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7节
唐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路把宋金刚逼到了介休城。
至此,他们距离一开始的大本营柏壁已经有了将近三百公里的路途,也跑了两天了。
在这两天里,李世民和他的部众已经是整整两天没好好吃东西了,都是在马上啃两口干饼,灌一口冰凉的水,就继续赶路,身上的甲胄也是一直穿着。
两日未进食,三日未卸甲,但是李世民的眼睛却亮得像是有一把火在燃着光,他来到柏壁五个月,苦心经营多方筹备,就是为了最后这一战!
当晚,唐军休整一夜,到这时候,大军还没跟上来,大家随身带的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还有最后一只羊,最后,唐军分食了这只羊。
至于李盛,他是真没吃的了,李世民有点心疼地摸摸他瘪下去的肚子,拍拍爱马的头:“飒露紫,委屈你了,等回去给你吃糖。”
李盛乖巧地蹭了蹭他,大家都饿着,他也没事儿。
第二天,天色一亮,唐军就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围了介休城,第二天,后面的大部队和后勤辎重也跟上来了,真正的大决战,即将在介休展开。
宋金刚见自己被围,心知就算不应战,最后也是被围困到弹尽粮绝,于是他在第二天就整兵出城迎战。
他在介休城的西面摆开阵营,队列绵延长达好几里地,当然了,他摆开这样的阵营,就是想着李世民顾头不顾尾,肯定不会围死,那他就能趁机突围。
这时,唐军诸部也都赶到,双方展开了最终的决战。
殷开山、秦武通、李世勣攻其右翼;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击其北阵;程知节、秦叔宝正面对上前军。
至于他自己,带着三千重骑兵绕到了敌军身后。
两军酣战之际,秦叔宝和程知节按照李世民的嘱咐,稍稍后撤,正被困在中间找不到机会逃脱的刘武周立刻察觉,然后朝着这个缺口冲了过去。
李世民就是要的这个效果,两军激战,最后也能胜利,但是这样同样也会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对方会死战到底。
到不如擒贼先擒王,要是把刘武周先按住,那对方自然就投降了,这样兵员的损失会少很多。
看着刘武周冲出去,李世民立刻带着骑兵跟上,刘武周惊惧之下,对自己的队伍也失去了掌控力,一路上被唐军追得狼狈不堪,如同丧家之犬。
李盛感觉自己的心跳声像是大鼓重锤在敲,一下、一下,李世民带着程知节和秦叔宝脱离了大部队,就盯住刘武周狂追,定点狙击,手里的长刀都当长矛一样投掷出去了,但是只伤到了刘武周旁边的亲兵,刘武周的头盔刮了一下,掉了下来。
旁边的程秦两人负责给秦王护法,挡住旁边的攻击,协助李世民对战刘武周。
“噗呲!”李世民手里的长槊从敌兵的胸口抽出来,现在,李世民和刘武周中间就隔着一个人了。
李盛在玩儿命追,刘武周也在玩儿命地跑啊,中间这个人隔着,李世民也不好发挥。
历史上刘武周是跑了的,这回怎么说也得把人留下,李盛急了,长长地嘶鸣一声,从喉咙里发出一点呜呜的声响。
这种声响经常在李世民勒马急停的时候出现,这会儿听到,他下意识地勒紧缰绳,坐得更稳了一些。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李盛的前蹄高高扬起,身子依靠强劲的后腿支撑,整个马都跃了起来。
李盛知道两侧有人护着,于是放心大胆地浪了一回,高高跃起后,他的前蹄对准前面这个一直护着刘武周的亲兵,狠狠地踩了下去,马蹄落下的瞬间,他听到了骨头断裂的轻微声响。
在他落下的同时,李世民两腿夹紧马肚子,一手抓缰绳,一手握紧长槊,在马上微微侧身,把刀尖冲着刘武周的颈侧送了出去。
接下来的场景在李盛眼里仿佛是慢放了:随着刀刃滑过前面人的脖子,刘武周的身子晃了晃,从马背上掉了下来。
第23章
看着刘武周从马背上跌下来,旁边护阵的程知节立刻大声叫嚷:“刘武周死了!”
