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239节
  李盛看着这群人看完了他拿来的书信后就面面相觑不再说话,抖了抖耳朵,绕着这群人开始绕圈。
  “嗷呜?”大头拱一拱蒙骜,不是说熊犹登基后不好找机会了吗?好不好找?嗯?
  “吼~?”尾巴抽了一下王翦,不是说这是出兵的最好时机吗?还是不是了?啊?
  “呼噜噜~”大老虎带着他堪比发动机的巨大呼噜声愉快地伸出爪爪拍了拍最上面的嬴政,不信我?哼!
  大老虎踩着中间的地图大摇大摆地卧在最中间,用一种藐视的傲娇眼神把这些人挨个瞪了一遍。
  嬴政首先出声:“寅君,不要气啊,我们哪里知道你这等本事,神机妙算连楚国的内政都晓得呢?连这样的机密都能拿得到,不愧是你啊哈哈哈!”
  大家立马跟上拍马屁,不是,拍虎屁的步伐。
  “对啊对啊,我们眼光局限,还是虎君您厉害啊!”
  还有上手给大老虎揉爪子的:“哎呀虎君一夜跑到楚国都城又回来,太辛苦了啊!”
  “太辛苦了,看着爪子上都是灰尘,累坏了吧。”
  ......
  还算懂事,哼!
  大老虎起身蹲在地图上被这群人好好哄了一会儿,这才满意地走开让出身下一直压着的地图,走到旁边去伸了个懒腰,任由宫女宦官们过来伺候着他擦洗爪爪梳毛,然后喝水干饭,他这一番折腾可真是累得够呛。
  等嬴政这些人把接下来的计划都商议好了打算散会的时候,他们发现大老虎已经趴在旁边睡熟了,毛肚皮一起一伏,胡须被他自己的呼吸震得一颤一颤。
  嬴政挥挥手让他们都先离开,自己则是走过来亲自把身上的皮裘大氅解下来盖在虎虎身上,身后的小太监赶紧又跑着去内室给他们大王又拿一件新的裘衣。
  “今日的议事改到东边的阁子里,让下边的人都轻些,别扰了寅君休息。”嬴政心疼得摸摸大老虎甩到一边的尾巴。
  从咸阳到楚地,紧着走这一个来回,虎虎可真是累坏了,何况那楚地都城人生地不熟的,虎虎还这么费劲儿地给他把这要紧的信件偷偷带出来,还要防备着不能惊动人,不知道废了多少力气,真是太辛苦了。
  哎,都怪他,要不是他说那几句话,虎虎也不会赌气跑去楚国。
  嬴政本来就是半夜被叫起来强行加班,困劲儿早就过去了,这会儿没事了回去躺下,又开始自我pua,一时自责愧悔,一时又自觉天幸垂爱,这情绪一翻腾,就更睡不着了,干脆让人在正殿铺上毯子垫子,他也在大老虎旁边打地铺。
  说来也是奇怪,嬴政拽过虎虎的一只爪子抱着捏捏了一会儿,居然困意上头,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今日不是视朝的日子,大事也都上夜班提前商议过了,嬴政安安稳稳地补觉到了半上午,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红日高升了,虎虎已经起床吃了饭,正蹲在他旁边无聊地啃爪爪。
  “寅君,你歇息好了不曾?”
  嬴政也坐起来撸撸大老虎的头,由人伺候着洗漱过,又进了内室换衣服准备召见大臣。
  李盛打了个哈欠,看了看外面的阳光,今天倒是晴空万里灿阳普照,他走到里面蹭了蹭嬴政的手心,从窗户里跳出去,打算去廊下晒太阳。
  既然已经知道那负刍心生反意,嬴政仔细想过后,干脆又派人暗地里随着商队前往楚国,佯装投奔负刍做了幕僚,实际上做的是些打探消息顺便挑拨离间架桥拨火的事儿,主要就是要让负刍和熊犹之间的矛盾更加深重。
  就在第一封从楚国暗探的信送回咸阳的时候,李盛叼着昌平君的印信放到嬴政面前,大爪爪按住嬴政的手,弹出指甲指了指信件上的“楚王”二字,又用爪垫拍了拍昌平君的印。
  嬴政作为君主的多疑属性立刻激活:“昌平君勾结楚国?"
  大爪垫毫不客气地拍到他头上,嬴政抬头,虎虎的眼神好像很鄙视他的样子啊。
  那看来不是,嬴政心里松一口气,又开始猜猜猜。
  “楚王派人来拉拢昌平君?”
  虎虎翻了个白眼。
  “楚王派人来暗害昌平君?”
