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31节
  大如磨盘的一块黄色玉石,看起来很像是秋天落叶的颜色,上方有血红色的斑块,下边有几缕青紫色,这幅玉石被巧匠雕出形状,做成了朝阳初生的摆件。
  温润的玉色上流淌着浓艳的紫和纯正的红,李盛一看见就惊着了,他在后世物质条件算是不错,也是吃过见过的,但是看到古代封建皇族的珍藏,还是感慨,以天下养一人,至尊至贵,真是什么好东西都有啊!
  见了这件宝贝,李盛再看后面那些玉佩、水晶、珠石都没感觉了。
  直到李世民举着一块跟他的手掌差不多大小的紫玉石过来,放到飒露紫的毛皮旁边比了比,然后满意地点点头。
  李盛感觉这块宝石很好看,是那种很正的蓝紫色,但是未免跟他的毛色太近了,做成配饰戴上去也看不出来啊。
  李世民把这块玉石拿给旁边的房玄龄看:“这块石头给飒露紫雕个小像如何?”
  房玄龄拿过来看了看:“不过寻常玉料罢了,倒是方才那块黄玉不错,若有紫色,才勉强配得上飒露紫。”
  听到别人这么评价他找了半天的好石料,李世民不但不生气,还很赞同地点点头,
  那么大一块玉石啊!这色泽就知道肯定不一般一定很值钱啊!配他也是“勉强”?
  李盛忽然感觉自己有点飘。
  他在现代的时候,家里是有点小钱,但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就买那种死贵的珠宝的大富贵人家,当初跟着朋友去看国外的拍卖会,看着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男生对着一个五千多万的王冠撇撇嘴说在婚礼上也还凑合能用,当时他就羡慕嫉妒恨了。
  半个小目标啊,他老爹的厂子得干多久才能攒够这些钱?
  但是现在,他不羡慕了,老子也有了!
  嘿嘿,二凤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人,什么好东西没有?
  几人在府库看了一阵子,金银财帛自然是封赏有功之臣,这些玉石珠宝,李世民给长孙氏和家里的孩子们挑了几件,然后就一个劲给李盛挑,挑出来一堆东西。
  李盛在旁边看着,觉得二凤可能是被刚才两个后妃刺激了一下,觉得还不如自己先过一遍手。
  有一整套将近六十件的白玉的马具配饰,李世民拿着一件四瓣花的节约在李盛身上比了比,挥手就让人整套留下;
  一匹跟李盛的颜色很像的绸布,李世民对着自己比了比,说要回去做一件骑马服,还要给李承乾也做一件,他要带着好大儿骑着飒露紫去兜风,李盛心说想得倒挺好,现在你家崽子身高都没他的马尾巴长;
  一件当胸的马用护具,木质包银,上面缀了细细的米珠,李盛觉得有点太精巧了不符合自己气质,在李世民给他试着戴的时候使劲往后躲,二凤见状就说以后等他有了小马驹挑个小母马给它用,听得李盛想翻白眼,那你等着去吧;
  一阵套十二个各种形态的巴掌大的木头小马,二凤说回了长安要找巧匠给马儿上颜色,至于上什么颜色,那还用问吗;
  还有一块特别好的木料,李世民让收起来,他看着飒露紫很喜欢趴着睡觉的时候把头搁在个小凳子或者前腿上,觉得可以给大马打一个小架子给它睡觉的时候用,李盛甩甩尾巴,其实他就是没枕头不习惯而已......
