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算是。江文澈从桌下拿出几本苏沫学完的教材,递给旁边的苏铁军。有学习能力就不要浪费,回头你看看这几本书,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拿回来的问我们。
  江哥的条件就是让我学习?苏铁军有些奇怪。
  江文澈反问,怎么?不愿意?
  愿意,当然愿意。苏铁军接过书籍,我刚刚做错了事,肯定要满足江哥的条件。
  四哥,俺咋觉得,你不只是想满足江哥的条件?苏光军对自家兄弟十分了解。
  你没猜错。苏铁军忍不住笑了笑,小妹最近就在学这些东西,江哥不把它们当条件,我也想学。学好了这些,以后小妹说点书上的内容,我也不至于接不上。
  苏铁军对苏沫的好,不只限于物质方面,就是平时的聊天也想着尽可能的接上话。相对于另外四个兄弟,他明显要更加努力。江哥提的条件,算是正中我心。
  这倒是意外之喜。江文澈提出这个条件,只是想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让苏家多条路。
  花园村就那么点儿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实在太困难。只靠着田里那点收入,顶多能保证饿不死。在工厂里上班收入会高点儿,可也高不到哪里去。
  如果苏铁军愿意学习,来年他们就能一起参加高考。一旦考上大学,未来的路就能宽敞许多。苏家人有苏铁军照顾,苏沫就能少费点心。
  江文澈也没想到,苏铁军会这么积极。看他这样的态度,来年高考未必没有机会。真要是考不上,多学点知识也没什么坏处。
  你那么喜欢学,我们也不能辜负你的积极性。江文澈稍稍改变了下教导计划,季杰每个月都要往镇上跑好几趟,到时候他会去找你。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问他。你们都解决不了的,再带回来问我。
  季杰在旁边看戏看的好好的,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让我教铁军哥?
  江文澈看了季杰一眼,小学的知识,你应该能解决?
  当然可以。季杰下意识回应,转头就发现自己又落入了江哥的陷阱。
  他自己会不会和愿不愿意教人,本来没啥联系。结果这么一搞,就变成了他会就要教人。
  苏铁军也是个有眼色的人,直接抓住机会开口道谢。麻烦季杰同志了!
  他这么一说,季杰哪还能拒绝。
  不麻烦。季杰熟练的认下了这么个哑巴亏。
  回头我让娘多准备些好吃的,算是给季杰同志道谢。苏铁军从苏光军他们口中,了解过季杰的性格和爱好。这会儿,直接派上了用场。
  铁军哥,你太客气了!季杰从苏铁军手中拿过了两本书。走走走,我出去和你讲讲,这书咱们要怎么看。
  虽然他自个儿不懂教学,但他见证了江文澈教导苏沫的全过程。只要把他照搬过来,就能满足苏铁军的需求。
  唯一的问题是,当着当事人的面这样做,不怎么光彩。
  季杰脸皮再怎么厚,也不愿意当着江文澈的面逞能,直接就把人带了出去。
  苏沫目送几人离开,转头询问江文澈。你之前教我用的那套方式,适不适合四哥?
  前期很适合,后期我会帮忙调整。江文澈心里早有计划。
  这次又要麻烦你了。苏沫之前也有过让苏铁军一起学习的想法,只是她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现在大家都不知道高考的事,教材上的内容很多都没有实用性,学了没用的东西对村里人来说就是一张张废纸,对有稳定工作的苏铁军来说也是如此。
  若是贸然让他跟着一起学习,后续不仅会让苏铁军觉得奇怪,江文澈和季杰也会怀疑。
  在考虑过得失之后,苏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她没想到自己放弃的想法,会被江文澈主动提及,还干脆利落的做好了安排。
  他会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她足够喜欢。
  想到这里,苏沫看向江文澈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暖意。
  你和我还需要这么客气?江文澈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苏沫特意感谢。
  苏沫看出了他的想法,笑容中多了些狡黠。既然不用跟你客气,那我有个问题要问。
  江文澈并没有防备。什么问题?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催促我们学习?苏沫明明心里早就有答案,语气中却带着满满的好奇。只是不想浪费我们曾经学到的知识?