  大老虎的尾巴不耐烦地甩了甩。
  嬴政苦恼地歪头继续发散思维想来想去。
  一人一虎毫无默契地从中午猜到傍晚,嬴政才知道了虎虎的意图:让昌平君熊启回去争楚王位!
  真敢想啊!
  都不用虎虎再嗷呜叫,嬴政立刻就明白了后续操作,那肯定是让熊启拿到楚王王位后直接向秦国投降啊,这又不用打仗,直接兵不血刃。
  嬴政都没忍住,小声自言自语:“能行吗?这是不是有点太厚脸皮了?”
  “嗷呜呜~!”你真菜!
  李盛斜眼看铲屎官,要做大事,脸皮就得厚啊,再说了咱秦国干过不要脸的事儿也不少,当年张仪作为秦国丞相去楚国劝说楚王和齐国断交,承诺事成后割让给楚国六百里地,等楚国和齐国断交后,张仪却立刻改口道自己承诺是六里地而不是六百里,把楚怀王气个半死。
  看看人家这心理素质,还得向前辈学习嘛。
  嬴政想了想,觉得是自己格局太小了。
  干就干了嘛!嬴政和大臣们商议过后,给楚国的暗探去了信,最好挑动一下负刍和其他大臣的矛盾,负刍的敌人越多,将来推出熊启的时候才越方便成事嘛。
  像是离间君臣这等外交手段,秦国用起来那是驾轻就熟,从孝文王时期,秦国就多有这等行事,人手套路资金都是成熟流程。
  而这件事进行得也很顺利,因为负刍也本就对熊犹心生不满,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并不比熊悍熊犹二人低微,但是地位却天差地别。
  论长幼,楚国宗室内承认的王子中他是长子;
  论母系地位,他的母亲是楚国昭氏贵女,虽说是旁支所出,可也比那李氏高贵多了,李园不过是一介小吏而已,不过是靠着巴结当年的春申君才有了后来的运道;
  论才学能干,他自认也是十几年手不释卷军法政事都有涉猎,自觉并不比两个弟弟逊色。
  可偏偏他父王熊元就是喜欢李氏,抬举她当了王后,愣是压在了昭美人头上,那两个弟弟也成了嫡出宗脉。
  更不用说,他那两个好弟弟接连做了楚王,对他这个长兄却是一直冷待,不说给他加封爵位也就罢了,前两年秦楚边境有些摩擦,他请命要去征战立功,熊悍不但不允,还把他斥责一番,说他自不量力冒进贪功云云。
  又不给他封爵,又不让他立功自己挣爵位,负刍恨得要命,这是要让自己就这么寥落尴尬地过着这破败日子!
  他偏偏不肯这么认了!
  他拉拢了不少昭氏的军中力量,只等着找个机会发动政变,杀了熊犹,那时熊犹无子,楚王的位置只能是他的!
  转过年来的春天,在熊犹为王太后举行生辰宴席的时候,负刍带兵杀进了楚王宫。
  熊犹被杀害身亡,其亲近大臣被害者二十有三,政变一起,朝政不安,正在这时,边境来报,秦军大军压境,连夜突袭,行军迅速,已经连下楚国十二座城池,逼近都城了!
  “哐当!啪——!”
  一架子的摆件都被新上任的楚王负刍摔了个粉碎,这无耻的秦王,打出的旗号居然是“伐不义之臣,举仁安之主”!
  秦王是怎么好意思说这话的?难道他很仁义吗?整天打打这个打打那个,打得人家亡国灭种的,他才是那个不义之人!
  还推举那个不知道是不是楚王血脉的熊启为楚王,他连宗室名册都没上,一个被舍弃的人,居然也有脸来争这个楚王的位置?
  ——熊启倒还真没这个念头,但是秦王把他传进宫里说了两句,他难不成还敢违抗命令?说句人心险恶的话,他要是不配合,嬴政把他囚禁起来,再随便找个人说是熊启,带着人出征伐楚,他也没办法啊。
  他妻儿老母都在咸阳,他敢吗?
