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78节
  自从丢了面子,就一个劲儿地在淮南王面前说雷被的坏话,雷被被搞得很难受,整天惶恐不安,都打算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淮南王府offer,另谋他处了,只是一时间还没有好的去处。
  李盛蹲在未央宫的架子上快乐吃瓜的时候,刘彻和卫青正在旁边商议大事。
  地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舆图,刘彻把拿了一对卧虎样子的玉雕,一只放在草原上,另一只则被放在了河西走廊一带。
  “阿青,朕少年时曾立志,要在有生之年,夺回河南地,把匈奴赶出河西走廊,把他们彻底逐出祁连山和焉支山,但是上天顾念于我,自马邑之战,数次发兵皆有所获,现在我已经不满足仅仅把匈奴人赶跑了。”
  刘彻站在地图旁边,那两只虎雕在灯光下显现出出一团黑影,像是在黑暗中伺机而动。
  “这些豺狼之辈,中原只要有一点弱势的苗头,他们就会像闻到了腥味儿的鬣狗一样跑过来,对我边民百姓撕咬掠杀,如果不把他们打弱了,打服了,将来他们将养生息卷土重来,据儿的子孙就要重新打,我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这样的隐忧。”
  卫青恭敬垂首:“陛下深谋远虑。”
  刘彻信手从旁边墙上抽出来自己的配剑,剑鞘把河西走廊处的卧虎推到了草原上,两虎合二为一,一起被推着往草原里面更北方的地方去。
  “朕要夺回河西走廊,然后让大军深入漠北,去打击匈奴单于本部!朕就是要他们打残,打怕!打得他们轻易不敢再犯边侵境!”
  “阿青,朕有意让你明年从朔方城出发,去攻打匈奴右贤王的势力,把他们打伤了,从今年冬天到春天,朕接到了从渔阳郡到北右平守将的共十三次军报,匈奴人要打,那就打!朔方城已经修好了,退,可以作为军事防御,为北方郡县屯兵;进,可以集结大军,作为大战的补给后方;接下来的两年,朕要把匈奴人彻底赶回到漠南去!”
  刘彻把手里的剑提起来,平举到卫青面前,含笑看向他一手赏识提拔的少年将军:“阿青的志向,与我是一样的吧?”
  卫青双手紧紧握住帝王的赐剑,单膝下跪敬视君王:“臣万死不辞!”
  元朔五年五月,车骑将军卫青,率军五万,自朔方郡高阙出发,大军直取阴山。
  第258章
  在卫青于元朔二年夺回朔方郡后,在元朔三年、四年这两年,匈奴常有侵略,刘彻一直按兵不动,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击退战术,打退了敌兵就不再追击。
  刘彻曾经传令边塞诸军,中心思想很明确,就是要集中精力修建朔方城,在此之前尽量不与匈奴爆发大范围争斗。
  这几年朝廷一直在准备军粮物资、军械盔甲,还向天下郡国发出召令,征召有志之士前往长安参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元朔五年这一场主动出击的大战。
  在卫青领兵出征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关于之前的剑客雷被和他的倒霉上司淮南王太子刘迁。
  雷被被刘迁针对后,一直想离开淮南国,正好,元朔五年刘彻发了征兵的诏令,于是雷被就找到淮南国,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辞职的意愿。
  雷被说,我在大王您这里当一个郎中,饱食终日却无所作为,我无法报答您的恩情,心中愧疚,如今朝廷征兵,我也有从军击胡之志,愿奋击匈奴,将来若有一点微末的功劳,也好得机报答大王您的恩遇啊。
  淮南王太子是个傻der,淮南王自己可不是,雷被和太子之间的嫌隙他知道得一清二楚,雷被剑术超群又对淮南王府心存怨怼,若是从军有功,第一个就是反手背刺老东家,还报答?骗鬼呢?
  于是淮南王“使郎中令斥免,欲以禁后”,把人骂了一顿,驳回请求,免官,并且把雷被当成反面例子来告诫府内其他人,绝对不允许你们背叛淮南国投靠朝廷!
  雷被一看,你们这一对儿黑心老登煞笔小登,这是打定主意要弄死我啊,干脆豁出去了,老子逃亡长安去告状!
  于是雷被寻到机会离开了淮南国来到长安,向天子上书,声称淮南王无视天子诏令,故意阻碍自己从军抗击匈奴,他这是大罪啊!
