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49节
他去向母妃打听人是怎样坐月子的,淑妃告诉他:该吃吃,该喝喝,万事别往心里搁,什么生冷荤腥忌口,保暖卧床,不存在的,谁也别想束缚住她。
说起这件事,长春宫里的女官个个苦着脸,往事不堪回首,照顾淑妃这样不听话的产妇,实在是职业生涯的巨大挑战。
珉王:“……”
彪悍的人生果然不需要太多注意事项。
他又回博兼堂问平安。
平安想了想:“我只在小姑姑坐月子时去探望过,那时我还小,记不太清,只记得头要用抹额包着,掖好被子,紧闭门窗,免得头疼,还不让下床,免得脚踝疼,不能用冷水漱口,牙齿会松掉……”
珉王:《记不太清》……
当晚命人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搬进乾清宫侍疾。
皇帝病得昏昏沉沉,处理过几分要紧的票拟,吃过太医开的安神药,径直见了周公。睡了许久,感觉有人扶起他的身体,多年从军的敏感使他猛地睁眼,见是李泊言在帮他擦脸,便又睡了过去。
一直睡到寅时初刻,生物钟促使他缓缓睁开眼,不知怎得捂出一身汗,门窗都紧闭着,湖绸的中单黏腻腻地贴在身上。
不及细思,珉王端着一碗红糖水进来禀告,几位阁臣正在殿外侯旨,询问今日是否视朝。
皇帝摆手让他们进来,今日辍朝,只商议几件要紧的政务。
四位大学士一进来就愣了,好在他们都有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稳稳当当地恭请圣安。
皇帝惺忪之意渐退,才察觉不对,往头顶一摸,薅下一条鼠灰色的抹额,上头绣着祥瑞福贵的凤穿牡丹纹……
皇帝瞪向珉王,口中发出“啧”地一声。
珉王惊呼一声:“父皇不要见风,快带回去!”
皇帝抡着抹额朝他抽过去。
“不带就不带,但不能下床。”珉王抄起脚踏上的革履就外跑。
阁老们同时向后撤了一步,眼看着皇帝赤足下地,抓着珉王的脖领子拎了回来。
……
珉王今天又告假了。
平安跑去问胡师傅,胡萦说是着了风寒。
平安就奇怪了:“殿下怎么总跟陛下一起生病?”
胡师傅让他慎言,不可以公然议论皇帝的病情,这是大不敬。
平安遂伏在他耳边,小声问:“殿下怎么总跟陛下一起生病?”
胡萦:“………”
平安并没有得到答案,好在刘厦拿着一份图纸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图纸上是一套蒸馏酒精的玻璃装置。
他并不是不关心皇帝大叔的身体,旧伤反复感染的首选当然是青霉素,他曾盯着发霉的橘子整整七天,最终还是放弃了,听说这东西杂质浓度稍高一点,就是见血封喉的毒药……虽然能得到一瓶见血封喉的毒药,但他并不想靠刺王杀驾青史留名。
陈敬时还笑他,是想学早年间的一位圣贤,人家“格竹”他“格橘”,琢磨出什么圣人之理没有?
“做人要有格局。”平安道。
他决定退而求其次,尝试一种做法更简单的抗生素——大蒜素。
但在提取大蒜素之前,要先点亮蒸馏酒技术,其实时下已经有了蒸馏酒的雏形,他在书中看到过“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的记载,所以他们巡访了几家大的酿酒作坊,绘制出一套蒸馏器皿。
平安散学之后,就将这些奇怪的异形容器图纸拿到玻璃局下单。
次日,珉王殿下终于回到了学堂,只是气色不太好。
“哪里不舒服吗,殿下?”因为《奸臣录》的记载,平安还是很关心他的身体的。
“还活着……”
平安又问:“陛下的圣体好些了吗?”
“好多了。”
“那就好。”平安松一口气。
珉王突然抓住他的两只手臂,晃晃晃,像能抖出什么好主意似的。
平安被他摇得七荤八素,好险没把早饭摇出来。
“你上次说的大蒜素,能救我的命……呸,能治我父皇的病吗?”珉王问。
因为八字还没有一撇,平安只说想做一种非常赚钱的补品,珉王当时也只对银子感兴趣,这会儿可以联想到救治皇帝,那就再好不过了,毕竟他一个人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我也不知道。”平安一本正经地瞎编道:“我也是几年前在一本古籍上翻到的方法,用烈酒和捣碎的大蒜制作大蒜素,可以治腹泻、治风寒、缓解肝风肝阳,还可以滋补身体,可惜那时不会写字,没有抄录下来,后来再没见过那本书。”
反正他说什么珉王都会相信……
不过这次珉王学会质疑了:“为什么不直接吃蒜?”