  挑了一堆东西,二凤的气好像顺了一点,带着飒露紫回去了。
  李盛的点心早就吃没了,好在还有糖浆。
  李世民找了个干净的小碗给他倒了些出来递到他的嘴边,被紫色大马往这边推。
  李盛:二凤心里苦,喝点甜的哄哄自己吧。
  李世民笑了笑,又拿了一个碗给自己倒了些,把自己的碗跟飒露紫的碰一碰,然后自己喝掉,又把那一碗拿过来给马儿。
  李盛凑过来低下头舔着吃掉了,很快就能回长安了,现在已经是五月,在接下来的夏天,果蔬丰饶,他应该会在长安吃到很多好吃的。
  想到这他就眯起眼睛,愉快地晃了晃尾巴。
  洛阳既定,王世充的手下中一些罪行比较严重的就被处决了,但其中有一个人逃得一命,就是杜如晦的叔父杜淹。
  但李盛很不喜欢这人。
  虽然同为京兆杜氏,但杜淹与杜如晦有旧怨,杜淹在天下大乱后投奔了王世充,还设计借王世充的手害死了杜如晦的哥哥,把杜如晦的弟弟关押起来。
  王世充败亡 ,他本应被处死,但杜如晦的弟弟苦苦哀求救叔父一命,因此杜如晦去向秦王求情,心腹谋士来求情,李世民给了这个面子,因此杜淹留下了一条命,但这人后面在秦王这不受重用,还想过去投奔李建成来着。
  看着他被解绑,李盛眯眯眼睛有点不爽。
  但别的人在李世民跟前就没这么大面子了,单雄信要被杀,李世勣与他曾经同在瓦岗共事,于是来求情,未能成功。
  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那个杀人狂魔朱粲也是在这时候被杀的,他投降李渊后又因为被使臣侮辱,杀人逃到了洛阳,直到李世民攻下洛阳才被斩首示众,据说他刚被杀,围观的百姓就纷纷把手里的石头泥巴投向他的尸体,顷刻间就成了一个小土包,嗯,都不用立坟头了。
  还有一个旧隋老臣也很值得提一提,就是苏威。
  不过呢,这人有点没眼力见,不分场合乱摆谱,还没来,就跟秦王传话说自己年老体弱不能行大礼拜见,望他见谅。
  李世民什么脾气,能惯着他这个
  再说了,王世充称帝的时候你拜没拜?拜他的时候没事,拜我就年老体弱了?我是那种很好欺负的人吗?
  于是二凤很拽地传话说不让他来拜见了。
  ——“今既老病,不劳相见。”
  苏威得知后恐慌不已,不久后去世。
  李盛简直想吐槽:你既然这么怂,老实滑跪就完事了,还摆这个谱干嘛?
  第43章
  处理完洛阳的事情后,李世民率领大军班师长安,李渊亲自出城相迎。
  李渊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战能打得这么痛快。
  当初围洛阳而不得入,大军在外洛阳空悬,突厥趁机发兵,他情急之下还曾经发令让秦王班师,而今秦王携大胜而归,不但得了洛阳,更是一举擒获王世充,河北河南的两大割据势力一朝倾覆,自此,中原大定。
  这场战争几乎已经定下了中原的归属,李唐统一天下已成定局,不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人声攒动,维持秩序的兵将眼带亮光地期盼着这场盛典的主角——大唐秦王殿下李世民。
  行伍之中,最崇拜尊敬的,就是这样逢战必胜的将军,不但有尊荣有面子,更有好处拿啊!
  他们也有好友在秦王麾下,每次打完仗回来聚在一起说起战场上秦王殿下的英姿勃发算无遗策,都让人无限神往。
  这次攻陷洛阳宫城,不知道有多少珍宝,秦王又待兵士又一向大方,据说洛阳府库中的金银都赏赐军将了。
  随着鼓乐声渐进,主角登场了。
  史载“太宗亲披黄金甲,陈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前后部鼓吹,俘二伪主及隋氏器物辇辂献于太庙。高祖大悦,行饮至礼以享焉。”
  金甲映着日光闪闪发亮,李世民骑着一匹紫色大马,在部众的簇拥下,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军乐进入了长安民众的视线。
  玄甲军服甲一色,威势煌煌;步兵队军容整肃,行走间仿佛还带着战场上的血气;骑兵队的马蹄踏在大道上,激起一片扬灰。
  尽管如此,无论是周边的将士,还是围观的长安百姓,都没有一点躲避,反而更往前挤着,希望看得更清楚些。
  在后世,世界范围内每次有战争发生的时候,看着战场上惨烈的场景,国人总是会感念自己生在一个安全而强大的国家。
  同样的想法也会在长安百姓心中涌现,自从李渊入主关中,无论外面如何,长安城中总是平安的,对比周边的郡县,能安安生生地过日子,总是幸运的。
  而这种好日子,是靠着秦王殿下一次次打退敌兵保护了他们!
  而当李世民骑着大马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周边的百姓都大呼起来,李盛听着都感觉心情愉悦,更别说二凤了。
  就连李渊,想到河南河北山东的疆域都并入李唐地图,来日江南平定,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他就忍不住面上的笑意,曾经那些父子间的龃龉和猜忌,在莫大的欢喜面前,都被忘记了。
  他望着下面的秦王,也是心生感慨,当年那个跟着他一招一式练功学武的小孩子,如今,已经是声名海内的大将军了啊!
  在大家都欢喜无限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不高兴。
  一个是李元吉,他自觉也有大功,但秦王的光芒完全盖住了他,大家只看到李世民,哪里还注意到他?