  刘—藩王杀手—彻听闻此事,顿时就手痒地想把淮南王好好收拾一顿,朝中众臣体察上意,纷纷表示可以废去刘安的淮南王号,削减其封地。
  但刘彻深思熟虑后没同意,他现在主要的大事是抗击匈奴,还是先抬抬手放过淮南王,省得把人逼急了再闹事,耽误了朝廷大计不值当,要收拾他,以后有的是机会。
  于是商议后,刘彻只是削去了淮南国的两个县收归中央以表惩戒。
  处理完这件事,卫青的大军也早就上路了。
  卫青手下带了四位将军:游击将军苏建(就是苏武的父亲),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
  卫青带三万人从高阙出发,这四人每人五千兵从朔方出发,共计五万。
  另有一队大军五万人,由张次公、韩嫣、李息、李广四人带兵,从东面的北右平出发。
  李盛跟着张次公这边随行的,历史上,他们这五万人,没有遇上任何匈奴人,史书记载世无功而返,但是李盛觉得,这人吃马嚼风餐露宿,出来一趟没有收获,就是亏了!他打算引领这支部队往西北方向去先扫荡一波,然后顺便围堵右贤王溃军。
  另一边的卫青,已经带兵走了六七百余里,顺利找到了右贤王的主帐。
  自高祖以来,这是汉军第一次带着数万大军深入匈奴腹地,之前卫青也曾经深入草原,但那是小股部队突击,也就几千人,与大军出动不是一个级别的。
  也正因为从无先例,匈奴人从来没想过汉人敢带着数万大军走这么深,因此右贤王毫无防备,正在帐篷里和下面的小王们观舞取乐,怀里搂着一个宠妾,接过舞娘的酒杯来哈哈大笑,整个帐篷里面都是一片浪荡的欢笑声。
  卫青是在傍晚时分到达,他让汉军暂且不要惊动里面的人,远远地把这一片都包围起来,等到夜色黑沉,里面的人也都喝得差不多了,就是时候动手了。
  卫青一伸手,后面的亲军呈上一支头上绑了棉纱浸了火油的长箭,卫青拉满弓弦,长箭带着一串火光扎向最中间的王帐,瞬间带起一片火势。
  举起的长刀映着火光,卫青一马当先奔出去,先砍了两个正要上马的匈奴骑兵:“给我往里冲!”
  右贤王的酒当即吓醒了一半,等他带着宠妾出来,看到乌压压的一片汉军,那另一半酒意也被风吹散了,心知大势已去,他立马带着宠妾上马,在几位亲卫的护持下冒死突围,逃了出去。
  逃命还带着宠妾,简直不知道是该骂他头脑不清醒,还是该夸他对自己的女人有情有义。
  卫青分了三千人前往追击。
  匈奴人已经全部被困在了汉军的包围圈里,见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剩下的人被杀得越发胆怯,就在这时,汉军大喊:“你们的首领右贤王已经放弃你们逃命去了,投降者不杀!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得知首领已经逃走,匈奴士兵当即没有了抵抗的信心,纷纷扔下武器束手就擒。
  有了之前的例子,卫青照例派了一队人马前去接受这边部落里被抓来的汉人,同时分派人手,收拢俘虏和牛羊牲畜,翻查帐篷里的财物。
  另一边,右贤王正在玩儿命往前跑,这是夜里,又在草原上,终究还是匈奴人更有便利,几百里后,身后的汉人追兵已经被成功甩脱了,他松一口气,速度放慢下来。
  就在这时,空中传来一声响亮的鹰鸣声,右贤王侧耳细听,感觉似乎有一只体型不小的猛禽在他们上空盘旋,他抬头看去,借着微弱的月光,能看到两只巨大的翅膀。
  张次公他们是分兵而行,离得最近的张次公本来可以赶过来,但是遇到了一个夜间举行什么仪式的小部落,在路上耽搁了。
  李盛是独自赶过来的,张次公和韩嫣的部队在后面举着火把跟着跑。
  但毕竟是夜里,又是个阴天,月亮都被挡住了,根本看不清前路,这一片又多是丘陵土坡,再急行军,也不如他飞得更快,右贤王的行走路线出现了偏差,按照刚才的走向,他应该是一直往西北跑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往西南方向拐了,李盛等不及了,他再走一百多里就会到达北涂王的领地。
  好在,右贤王身边也只剩下了三个人,他那个宠妾,也在路上被他抛弃了,当时汉军骑兵追得紧,负重小一点,马就能跑得快一点,在生死之间,什么都可以割舍。
  “噍——!”