主帅死了!他的军部也一下子没了气势,相应地,唐军则士气大盛。
没一会儿,刘武周的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剩下的残军被李世民收拢。
“殿下,宋金刚逃了。”
“朝哪个方向?”
“往晋阳城去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又很快松开:“跟随他一起逃走的也不过百余人,成不了大气候,他就算去了晋阳也没用,先不管他,去介休!”
李盛甩了甩头,他现在脸上也是血糊糊的,战场上又是尘土飞扬的,还有泥糊在脸上,难受。
他知道二凤去介休干嘛——尉迟敬德和寻相还在介休城死守呢。
之前刘武周和宋金刚出城迎战,留了尉迟敬德守城,两边人打着打着就跑远了,直到看到秦王的大旗随着骑兵队伍靠近,他才知道——打输了!
程知节上去喊话劝降。
李盛听着,大概就是回忆了一下当初自己怎么投靠的,秦王又是如何待他的,大唐集团是如何有前景,又拉踩刘武周宋金刚,把他们撂在这里自己去逃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也赶紧麻溜的弃暗投明吧,跟了秦王,前程大大滴有,巴拉巴拉......
李盛在后面听得一脸惊奇:程咬金你个浓眉大眼的还这么会说啊,小词儿一套一套的,怪不得上次在搞死朱粲的时候立刻就接上了话茬。
主帅都跑了,尉迟敬德本来就没心气儿继续守,这会儿唐军大将苦口婆心地来劝降,他也就就坡下驴开了城门,自此拜在秦王李世民门下。
李世民新得一猛将,心里熨帖,但这不是叙话的时候,带上归降的刘武周旧部,他领兵前往晋阳城。
晋阳城内宋金刚缓了缓,跟左右商量着要不要重振旗鼓再跟李世民打过一场,如今刘武周已死,他若是能占据晋阳,那也算是自己当老大了。
想得倒是挺美,但是他话刚说完,就看见旁边的部下们一个个都低下头。
宋金刚的脸色沉了沉,良久长叹一声,收拾细软带着部下逃往了突厥。
于是,等李世民来到这里的时候,晋阳城已经没有守军了,他们轻而易举地收复了李唐的龙兴之地。
在他们回去的路上路过了浩州,浩州是河东郡唯一一个没被刘武周打下来的城池,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苦苦支撑,看见“李”字大旗越来越近,城上的守军立刻激动起来。
但是他们依然很谨慎,直到李世民摘下头盔露出真容,守将樊伯通和张德政才打开城门。
李世民刚下马,立马就扑过来两个人,哭得那叫一个惨。
李盛就感觉脚边带过一阵风,低头一看,俩人已经扑在秦王身前哇哇哭了。
哎,也该哭,多不容易啊,周边都被刘武周占了,对于唐军来说,浩州就成了飞地,也没办法带兵援助,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熬过来的。
想到这,李盛就更看不起李元吉了,人家浩州缺兵少粮,都能守住,你晋阳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愣是跑了!
安抚好浩州的兵将,李世民带军进城休整。
但是浩州也没什么粮食了,李世民还捞着一碗带着麸皮的粥喝,李盛可就真是混了个水饱。
第二天,李世民率军西返,攻取了早先叛乱的夏县。
至此,从619年的三月刘武周进犯晋阳,到620年李世民率领唐军携大胜而还,河东,终于重回李唐的版图。
在他带军返回大营的路上,河东百姓在道路两旁呼喊高歌:“秦王破阵,神勇无敌,合该颂唱《破阵乐》”
军中将士们也是群情激昂,过了一会儿,李盛就听见有人唱歌,似乎是从后面的步兵队伍中传过来的。
赞歌一遍又一遍,陆陆续续有人加入,后面,简直就是全军都在大声唱。
李盛凝神去听。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史载,李世民大胜刘武周,将士们以旧曲入新词,是为《秦王破阵乐》!【1】
李盛也被这种场景感染了,不由得轻轻摇起头,合着节拍一下下晃来晃去。
头上传来温度,李盛抬头,李世民的手抚在他的耳朵上,轻轻地揉了揉。
李世民的眼睛有些红,他立志要济世安民,还天下以太平,如今的景象,正是他梦中所期望的啊!
