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75节
“回府尊,是司直郎陈平安。”直堂吏道。
“请上堂来。”
京兆尹位居正三品,用银官印,视同封疆大吏,只需对皇帝负责,平日里除了对首辅、吏部尚书,都察院正副都御史等大佬恭敬逢迎,其他人一概不用买账,自然也不会太把平安一个半大孩子放在眼里。
但他看在郭恒的面子上,对平安还算假以辞色:“平安,今天没有上学吗?”
“回府尊,下官今日告假了。”平安道。
“平安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最忌讳一曝十寒,你为一群青楼艺妓告假,也太不知轻重了。”
平安闻言反问:“请教大人,什么是重?什么是轻?”
“对读书人来说,修齐治平继往圣绝学是重,三教九流豪厘之争是轻。”周府尹不假思索道。
平安昂着脑袋:“可师长告诫下官,天生孔圣,仁教爱人,继生亚圣,教化后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至理。”
周府尹似笑非笑:“你读得是哪本《孟子》?”
平安闻言一愣。本朝官方指定的科举教材中,《孟子》比前朝版本阉割了整整八十五段,这些“民重君轻”的激进思想,统统被太祖他老人家做了删减。
当然,在后来士大夫们的不断据理力争之中,全本《孟子》渐渐在坊间开放,只是不作为科举考试用书,而不再被视为禁书了。
平安没想到,周府尹竟然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对他上纲上线起来。他总不能在大堂上当着众多百姓的面说:“我就是不遵祖制,读了《孟子全篇》,你来抓我呀!”
平安灵机一动,道:“这话不是在书上读的,家父在国子监任职期间,陛下多次亲临讲学,下官有幸旁听,亚圣的这句话是讲到太祖遗训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八个字时,陛下亲口引用,难道府尊大人忘了吗?”
“这……”周府尹噎住了。皇帝赴国子监讲学,他这个京兆尹自然在场,可陛下说了那么多话,谁记得住每一句?
“本官自然记得。”周府尹沉着脸道。
场外百姓一头雾水,说好的逼良为娼的大案呢?怎么专讲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平安心知肚明,周府尹说这么多,一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掌握主动权;二是为了教训他,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三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家长来把他领回家去胖揍一顿,然后说几句冠冕堂皇的漂亮话糊弄百姓,草草结束这场官司,把影响降到最低。
周府尹心里也苦,他与陈琰同僚一场,并不是有意为难陈平安。但毕竟宴月楼案牵涉到璐王殿下,涉及宫闱秘辛,他有几个脑袋敢公开审理?
说话间,陈琰到了,周府尹如见救星,婉言让他管管他家儿子。
谁知陈琰一脸客气地笑道:“琰乃兵部官员,照说无权旁听顺天府审案,不过既然府尊热情相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府尹:??!
“彦章,你……”
话音刚落,一众官差拨开围观的人群,护送两个红袍官员一前一后走进来。
一位胸前补锦鸡,另一位则是獬豸。
天子脚下的百姓都是有见识的,眼见这么大的官都来了,知道定是个通天的大案了。
“郭部堂,沈副宪。”周府尹一脸惊讶地起身行礼。
京兆尹与兵部侍郎虽然平级,但陈琰为表尊敬,还是会自称一句“下官”,郭恒和沈廷鹤则不一样,属于少数几个可以牵制周府尹的大佬。
“明府不必拘礼。”郭恒道:“我二人无意插手顺天府审案,只是此案由陛下亲自过问,本官和沈副宪代表吏部和都察院,过来旁听一二。”
周府尹脸上一阵青白交错,终于憋出一句:“给三位大人设座,升堂。”
平安这才收起一脸惊讶,朝两位师祖作揖,一时也有点不知所措。
他只是寻常捅了个马蜂窝而已,怎么把两位师祖都给捅出来了?
“平安,不要怕,拿出诉状来念。”沈廷鹤提醒道。
平安心思稍定,展开诉状,开始朗读。
周府尹简直要疯了,有没有这样惯孩子的?没有房顶拦着,你们要送他上天是吧!
