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94节
  皇帝给了他一脚。
  几次相处下来,珉王也不怎么怕了,揉着屁股去看试题:“父皇,找夫婿不是挑花瓶,人品才学相貌固然重要,但都不是最要紧的。
  “最要紧的是情投意合。
  “只要情投意合,蜣螂和粪球在一起都会幸福的!”
  皇帝只听前半段时,觉得这小子真是转性了,直到听到后一句话,没错,还是他那狗一样的小儿子。
  珉王也觉得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又说回到考题上:“父皇您想,姐姐春日要打马球射柳,夏日吃着冰鉴投壶,秋日打猎拾秋兴致来时赋诗一首,冬日在后苑赏梅嬉冰,她的所好所恶,所思所想,驸马都能跟得上,那才是良配呢。而这些靠的不是才学和本事,是心思。
  “父皇当年亲手做侗笛送给母妃,以解她思乡之苦,难道是因为买不起吗?是因为肯花心思。
  “身为驸马,他得知道姐姐爱看什么书,爱吃什么茶,得知道她为什么高兴,为什么生气,才能让姐姐过得更开心。”
  皇帝忍不住摸了摸他的额头,因为他听说小孩子突然喋喋不休的说话,极有可能是发烧了。
  “他一向话很多的。”淑妃道。
  “如何见了朕就像扎嘴葫芦呢?”皇帝问。
  “没那么熟。”珉王话说得太快,脑子跟不上,忙用手捂住嘴。
  皇帝只是一笑置之,又问淑妃:“朕当年送你的侗笛呢?”
  淑妃刚欲拿话搪塞,珉王又忍不住道:“搬家的时候丢了。”
  皇帝微微一哂,八风不动,静静享用茶点,观赏一场母子情突然破裂导致的追逐大戏——秦王绕柱。
  ……
  三日后,兼任礼部侍郎的胡学士接到圣旨并拿到那份考题,登时一个头两个大——孩子胡闹,陛下怎么也跟着胡闹呢?
  遴选驸马自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陛下居然另辟蹊径,要组织考试。
  而只要涉及到考试,就不会只是把人聚起来答题那么简单,礼部需要会同内阁、宗人府、鸿胪寺拟定章程,确定考试程序、礼仪、监考官员人选、以及防范舞弊的方式等等。
  这样一番流程下来,等皇帝拿到考试结果的那一刻,业已到了六月中旬。
  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
  三十个人参加考试,三十个人说自己的性格乐天达观、善解人意,闲暇之余人人酷爱读书,从未沾染恶习,从不接触杂流读物,从不踏足声色场所。
  堪称是男版“三从”。
  可他要三十份一模一样的试卷作甚?
  “怎么会这样呢?”珉王百思不解。
  “趋利避害之心人人皆有,陛下这样问,谁敢说自己性子暴躁脾气大,闲暇时斗鸡走狗养蛐蛐?”淑妃笑道。
  “那你说说,该怎么问?”皇帝道。
  “臣妾要是知道,上次不就说了。”淑妃道。
  “……”
  回乾清宫的路上,吴公公提醒他:“有一个人或许知道。”
  ……
  “啊!”
  钱祭酒的签押房门大敞着,平安熟门熟路的闯进去,却见一个分外熟悉的身影坐在大案之后。
  他仿佛白日撞鬼,尖叫一声,撒腿就跑,不留神撞在守门侍卫身上,好似撞上一堵铜墙铁壁,眼睛直冒星星。
  “哎……”皇帝绕过大案亲自过来查看,“你又跑什么?”
  “太尴尬了。”平安捂着脑袋问:“为什么要说‘又’?”
  吴公公也道:“看撞成什么样了,他们里面穿的可是罩甲。”
  平安泪眼婆娑:“难怪这么疼呢。”
  吴公公忙将他扶起来坐下,又遣人出去找冰。
  皇帝奇怪地问:“朕的身份暴露了,你尴尬什么?”
  “对啊!”平安后知后觉地说:“你都不尴尬,我尴尬什么。”
  吴公公忙道:“什么我啊你啊,称陛下。”
  平安还未开口,便听皇帝笑吟吟道:“叫大叔。”
  “大叔。”平安笑道:“虽然我爹、我大师祖二师祖小叔公还有老钱他们都不让我跟您说话,但还是谢谢您的念珠,救了我堂兄一命。”
  “嘿,”吴公公冷哼,“这老几位都挺不知好歹的。”
  这时侍从拿来一盘冰块,吴公公拿帕子包着替他冷敷额头。
  皇帝也在钱祭酒的大案后坐下来,听平安絮絮叨叨讲他堂兄如何遇险如何获救,又如何被小叔公打个半死送回老家的。
  皇帝“啧”一声:“你家家教很严啊。”
  平安摇头道:“在我家只要不玩命作死,通常是不会挨揍的。”
  “怪道养出你这么聪明灵气的孩子。”皇帝道。
  平安眼睛乌亮乌亮的:“大叔,您又有事要问我吧?”