李世民扫清刘武周,不光收复了河东之地,而且,有更深的政治意义。
刘武周是突厥扶持的傀儡,是扎在中原的一根钉子,有他在,突厥就可以间接影响甚至控制中原战局,而现在,这颗钉子被拔掉了。
对此,李唐朝廷上下都是非常满意欣喜。
李渊一高兴,直接在宫中大加赏赐,甚至动用宫中宝库来封赏在朝中的百官。
对此,李盛表示很难理解:你有毛病吧?征战了将近一年的将士们还没回朝啊?!!!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了一年,立下大功,你不等正主回来,居然先封赏别的没出战的人?
他简直想对着李渊的耳朵激情输出:你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就去按着一天三顿饭把李元吉吊起来打,要么就去请教一下裴寂的骑马技术,问问他是如何甩下所有将士自己跑掉几千里的。
而不是在秦王还在外边吃糠咽菜风餐露宿的时候去封赏一群没出力的人!
李盛的愤怒溢于言表,他的耳朵向后平平地别过去,眼睛半眯着,尾巴幅度很小但频率很快地甩来甩去,一看就是生气了。
李世民注意到了,他不明白飒露紫怎么了,但是还是很温柔地抚摸着马儿的额头,用手指顺着他的鬃毛往下,试图安抚它。
自从他接手了飒露紫,他的一切反应都有迹可循,这次是为了什么呢?
长安内大肆封赏这件事并没有让李世民愤怒,他已经习惯了李渊的这种作风,而且,在被防备被冷待,在长春宫坐冷板凳的那段时光,他又如何不会多想呢?
这件事,一人一马的接受阀值不一样,脑波不同频,李世民就没对上飒露紫的心情密码。
不过,不久之后得到的坏消息,让他为飒露紫的奇怪表现找到了借口。
李唐与刘武周之战大局已定,心里不爽的突厥处罗可汗见状,带两千兵南下,声称是援助唐军,实际上,则进入了晋阳大肆劫掠,还借口帮忙防御,在石岭以北关隘屯驻兵马。
而此时,李世民已经带大军离开了河东返回长安,留驻总管李仲文顾及突厥与李唐的关系,不敢发生冲突,他就是个打工人,万一引起唐朝和突厥的战争,那他就是现成的替死鬼了。
而长安的李渊,则对此表示沉默,李唐王朝接下来的战略是继续东扩,并不想因为突厥而耽搁主线任务。
知道这件事后的李世民,黑着一张脸,两只眼睛沉沉地盯着东边看了将近一个时辰,回去后对着地图看了半夜。
李盛看着他眼睛里的红血丝,心疼地蹭蹭他的肩膀。
李世民摸摸他的鬃毛:“飒露紫,那天你心情不好,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件事吧,别难过,我发誓,终有一日,我会把突厥打下来!”
想想晋阳城内的老百姓,也太苦了,被李元吉抛弃,被刘武周侵犯,好容易李世民收复了,突厥又来捣乱,想到这里,李盛的心情也很低落。
这一刻,他深刻地意识到了李世民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这个乱世,需要一个英雄来结束;天下,需要一位君王来统一;而经历了数年战乱的百姓,也需要一位仁爱公正的治世明君来治理和爱护,而李世民,就是这个人!
李盛平静了一下心情,抬头看看二凤,发现他脖颈处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二凤这么骄傲的人,突厥进城公然劫掠而守将却不能阻止,对于他而言,这就是一种屈辱。
这样想,就很理解二凤在打完突厥后,为什么非得把颉利可汗弄来长安做大唐舞王了。
第24章
李世民在路上就接到了封赏的圣旨。
“蜀郡沃野,曰惟井络,控驭邛笮,临制巴渝。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介绍了川蜀之地的情况。
“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已著。镇抚岷汉,佥论攸宜。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1】”——秦王又能打又会理政,这地方以后归你管吧。
至此,他们距离一开始的大本营柏壁已经有了将近三百公里的路途,也跑了两天了。
在这两天里,李世民和他的部众已经是整整两天没好好吃东西了,都是在马上啃两口干饼,灌一口冰凉的水,就继续赶路,身上的甲胄也是一直穿着。
两日未进食,三日未卸甲,但是李世民的眼睛却亮得像是有一把火在燃着光,他来到柏壁五个月,苦心经营多方筹备,就是为了最后这一战!
