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69节
  还有什么长枪啊,匈奴人的马啊,看着还不错的长弓啊,卫青都让人装上带走了。
  李盛看得唏嘘,哎,果然卫青是小时候吃过苦的孩子,就是勤俭持家啊。
  第243章
  李盛一直飞来飞去跑了一天,累得不得了,汉军回返的路上,他一直窝在人怀里睡觉,卫青和公孙贺轮流用一件外套兜住大金雕放在怀里。
  半路上停下休息的时候,就张着翅膀让卫青给捏捏揉揉翅膀根,连吃饭都要人喂到嘴边,那叫一个享受啊。
  此一战,汉军杀虏和俘获共计两千八百余人,缴获牛羊三百,对于这次的试探性出征,可以算得上是不错的结果了。
  卫青就此受封关内侯,是二十等军功爵制里的第二等,仅次于列侯,可见刘彻对小舅子首次出战的成绩还是非常满意的。
  公孙贺救援及时,也自有封赏;李广与公孙敖无功无过。
  卫青封侯,汉武帝还特地让他去见了卫子夫,就此,卫氏家族算是彻底改换门楣了。
  卫青被刘彻留下一起吃饭,席间,刘彻很有兴致地问起来草原上的事,虽说鹰扬卫的信早就到了,但第一次出战就能有斩获,刘彻还是很开心的,他有些兴奋地想听卫青再说一遍。
  “......当时若非公孙大夫及时赶到,臣还不敢这样敞开了打,陛下,草原实在太大了,这一次也是现象环生,李将军他们,若不是阿曜去报信避开,只怕就要撞上匈奴左贤王的主力,若是要扫荡匈奴,陛下,咱们实在是很需要一些熟知草原水土的人啊。”
  刘彻皱皱眉头,扭头看看窗下还在睡觉的大金雕,他已经听鹰扬卫说了,阿曜飞了整整一天,回来的路上就很疲惫,吃东西也少,不肯自己飞,全程都是让人抱回来的。
  这是第一次主动出战,将军们也是第一次往草原里面跑,风险很大,后来他顺着地图看过,若不是阿曜,只怕李广和公孙敖那两路伤亡更重。
  但是大金雕也只有一只,顾了这边就顾不上那边,这次的四路军队都凑得近,阿曜还能勉强飞过去报信,若是将来深入草原,必须要靠汉军自己找出路来才行。
  “朕也想过了,这次的五百俘虏,叫人好生看管着,若是有识时务的愿意归顺大汉,朕给他重赏!若是能领路深入,将来一样算战功,封官赏爵,不在话下!朕再多派几个人,你盯着他们,看看能不能绘制线路。”
  卫青答应下来,两人说完话,卫青就要告退出宫。
  “啾啾!”大金雕醒了,飞过来蹲在他前面,张开翅膀拦住人不让走——你还没报答鹰鹰哪!
  被拽着去了未央宫后面院子,刘彻早就被带过去了,正被春陀伺候着把大袖子卷起来绑好,旁边一溜宫女端着各样沐浴用具,还有一托盘的吃食。
  “哟,阿曜还把你拽过来了。”刘彻笑眯眯,自从打赢了回来,他心情一直不错。
  卫青拱手见礼,又弯腰把大金雕抱起来走到水盆旁边:“阿曜确实是累着了。”
  两人也不要宫女动手——准确地说,是阿曜只让他们俩伺候,给鹰鹰洗涮干净,裹在大毯子里擦干,然后在阳光下摊开大翅膀晒干,卫青和刘彻一人一边,给大金雕理顺羽毛。
  其实鸟类不会像李盛这样洗澡,但是没办法,李盛前几世都是毛茸茸,已经习惯了,在草原上跑了一圈回来,他感觉自己羽毛里面全是尘土,根本忍不了一点。
  李盛舒服地叹一口气,看看这边的少年将军,又瞅瞅那边的英武帝王,这辈子值了啊!
  刘彻伸出手给阿曜从翅膀根揉起,慢慢捏到翅膀尖尖,李盛惬意地眯眯眼,抬起头蹭蹭他的手心。
  后边的几天,李盛过得那叫一个堕落,刘彻心疼他,每天都有好多好吃的;系统说他那天飞得太急了,肩膀上有点劳损,最近少飞,于是李盛干脆不飞了,整天在未央宫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犯懒了就张开翅膀冲着人啾啾叫,让人抱着挪动,好好的一只大金雕,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走地鸡。
  不过他体质一向强健,每到半月,他就又开始到处飞着玩了,出去见了一次霍去病,十二岁的小霍已经被卫青带到上林苑跟着跑马射箭,见了金雕,还扯了他舅舅的臂缚绑在胳膊上,试图架鹰。
  ——结果没成功,小霍最近抽条儿长个儿,不过半月没见,总感觉更高了一些,也更瘦了,胳膊上都没啥肌肉,李盛这阵子吃吃喝喝地,还更重了。
  小霍同学羡慕看一眼舅舅肩膀上的大金雕:“明年我一定能行的!”