  大金雕长鸣一声,从半空俯冲下来,一爪子抓在了右贤王的右臂上,把他的手臂抓出几道深深的血痕。
  旁边的亲卫赶紧挥舞着刀上来,右贤王忍着切骨的痛楚,伸出左手来试图抓住这只大鹰的翅膀,他在草原上有经验,只要抓住鸟的翅膀,使劲儿把它们摔掼到地上,伤了翅膀,它们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大金雕猝然而起,重新飞上半空,但仍旧不肯走,在空中来回鸣叫示警,远处,似乎有马蹄声传来。
  右贤王顾不得跟大鹰缠斗了,他用左手拉住缰绳,打算抓紧时间逃跑。
  李盛怎么可能放他走,找准了角度再次猛地俯冲下来,两只翅膀高高地抬起避开人手,一爪子瞪在了右贤王的头上。
  右贤王大叫一声捂住眼睛,钻心的刺痛从右眼传来,他心头恨极,判断着大鹰的方向,把自己的长刀使劲儿向那个方向扔过去。
  李盛为了躲避刚才那个匈奴亲卫的弓箭,不得不在半空翻转身体,这一翻,他右边的翅膀就被刀锋擦过,伤了三指宽的一片翅羽。
  在空中,一点点影响都会妨碍他维持平衡,好在李盛有开挂,按照系统的指示,他迅速稳住身体,望见不远处的火光,心知张次公他们已经赶到了,于是也不再下潜,只是在半空扇动翅膀,不停地鸣叫提示位置。
  右贤王终究还是被抓住了,张次公带了最精锐的三百鹰扬卫过来,齐刷刷地开弓满弦,冰冷的箭头在火光下像是一片密集的星芒。
  只要一声令下,当即就能把人射成刺猬。
  右贤王苦笑一声,扔下武器,下马投降。
  他被粗粝的绳子绑起来,那个绑他的人似乎职位还很高,看起来很想把他弄死,但又不得不忍着,还叫来人给他把受伤的眼睛简单包扎了一下。
  临走前还恶狠狠地踹了他一脚:“老实待着,居然敢伤了阿曜,真是可恶!”
  右贤王愤愤地想到,汉人真是不讲理啊,明明是那只大鹰先来攻击他的,他不反击,难道擎等着被抓伤吗?
  另一边,张次公抱着大金雕,心里难受得不得了:“幸亏没流血,这得多久才能长回来啊?陛下得多心疼啊。”
  韩嫣也是一脸心痛,伸手摸摸阿曜右边翅膀被齐齐削去的一片翅羽,心说刚才就该给那个右贤王脸上来两拳,该死的!
  虽然那个右贤王伤了眼睛,但是我们阿曜可是失去了一截羽毛啊!
  第259章
  抓住了右贤王,张次公和韩嫣也不再多耽搁,带着俘虏迅速撤退,去找卫青大军汇合,折腾了半晚上,再过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眼下他们就带着几千人孤军深入,就怕惊动了其他聚集部落的匈奴人。
  李盛被好好地裹起来放在韩嫣怀里,尽管他嘤嘤叫了好几次,一边叫一遍挣扎着想出去自己飞,还把那只伤了的翅膀伸出来摇了摇表示他没事,但韩嫣和张次公却都不肯,他们俩都没养过猛禽,不知道这个情况该怎么处理,但阿曜还是第一次受伤这么严重,以防万一,还是静养吧。
  李盛闷闷地叫了一声,瞪着一双棕褐色的鸟瞳看向韩嫣,被他轻轻地用手指梳理了一下脖颈处的羽毛,又揉了揉翅膀根。
  韩嫣从自己腰间的大荷包里掏出一块牛肉干喂给大金雕:“阿曜乖,你睡一觉就到了,吃吧,这可轻易吃不着。”
  李盛张嘴叼住肉干,牛肉确实很少吃,耕牛是很珍贵的战略资源,就连刘彻,平时也很少吃牛肉,平民百姓随便宰杀耕牛是要获罪的。
  不过嘛,这次打了个胜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应该能吃到牛肉了,按照卫青那个恨不得把人家的帐篷都搜刮走的财迷劲儿,这右贤王部落的牛羊牲畜估计都得被带走。
  李盛窝在韩嫣怀里吃肉干,吃完了一条就啾啾叫两声,韩嫣腾出一只手来从荷包里再掏出一块给大金雕续上。
  吃了三块后,李盛砸砸嘴,有点渴,算了忍忍吧,等到了大部队就什么都有了,睡觉!睡着就不渴了!