但诉状读到一半,周府尹就发觉自己小看这个孩子了,这份诉状条理清晰,内容翔实,功底十分扎实,十二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难怪这些个大佬都对他另眼相看。
且平安的声音抑扬顿挫,煽动性极强,寥寥数语,令围观百姓群情激奋。纷纷嚷着请大老爷为这些无辜女子和小童做主。
谁家没有孩子?
连御史的儿子都会被拐卖,谁敢担保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家头上?
“肃静!肃静!再敢喧哗,以咆哮公堂论处!”衙役呵斥一声,百姓的情绪被扑灭下去。
周府尹令人调取了所有艺妓的户籍和卖身契备案,立契人除了这些艺妓之外,一概都是荷蓁蓁,亦有官媒见证。
这些契书格式正确,原籍现籍都有备案,艺妓们也都承认亲笔画押,单从文书上看,找不到任何问题。
平安却将一沓文书呈上:“下官略费了些功夫,挨个去他们的原籍向里保查问过,结果令人震惊,五十七名艺妓,无论男女,一律查无此人!”
平安此言一出,百姓又是一片哗然。
周府尹皱眉翻看那些文书,来自齐州的多个州县,都是契书中原籍里保出具的证明,不同的纸张、不同的字迹纷纷指向一个事实,艺妓们的原籍确系伪造!
周府尹和师爷都在惊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你管这叫“略费了些功夫”?
转念想想这孩子平时跟谁搅在一起,倒也合理了。
周府尹从签桶中扔出一根火签:“提宴月楼鸨母荷娘子及涉案官媒过堂。”
两刻钟后,荷娘子被带到堂上,她做寻常妇人打扮,穿一身普普通通的马面裙,粉黛薄施,姿态优雅,一脸的从容干练。
敢在京城地面上开青楼的,自然有恃无恐,旁的不说,顺天府上上下下少不得上供打点,从艺妓们击鼓鸣冤开始,她就收到了消息,在家梳洗打扮,等待公差上门。
但当她看到那些里保出具的证明文书时,才略显慌乱,五十七个里甲,五十七份文书,居然在十日之内收集起来,还要刨去来回通信的时间,这是如何做到的?
“府尊,民妇是冤枉的……”荷娘子强自狡辩道。
大堂外看热闹的百姓,都是被平安的诉状煽动过的,其中又巧妙的安排了几个气氛组,带起一片谩骂。
“逼良为娼还说自己冤枉。”
“开青楼的果然没有好东西!”
“衣冠禽兽!”
眼见臭鸡蛋烂菜叶子就要往堂上招呼,皂班的衙役排成一排挡在了大门口,水火棍往地上一戳,这才免于一场哄乱。
荷娘子胡乱解释道:“府尊明鉴,这些女子都是没有户籍的流民黑户,流亡至京城后,无以为生计,自愿投身乐籍,民妇为了收留她们,便在文书上做了一些手脚,虽有违法之处,但也是出于善心,没料到墙倒众人推,被反咬一口,万望府尊恕罪。”
周府尹一拍惊堂木:“荷蓁蓁,你可知伪造户籍已经酿成大罪?”
“民妇知道,愿缴纳罚金,从速整改。”荷娘子道。
天子脚下都是骄民,岂是那么好糊弄的,围观百姓再次喧闹起来。
“收留,说得如此好听!”
“我家如何收留不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仙女?”
“懂了懂了,改日偷了富人钱财,也可以说是大发善心替人分忧。”
“肃静肃静!”衙役们努力压制百姓的情绪。
周府尹眼见压不下去,但求事态不要恶化,引起民变,当即扔出一支火签:“来呀,将荷蓁蓁及几位官媒暂且收监。”
当即有人上来为荷娘子戴上镣铐。
“今日审案到此结束,诸位放心,光天化日之下出现这样的事,本官定会给出一个交代,如今案情尚有诸多疑点,待本官严加审问之后,择日宣判。”周府尹一拍惊堂木道:“退堂!”
“不能退!”有人发出一声怒喝:“请大人公审!”