  何况他自己对于这件事也并不反感,不就是借个名头吗?而且秦王还承诺,待大事完成,会给他封爵加邑,其二子一女皆有封赏。
  在明光殿里,熊启只能是恭敬应诺。
  负刍政变夺位,本就有不少大臣不服气,尤其是李园一派的死忠大臣们,他还大开杀戒,把不少反抗的大臣都投入牢狱,如今秦军把熊启推上来了,这些被负刍逼到绝路上的人家一想,反正左右都是死,还不如干脆投了熊启,没准能留下一家性命,于是干脆利索地反了。
  这些人家夜里联合起来,带着家臣私兵,从城内杀出一条路来,在西北角逼近城门,杀了守城士兵,放了一把火,趁着火势逼开城门,逃了出去,另一边,秦军趁机用弓弩射杀楚国守城兵士,破开城门攻进来。
  和历史上的政变相比,负刍失去了把控朝政的时间,显得太过忙乱无措,秦军来得太急了,他还没有把反对派的力量打压下去,秦军就已经兵临城下。
  负刍登王位十二日后,秦军当夜攻破都城。
  熊启带兵攻进王宫,亲手杀了负刍,成为楚国最后一任楚王。
  又十日后,熊启以楚王的身份向秦军投降。
  楚国就此灭亡。
  第362章
  就在楚国这边顺顺利利按照计划进行的同时,嬴政也派了兵前往齐国边境陈兵示威,又派了使者进齐王宫面见这时的齐王田建。
  齐王听闻秦国大兵压境,本来是很慌的,这不对啊,这十几年来,齐国对秦国可是一向“侍奉谨慎”,一直是作为一个非常听话的小弟,指哪打哪,之前五国联合攻秦,齐国也很乖地一点不掺合,秦国攻打其他国家,齐国也老老实实地给秦国借道,有时候还上贡粮草,秦国应该不至于上来就打他啊。
  而后,听闻秦国只是陈兵,而并没有直接开打,反而派了使者前来觐见,齐王建这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田建虽然懦弱无为,但是他能在强秦旁边苟了这好些年,还一直能保全宗庙,使得秦国最后才清算他,除了眼力见,这脑子也是有的,和秦国打交道多了,也多少了解了这位秦王的行事水平。
  像是之前的燕国,因为派刺客去行刺秦王,惹得秦王大怒,哪怕是后来燕王意图求和,秦王也毫无接纳之意,一直把燕王赶出都城逃亡北上。
  哪怕他还杀了自己的儿子燕太子丹,亲手把头颅送回咸阳以示自己的臣服之心又如何?秦王不还是在前年腾出手来,愣是派了人去将燕王的参与力量全都剿灭,燕王也被杀害。
  由此可见,若是秦王铁了心要打你,那就一定要打的,你要投降他都不肯接受。
  可如今秦王派了使者来,就说明事情还有转机,他还有活命求存的可能!
  齐王田建眼看着这些诸侯国一个个灭亡,早就没了强兵富国再创辉煌的抗秦勇气,他面对着秦国使者,只有一个请求:“愿以齐之地奉秦,但求为五百里一封君”。
  我愿意投降,只求秦王给我留五百里地,让我做个小封君,我就满足了。
  这事儿秦国使者做不了主,他把消息传回了咸阳。
  历史上的嬴政是答应了齐王田建这个请求的,但是后面却失约了,齐王投降后,秦王把他接到秦国,但却把他“置于共地松柏之间,饿而死”。
  共地,大概在后世河南的辉县。
  这就有点不要脸了,既然答应了人家,却又暗地里下黑手把人搞死了。
  可见历史上三十多岁的嬴政也是已经修炼得心黑手狠,远远不是这会儿二十来岁能比的,前阵子李盛跟他说让熊启去争王位再投降的计划嬴政还迟疑了一瞬呢。
  这一世,齐王田建面对的就是二十多岁的嬴政了,年轻气盛锋芒更盛的嬴政懒得找借口,直接就是“不允”。
  你田建以为自己是谁啊,还跟我要五百里封地,还要保留封君的名号?你一个亡国之君丧家之犬有什么资格啊?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你输了就老老实实认命!
  “富贵一生,嗣庙可继,齐王犹有不足?若不依从,秦国不惧相争。”
  ——寡人让你荣华富贵地活着已经够给你面子了,你别不识抬举,再闹腾打你丫的!
  齐王委委屈屈地从了,不从有什么办法,自己跪了总比被打一顿再跪好吧,起码自己田氏宗庙能留下,不像是燕国,都被烧毁了,自己跪下起码没有被打死的风险。
  于是,齐国平定。
  视角转回另一边的楚国,昌平君,哦不,是楚王熊启大开城门带着楚国文武大臣们出城投降那天,齐国早就已经被秦国火速接管,李盛想了想,这不双喜临门嘛,而且齐国一降,楚国一灭,六国这不已经都搞定了?
  这大好的日子,必然得有点表示啊!
  又把那个虎形云搞出来了,还多了个黑龙云,震惊了一波楚国百姓。
  其实李盛高调展示这个天象,也有镇压一下楚国残余势力的意思,熊启确实是以楚王的身份投降没错,但是他毕竟是几十年没回过楚国,全靠着秦军撑场面,在楚国是没有自己的根基的,他带头投降,朝中也是有些军中力量不服气的。
  但是那是后边的事儿,只要名义上这个投降的流程走完了,就算再有人不服,那也是“叛军”,就是秦军的业务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