  大金雕调整了一下姿态,把头低下来埋进翅膀里,闭上眼睛休息。
  等张次公和韩嫣带着人和卫青汇合,卫青已经利利索索地把活儿都干完了,匈奴官员贵人们都被一连串地捆起来严加看守,牛羊这些大牲畜被赶到一起,经不起折腾的小羊崽小牛犊子们,则是被放到了车上,哦对了,这车还是征用的匈奴人用来装犯人的囚车,这些小家伙们经不起长途远路,卫青打算把它们留给边城百姓养起来,以后产奶下崽也好,吃肉还钱也好,都是一笔财富。
  帐篷也被搜刮了一个遍,一箱箱的财物珠宝,一袋袋的粮食,被堆在中间,苏建等人正指挥者士兵们把这些辎重缴获都装到车上去。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
  高阙一战,卫青集中力量奔袭匈奴右部大本营,一举歼灭右贤王主力,虽然右贤王逃跑,但韩嫣等人在大金雕的帮助下奔袭百里还是把人抓住了,这可是重量级俘虏。
  除了右贤王,还有匈奴右部各部落小王十余人,俘虏匈奴男女共一万五千人,牲畜共计“数十百万众”,算是把匈奴右贤王亲部一锅端了。
  这会儿报信的骑兵已经上路了,一人三马,一路上快马加鞭,换马不换人,连夜往长安而去。
  卫青的回程就要慢很多,毕竟带着一万五千的俘虏,还要赶着数十万的牛羊,大部队根本走不快,好在这会儿,李息、李广等人也带着大部队过来了,共合军十万,就算匈奴人打过来也不带怕的。
  可惜,回程路上一支匈奴军队都没遇上,李广就很觉得很可惜,他这次没能直面军队,只是带人牵制左部,加上之前攒的军功,不知道够不够封侯,如果这时候能突然冒出来一队匈奴兵,给他攒些战功,那就万无一失了。
  想到这,李广就觉得嘴里发苦,他历经文帝、景帝、当今三朝,已经不年轻了,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事也打了不少,但是却一直没能如愿封侯,眼见这一茬年轻将领又都起来了,比他年轻的小将军都没封了侯爵,他每次想到这件事,心中就充满了愤懑,苦涩难言。
  汉朝律法更偏重出战征讨的军功,而李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边城负责屯兵防守,匈奴人畏惧他“飞将军”的名声,每每他镇守边疆,匈奴人总会有所收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李广也为此盛名所累,当领导的,总是更关注结果,既然李广守城守得好,那就多守城,自上一次大战后他奉命驻边,这已经七年了,他才终于又有机会出战。
  而他的运气又总是不好,带兵出战的时候,要么碰不上敌兵无功而返,要么就碰上对方主力根本打不过。
  想到这些烦心事,李广叹出一口气来,望向最前面的主帅卫青,这一位,才是天时地利人和,天命眷顾,鸿运加身啊。
  卫青大胜的消息穿到长安,刘彻看完军报,当即仰天大笑,这么多年了,这口气终于出了,昔日高祖围困白登之耻、吕后受冒顿不逊之言,今日,他刘彻也算是为先祖出了这口恶气!
  “好,好啊,卫青果然没有辜负朕,他劳苦功高,朕要好好地赏他!”
  甚至都等不及卫青回长安再行封赏,刘彻当即就派使者一路快马前往长城边塞,就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兵士全都归大将军统领,相当于是汉朝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军权一把手。
  要知道,“大将军”这个职位可不是常设官职,从高祖以来,藩王反叛内乱之事还少吗?
  军权怎可轻付他人,自汉文帝以来,所有的将领,包括太尉在内,都是只有临时领导权,而没有军事调动权,而现在,刘彻是把所有的军事权利都交托给卫青,这是何等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