“请大人明察!”
人群齐声高呼,声浪惊飞了枝头的鸦雀。
平安看着自己捅出来的马蜂窝,一脸人畜无害地笑道:“府尊大人,众怒难犯呀。”
周府尹脸上阴晴变幻良久,只得重新坐回到大案之后,犹豫地扔下一支火签:“用刑!”
第167章 像是另有主谋。
北镇抚司诏狱之中,两名狱卒打开关押要犯的牢门,将赵明远提了出来,套上沉重的枷锁、镣铐,押上囚车,一路护送往顺天府去。
赵明远来到顺天府大堂时,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昏厥于地,两手指节都是紫黑色的血纹,软趴趴地变了形状,唯有指尖上养着的染着大红色丹蔻的指甲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
她的十指已被一种叫做拶子的刑具全部夹碎。
赵明远一瞬间心如死灰,他在诏狱里与锦衣卫虚与委蛇,就是指望荷娘子捞他一把。而荷娘子名妓出身,长袖善舞,游走于达官显贵之间,是名士雅集的座上宾,如今却像个破抹布一样摊在地上,把他残存的侥幸全部浇灭。
周府尹一拍惊堂木:“赵明远,你为何用银簪重伤妻子?”
“因为……”赵明远还想再提“水性杨花”那套说辞。
只见府尹拨弄着签筒,冷声道:“你们之间的那些勾当,荷娘子已经招认,本官知道你只是受人唆使,能不能从轻发落,看你的表现。想好再说,须知堂上大刑不是摆设。”
这是堂官审案的常用伎俩,不过对于人犯来说,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几乎屡试不爽。
却见赵明远一脸蒙受奇耻大辱状:“大人容禀,草民只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给宴月楼供茶的。宴月楼开业之初投入巨甚,现银周转不开,曾以两成干股向草民换茶钱。前两年我与名妓清芷姑娘一见如故,便又用那两成干股为清芷赎身从良,娶做妻子,荷娘子让我直接将干股转赠给了庆平伯府的四公子,为得是搭上璐王殿下的关系。
“但草民对清芷姑娘的情谊天地可鉴,街坊邻里都可作证,草民是打心里头敬重她爱慕她,为了她,莫说两成干股,就算舍弃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
“谁曾想那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只与草民恩爱两年就变了心,紧接着,草民莫名其妙遭人绑架,她却重新回到宴月楼去勾搭十六七岁的小白脸,府尊明鉴,草民好歹也是个男人,试问堂下众人,哪个男人能接受这等事!”
此话一出,围观百姓唏唏嘘嘘地议论起来,莫说男人共情他,连女人都开始同情他。
周府尹又问了他被人绑架的细节,赵明远交代,在某次深夜回家的路上,想到妻子爱吃那家的豌豆黄还在营业,便使唤家人去买,自己则跳下马车往家里走,不知从哪里窜出三个半大孩子,二话不说将他打晕过去,再醒来时已经是一处破败的民居,自己被五花大绑关了整整十日……
直堂吏翻看之前的审问记录,与家人口径一致,据那些绑架他的小乞丐供认,是收到一个黑衣人的钱财和命令,让他们绑架赵员外。
平安这才明白什么叫“滑不溜手”,难怪锦衣卫拿他毫无办法,果然句句都是实话,句句没有用处。他严重怀疑提审他的锦衣卫都理解并同情他,才会放他嚣张到现在。
敌人显然比他们想象中的狡猾得多,案情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周府尹唤一声“来人”,就要严刑逼供。
一直一语不发的郭恒突然开口道:“那几个绑架此人的小乞丐现在何处?”
直堂吏道:“暂押在大牢之中。”
“请明府传他们过堂。”郭恒道。
周府尹不明就里,那三个小乞丐根本审不出半句有用的话,可天官大人发话,他也只得点头,令衙役去提人。
三个小乞丐看上去不到十岁,常年欠缺营养,面黄肌瘦,眼大无神。郭恒捏了捏其中一个孩子的胳膊,问他们:“知道我是谁吗?”