  另一个是太子李建成,他站在李渊后面,看着秦王身后的一大堆猛将谋臣,还有那声威赫赫的甲军,就感觉胸膛里仿佛压了一块石头,闷得他透不过气来。
  他是太子,但秦王的班底比他要强多了,尉迟敬德、裴行俨、程知节......这些哪个不是威震一方的猛将?
  房玄龄、杜如晦、薛收、长孙无忌......辅佐秦王征战四方,都是学究天人的顶级谋士。
  且秦王还是陕东道、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一个是中原腹地,一个是巴蜀重镇,这都是实权实邑啊!
  而他呢?就算他是太子,参知政事,但父亲正当盛年大权在握,他这个太子能有多少实权?且他一直在李渊眼皮子底下,无论是招揽人才还是收拢财富,都碍手碍脚,不如秦王在外面更方便。
  李世民行至城门前,下马行礼,李渊把他扶起来,看着后面囚车里的两个人,只觉心中畅意,于是说道:“自古旧官不称殊功,待来日别表徽号,用旌勋德。”
  什么意思呢?
  秦王这次立下了不世之功,现有的官职都配不上这样卓越的功勋,于是他要给秦王另造一个官职名称以示嘉赏。
  李世民拜谢陛下,秦王府属官都面带喜色,而另一边,太子的脸色更难看了。
  他已经是秦王,再往上还能是什么?!!!
  无论太子心里怎么想,当此大事,他的面子工程也是要做好的,当晚群臣饮宴,他也是言笑晏晏盛赞秦王大功。
  行宴过后,就是处置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个敌军首领了,李世民特地去了一趟宫中,面呈李渊,希望能留住窦建德的性命,以安河北民心,但李渊拒绝了。
  “二郎,你行军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论起政事,还是要多想啊,窦建德,不过草莽而已,居然就敢称帝为王,若不制住这股气焰,杀之以警四方,来日谁都敢起事造反了,我沉浮宦海数十年,又为君王,这种事,我看得准。”
  李世民低头垂眸不语,陛下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他再劝,就是引火烧身了。
  李盛听着李世民回府后一边给他梳毛一边念叨,也是无奈,他能影响李世民,但他无法影响李渊。
  于是窦建德被斩首。
  而弑君得位的王世充却被赦免了,李盛觉得李渊对于平民和贵族阶级的双标简直太离谱了。
  但尽管被赦免,王世充也没活多久,他不久后就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死于流放的途中。
  战后的安排逐渐布置下去,李世民也开始了一段比较轻松的日子。
  这一天,李元吉邀请他,说得了一匹野马,神骏无比但性格倔强难以驯服,秦王二哥马术不凡又武艺高超,问他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
  李世民一听就来了兴趣,跟着人坐着他的马车就去了,因此这件事李盛根本不知道。
  中途遇到了尉迟敬德,听闻此事,在军中时候李元吉曾经跟他比武,输了后还不大磊落,后面还给他找过小麻烦,从那,尉迟敬德就觉得齐王不太像好人,这会儿一看,也跟着去了。
  几人到了城外,李元吉让人把那匹野马牵来,果然是好马,身架高大,眼眸精亮,身上的腱子肉一看就有力气,毛发更是溜光水滑,一看就是万中无一的好马。
  李世民来了兴趣,跃上马身就勒住马嚼头控制着它的马头,两腿一夹马肚子驱使它往前走,那马不肯服气,不停地甩动身体试图把身上的人甩下去,但一直没能成功,一人一马僵持了很久,后面那马没了力气反抗得不那么激烈了,李世民以为马已经累了就放松了警惕,谁知道刚一泄劲儿,就被一股大力掀翻在地上。
  他防备不及,这边的土地也不是很平整,就被扭到了一下脚。
  于是,李盛在晚上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走路歪歪扭扭的二凤。
  他正奇怪怎么回事,旁边的尉迟敬德就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殿下,那马确实是好马,可惜性子太烈了,宁可撞树也不肯让人驾驭,不然驯服了,一定是一匹能奔能驮的好战马!”
  李盛的眼睛立刻瞪大了:你说你俩去干嘛了?
  驯马?还是野马?还是李元吉带去的?
  你不知道他对你有意见啊?你还敢去?
  他气得要死,看着二凤还把脚扭了一下,就更气了,反正他也没被捆着,于是他一扭头就往外走。
  气死了,居然背着他出去驯野马,他要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