  大金雕啾啾叫了两声,伸出翅膀尖尖摸摸他的头安慰。
  这一年的四月,卫子夫再度有孕,系统说是个男孩,李盛心下了然,这应该就是刘据了。
  想到刘据,李盛心下叹息,刘彻其实是很疼爱这个孩子的。
  登基十二年来的第一个皇子,降生一个月后就把其生母卫夫人立为皇后,给了嫡长子的名分,悉心教导,七岁就封为太子,按照继承人培养了数十年,刘彻是真想把江山交到太子手上的。
  在太子成年后,刘彻亲自为儿子设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这是明摆着让太子发展小团体,培养亲信,壮大东宫势力呢——这待遇够可以了。
  后来刘彻宠幸的后妃有多有皇子,太子和卫皇后为此不安,刘彻亲自安抚道:“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可见,汉武帝心知数年兵事,大汉已经是国力虚耗,百姓疲弊不堪,他之后,必然是要一位稳重仁爱的君主,轻徭薄赋,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太子刘据,就是他选定的最满意的下一代“守文”之君。
  可后来,刘彻老了,病了,人也糊涂了,更有奸人寻隙,父子生疑,最终兵戎相见,生死异路。
  不过嘛,李盛伸出爪子亮了亮爪勾,这辈子有他在呢!江充要是再想作妖,就等着被挠烂吧,刘彻要是再犯蠢,他保管大翅膀把人扇清醒了!
  第244章
  李盛觉得自己最近应该是重了不少。
  那天他从外面回来,抓着了一只特别漂亮的灰色野兔,打算送给刘珺做坐垫,去漪澜殿的时候,刘彻也来看望怀孕的卫子夫,说完了话正打算往外走,大金雕一个急刹车扑到他怀里,把人撞得一趔趄,还是后面的春陀赶紧把主子扶住了。
  李盛怀疑地看着铲屎官:你咋回事啊?最近这么虚的吗?之前明明能好好接住的啊!
  刘彻回过神来,把大金雕抱在怀里掂量两下:“阿曜,你最近胖了好多啊。“
  说完这句话,他还扭头问女儿:“珺儿,你看阿曜是不是胖了很多?那天在外面跟着你走路散步,远远地看起来就很像一只胖胖的走地鸡。”
  你说啥呢!给老子闭嘴吧你!
  大金雕从他怀里挣扎着飞起来,把爪子上抓着的肥兔子“duang——”地一下扔到他怀里,呼了他一翅膀,生气地跑了,胖了就胖了,你私下说嘛,当着院子里这么多人,鹰鹰不要面子的啊!
  不过,真的有胖那么多吗?
  大金雕去上林苑找了韩嫣,在空中叫了两声,落在他胳膊上,韩嫣居然一下没接住,还撑了一下借力!
  李盛对自己的认知从“哎呀打仗回来享受了几天胖了一点而已”,变成了“啊啊啊啊真的重了很多啊!”
  按说他都跟着刘彻混了,胖点瘦点没关系,但事李盛是一只很有事业心的上进金雕,他下次出去跟着打仗还要侦察敌情呢!太胖的话会拉慢飞行速度,影响机动性啊!
  这次出征前的减肥,就搞得李盛很难受,他虽然是鹰,但是也遵循着一日三餐习惯,减肥期间克制着三餐变两餐,自从被刘彻养着,李盛已经很久没有挨饿了。
  大金雕蹲在韩嫣怀里,看着校场上的士兵们对战操练,开始发愁,少吃太难受了,他还是多动吧!把软肉练成肌肉,加强引擎,就算负重增加,也一样可以猛猛飞!
  第二天,刘彻就发现他一天没看着鹰,难道就因为被说胖了不开心,阿曜离家出走了?