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上下打量他的官袍:“大官人。”
“请上堂来。”
京兆尹位居正三品,用银官印,视同封疆大吏,只需对皇帝负责,平日里除了对首辅、吏部尚书,都察院正副都御史等大佬恭敬逢迎,其他人一概不用买账,自然也不会太把平安一个半大孩子放在眼里。
但他看在郭恒的面子上,对平安还算假以辞色:“平安,今天没有上学吗?”
“回府尊,下官今日告假了。”平安道。
“平安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最忌讳一曝十寒,你为一群青楼艺妓告假,也太不知轻重了。”
平安闻言反问:“请教大人,什么是重?什么是轻?”
“对读书人来说,修齐治平继往圣绝学是重,三教九流豪厘之争是轻。”周府尹不假思索道。
平安昂着脑袋:“可师长告诫下官,天生孔圣,仁教爱人,继生亚圣,教化后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至理。”
周府尹似笑非笑:“你读得是哪本《孟子》?”
平安闻言一愣。本朝官方指定的科举教材中,《孟子》比前朝版本阉割了整整八十五段,这些“民重君轻”的激进思想,统统被太祖他老人家做了删减。
当然,在后来士大夫们的不断据理力争之中,全本《孟子》渐渐在坊间开放,只是不作为科举考试用书,而不再被视为禁书了。
平安没想到,周府尹竟然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对他上纲上线起来。他总不能在大堂上当着众多百姓的面说:“我就是不遵祖制,读了《孟子全篇》,你来抓我呀!”
平安灵机一动,道:“这话不是在书上读的,家父在国子监任职期间,陛下多次亲临讲学,下官有幸旁听,亚圣的这句话是讲到太祖遗训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八个字时,陛下亲口引用,难道府尊大人忘了吗?”
“这……”周府尹噎住了。皇帝赴国子监讲学,他这个京兆尹自然在场,可陛下说了那么多话,谁记得住每一句?
“本官自然记得。”周府尹沉着脸道。
场外百姓一头雾水,说好的逼良为娼的大案呢?怎么专讲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平安心知肚明,周府尹说这么多,一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掌握主动权;二是为了教训他,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三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家长来把他领回家去胖揍一顿,然后说几句冠冕堂皇的漂亮话糊弄百姓,草草结束这场官司,把影响降到最低。
周府尹心里也苦,他与陈琰同僚一场,并不是有意为难陈平安。但毕竟宴月楼案牵涉到璐王殿下,涉及宫闱秘辛,他有几个脑袋敢公开审理?
说话间,陈琰到了,周府尹如见救星,婉言让他管管他家儿子。
谁知陈琰一脸客气地笑道:“琰乃兵部官员,照说无权旁听顺天府审案,不过既然府尊热情相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府尹:??!
“彦章,你……”
话音刚落,一众官差拨开围观的人群,护送两个红袍官员一前一后走进来。
一位胸前补锦鸡,另一位则是獬豸。
天子脚下的百姓都是有见识的,眼见这么大的官都来了,知道定是个通天的大案了。
“郭部堂,沈副宪。”周府尹一脸惊讶地起身行礼。
京兆尹与兵部侍郎虽然平级,但陈琰为表尊敬,还是会自称一句“下官”,郭恒和沈廷鹤则不一样,属于少数几个可以牵制周府尹的大佬。
“明府不必拘礼。”郭恒道:“我二人无意插手顺天府审案,只是此案由陛下亲自过问,本官和沈副宪代表吏部和都察院,过来旁听一二。”
周府尹脸上一阵青白交错,终于憋出一句:“给三位大人设座,升堂。”
平安这才收起一脸惊讶,朝两位师祖作揖,一时也有点不知所措。
他只是寻常捅了个马蜂窝而已,怎么把两位师祖都给捅出来了?
“平安,不要怕,拿出诉状来念。”沈廷鹤提醒道。
平安心思稍定,展开诉状,开始朗读。
周府尹简直要疯了,有没有这样惯孩子的?没有房顶拦着,你们要送他上天是吧!