当晚,唐军休整一夜,到这时候,大军还没跟上来,大家随身带的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还有最后一只羊,最后,唐军分食了这只羊。
至于李盛,他是真没吃的了,李世民有点心疼地摸摸他瘪下去的肚子,拍拍爱马的头:“飒露紫,委屈你了,等回去给你吃糖。”
李盛乖巧地蹭了蹭他,大家都饿着,他也没事儿。
第二天,天色一亮,唐军就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围了介休城,第二天,后面的大部队和后勤辎重也跟上来了,真正的大决战,即将在介休展开。
宋金刚见自己被围,心知就算不应战,最后也是被围困到弹尽粮绝,于是他在第二天就整兵出城迎战。
他在介休城的西面摆开阵营,队列绵延长达好几里地,当然了,他摆开这样的阵营,就是想着李世民顾头不顾尾,肯定不会围死,那他就能趁机突围。
这时,唐军诸部也都赶到,双方展开了最终的决战。
殷开山、秦武通、李世勣攻其右翼;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击其北阵;程知节、秦叔宝正面对上前军。
至于他自己,带着三千重骑兵绕到了敌军身后。
两军酣战之际,秦叔宝和程知节按照李世民的嘱咐,稍稍后撤,正被困在中间找不到机会逃脱的刘武周立刻察觉,然后朝着这个缺口冲了过去。
李世民就是要的这个效果,两军激战,最后也能胜利,但是这样同样也会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对方会死战到底。
到不如擒贼先擒王,要是把刘武周先按住,那对方自然就投降了,这样兵员的损失会少很多。
看着刘武周冲出去,李世民立刻带着骑兵跟上,刘武周惊惧之下,对自己的队伍也失去了掌控力,一路上被唐军追得狼狈不堪,如同丧家之犬。
李盛感觉自己的心跳声像是大鼓重锤在敲,一下、一下,李世民带着程知节和秦叔宝脱离了大部队,就盯住刘武周狂追,定点狙击,手里的长刀都当长矛一样投掷出去了,但是只伤到了刘武周旁边的亲兵,刘武周的头盔刮了一下,掉了下来。
旁边的程秦两人负责给秦王护法,挡住旁边的攻击,协助李世民对战刘武周。
“噗呲!”李世民手里的长槊从敌兵的胸口抽出来,现在,李世民和刘武周中间就隔着一个人了。
李盛在玩儿命追,刘武周也在玩儿命地跑啊,中间这个人隔着,李世民也不好发挥。
历史上刘武周是跑了的,这回怎么说也得把人留下,李盛急了,长长地嘶鸣一声,从喉咙里发出一点呜呜的声响。
这种声响经常在李世民勒马急停的时候出现,这会儿听到,他下意识地勒紧缰绳,坐得更稳了一些。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李盛的前蹄高高扬起,身子依靠强劲的后腿支撑,整个马都跃了起来。
李盛知道两侧有人护着,于是放心大胆地浪了一回,高高跃起后,他的前蹄对准前面这个一直护着刘武周的亲兵,狠狠地踩了下去,马蹄落下的瞬间,他听到了骨头断裂的轻微声响。
在他落下的同时,李世民两腿夹紧马肚子,一手抓缰绳,一手握紧长槊,在马上微微侧身,把刀尖冲着刘武周的颈侧送了出去。
接下来的场景在李盛眼里仿佛是慢放了:随着刀刃滑过前面人的脖子,刘武周的身子晃了晃,从马背上掉了下来。
第23章
看着刘武周从马背上跌下来,旁边护阵的程知节立刻大声叫嚷:“刘武周死了!”