“大蒜里没有大蒜素,要捣碎或者切碎才能产生,而且含量很少,除非吃一整筐……也吃不下啊。”
“有道理……”珉王的目光又坚定了几分:“一定要尽快做出大蒜素。”
珉王午膳吃得很快,饭后小伙伴们去研究所各忙各的,珉王则破天荒地独自回到博兼堂。
等平安回来的时候,只见他蹲在地上鼓捣什么东西,满室都是大蒜的刺鼻气味,墙根下数个蒜臼排成一排,原来他在捣大蒜。
平安捏着鼻子,“殿下,你这‘尽快’也太快了吧?”
珉王鼻子上系一根绦带,瓮声瓮气地说:“生死攸关,当然要快了。”
“不是说陛下好多了吗?”平安惊道。
“是我比较生死攸关。”珉王发现,父皇已经基本掌握了揍他一顿就能使病情好转的规律,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埋头继续捣大蒜,捣完的蒜末平铺在小碟子里,静置半个时辰,然后准备封在酒罐子里。
平安欲言又止。
珉王以为他所说的烈酒,就是市面上味道酷烈的酒,命人去酒肆买了六七坛,挨个做实验。
但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也不好太打击好兄弟的积极性。
有些人对大蒜味道格外敏感,胡学士进来上课的时,险些被熏吐了:“谁在学堂随地便溺?!”
众人:“………”
第141章 拒绝加班!
胡萦绕场一周,发现墙根下摆着一排蒜蓉,旁边还有几个酒坛子,不知道泡着什么东西,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
他捏着鼻子退后几步,好好好,为了逃课,已经开始使用毒气了!转头去皇帝面前告了一状。
有了前两次前车之鉴,珉王终于学聪明了,如果说打算用大蒜给父皇治病,难免挨揍,于是他灵机一动,借口道:“父皇有所不知,据臣观察,这博兼堂里时常阴风阵阵,令人后背生寒,想必是有邪祟作祟,臣是在用大蒜镇邪,熏死那个脏东西。”
还在心中暗暗得意,跟平安相处日久,他可真是越来越会察言观色了!
险些被熏死的胡学士脸都绿了。
平安起先还怕以为珉王会把他供出来,这时又觉得还不如把他供出来……
事已至此,也不能为好兄弟做什么,只好后退一步,为他默哀。
……
城西,大高玄殿。
璐王率领几个官员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虔诚地为圣躬祈福。
大殿中的烛火摇曳跳动,映得他面孔晦明晦暗,高泰轻手轻脚地进殿,璐王有些责怪地看了他一眼——他平日里极少让高泰在属官和师傅们面前晃悠。
高泰伏在他耳边:“殿下,来了一队锦衣卫,带着刑科驾帖,让周侍读去一趟。”
璐王浑身血液倒流,愣了半晌。
“殿下?”
璐王低声道:“去通禀侯爷。”
高泰道:“锦衣卫将这里围起来了,小人出不去。”
璐王颓然地跪坐下去,高泰便带着周沂出去了,往后的时间好似供案上燃着的灯油,在煎熬中慢慢消磨。
……
当晚,太监们将珉王腌好的蒜坛子挪到一间空置的配殿,将博兼堂上上下下洒扫擦洗一番,又敞门开窗通风了一整夜,才让胡师傅不至于一进门就作呕。
翌日散学,平安离开博兼堂,伙伴们都从更近的东华门出宫了,他绕道去午门,打算找沈清儿讨论一下大蒜素的事,碰到了很久不见的四凤叔。
他现在长大了,不敢再像小时候那样踩着特务头子的脑袋蹦迪了,所以在人前只叫罗大人,没人的时候才会叫“四凤叔”。
反正罗纶也懒得纠正。
“我正要进宫面圣,既然碰见了,一起过来吧。”罗纶道。
平安看一眼西斜的日头:“不去不去,已经申时末了。”
他虽然是官身,但散衙时间已经到了,哪有人十一岁就加班的?
拒绝加班,从兴化四零后做起!