但诉状读到一半,周府尹就发觉自己小看这个孩子了,这份诉状条理清晰,内容翔实,功底十分扎实,十二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难怪这些个大佬都对他另眼相看。
且平安的声音抑扬顿挫,煽动性极强,寥寥数语,令围观百姓群情激奋。纷纷嚷着请大老爷为这些无辜女子和小童做主。
谁家没有孩子?
连御史的儿子都会被拐卖,谁敢担保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家头上?
“肃静!肃静!再敢喧哗,以咆哮公堂论处!”衙役呵斥一声,百姓的情绪被扑灭下去。
周府尹令人调取了所有艺妓的户籍和卖身契备案,立契人除了这些艺妓之外,一概都是荷蓁蓁,亦有官媒见证。
这些契书格式正确,原籍现籍都有备案,艺妓们也都承认亲笔画押,单从文书上看,找不到任何问题。
平安却将一沓文书呈上:“下官略费了些功夫,挨个去他们的原籍向里保查问过,结果令人震惊,五十七名艺妓,无论男女,一律查无此人!”
平安此言一出,百姓又是一片哗然。
周府尹皱眉翻看那些文书,来自齐州的多个州县,都是契书中原籍里保出具的证明,不同的纸张、不同的字迹纷纷指向一个事实,艺妓们的原籍确系伪造!
周府尹和师爷都在惊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你管这叫“略费了些功夫”?
转念想想这孩子平时跟谁搅在一起,倒也合理了。
周府尹从签桶中扔出一根火签:“提宴月楼鸨母荷娘子及涉案官媒过堂。”
两刻钟后,荷娘子被带到堂上,她做寻常妇人打扮,穿一身普普通通的马面裙,粉黛薄施,姿态优雅,一脸的从容干练。
敢在京城地面上开青楼的,自然有恃无恐,旁的不说,顺天府上上下下少不得上供打点,从艺妓们击鼓鸣冤开始,她就收到了消息,在家梳洗打扮,等待公差上门。
但当她看到那些里保出具的证明文书时,才略显慌乱,五十七个里甲,五十七份文书,居然在十日之内收集起来,还要刨去来回通信的时间,这是如何做到的?
“府尊,民妇是冤枉的……”荷娘子强自狡辩道。
大堂外看热闹的百姓,都是被平安的诉状煽动过的,其中又巧妙的安排了几个气氛组,带起一片谩骂。
“逼良为娼还说自己冤枉。”
“开青楼的果然没有好东西!”
“衣冠禽兽!”
眼见臭鸡蛋烂菜叶子就要往堂上招呼,皂班的衙役排成一排挡在了大门口,水火棍往地上一戳,这才免于一场哄乱。
荷娘子胡乱解释道:“府尊明鉴,这些女子都是没有户籍的流民黑户,流亡至京城后,无以为生计,自愿投身乐籍,民妇为了收留她们,便在文书上做了一些手脚,虽有违法之处,但也是出于善心,没料到墙倒众人推,被反咬一口,万望府尊恕罪。”
周府尹一拍惊堂木:“荷蓁蓁,你可知伪造户籍已经酿成大罪?”
“民妇知道,愿缴纳罚金,从速整改。”荷娘子道。
天子脚下都是骄民,岂是那么好糊弄的,围观百姓再次喧闹起来。
“收留,说得如此好听!”
“我家如何收留不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仙女?”
“懂了懂了,改日偷了富人钱财,也可以说是大发善心替人分忧。”
“肃静肃静!”衙役们努力压制百姓的情绪。
周府尹眼见压不下去,但求事态不要恶化,引起民变,当即扔出一支火签:“来呀,将荷蓁蓁及几位官媒暂且收监。”
当即有人上来为荷娘子戴上镣铐。
“今日审案到此结束,诸位放心,光天化日之下出现这样的事,本官定会给出一个交代,如今案情尚有诸多疑点,待本官严加审问之后,择日宣判。”周府尹一拍惊堂木道:“退堂!”
“不能退!”有人发出一声怒喝:“请大人公审!”
“请大人明察!”