主帅死了!他的军部也一下子没了气势,相应地,唐军则士气大盛。
没一会儿,刘武周的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剩下的残军被李世民收拢。
“殿下,宋金刚逃了。”
“朝哪个方向?”
“往晋阳城去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又很快松开:“跟随他一起逃走的也不过百余人,成不了大气候,他就算去了晋阳也没用,先不管他,去介休!”
李盛甩了甩头,他现在脸上也是血糊糊的,战场上又是尘土飞扬的,还有泥糊在脸上,难受。
他知道二凤去介休干嘛——尉迟敬德和寻相还在介休城死守呢。
之前刘武周和宋金刚出城迎战,留了尉迟敬德守城,两边人打着打着就跑远了,直到看到秦王的大旗随着骑兵队伍靠近,他才知道——打输了!
程知节上去喊话劝降。
李盛听着,大概就是回忆了一下当初自己怎么投靠的,秦王又是如何待他的,大唐集团是如何有前景,又拉踩刘武周宋金刚,把他们撂在这里自己去逃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也赶紧麻溜的弃暗投明吧,跟了秦王,前程大大滴有,巴拉巴拉......
李盛在后面听得一脸惊奇:程咬金你个浓眉大眼的还这么会说啊,小词儿一套一套的,怪不得上次在搞死朱粲的时候立刻就接上了话茬。
主帅都跑了,尉迟敬德本来就没心气儿继续守,这会儿唐军大将苦口婆心地来劝降,他也就就坡下驴开了城门,自此拜在秦王李世民门下。
李世民新得一猛将,心里熨帖,但这不是叙话的时候,带上归降的刘武周旧部,他领兵前往晋阳城。
晋阳城内宋金刚缓了缓,跟左右商量着要不要重振旗鼓再跟李世民打过一场,如今刘武周已死,他若是能占据晋阳,那也算是自己当老大了。
想得倒是挺美,但是他话刚说完,就看见旁边的部下们一个个都低下头。
宋金刚的脸色沉了沉,良久长叹一声,收拾细软带着部下逃往了突厥。
于是,等李世民来到这里的时候,晋阳城已经没有守军了,他们轻而易举地收复了李唐的龙兴之地。
在他们回去的路上路过了浩州,浩州是河东郡唯一一个没被刘武周打下来的城池,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苦苦支撑,看见“李”字大旗越来越近,城上的守军立刻激动起来。
但是他们依然很谨慎,直到李世民摘下头盔露出真容,守将樊伯通和张德政才打开城门。
李世民刚下马,立马就扑过来两个人,哭得那叫一个惨。
李盛就感觉脚边带过一阵风,低头一看,俩人已经扑在秦王身前哇哇哭了。
哎,也该哭,多不容易啊,周边都被刘武周占了,对于唐军来说,浩州就成了飞地,也没办法带兵援助,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熬过来的。
想到这,李盛就更看不起李元吉了,人家浩州缺兵少粮,都能守住,你晋阳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愣是跑了!
安抚好浩州的兵将,李世民带军进城休整。
但是浩州也没什么粮食了,李世民还捞着一碗带着麸皮的粥喝,李盛可就真是混了个水饱。
第二天,李世民率军西返,攻取了早先叛乱的夏县。
至此,从619年的三月刘武周进犯晋阳,到620年李世民率领唐军携大胜而还,河东,终于重回李唐的版图。
在他带军返回大营的路上,河东百姓在道路两旁呼喊高歌:“秦王破阵,神勇无敌,合该颂唱《破阵乐》”
军中将士们也是群情激昂,过了一会儿,李盛就听见有人唱歌,似乎是从后面的步兵队伍中传过来的。
赞歌一遍又一遍,陆陆续续有人加入,后面,简直就是全军都在大声唱。
李盛凝神去听。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史载,李世民大胜刘武周,将士们以旧曲入新词,是为《秦王破阵乐》!【1】
李盛也被这种场景感染了,不由得轻轻摇起头,合着节拍一下下晃来晃去。
头上传来温度,李盛抬头,李世民的手抚在他的耳朵上,轻轻地揉了揉。
李世民的眼睛有些红,他立志要济世安民,还天下以太平,如今的景象,正是他梦中所期望的啊!