平安话音刚落,双脚就离开了地面。
“哎?哎!我还有正事要办呢。”
罗纶人高马大,拎起平安往胳膊底下一夹,大步流星朝乾清门方向走去,沿途太监纷纷退避,面向高高的宫墙,后颈还直冒凉气。
不愧是可以把皇帝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人——平安想,皇帝大叔已经很大只了,一般人还真背不动。
“但我觉得咱俩这样有点儿失仪。”平安提议道。
罗纶只是嫌他走得太慢,人还啰唆,闻言也觉得有失身份,将他放回了地上。
平安一沾地,撒腿便往宫外跑,他就不信,堂堂锦衣卫指挥使,会在宫禁之中追他一个孩子。
“你父亲被诬陷的案子有眉目了。”罗纶道。
平安一个急转弯又跑了回来:“咱们快走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说起这件事,长春宫里的女官个个苦着脸,往事不堪回首,照顾淑妃这样不听话的产妇,实在是职业生涯的巨大挑战。
珉王:“……”
彪悍的人生果然不需要太多注意事项。
他又回博兼堂问平安。
平安想了想:“我只在小姑姑坐月子时去探望过,那时我还小,记不太清,只记得头要用抹额包着,掖好被子,紧闭门窗,免得头疼,还不让下床,免得脚踝疼,不能用冷水漱口,牙齿会松掉……”
珉王:《记不太清》……
当晚命人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搬进乾清宫侍疾。
皇帝病得昏昏沉沉,处理过几分要紧的票拟,吃过太医开的安神药,径直见了周公。睡了许久,感觉有人扶起他的身体,多年从军的敏感使他猛地睁眼,见是李泊言在帮他擦脸,便又睡了过去。
一直睡到寅时初刻,生物钟促使他缓缓睁开眼,不知怎得捂出一身汗,门窗都紧闭着,湖绸的中单黏腻腻地贴在身上。
不及细思,珉王端着一碗红糖水进来禀告,几位阁臣正在殿外侯旨,询问今日是否视朝。
皇帝摆手让他们进来,今日辍朝,只商议几件要紧的政务。
四位大学士一进来就愣了,好在他们都有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稳稳当当地恭请圣安。
皇帝惺忪之意渐退,才察觉不对,往头顶一摸,薅下一条鼠灰色的抹额,上头绣着祥瑞福贵的凤穿牡丹纹……
皇帝瞪向珉王,口中发出“啧”地一声。
珉王惊呼一声:“父皇不要见风,快带回去!”
皇帝抡着抹额朝他抽过去。
“不带就不带,但不能下床。”珉王抄起脚踏上的革履就外跑。
阁老们同时向后撤了一步,眼看着皇帝赤足下地,抓着珉王的脖领子拎了回来。
……
珉王今天又告假了。
平安跑去问胡师傅,胡萦说是着了风寒。
平安就奇怪了:“殿下怎么总跟陛下一起生病?”
胡师傅让他慎言,不可以公然议论皇帝的病情,这是大不敬。
平安遂伏在他耳边,小声问:“殿下怎么总跟陛下一起生病?”
胡萦:“………”
平安并没有得到答案,好在刘厦拿着一份图纸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图纸上是一套蒸馏酒精的玻璃装置。
他并不是不关心皇帝大叔的身体,旧伤反复感染的首选当然是青霉素,他曾盯着发霉的橘子整整七天,最终还是放弃了,听说这东西杂质浓度稍高一点,就是见血封喉的毒药……虽然能得到一瓶见血封喉的毒药,但他并不想靠刺王杀驾青史留名。
陈敬时还笑他,是想学早年间的一位圣贤,人家“格竹”他“格橘”,琢磨出什么圣人之理没有?
“做人要有格局。”平安道。
他决定退而求其次,尝试一种做法更简单的抗生素——大蒜素。
但在提取大蒜素之前,要先点亮蒸馏酒技术,其实时下已经有了蒸馏酒的雏形,他在书中看到过“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的记载,所以他们巡访了几家大的酿酒作坊,绘制出一套蒸馏器皿。
平安散学之后,就将这些奇怪的异形容器图纸拿到玻璃局下单。
次日,珉王殿下终于回到了学堂,只是气色不太好。
“哪里不舒服吗,殿下?”因为《奸臣录》的记载,平安还是很关心他的身体的。
“还活着……”
平安又问:“陛下的圣体好些了吗?”
“好多了。”
“那就好。”平安松一口气。
珉王突然抓住他的两只手臂,晃晃晃,像能抖出什么好主意似的。
平安被他摇得七荤八素,好险没把早饭摇出来。
“你上次说的大蒜素,能救我的命……呸,能治我父皇的病吗?”珉王问。
因为八字还没有一撇,平安只说想做一种非常赚钱的补品,珉王当时也只对银子感兴趣,这会儿可以联想到救治皇帝,那就再好不过了,毕竟他一个人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我也不知道。”平安一本正经地瞎编道:“我也是几年前在一本古籍上翻到的方法,用烈酒和捣碎的大蒜制作大蒜素,可以治腹泻、治风寒、缓解肝风肝阳,还可以滋补身体,可惜那时不会写字,没有抄录下来,后来再没见过那本书。”
反正他说什么珉王都会相信……
不过这次珉王学会质疑了:“为什么不直接吃蒜?”