  江文澈对上苏沫的视线,你真想知道原因?
  苏沫本是抱着开玩笑的想法开口,听江文澈语气那么认真,不由改了口风。我也没那么想知道,只是有些好奇。
  我只能告诉你,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有用处。江文澈伸手握住苏沫的手,知道太多,对你来说未必是好事。
  苏沫紧了紧被江文澈抓住的手,重要的消息,最好是一点都不要说。
  这种程度的坦诚,要是碰到有心人,已经有些危险。
  我不会透漏给旁人。在江文澈眼里,苏沫不是旁人。
  若不是担心知道太多反倒影响苏沫的心境,他不介意全部告知。
  【作者有话说】
  写到这里要强调一下!
  小说里的都是平衡世界,很多地方都是为剧情服务。
  比如说这个提前知道高考讯息!
  大家了解一下,不要和现实联系哇!
  求生欲极强!!!
  第63章 七零年代团宠胖村姑28
  ◎极品全是我队友。◎
  噼里啪啦、噼啪啪、啪啪
  新年的钟声敲响,烟花和炮竹齐鸣。
  花园村处处张灯结彩,家家都挂起了红灯笼,男女老少都沉浸在节日氛围之中。
  苏家这一年比往年都要热闹,不只是人多了两个,心情也大不相同。
  往年受限于钱票,一大家子人总有顾及不到的地儿。今年的所有人都穿新衣、踩新鞋,桌上摆放着成盘的花生、瓜子、大白兔。年夜饭是从未见过的纯肉馅饺子,还有几个小菜做搭配。三个小家伙兜里的压岁钱比往年多出几倍,鞭炮更是难得放了个尽兴不论是大人小孩,都十分满足。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热热闹闹过完了新年,大家的生活就又回归了平静。该回厂的回厂,该上工的上工,该干活的干活偶尔有波澜,也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儿。
  这样匆匆过了大半年,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就像是鱼雷落入水面,瞬间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恢复高考的事儿你听说过没?三婶儿拉着人在地头上闲聊。
  哪能没听说过?九婶儿左右看了看田里正在上工的人,你没看田里的知青都快走光了吗?全是这事闹的!
  咋地?他们准备高考就不用上工了?三婶儿明显没注意到知青们的动向。
  当然不是!该上工还是得上工。苏母早就知道知青们是个啥情况,今天消息才刚见报,知青们情绪都激动的很,他们留在田里也干不成什么活儿。只要请假的,我家老头子都给应了。要是咱们今个想请假,他一样也会应。
  咱们要不要也请假回去?三婶儿动了心思。
  你还真不想干了?耽误一天可就少一天工分!苏母很不赞同。
  哪能耽误一天,就耽误一会儿!三婶儿有自己的想法。
  咋地,你家有事儿?九婶儿有些疑惑,我咋记得你家没啥文化人啊?
  俺家没事。三婶儿语气里满是恨铁不成刚,俺家那一个个小兔崽子,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提参加高考。
  那你回去干啥?九婶儿想不通。
  三婶儿往右边看了眼,压低声音说道。刚才二嫂拉着她儿媳妇回去了!
  二嫂她儿媳妇以前好像也住过知青点?九婶子对小辈们也有几分印象。
  三婶儿点头,对,那小妮子也是个文化人!
  她都两个孩儿的妈了,还想着参加高考?九婶儿有些意外。
  城里的姑娘,不愿意跟着咱在地里刨食。别说两个娃儿,就是再来俩,她也想着回去。三婶儿有些唏嘘。
  这要是考上了,能继续留在咱们村?九婶儿有些担心,她走了,俩孩子咋办?
  二嫂子也愁着呢,不愿意让她参加高考。三婶儿叹了口气,刚才我听她们娘俩在旁边说这事,两人在田里差点吵起来。二嫂怕闹的太难看,拉着儿媳妇走了,后面还有的闹腾。