女子从不会主动做这些事情,更何况亲自去水患之地尽一份力,姑娘不怕吗?”他向来温润如玉的声音里罕见地透出一丝急切。
“怕的。”她终于开口,“怕看见将死之人奄奄一息又求生的眼神,怕听见孩子饿得哭不出来的声音。但更怕……明明能做些什么,却装作看不见。”桑绾绾垂下眼睫,眼前浮现江南那些泡胀的浮尸的画面……
“本王还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闺阁小姐。”
桑绾绾当萧瑾烨在嘲讽她不守闺训,她倔强地回道:“王爷可知……灾民连像样的浑水都喝不上时,闺阁的礼法规矩又算得了什么?”
萧瑾烨呼吸一滞,眼前的少女挺直了脊背,“是本王浅薄了。”他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姑娘可有定亲?”萧瑾烨忽然开口,眼神却清澈。
“定亲?”桑绾绾瞪大了眸子,倏地笑了,“王爷也说了,像我这样舞刀弄剑的女子,何人敢来提亲啊!”
“若本王向姑娘提亲呢?”萧瑾烨的声音很轻。
桑绾绾手慌乱的没地方放,她瞪圆了眼睛,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王、王爷莫要拿臣女取笑……”她声音发颤,指尖无意识摸索着腰间的玉佩,像寻找救命稻草一般。帕角绣着的纹样被她揉得皱成一团,就像她此刻乱糟糟的心绪。
“……”她刚要开口,那人已接了她的话头。
萧瑾烨的声音忽然低了下来,“如今闺阁女子能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更何况亲自上手。”他抬眸直视着她,目光灼灼如炬,“若你是瑞王妃,便可光明正大地设粥棚、建医馆,救更多你想救的人。”
桑绾绾忽然想起江南连绵的阴雨中,她戴着素白面纱在泥泞里奔走,那时她抱着药箱险些滑倒,一只有力的手臂突然扶住她的肘弯。
待她站稳,那人便松开了手,只瞧他衣摆上的云纹一闪而过。
“只是……”萧瑾烨突然别过脸去,“本王无心皇位。”他喉结滚动了一下,“若你日后有心入后宫……那便当本王今日从未说过这话。”
桑绾绾低头沉思了许久,眼前的茶汤已经凉透,亮晶晶的眸子直直望进萧瑾烨眼底,“臣女愿意。”难得的声音很轻。
萧瑾烨呼吸一滞,“不后悔?本王给不了你京中贵女的荣华富贵……”
“臣女愿与王爷一起。”
桑绾绾后来每每想起今日的应答,总觉得像是被他幽深的眸子迷了心窍。
她看着书院的闺秀们讨论着最新的胭脂水粉,谈论着哪家的公子模样俊俏。
她忽然明白,自己抗拒的从来不是相夫教子的生活,而是被囚禁在四方天地里,眼睁睁看着世间苦难却无能为力的绝望。
暮色将倾时分,玄色锦靴踏过宣政殿前的玉阶,萧瑾烨深吸一口气,扬声道:“儿臣求见父皇。”
殿内传来茶盏轻叩的声响,“宣。”
萧瑾聿从黄花梨圈椅中起身,拱手唤道:“三哥。”
“六弟也在。”萧瑾烨颔首。
萧瑾聿垂眸退后半步,“既如此,儿臣先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