  到了晚上,鹰扬卫传信回来,道大金雕带着他们出去巡边了,现在估计已经到了渔阳郡。
  刚出长安,李盛就发现,鹰扬卫的制服多了一件披风,似乎也是统一制式,墨色披风的边角处绣着灰褐色的翎羽,张次公作为首领,胸口处还有一只金质的飞鹰挂件。
  渔阳郡守不怎么认识张次公,但他认识鹰扬卫令牌,知道这是陛下新设的亲军,客客气气地招待了一行人,虽说这可以当成出差走公账,但边民一向过得苦,李盛也没好意思白吃白喝,出去几次,抓了三只野山羊回来一起吃。
  戍边的士兵们端着大碗喝羊肉汤,还能分上几块肉,这就是改善伙食了。
  将领们单独在一边围着火烤一只最大的羊,旁边堆着烧饼。
  张次公可是陛下眼前的红人,巴结一下没坏处,更何况,人家还很守礼。
  一起吃饭也很容易拉近距离,戍边将领就很开心地跟张次公攀谈起来。
  张次公眼下当着鹰扬卫首领,跟着出来几回也知道了些边境情况,也能谈到一起。
  在烛火的噼啪声中,李盛窝到张次公的包裹上,闭上眼睛睡着了。
  第二天继续启程,下一站,右北平郡,即后世的内蒙古赤峰地区。
  李盛绕着边境飞了一圈,玩儿痛快了,气儿也消了,回去的路上还给刘彻带了一块很好看的石头,还是系统帮他找到的,花灰色的石头上,能看出翅膀一样的凹凸纹路。
  这次出行,减肥失败了,李盛出去飞,运动得多,吃得也多。
  但好消息是增肌成功了,经过刻意的练习,他感觉翅膀都更有力气,他找系统计时,极速飞十公里,他现在的速度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刘彻又被大金雕砸进怀里,心说这出去一趟也没轻啊,好像还更壮了,这大爪子大翅膀,更有劲儿了。
  但他这次就很有眼色地什么也没说,捧着那块阿曜特地带回来的漂亮石头夸夸,还让人专门做个托盘来摆着。
  第二天,李盛蹲在未央宫正殿的架子上被投喂肉条,一边吃一边支着一只耳朵听下边司马相如和公孙弘的报告。
  建元六年的时候,唐蒙曾受刘彻之命,说服夜郎国和周边的一些小国,并入大汉,成为汉朝边境郡县,受天朝管辖庇护,并新设了一郡,名曰犍为郡。
  一处蛮荒之地内化归附,那么,修建一条与之相连的交通线路也是很必要的,这样才能更方便管理统治,这条路,称作南夷路,要在崇山峻岭之间架起,实在是一件难事,为此,唐蒙禀明后,发动了两万名巴蜀边民参加劳役。
  但因为条件恶劣开荒辛苦,巴蜀之地又多为少数民族,沟通和管理都很困难,很快,当地的酋长就率众反抗,唐蒙为了求功,暴力镇压过,但当地百姓也颇为胆气,两边僵持不下,故而这条路修了三年还没什么进展,进程就搁置下来。
  直到不久前,公孙弘和司马相如先后出使当地考察,回禀天子。
  “陛下,南夷道若要继续开下去,耗费极大,且巴蜀两地为此恐慌不安,实在是得不偿失,臣斗胆建言,不如就此放弃南夷道,改修西夷道,从蜀地以西开始。”
  刘彻对着地图思考了片刻,答应下来,随后,司马相如主动请命,往蜀郡去督办此事。
  旁边的宫女递上蜜水来,李盛歪头喝了两口,用翅膀尖尖往外推了下表示不要了。
  那边刘彻正在温言嘱咐司马相如,务必要安抚好当地百姓,唐蒙之前镇压民役,手段太过激进,以至于民怨沸腾,路没修好不说,当地百姓对朝廷都有意见了。
  司马相如自然是连声保证,他也是蜀地出身,比唐蒙更好沟通。
  处理完一件事,刘彻站起来撸鹰鹰,还捏捏大金雕的大腿肌肉,李盛觉得有点痒,伸出翅膀推开,然后就被抱起来了。
  从刘彻的肩膀上扭过头,李盛看着司马相如离去的身影,这一去,便是衣锦还乡了。
  司马相如本就是蜀郡成都人,自由喜爱读书,学过剑术,年少时曾在景帝时期担任武骑常侍,希求有一日能显贵。
  但景帝一朝崇尚黄老之学,而司马相如最擅长的是华丽铺张的辞赋,在朝中无法施展才华。
  而此时,得知汉景帝的弟弟梁王正在招纳辞赋名家,司马相如便去投奔梁王了,以《子虚赋》名噪一时。
  但不久后,梁王去世,司马相如没了靠山主家,便回了蜀郡老家。
  回乡之后,司马相如就开始为自己造势,他有个好友是临邛的县令,假装很敬畏尊重的样子,作势几次三番来邀请他,甚至在门外等候。
  两人这番作态,很快,整个县城都知道来了个贵客,连县令都得罪不起。
  “神秘贵人”的人设很好用,不久,司马相如就成了临邛县巨富卓王孙的座上客,就是在这里,司马相如勾搭上了卓王孙寡居在家的女儿卓文君,两人私奔了。
  后面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两人私奔后生活穷苦,于是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丢不起这人,事已至此,司马相如也还算是个才子,他就捏着鼻子认下这门亲事,分了夫妻俩不少钱财。
  直到后来刘彻即位,司马相如入了新帝的眼,因此得见显贵。
  这次回乡,司马相如是以朝廷使者的身份,那是相当风光啊!蜀郡太守亲自迎接,县令在前面开道,老丈人卓王孙更是表示自己之前属实是老眼昏花,居然没看出这金龟婿是个潜力股!
  于是,卓王孙很大方地又分了女儿不少钱财——“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叙旧寒暄过后,要开始办正事了,眼下最大的困难,是巴蜀百姓内心对于西夷道的抗拒。
  而百姓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当地的豪强大户们,只要他们态度软化了,事情就好办了,民役人工,财物运输,只要有了当地大户的支持,这些都好说。
  当地人主要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费劲巴拉地给那些夷人修路,把他们纳入中国,他们并不是大汉子民啊!
  这时,司马相如发挥他的才华,写了一篇《难蜀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