“大蒜里没有大蒜素,要捣碎或者切碎才能产生,而且含量很少,除非吃一整筐……也吃不下啊。”
“有道理……”珉王的目光又坚定了几分:“一定要尽快做出大蒜素。”
珉王午膳吃得很快,饭后小伙伴们去研究所各忙各的,珉王则破天荒地独自回到博兼堂。
等平安回来的时候,只见他蹲在地上鼓捣什么东西,满室都是大蒜的刺鼻气味,墙根下数个蒜臼排成一排,原来他在捣大蒜。
平安捏着鼻子,“殿下,你这‘尽快’也太快了吧?”
珉王鼻子上系一根绦带,瓮声瓮气地说:“生死攸关,当然要快了。”
“不是说陛下好多了吗?”平安惊道。
“是我比较生死攸关。”珉王发现,父皇已经基本掌握了揍他一顿就能使病情好转的规律,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埋头继续捣大蒜,捣完的蒜末平铺在小碟子里,静置半个时辰,然后准备封在酒罐子里。
平安欲言又止。
珉王以为他所说的烈酒,就是市面上味道酷烈的酒,命人去酒肆买了六七坛,挨个做实验。
但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也不好太打击好兄弟的积极性。
有些人对大蒜味道格外敏感,胡学士进来上课的时,险些被熏吐了:“谁在学堂随地便溺?!”
众人:“………”
第141章 拒绝加班!
胡萦绕场一周,发现墙根下摆着一排蒜蓉,旁边还有几个酒坛子,不知道泡着什么东西,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
他捏着鼻子退后几步,好好好,为了逃课,已经开始使用毒气了!转头去皇帝面前告了一状。
有了前两次前车之鉴,珉王终于学聪明了,如果说打算用大蒜给父皇治病,难免挨揍,于是他灵机一动,借口道:“父皇有所不知,据臣观察,这博兼堂里时常阴风阵阵,令人后背生寒,想必是有邪祟作祟,臣是在用大蒜镇邪,熏死那个脏东西。”
还在心中暗暗得意,跟平安相处日久,他可真是越来越会察言观色了!
险些被熏死的胡学士脸都绿了。
平安起先还怕以为珉王会把他供出来,这时又觉得还不如把他供出来……
事已至此,也不能为好兄弟做什么,只好后退一步,为他默哀。
……
城西,大高玄殿。
璐王率领几个官员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虔诚地为圣躬祈福。
大殿中的烛火摇曳跳动,映得他面孔晦明晦暗,高泰轻手轻脚地进殿,璐王有些责怪地看了他一眼——他平日里极少让高泰在属官和师傅们面前晃悠。
高泰伏在他耳边:“殿下,来了一队锦衣卫,带着刑科驾帖,让周侍读去一趟。”
璐王浑身血液倒流,愣了半晌。
“殿下?”
璐王低声道:“去通禀侯爷。”
高泰道:“锦衣卫将这里围起来了,小人出不去。”
璐王颓然地跪坐下去,高泰便带着周沂出去了,往后的时间好似供案上燃着的灯油,在煎熬中慢慢消磨。
……
当晚,太监们将珉王腌好的蒜坛子挪到一间空置的配殿,将博兼堂上上下下洒扫擦洗一番,又敞门开窗通风了一整夜,才让胡师傅不至于一进门就作呕。
翌日散学,平安离开博兼堂,伙伴们都从更近的东华门出宫了,他绕道去午门,打算找沈清儿讨论一下大蒜素的事,碰到了很久不见的四凤叔。
他现在长大了,不敢再像小时候那样踩着特务头子的脑袋蹦迪了,所以在人前只叫罗大人,没人的时候才会叫“四凤叔”。
反正罗纶也懒得纠正。
“我正要进宫面圣,既然碰见了,一起过来吧。”罗纶道。
平安看一眼西斜的日头:“不去不去,已经申时末了。”
他虽然是官身,但散衙时间已经到了,哪有人十一岁就加班的?
拒绝加班,从兴化四零后做起!
平安话音刚落,双脚就离开了地面。
“哎?哎!我还有正事要办呢。”
罗纶人高马大,拎起平安往胳膊底下一夹,大步流星朝乾清门方向走去,沿途太监纷纷退避,面向高高的宫墙,后颈还直冒凉气。
不愧是可以把皇帝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人——平安想,皇帝大叔已经很大只了,一般人还真背不动。
“但我觉得咱俩这样有点儿失仪。”平安提议道。
罗纶只是嫌他走得太慢,人还啰唆,闻言也觉得有失身份,将他放回了地上。
平安一沾地,撒腿便往宫外跑,他就不信,堂堂锦衣卫指挥使,会在宫禁之中追他一个孩子。
“你父亲被诬陷的案子有眉目了。”罗纶道。
平安一个急转弯又跑了回来:“咱们快走吧,别让陛下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