人群齐声高呼,声浪惊飞了枝头的鸦雀。
平安看着自己捅出来的马蜂窝,一脸人畜无害地笑道:“府尊大人,众怒难犯呀。”
周府尹脸上阴晴变幻良久,只得重新坐回到大案之后,犹豫地扔下一支火签:“用刑!”
第167章 像是另有主谋。
北镇抚司诏狱之中,两名狱卒打开关押要犯的牢门,将赵明远提了出来,套上沉重的枷锁、镣铐,押上囚车,一路护送往顺天府去。
赵明远来到顺天府大堂时,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昏厥于地,两手指节都是紫黑色的血纹,软趴趴地变了形状,唯有指尖上养着的染着大红色丹蔻的指甲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
她的十指已被一种叫做拶子的刑具全部夹碎。
赵明远一瞬间心如死灰,他在诏狱里与锦衣卫虚与委蛇,就是指望荷娘子捞他一把。而荷娘子名妓出身,长袖善舞,游走于达官显贵之间,是名士雅集的座上宾,如今却像个破抹布一样摊在地上,把他残存的侥幸全部浇灭。
周府尹一拍惊堂木:“赵明远,你为何用银簪重伤妻子?”
“因为……”赵明远还想再提“水性杨花”那套说辞。
只见府尹拨弄着签筒,冷声道:“你们之间的那些勾当,荷娘子已经招认,本官知道你只是受人唆使,能不能从轻发落,看你的表现。想好再说,须知堂上大刑不是摆设。”
这是堂官审案的常用伎俩,不过对于人犯来说,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几乎屡试不爽。
却见赵明远一脸蒙受奇耻大辱状:“大人容禀,草民只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给宴月楼供茶的。宴月楼开业之初投入巨甚,现银周转不开,曾以两成干股向草民换茶钱。前两年我与名妓清芷姑娘一见如故,便又用那两成干股为清芷赎身从良,娶做妻子,荷娘子让我直接将干股转赠给了庆平伯府的四公子,为得是搭上璐王殿下的关系。
“但草民对清芷姑娘的情谊天地可鉴,街坊邻里都可作证,草民是打心里头敬重她爱慕她,为了她,莫说两成干股,就算舍弃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
“谁曾想那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只与草民恩爱两年就变了心,紧接着,草民莫名其妙遭人绑架,她却重新回到宴月楼去勾搭十六七岁的小白脸,府尊明鉴,草民好歹也是个男人,试问堂下众人,哪个男人能接受这等事!”
此话一出,围观百姓唏唏嘘嘘地议论起来,莫说男人共情他,连女人都开始同情他。
周府尹又问了他被人绑架的细节,赵明远交代,在某次深夜回家的路上,想到妻子爱吃那家的豌豆黄还在营业,便使唤家人去买,自己则跳下马车往家里走,不知从哪里窜出三个半大孩子,二话不说将他打晕过去,再醒来时已经是一处破败的民居,自己被五花大绑关了整整十日……
直堂吏翻看之前的审问记录,与家人口径一致,据那些绑架他的小乞丐供认,是收到一个黑衣人的钱财和命令,让他们绑架赵员外。
平安这才明白什么叫“滑不溜手”,难怪锦衣卫拿他毫无办法,果然句句都是实话,句句没有用处。他严重怀疑提审他的锦衣卫都理解并同情他,才会放他嚣张到现在。
敌人显然比他们想象中的狡猾得多,案情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周府尹唤一声“来人”,就要严刑逼供。
一直一语不发的郭恒突然开口道:“那几个绑架此人的小乞丐现在何处?”
直堂吏道:“暂押在大牢之中。”
“请明府传他们过堂。”郭恒道。
周府尹不明就里,那三个小乞丐根本审不出半句有用的话,可天官大人发话,他也只得点头,令衙役去提人。
三个小乞丐看上去不到十岁,常年欠缺营养,面黄肌瘦,眼大无神。郭恒捏了捏其中一个孩子的胳膊,问他们:“知道我是谁吗?”
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上下打量他的官袍:“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