李世民扫清刘武周,不光收复了河东之地,而且,有更深的政治意义。
刘武周是突厥扶持的傀儡,是扎在中原的一根钉子,有他在,突厥就可以间接影响甚至控制中原战局,而现在,这颗钉子被拔掉了。
对此,李唐朝廷上下都是非常满意欣喜。
李渊一高兴,直接在宫中大加赏赐,甚至动用宫中宝库来封赏在朝中的百官。
对此,李盛表示很难理解:你有毛病吧?征战了将近一年的将士们还没回朝啊?!!!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了一年,立下大功,你不等正主回来,居然先封赏别的没出战的人?
他简直想对着李渊的耳朵激情输出:你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就去按着一天三顿饭把李元吉吊起来打,要么就去请教一下裴寂的骑马技术,问问他是如何甩下所有将士自己跑掉几千里的。
而不是在秦王还在外边吃糠咽菜风餐露宿的时候去封赏一群没出力的人!
李盛的愤怒溢于言表,他的耳朵向后平平地别过去,眼睛半眯着,尾巴幅度很小但频率很快地甩来甩去,一看就是生气了。
李世民注意到了,他不明白飒露紫怎么了,但是还是很温柔地抚摸着马儿的额头,用手指顺着他的鬃毛往下,试图安抚它。
自从他接手了飒露紫,他的一切反应都有迹可循,这次是为了什么呢?
长安内大肆封赏这件事并没有让李世民愤怒,他已经习惯了李渊的这种作风,而且,在被防备被冷待,在长春宫坐冷板凳的那段时光,他又如何不会多想呢?
这件事,一人一马的接受阀值不一样,脑波不同频,李世民就没对上飒露紫的心情密码。
不过,不久之后得到的坏消息,让他为飒露紫的奇怪表现找到了借口。
李唐与刘武周之战大局已定,心里不爽的突厥处罗可汗见状,带两千兵南下,声称是援助唐军,实际上,则进入了晋阳大肆劫掠,还借口帮忙防御,在石岭以北关隘屯驻兵马。
而此时,李世民已经带大军离开了河东返回长安,留驻总管李仲文顾及突厥与李唐的关系,不敢发生冲突,他就是个打工人,万一引起唐朝和突厥的战争,那他就是现成的替死鬼了。
而长安的李渊,则对此表示沉默,李唐王朝接下来的战略是继续东扩,并不想因为突厥而耽搁主线任务。
知道这件事后的李世民,黑着一张脸,两只眼睛沉沉地盯着东边看了将近一个时辰,回去后对着地图看了半夜。
李盛看着他眼睛里的红血丝,心疼地蹭蹭他的肩膀。
李世民摸摸他的鬃毛:“飒露紫,那天你心情不好,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件事吧,别难过,我发誓,终有一日,我会把突厥打下来!”
想想晋阳城内的老百姓,也太苦了,被李元吉抛弃,被刘武周侵犯,好容易李世民收复了,突厥又来捣乱,想到这里,李盛的心情也很低落。
这一刻,他深刻地意识到了李世民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这个乱世,需要一个英雄来结束;天下,需要一位君王来统一;而经历了数年战乱的百姓,也需要一位仁爱公正的治世明君来治理和爱护,而李世民,就是这个人!
李盛平静了一下心情,抬头看看二凤,发现他脖颈处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二凤这么骄傲的人,突厥进城公然劫掠而守将却不能阻止,对于他而言,这就是一种屈辱。
这样想,就很理解二凤在打完突厥后,为什么非得把颉利可汗弄来长安做大唐舞王了。
第24章
李世民在路上就接到了封赏的圣旨。
“蜀郡沃野,曰惟井络,控驭邛笮,临制巴渝。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介绍了川蜀之地的情况。
“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已著。镇抚岷汉,佥论攸宜。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1】”——秦王又能打又会理政,这地方以后归你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