  “何以见得?”皇帝问。
  “您通常不夸人,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平安道。
  皇帝朗声笑道:“还真被你看出来了。”
  遂命人拿出几张试卷来,将前因后果讲给平安听。
  平安捧着试卷笑得直不起腰。
  问:暇余时好做某事?
  公主答:马球射柳嬉冰投壶。
  众考生答:读书。
  问:生平最爱某书?
  公主答:《三侠平妖传》。
  众考生答:“十三经”。
  问:日常最喜某色?
  公主答:鹅黄、湖蓝。
  众考生答: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一个说城门口子,一个说胯骨轴子。”平安笑着总结。
  皇帝摇头吹着茶杯里的浮叶:“别光笑,帮朕出出主意。”
  平安道:“一时半会儿我也拿不出主意来,容我回去好好改改,三日之内给您答复。”
  皇帝点头表示同意,又问他:“念珠用过一次,还想要什么赏赐?”
  平安想了想:“劳烦您跟我爹、我大师祖沈佥院、二师祖郭尚书、我小叔公陈庶常各说一声,这三天别给我布置功课,我要专心研究这份考题。”
  皇帝瞥一眼吴公公:“都记下了吗?”
  吴公公一边帮平安冰敷额头,一边道:“是,奴婢稍候挨个去传口谕。”
  平安见皇帝答应的这般爽快,肠子都快悔青了,早知道就要求七天了!
  不过能玩三天,也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听说京城户籍的庞翰林即将致仕,翰林院里他爹的一干神童同僚们正撺掇着老大人重开学堂呢。
  起早贪黑上学的日子,哪有在各个衙门混工作餐来的开心,最关键的是,还接触到最核心的资讯,譬如璐王这次闹出来的大乌龙,要是错过了该有多可惜。
  他立刻向孔子许愿:希望甜水胡同的学堂永远不要重开。
  回家的路上,平安问陈琰:“爹,我也算简在帝心了,对吧?”
  “嗯。”陈琰心不在焉的应着,查看他脑袋上隆起的大包。
  “有什么比较实际的好处吗?”平安又问。
  陈琰想了想,客观地分析:“等你将来考科举的时候,你的试卷会被很多人盯着,防止陛下偏私。”
  平安:“……”
  “还有呢?”
  “进了官场之后,因为跟陛下走得近,容易被同僚排挤。”
  “还有呢?”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受人关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众矢之的’。”
  “……”平安问:“没有一点好处吗?”
  “也不是完全没有,”陈琰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你就能真正做到‘君子慎其独’了。”
  第88章 陛下,术业有专攻。……
  都不用等到科举,奉旨不用做功课的陈平安,就已经被很多人虎视眈眈地盯上了。
  接到口谕的当天下午,沈廷鹤准备了几十首制诗,郭恒找出了十几份字帖,陈敬时整理出一米长的书单……
  还是亲爹陈琰有办法,只要闲下来,就坐在离平安不远的地方念书,平安看他一眼,默默地换个地方玩,陈琰就不动声色地跟过去——说不让做功课,没说不让听吧。
  平安第二天索性不去国子监了,出门找小伙伴。
  先去了大师祖家找沈清儿,结果沈清儿跟她娘亲出诊去了,又跑到二师祖家里找郭琦玩,郭琦也去上学了,最后只好去何家、王家、陆家……呼朋引伴,把以前在甜水胡同的同窗们攒起来玩。
  他们虽然各自被约束在家里读书,但他们翘家的点子多,不一会儿就聚起来了,满街乱晃。
  两日之内,陈琰就收到了数份投诉。
  第一天,几个孩子跑到京城最大的叆叇店,要求配镜师傅给他们做什么“凹透镜”和“凸透镜”,险些被掌柜报官。
  因为此时的镜片多用东海水晶,加上配镜师傅精湛的手艺,造价昂贵,店主根本不信几个孩子是诚心购买,又见他们冒冒失失的样子,生怕碰坏了店里的成品,只好遣人告诉了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